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angyang13
-
2 # 史之策
匈奴作為馬背上的民族,曾經非常彪悍的在中原北方馳騁。也曾經讓中原王朝不得不拿出大部分的精力來對付他,就連是他西遷的一支,也曾經給歐洲帶來了魔難。然而曾經如此強大的匈奴,最後到底是怎麼消失的? 首先是漢族對他的排斥:匈奴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史記》當中曾經這樣記載:匈奴在堯舜時期的名字是叫做獯粥,周天子時期被人稱作獫狁、犬夷、戎狄。一開始主要居住在黃河流域,也就是現在到陝西、山西等地。
由於和漢族居住在一起,爆發各種矛盾。黃帝曾經北伐獯粥,也有堯帝北教八狄的故事,到了西周時期更是連番征戰。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和當時的各個國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摩擦,但是基本上都是處在弱勢,他們就被漸漸的排擠到了黃河的北方。後來秦朝時期修建的長城,有一部分就是為了阻擋這部分匈奴。
再者匈奴崛起的時期正值秦漢巔峰。當時被排擠過去的一部分匈奴,他們佔據了河套平原。靠著平原地區的水草豐盛,漸漸的得到發展,最後成為了秦漢時期最大的敵人之一。由於他們是靠遊牧為生,經常需要南下搶奪資源。 秦始皇時期曾經派遣蒙恬前去追擊,既然做到了卻匈奴七百餘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後來秦朝滅亡之後,匈奴也發展到了最巔峰的冒頓單于時期,開始了和漢朝長達200年的對峙時期。
漢朝初年為了改善和匈奴的關係,最主要的手段是透過和親。雖然表面上為了拉攏匈奴,但是漢朝骨子裡面是非常痛恨的。漢武帝時期曾經出現衛青、霍去病等人,他們多次北擊匈奴,做到了漠南無王庭。尤其到了漢宣帝劉詢時期,經過多年的積累,終於徹底的讓匈奴臣服。
第三是匈奴的發展根基比較薄弱。由於漢族的長期排斥,再加上他們居無定所。長期生活在平原地區,作戰主要是騷擾的方式。就算他們打下某一地區,也很難把這個地方守下來。他們日常是忙於奔波生計,自己的文化基本上沒有得到發展,因此根基非常的薄弱。只要外部力量稍微加入,就很容易改變他們的結構。
第四是天災人禍。由於漢族強大的同化能力,造成匈奴發生多次的分裂。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57年,五位單于互相爭鬥,最後造成匈奴出現分裂。再加上漢宣帝的政策,換來了100多年的和平。
另外一次是公元46年,匈奴內部出現連年的的蝗災旱災,最後出現赤地千里,人馬基本上都餓死了。就算是有人,賴以生存的戰馬也被分食。之後又被烏桓進攻,結果北遷幾千裡。最後內部出現分裂,南部地區歸順為漢王朝。到了東漢曹操時期,匈奴又被分裂為五部分,更加沒有威脅。
最後是民族矛盾激化。匈奴最強大的時期出現在冒頓單于,也讓他們吞併了非常多的周邊小的地區。但是他們的文化包容性又不夠,因此漢宣帝每次打過來,內部的小國家都要趁機造反一波。後來五胡亂華時期,我們沒有精力去管匈奴,他們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匈奴人劉淵甚至建了國家,中原出現了16國分裂的局面。他的兒子劉聰更加厲害,直接出兵滅掉了西晉。由於五胡亂華時期,大量的漢人被屠殺。因此冉魏國君冉閔下發殺胡令,一時群起響應,中原匈奴幾乎絕種。從這之後基本上告別了中國歷史的舞臺,就算是留下的一部分也被漢民族同化。
當年南北分裂的匈奴,北匈奴繼續西遷到了歐洲地區。從歐洲為中心,散發到中亞各地,後來在公元四世紀建立一個強大的匈奴帝國。這個帝國裡面出現了一位叫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開始瘋狂的入侵歐洲其他地區。
最後版圖包括了歐洲絕大部分,最西端連線著大西洋。就連當年成吉思汗入侵歐洲的時候,也沒有打到這麼遠。可惜後來阿提拉英年早逝,內部再次出現反抗的聲音。匈奴帝國漸漸土崩瓦解,在歐洲各地的身影也算是徹底的消失。
-
3 # 月光下魔術師34309
其實不是消失是融入我們了,秦漢時代的確強大被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打殘了也分南北匈奴了後來一部分去中亞以及東歐在西方的歷史中可以發現這些細節。留下的一部分投降了但是沒有真心誠服在東漢時候也鬧鬧事東漢發現自己動手太費錢了就僱傭了鮮卑族當僱傭兵去打他們,結果是鮮卑強大了!三國時期曹操平定北方的,司馬家族奪取政權後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就有匈奴!隋文帝楊堅統一華夏結束三百多年的亂世,中華第二帝國開始後,匈奴這個遊牧民族就談出歷史舞臺,不是消失是融入了北方,北魏孝文帝學漢制胡人改漢姓了。
-
4 # 辛佑之
據史載:中國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最先興起的就是匈奴,大約在秦漢時期,匈奴是北方最強大的遊牧民族,民風剽悍!
從春秋時期就與中原王朝爭戰,劉邦就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
後經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的沉重打擊,“封狼居胥”,極大削弱了匈奴勢力。
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兩部,一部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一部留居漠北稱為北匈奴。
公元89年到公元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大敗,漢將“勒石燕然”,迫使其西遷,從此北匈奴消失在中國歷史。
據考證,北匈奴敗北西遷後縱橫中亞和歐州,直接導致羅馬帝國崩潰,最著名首領阿提拉,被西方稱為“上帝之鞭”!現北匈奴後人部分融入當地民族,一部分居於中亞國家。
而南匈奴則與中原漢族等民族融合發展。三國時間,南匈奴首領投降曹操,曹操將其分為五部,與其他民族雜居。南北朝時期,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大約公元430年後,匈奴融入靠近高麗的鮮卑的宇文氏部落。從這時開始,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上消失,完全融入華夏民族。
南匈奴後裔漢化後,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和山東等地。
-
5 # 督師天下
漠北之戰後,匈奴北遁,而漠南無王庭。自此戰後,匈奴開始內亂,分為南匈奴、北匈奴。南匈奴逐漸內附,而北匈奴繼續與漢朝敵對。後來陳湯千里奔襲,斬殺北匈奴單于。北匈奴繼續向西流動,傳說這部分匈奴人到歐洲成為了“上帝之鞭”,當然存在這種可能性。具體仍未得到考證。
南匈奴就相對簡單了,他們在西晉末年在劉淵的帶領下建立了漢國。最後這個匈奴政權覆滅了,而南匈奴人也就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按照慣性,這些人應該是融入了漢族,如同鮮卑人一般。
-
6 # 小鬼筆錄
他們是遊牧民族,風餐露宿,我們是農耕民族,倆個差異太大,他們不戰鬥就沒有吃的,而我們呢不戰鬥正是我們希望的生活,正是因為他們總是掠奪我們的邊民,說白了,就是不讓我們安心種地,沒辦法,只能把他們攆的遠遠的,或者滅掉,我們才能安心種地,所以在漢武帝時期,對匈奴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
-
7 # 魅力草原天籟
匈奴是當時長城以北到蒙古高原上的一個遊牧民族的稱呼,這裡包含了很多遊牧部族,就像成吉思汗一統蒙古高原上是各個大小部落,建立:大蒙古國,匈奴也一樣,後來四分五裂,各自為政,不如:柔然,東胡,突厥,拓跋,鮮卑,羌,契丹,蒙古,女真等等都是從匈奴演變成的。匈奴只是中原王朝對整個遊牧文明的一個代號。
回覆列表
中華民族和匈奴的戰爭綿延幾百年。然而,公元1世紀中葉,匈奴王國突然消失了,此後300年的史書中很少提到匈奴人的去向。直到公元4世紀,這個神秘民族現身歐洲,來到裡海北岸的頓河草原遊牧。
史書有記載,匈奴祖居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的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氣候環境比較惡劣,所以他們陸續南遷,逐漸和中原王朝接壤。
中國秦漢時期,都和匈奴打過仗。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黃河河套地區以及河西走廊地區。有一段時間保持著和平狀態。但是,在漢朝時期,匈奴強大起來,佔領了西域,還曾包圍過劉邦,漢王朝不得不採取了和親政策,緩和與匈奴國的矛盾。
漢武帝的時候,雖然很多大臣仍然主張以‘和親“的保守態度和匈奴相處,但匈奴不斷的掠殺漢人,騷擾邊境,使漢武帝下定決心‘’傾國家之力“,抗擊匈奴。
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他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讓匈奴不在侵擾中原。
後來,衛青的外甥霍去病作為主帥繼續抗擊匈奴。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可惜,霍去病雖驍勇善戰,但卻只活到24歲。
三十多年‘討伐匈奴“的’戰爭也付出了極高的代價。僅僅在前期14年的戰爭中,西漢軍民傷亡十多萬,損失幾十萬匹戰馬,並耗盡了“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
東漢時,匈奴內部發生了矛盾,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漢朝,北匈奴西遷。
匈奴遷出的主要原因:
1、天災。
公元前104年到公元前68年,匈奴遭遇了四次罕見的天災,尤其後兩次尤為嚴重。公元前71年冬,匈奴單于率數萬騎遇大雪,人員、牲畜生還者不足一成;大饑荒造成人員牲畜大量死亡,對其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打擊非常致命。
2、匈奴內部矛盾
大災之後尚未復原,匈奴又陷入分裂。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死後,匈奴內部權力鬥爭加劇。前57年,匈奴出現五單于爭位的亂局,數萬人死於此次內亂,畜產損失十之八九。此後,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
3、鮮卑族的崛起。
在匈奴內部出現爭鬥的時候,蒙古高原又興起了一個少數民族,他就是鮮卑族。鮮卑族和匈奴族爭地盤,搶糧草,還曾聯合漢政權攻打匈奴。漢人可能找不到匈奴人的老巢,但是同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鮮卑族很瞭解匈奴國的生活習性,所以成為漢族人攻打匈奴國的嚮導。
綜合以上原因,匈奴人離開了故土,去尋找新的領地,從而漸漸淡出歷史舞臺,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