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七情六慾不利於修行?
22
回覆列表
  • 1 # 鳩摩智推saber

    摘自豆豆《遙遠的救世主》

    丁元英回答道:“大師考問晚輩自在情理之中,晚輩就斗膽妄言了。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慾無不欲,無戒無 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師含笑而問:“不為成佛,那什麼是佛教呢?”

    丁元英說:“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槃。覺行圓滿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圓滿即止,即非無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彌陀佛。佛法無量即覺行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晚輩個人以為,佛教以次第而分,從精深處說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來不可思議,即非文化。從淺義 處說是導人向善的教義,善惡本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即是文化。從眾生處說是以貪制貪、以幻制幻的善巧,雖不滅敗壞下流,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

    ~~~~~~分割線~~~~~~~~~~~~~~~~~~~~~~~

    就是修行是為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它指向的並非終極目標。它是給更多人指導,更多人往往就是信念不強或者悟性不好的人。如果革除慾望即使得道,某公司絕對不遺餘力推出《全民得道》《天天佛祖》系列的。大型宗教歸根結底還是普世,雖然告訴道在方向不能對你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但是總歸教你多為善事,結善因,修善果,遠離是非遠離餓惡。

  • 2 # 一切問題終結者

    七情,就是喜、怒、哀、懼、愛、惡、欲。我們修道,一定要把七情六慾之妄想,大掃除一番,清理得乾乾淨淨。要知道七情是修道的絆腳石,有了七情的妄想,那就不能專心修道,整天妄想紛飛,見到境界就動心。經不起考驗,將所修來的一點定力,都丟光了,而不起作用,這豈不是白費參禪打坐的功夫?

    無論是男人,或是女人,都要把七情斷盡。什麼是七情?就是喜、怒、哀、懼、愛、惡、欲。簡單介紹如下:

    喜:不應該喜的,你要喜,這是動了情啦!

    怒:不應該怒的,你要怒,這是動了情啦!

    哀:不應該悲哀,可是你悲哀了,這是動了情啦!

    懼:不應該恐懼,可是你恐懼了,這是動了情啦!

    愛:不應該生出貪愛的心,可是你生貪愛心,這是動了情啦!

    惡:不應該生出討厭的心,可是你生討厭心,這是動了情啦!

    欲:不應該有慾念,你生慾念,這是動了情啦!

    有了這七種的情感,便被七情的境界所支配。若被這七情所轉,那麼,你的定力就喪失了,被境風所吹,搖動其心,做不得主,沒有主宰,那就顛倒。

    在地獄的眾生,無論做什麼事,都是顛倒,因為沒有智慧,愚痴到極點,所以沒有一件事情是對的。我們在世間所行所做,如果沒有對的話,也就等於在地獄一樣。凡是所做的事不如法,有了自私自利的心,那就在地獄。歡喜這個,歡喜那個;惱怒這個,惱怒那個。有了這種感情用事,等於在地獄一樣。各位注意!切記!要斷除七情和六慾。六慾就是六根所生的慾念。六根又名六賊,能把自性的珍寶盜去。所以要謹慎嚴守六根門頭,以免珠寶被竊。

    如何面對七情六慾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會有這種疑問:我要開始修行了,我該如何面對、看待和處理自己與俗世之間的各種聯絡呢?特別是七情六慾?

    這就是大家對修行產生的誤區,以為我既然要修行了,就要和俗世之間劃清界限,才能達到一定境界。殊不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佛法本來就在世間,完全脫離了世間的修行,就如同非要尋找虛無縹緲,壓根不存在的東西一樣,根本是找不到的。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說得不僅僅是修行之後的結果,其實也包含了修行過程中,修行者和周圍人、物的關係,如果修行者連身邊的人都不能感化,又何嘗達到了修行的真正境界呢?

    以自己為中心,周圍是妻子、兒女、父母,然後是親戚、朋友、同事、鄰居,外圍是單位,更大的範圍是所屬的社會,如此層層包裹,就構成了修行者周圍的一切,如何正確面對處理這各種聯絡,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這些關係有時看起來是修行上的違緣,但同時它們也是修道的試金石,能正確說服、感化,甚至引導這些違緣,就是修行上的進步。

    修行並不是要大家拋棄世俗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其他感情,而是要用佛學的心態來對待這一切情感。特別是在當今末法時代,證果不易,善知識難尋,既得人身,首先要把人做好,其次才能談及其他。比如說,一個修道人,如果他連自己的妻子都無法說服,哪怕他逃出家門,削髮為僧,也同樣會為類似的問題困擾。因為,佛門也並不能獨立於社會之外,僧人也都不全是聖人,寺裡寺外,同樣要面對很多人際方面的問題。

    而一個證悟很高的人,是可以以心轉境,以自己的言行感化周圍的違緣成為增上緣,帶動周圍的人和自己一起修行,使得佛法得到更廣的傳播。

    因此,如果你要修行,就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從身邊的人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提高自己在佛法上的證悟,這就是最好的修行。

    真金不怕火煉,有志不在年高。只要有心向善,就沒有早晚、貴賤之分;只要不貪,不沉湎,不成為慾望的奴隸,就不會阻礙修行。

  • 3 # 感情像洋蔥

    修行,簡單的來說,就是將自己的一切行為,不斷地像自己的目標靠近,無論對錯,直至與目標無二。

    七情六慾不會阻礙這種行為,都是人自己阻礙自己。

  • 4 # 使用者71112053546

    其實,修行和七情六慾根本沒啥關係。

    換句話說,真修行也跟世俗沒啥關係,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

    所謂這些七情六慾原本是世俗層面的東西,如果天天想著怎麼戒除其實也就沒有戒除。這些東西是隨著修行認知的提高自然而然消弭的。只有尋明師真法,走上正宗的修持道路方可。有興趣的朋友可去讀讀 問道之修 論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壽命100歲時你還想繼續生活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