回覆列表
-
1 # 娛樂吃瓜珺
-
2 # 靈魂設手
作為一個可以稱為是“元老級”的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自開播以來,我真的在前期可以算是一個非常非常忠實的鐵桿粉絲了,幾乎每個上學的週六都要坐在電視機前靜等開播,就算是湖南衛視中間插播的超長廣告也會耐心等待,但是近幾年來,我發現自己不在那麼想看快本了,與其說不太想,不如說不太需要了,首先從同類型的節目說起,為什麼大家普遍愛看極限挑戰嘞,我認為“打破規則”的非傳統特徵是其最主要的”看點“,最大程度的契合了當代年輕人的所謂的”叛逆心理“,而與此相反,大本營的規規矩矩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在年輕人的內心中被”小學生“化,就是常說的”現在恐怕只有小學生才看快本了吧“。
除此之外,拋去客觀原因,從個人角度來思考一下,我認為粉轉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定是它給我們的某種印象日積月累才給了我們想要放棄它的衝動,而之所以會”累“,是因為我們都曾經愛過追過,作為我們記憶中童年的快樂源泉,從內心是不想拋棄的,雖然可能一次次讓我們失望,但再看到時,還會逼自己“強顏歡笑”,想在自己的內心再給它一次機會,於是就自然而然的處在粉絲和路人之間,想走也想留的尷尬境地。
在新媒體時代到來之時,個人媒體應運而生,人們的時間相比之前更加碎片化,我相信,比起大型綜藝,抖音等小影片佔據我們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時間,各種各樣的社交媒體的出現,新聞網站的出現,讓我們的精力難以集中,這也是我們看大型綜藝會感到厭倦與疲憊的原因之一。
在思考這個問題之餘,我想說的是,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足夠享受某件事並且沉浸在其中的時候,你會發現時間過的很快,但其實它的長度沒有改變,只是它的深度和密度加大了。而拓寬深度和密度的關鍵就是“聚焦”,在這個資訊龐雜的“快”時代,“專注”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對於快樂大本營,個人覺得,它就代表著我兒時的回憶和青春。
回想小時候看快樂大本營的那些個星期六晚上,我依稀記得自己像個大傻子笑癱在沙發上的場面,旁邊的奶奶想看神經病一樣看著我,嘴裡還念念叨叨從我旁邊走過。她不懂我和我妹為啥看個電視能笑癱在沙發上,因此總說我們跟電視裡的謝娜一樣,精神不正常,神神叨叨的!每次我笑癱,總能看見她嫌棄的表情。想想那時,每週都期盼著快樂大本營,每次還沒開始,我們就早早吃完飯坐在沙發上等著開播。那時還沒有其他綜藝的競爭,只有快樂大本營一枝獨秀。
正是因為快樂大本營,我認識了很多明星,感覺娛樂圈的男女明星幾乎都是在快樂大本營認識的。臺灣明星周杰倫、蔡依林、飛輪海和南韓明星少女時代、f(x)、東方神起、安七炫等以及由劉德華、成龍帶頭的香港明星。同時也是因為有了快樂大本營,我開始追很多電視劇,認識電視演員們。想象這些,我覺得快樂大本營給我開啟娛樂圈的大門,讓我對娛樂圈更加的瞭解。不得不說,也是因為它,我開始接觸韓流。
風風雨雨十幾年,快樂大本營已經成為我的青春的見證。現在綜藝節目層出不窮,看得我是眼花繚亂。有人覺得快樂大本營已經不再是綜藝的頭把交椅,很快會被時代的洪流所吞沒。但是我想說,沒有一個綜藝可以永遠屹立於綜藝之林,快樂大本營也不例外。
尤其現在的綜藝花樣繁多,參與綜藝製作的電視臺也越來越多。室內的,室外的,旅遊的,唱歌的,美食的,夫妻的,選秀的,綜藝型別真的是多到你看得看不過來。比如《王牌對王牌》、《奔跑吧》、《極限挑戰》、《我是歌手》等綜藝都接連著開播了好幾季。我每個幾乎都在看,不可否認,這些節目的確很好看,但是回頭看快樂大本營,我還是覺得很快樂,並沒有因為綜藝節目的數量、型別增多,對快樂大本營感覺到疲憊。
我其實看綜藝,主要還是看我喜歡的人。我喜歡何老師、維嘉、謝娜以及海濤、吳昕,是他們帶給我快樂,並不是綜藝本身帶給我快樂。我覺得只要他們在,一直看快樂大本營一點兒都不會疲倦。雖說不再每週六準時收看,但每當吃飯、休息或者臨睡前有空閒的時候,我還是會選擇開啟快樂大本營的。
我對一個綜藝的喜愛程度,代表著我對裡面人的喜愛程度。如果疲倦了,可能是他不再吸引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