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文說史
-
2 # 攻防敏控
乾隆一朝同越南和緬甸的戰事都失敗了,裝備和戰鬥力都不佔優勢,所以說同俄國作戰不現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是乾隆皇帝是一個極端自私的皇帝,他寧可官員腐敗,也要官員必須給自己上貢,並且國家的財政是供他揮霍和享樂的,他不可能節衣縮食去和大國搞對抗,除非俄國對大清用兵,那樣的話也就撕毀了同康熙朝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和雍正朝簽訂的《恰克圖條約》,當時俄國的軍事重心還在歐洲,這也就給了乾隆長期的安逸生活和物質享受,但是乾隆的子孫就沒那麼幸運了!
-
3 # 我有一條狗叫卡爾
我去,你去啊,就是現在西伯利亞一年中有8個月不適合人類居住,又不能種糧食,又不能放牧,派兵過去得運送補給啊,你算算從北京運糧食到貝加爾湖得花多少錢!備註:牛車
-
4 # 白山白龍
1、乾隆皇帝沒有眼光,他也許不知道西伯利亞大片領土的存在價值。
2、帝國承平日久,歌舞昇平的,對於去開拓極其寒冷的西伯利亞誰會上心,大臣誰會上奏,那不是找抽嗎?
3、尼布楚條約後,由於沙俄的騷撓,外興安嶺至黑龍江一帶的原土著民都還往南遷,守都難守了,力量和實力己大大的不足。
-
5 # 忘情水172990920
清朝從入關到乾隆時期一直在不停擴,雍正時新疆、外蒙部分、西藏部分屬於準噶爾汗國還不屬於中國,準噶爾汗國還是當時亞州三強之一(大清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準噶爾汗國)。而正是乾隆時期吞滅了準噶爾把新疆西藏外蒙等地正式接納入中國版圖。乾隆早期國庫充盈國力雄厚,不斷對外用兵,吞併準噶爾,對越用兵,對緬甸用兵等幾乎對外擴張就沒停止過,打到晚期把國庫打空了,國力嚴重下降,連越南緬甸等這些實力有限好吃的瘦肉多吃不下了,還會去吃餓國西伯利亞這根帶刺的骨頭。乾隆時大清己經擴張到了當時農耕社會的頂點,在擴張也得不到實質的好處,剛吃了準噶爾這塊大肉,肚子已經脹了(不停出現內亂),沒有消化前無法在吃更多的(對越對緬就是例子)。
-
6 # 人到中年悲喜自知
如果清朝能夠一直和沙俄保持戰事,也不至於閉關鎖國,看不到世界的變化,1840後國門被打破時,輸得如此徹底。
-
7 # 鐵木真165163663
全勝時期的乾隆王朝,為什麼不收復,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呢,大家想想看乾隆時期距離康熙皇帝已沙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過去了,整整半個多世紀,當時康熙皇帝被迫出兵收復雅薩克城,當時的清軍採取的策略是國而不打逼迫沙皇軍隊投降。為什麼會採取圍而不打的策略呢?因為當時沙皇俄國在彼得大帝的治理下,國力已經蒸蒸日上,已大清帝國已經不分上下或者不分伯仲兩國的國力在伯仲之間。此時的康熙皇帝與沙皇俄國的彼得大帝打成平手。在清政府做出讓步的條件下,才簽訂了中俄近代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可見此時清朝也是剛剛入關時候八旗子弟能征善戰時期也沒有打算要收復整個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只打算收復烏蘇里江廣大地區而已。此時乾隆時期沙皇俄國也進入了全盛時期,沙皇俄國的當家人是著名的對外擴張主義葉卡捷琳娜拉二世。他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假如我能活到300歲,我將把整個歐洲納入沙皇俄國的統治範圍之下,或者踩在腳底下。可見此時的沙皇俄國軍事實力比以前更強大了,才有更加瘋狂擴張的野心。此時的中國雖然在乾隆皇帝的治理下,進入了全盛時期,但是已此時俄國蒸蒸日上的國力相比,或者接受西方歐洲近現代化改革的俄國,國力有可能比乾隆治理下的大清王朝還要強一點。雖然雙方沒有交手,但是從沙皇俄國對歐洲國家的戰爭來看。沙皇俄國始終處於勝利者的狀態。才有後來的俄羅斯200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這些功勞都離不開沙皇葉卡捷琳那拉二世對外擴張的豐功偉績。此時乾隆王朝雖然進入全盛時期,但是國內風起雲湧的反亂戰爭讓清朝忙的不可開交,特別是新疆的大小合卓叛亂與清緬戰爭,已經讓清朝有點吃不消了。再加上中原王朝比較重視農業生產對於遠東西伯利亞寒苦之地,不是那麼上心或者看上眼。所以在全盛時期的乾隆王朝在種種條件下沒有收復遠東西伯利亞地區,是當時條件情況下決定的,因為當時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對大清王朝來說是不毛之地得到,反而勞民傷財還要花錢去治理,所以就沒有收復遠東西伯利亞的打算。
-
8 # 九霄劍氣
乾隆時期西方工業革命剛開始,後來工業革命的煤,石油都還沒有大規模利用。西伯利亞廣寒之地,不適合耕種,也不適合遊牧。為何要攻取?如果莫斯科在遠東,沒準真就拿下來了。乾隆時期的大清國力並不弱,國家動員能力,經濟勢力都居於世界前列,否則不可能收復西域,開疆於萬里之外。當時的大清兵稱雄西域,俄羅斯也在往中亞擴張,最後是清俄兩大帝國瓜分了中亞。一百多年後,清帝國衰弱,才導致俄羅斯侵佔了一些土地,總的來說大清得的多,失去的少。看歷史要綜合考慮,只賺便宜不吃虧的心態要不得。早期俄國賣了阿拉斯加,和後來蘇聯解體,中亞各國獨立又該如何看待得失?綜合起來看,俄羅斯依然得的多,失去的少,這就是賺便宜。大清也是這樣。
-
9 # 蘇綻
乾隆時期,清朝也算兵強馬壯,即使面對西方列強,也同樣具備一定優勢。然而,當時的沙俄已經擴張到清朝的北方,乾隆為什麼還對沙俄坐視不理呢?
其實早在康熙年間,沙俄就已經大規模向東擴張,佔據西伯利亞以後,又推進到了外東北。歷史上著名的雅克薩之戰,就是在這個時候爆發的。雅克薩之戰,清朝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遏制了沙俄向南的繼續擴張。
但是在北方,尤其是外蒙古以北、外東北以北,清朝對沙俄還是持放任態度的,這也是沙俄能夠在清朝強盛時期,奪得西伯利亞的根本原因。
因為清朝的利益,是保住了南方就可以了,至於北方的苦寒之地,清朝並沒有什麼興趣,也不允許內地的人遷徙到北方,甚至連山海關以東的大片東北地區,清朝都是禁止內地人涉足的,更不用說更遠的北方了。所以,西伯利亞這種北方,對於清朝是無關緊要的。
此外,在清朝強大的時候,沙俄對於清朝是沒有什麼威脅的,反而是周邊的一些遊牧國家,對清朝的威脅更大。比如乾隆時期清朝打敗了準噶爾汗國以後,清朝就是和沙俄平方準噶爾汗國的。
因此,對於沙俄侵佔西伯利亞,而乾隆皇帝沒有派兵收回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西伯利亞對於清朝沒有什麼用,而沙俄同時又不具備威脅清朝的緣故,至於其他因素,基本上可以忽略。
只是乾隆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對沙俄的放任,當清朝衰落以後,蠶食清朝土地最多的,恰恰就是沙俄。而沙俄在晚清以及其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北方最大的威脅。
-
10 # 青言論史
乾隆到底對西伯利亞動過心思沒有,老實講我不知道;但是哪怕他有那個心,我知道他也沒那個力。
乾隆自己管自己叫“十全老人”,因為他有“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看起來好像很厲害,對不對?其實這所謂的十全武功,無論其規模還是最後結果,都根本稱不上什麼“武功”。打大小金川打了近三十年,打緬甸也是三十年,打了三年越南最後其實還打敗了,僅僅因為越南人主動求和乾隆就把它也算做了“武功”。此時清軍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差,也就可想而知了。
西伯利亞那個地方,又窮又苦又冷,別說乾隆時期,擱現在也不是個適合人生活的地方。那個時候人們也不會知道西伯利亞有多少資源,也就沒那個意識去把它奪回來。再說了,就乾隆朝清軍的戰鬥力,跑到那麼個凍都能凍死人的鬼地方,怕是老毛子沒來自己就先凍成冰雕了。打沙俄?不存在的。
-
11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這個問題得分好幾個方面來說,雖然說滿清最盛的時候很強大,但還沒強大到想打誰就打誰的地步。
第一,雖說當時天下太平,可是也時常有點小小的叛亂。也需要用兵的,按下葫蘆起個瓢,大仗沒有,小打小鬧沒閒著。這都需要銀子,需要精力的。
第二,滿清全盛時期大概在乾隆登基二三十年左右,這個時候,乾隆已被歌舞昇平的景象迷惑了,有點縱情聲色,貪圖享樂了。就看六下江南吧,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浪費了多少國庫裡的銀子。貪圖享樂就會不思進取,就算乾隆想打,也得國庫充盈吧。
第三,打俄羅斯,題主認為俄羅斯好打是嗎?看看人家拿破崙,基本上全軍覆沒了,還因此導致拿破崙退位。當時的彼得大帝可是俄羅斯最響噹噹的君主,打的過打不過還倆說。再說了,萬里迢迢派兵去打,軍需糧草,後勤保障,天寒地凍的,那時候又沒有汽車飛機,等走到地方,就要減員三分之一。
第四,就算都是天兵天將,神勇非凡打得過,也打下來了,可是西伯利亞啊,不毛之地,天寒地凍,沒開發沒城鎮,都是原始深林,連條路都沒有。你要這些土地幹嘛,養老虎啊!!
所以,不論從天時,地利,人和打俄羅斯都不划算,乾隆雖然好大喜功,但是他不傻啊
純手工打造,看了就留個讚唄!好人一生平安!!
-
12 # 這些歷史要讀
乾隆時代並非清朝的鼎盛時代,而是被粉飾的盛世,是一個不斷走下坡路的時代。
乾隆所謂的十全武功,我們不妨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這所謂的十功,其實嚴格來說也就只有八次戰役而已。即1747—1776年間兩次大小金川之戰、1755年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部、1755—1757年平定準噶爾阿穆爾撒納、1758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亂、1762—1769年清緬戰爭、1786—1788年平定臺灣林爽文叛亂、1788—1789年安南之役、1790—1792年兩征戰廓爾喀。而且就是這些戰役,多半也都是諱敗揚勝的。
先說兩次大小金川之戰,清軍面對總人口不滿三萬、武器裝備極為原始的大小金川沿岸藏民,居然前後兩次耗時七年,耗費帑七千餘萬兩。這還不算,還被藏民幹掉了張廣泗、訥親、阿爾泰、溫福四員大臣,並付出三萬餘將士陣亡的慘重代價。哎,為了打這幾點遊牧民,動用數倍於敵的軍隊,而且還打了這麼久,損失這麼大。真佩服乾隆,還好意思把這個寫出來。
我們接著來說清緬戰爭,這場戰爭其實根本沒打贏,充其量算是和緬甸打了個平手,最後清朝花錢買個面子而已。要知道,當時清朝面對的對手,是剛和暹羅死磕完的緬甸。結果在這種情況下,6萬多清軍接連打了七年,卻始終沒能打敗緬甸。最後只能與其議和,此後緬甸也只是名義上向清朝稱臣而已。
再來說安南之役,這壓根就是一場敗仗。兩廣總督孫士毅奉命出兵安南,結果先勝後敗,而且還是慘敗,將士損失超過一半,大量的糧械火藥丟失殆盡。
至於剩下那幾場戰爭,如準噶爾、廓爾喀、大小和卓等,就其規模來說,不過就是些小打小鬧而已。然而就是這些並不光彩的戰果,居然都被乾隆拿出來炫耀。他在位期間的武功有多少,可見一斑啊。
試想想,就清軍這種戰力還好意思去西伯利亞?當年清軍戰力極盛時,與沙俄作戰(雅克薩之戰),前後打了兩次,都是以優勢兵力取勝。而對方還只是沙俄的武裝民兵,連正規軍都不算,並且在在遙遠的遠東地區與清軍作戰。但即便如此,清軍也只能勉強取勝。
如果乾隆去和俄羅斯干仗,怕是西伯利亞沒去成,反倒是國門被轟開的時間提前半個世紀……
-
13 # 北洋海軍炮手
因為清朝打下的地盤,已經是農業國家的極限。
在這裡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清朝的地緣形勢,可以這麼說,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地緣形勢比較惡劣的王朝。臺灣的鄭氏、北方的俄羅斯、西北的準噶爾以及西南的緬甸,都是清朝的重要威脅,甚至清軍在鴉片戰爭前,還在對西北以及境內不服從中央政府統治的少數民族用兵。
在這裡我們要知道一個常識,清朝一直以國庫存銀來維持對外戰爭的軍費,這是因為清朝從開始到結束一直維持一個較低的稅率。最顯著的現象是清代一直到乾隆年間才將準噶爾併入版圖,這也是清朝以國庫存銀來維持對外戰爭的明證。
從清朝一系列對外戰爭來看,規模最大的就是對西北的用兵,其餘各方面反倒規模都不是特別大。這也是因為準噶爾的存在是清朝本土安全的最大的威脅。其餘的幾次對外用兵,比如吞併臺灣、吞併黑龍江流域、對緬甸以及越南的用兵、以及吞併青藏,遠征廓爾喀也是如此。至於說乾隆為什麼不打西伯利亞,不好意思,考慮到統治成本以及收益,吞併西伯利亞並不值得,而且康熙之所以會從俄羅斯嘴裡奪走黑龍江流域,是因為不斷南下的沙俄嚴重威脅到吉林以及奉天的安全,如果放任其盤踞在黑龍江流域,等到其在黑龍江建立起穩固的統治,絕對是對本土最大的威脅,所以康熙才堅持黑龍江流域應該歸入大清版圖,甚至不惜訴諸武力,以黑龍江流域作為同俄國的緩衝。
至於收復,更不好意思,沒有任何一個王朝對黑龍江一帶進行實際控制,這一點也就是大清第一個做到。而且,《尼布楚條約》簽訂以後,清朝和俄國維持了差不多百年的和平,這種和平的局面是沒有任何理由去打破的,因為國內還有不少問題沒解決,不可能為了鳥不拉屎的西伯利亞而花費大量的軍費。
至於有人說乾隆時期不是盛世,呵呵,要知道,清朝是唯一一個沒有徭役制度的君主專制王朝。而乾隆能夠一遍遍的大筆蠲免賦稅以減輕百姓負擔,同時又能給老百姓發放他們參與到公共工程(水利、築城)以及皇家園林建設的工資,我很納悶部分喜歡標新立異的人是如何大嘴的。
-
14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他可能連想都沒想過,而且他也壓根兒就不敢。俄羅斯不是當時的大清王朝能夠惹得起的!
在滿洲人入關之後的康熙時代,那個時候,滿洲八旗的戰鬥力還算不錯,關外的滿洲兵的戰鬥力也還基本上處在多爾袞時期的那個程度,而且,滿洲那邊的武器也與沙俄差距不是那麼大。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滿洲的精兵也打不過俄羅斯的三流雜兵,最後康熙不得不和俄羅斯議和。在乾隆的時代,滿洲八旗的戰鬥力已經嚴重退化了,關外的八旗的戰鬥力也退化了,而滿洲八旗的武器沒有進行迭代和進化,俄羅斯帝國的軍隊的武器可是隨著歐洲國家的武器迭代而不斷迭代,一升一降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在那種情況下,你讓乾隆去出兵收復西伯利亞,無異於是以卵擊石。
-
15 # 靜夜史
因為乾隆時期與沙俄爭奪的視窗已經非常狹窄,雙方爭奪的範圍已經非常有限。
什麼意思呢?此時的清朝和沙俄已經進行了多次交鋒,明確了很多邊界,在乾隆時期雙方能夠討價還價和來回爭奪的未定邊界只剩下新疆及以西的中亞地區。
清朝和沙俄的交鋒,共分為三個階段:
1、東線——康熙時期
1689年,經過清俄兩次雅克薩之戰後,清朝和沙俄在尼布楚城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雅克薩之戰是清朝取得的對俄戰爭的勝利,將沙俄勢力從黑龍江流域徹底逐出,確定了清朝對外興安嶺地區的宗主權,這為《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打下了基礎。
談判初期,清朝代表索額圖主張以勒拿河作為中俄的界河,結果被傳教士透露底線,最後清朝只能以外興安嶺作為界山。
雖然清朝有所損失和妥協,但是有力遏制了沙俄在東線的入侵,確定了東線的中俄邊界。
2、中線——雍正時期
東線的南侵被遏制後,沙俄將主要精力放在中線的貝加爾湖地區,這裡是漠北蒙古土謝圖部的遊牧區域,被沙俄侵佔。土謝圖部的南邊,是喀爾喀蒙古的遊牧區域,也就是外蒙古。
此時的漠西蒙古準噶爾部也在不斷東侵,首領噶爾丹一心想要攻佔北京,恢復大元帝國,因此喀爾喀蒙古形勢越來越危急。
在沙俄和噶爾丹的圍困下,最終喀爾喀蒙古決定投靠清朝。1691年,康熙皇帝在多倫諾爾舉行會盟,史稱多倫會盟,正式將喀爾喀蒙古納入清朝的統治版圖。
喀爾喀蒙古歸降後,和沙俄的矛盾成為清朝和沙俄的矛盾,康熙兩次擊敗噶爾丹,穩定了喀爾喀局勢,與沙俄形成對峙。
1727年,清朝和沙俄在北京簽訂《恰克圖條約》,對中俄中段邊界做出了明確規定,條約規定東起額爾古納河,中經恰克圖附近的楚庫河,西迄唐努烏梁海地區西北角的沙畢納伊嶺的邊界走向,作為中俄中段兩國邊界。
很多人說條約將貝加爾湖以南十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割讓沙俄,但實際上這片土地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就已經被沙俄侵佔。
《恰克圖條約》和《尼布楚條約》一樣,明確了中俄中段的邊界,為遏制沙俄在蒙古地區的南侵提供了保障。
3、西線——乾隆時期
1757年,準噶爾汗國內部爆發大規模天花,清朝趁機出兵,徹底消滅了準噶爾汗國。
早在康熙年間,沙俄就在背後鼓動準噶爾進攻清朝,康熙兩次擊敗噶爾丹且收復了被準噶爾入侵的西藏,雍正時期年羹堯又收復了青海,乾隆時期只剩下新疆以及中亞地區被準噶爾佔據。
而消滅準噶爾後,清朝又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徹底穩固了在新疆的統治,乾隆皇帝志得意滿,將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
新疆,以及新疆以西的中亞地區,是中俄爭奪的最後戰場。
從《恰克圖條約》簽訂後,沙俄不得不再次將主要精力西移,將南下的地區選在中亞,逐步侵佔哈薩克、浩罕等清朝藩屬國。
此時的清朝,雖然國力強盛,但是越往西,清朝的控制能力就越弱,而相應的,越往西就越靠近他們的統治核心,因此沙俄的控制力就越強。
所以在沒有了東段和中段爭奪的可能後,遠在北京3000公里外的新疆,就更沒有能力對沙俄發起絕地反擊了。
事實上,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繼承準噶爾的土地,已經是清朝在西線取得的巨大勝利。換句話說,清朝能守住新疆地區,已經很不錯,如果強行北上和已經侵佔和經營西伯利亞達200年之久的沙俄進行爭奪,清朝的勝算實在不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您的關注!
-
16 # 歷史風暴
乾隆能將大小和卓的叛亂平定已經可以了,要是出兵西伯利亞簡直是在作死。康熙和雍正都沒辦成的事就不要難為乾隆了。
先看沙俄為什麼東擴明清之交的時候,正是俄羅斯帝國東擴到東西伯利亞的時候。沙俄是一個侵略性極強的國家,當時不僅在蠶食西伯利亞的土地,還在打歐洲鄰國的主意。
實際上,由於常年戰爭,沙俄的財政狀況非常惡劣。在這以時刻,東方傳來了好訊息。烏拉爾山以東出產的貂皮、狐皮以幾乎零成本被沙俄獲得,這些珍貴的皮毛轉手就在歐洲賣出了高價。所以,沙俄帝國開始有計劃向東擴張,以獲得更多的皮毛來緩解財政赤字。於是,西伯利亞地區逐漸歸於沙俄的管制之下,而大量的皮毛被蒐集起來供應到莫斯科,據說皮毛所產生的利潤最多曾經佔到沙俄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而這些收入又被沙俄拿來購買武器,訓練軍隊,用於對外擴張!
所以,沙俄對西伯利亞的侵略除了對土地天生的擴張欲之外,還被巨大的經濟利益所驅使!
沙俄很難纏,大清很無奈到康熙年間,沙俄除了侵入黑龍江流域之外,在貝加爾湖一帶也修建了眾多城堡。其中很多城堡,在沙俄移民的建設下,成了侵略大清的橋頭堡。比如著名的工業城市伊爾庫茲克,就是由康熙年間建立在這裡的一座堡壘發展而來。沙俄就是靠著這些堅固的堡壘不斷蠶食著西伯利亞,而隨後的移民為控制當地提供了支援。
而在臨近沙俄邊境的清朝一方,卻是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以東北為例,幾乎整個清朝都嚴禁中原人去東北移民,導致這裡面臨沙俄侵略的時候,難以得到足夠的人力和物資方面的支援!所以,清朝對沙俄的反擊往往規模很小。即便如此,對當地來說也是極大的負擔。這樣一來,能夠保持住現有領土已經很難了,更不要說北上西伯利亞和沙俄爭雄!
(清朝對沙俄侵略的反擊)
雍正後雙方開始以和平交流為主在雍正登上皇位的時候,沙俄也在經歷政權更替。雙方都不願意出現邊境戰爭影響到政權穩定。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放下手中的武器,以和平的經濟交往為主。對沙俄來說,壟斷了與大清的路上貿易讓他獲利頗豐。對清朝來說,和平的北方邊境能讓他騰出手來解決國內麻煩。
(沙俄商隊)
所以,從雍正之後100多年的時間裡與沙俄的關係一直都不錯。
-
17 # 千佛山車神
清朝統治者對西伯利亞不感興趣,也沒有佔領過西伯利亞,19世紀中葉庫頁島被日俄偷偷瓜分了清政府都不知道,連自己的領土都不管,還管你西伯利亞?再說西伯利亞那麼冷的地方你讓八旗子弟去駐守,這算是戍邊?還是發配啊!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古代人的世界觀和現代人完全不同。今天的世界各國都是寸土必爭,而在古代有些土地是白送都不要的。
在清代以前,中國漢族王朝的領土主要就是在關內。關外除了遼東地區,一般沒有什麼漢人居住。因為漢族是個農耕民族,而關外的土地不適宜耕種。雖然東北地區的土壤非常肥沃,但以古代的生產力而言是很難開發的。
東北的氣候非常寒冷,冬季天寒地凍,漢人是很難適應那裡的生活。要知道古代是沒有集體供暖的!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讓人怎麼過冬?南方沒有暖氣凍不死人,但東北沒有暖氣絕對能給你凍成冰棒。而且古代也沒有羽絨服,老百姓能有個棉衣就不錯了,到了冬天難道冬眠嗎?
(冬季的西伯利亞,千里冰封)
由於沒有漢人去居住,古代漢人王朝在開疆拓土的時候就只能派兵駐守,而守軍的所需要的給養大部分必須從中原運過去,這給中央政府造成了極大的財政壓力。
為了減少財政負擔,從漢代開始,在西域駐守的漢軍就開始屯田,自己養活自己。軍人平時除了訓練外還要親自下地種糧食,這樣可以節約一大筆的糧食運輸費用。
但即便如此,一旦邊疆要塞被敵人攻破就很難再恢復了。因為邊疆除了少數軍人外根本沒有老百姓,沒有人是看不住土地的,也建立不了長久的統治。
清代的版圖在歷史上是僅次於元朝,作為一個遊牧民族,滿族人的擴張性還是比較強的。而且清代皇權極為強大,仗打不打完全由皇帝自己說了算,可謂是隻手遮天。若是在明代、宋代,只要是花錢的活動大臣們一般都不支援參加,尤其那些沒有收益的勞師遠征,朝臣們就更不同意了。
(明代後期版圖,除了遼東地區外,基本上已經喪失了對關外的控制)
當然清代遼闊的版圖絕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斷地透過對外戰爭慢慢獲取的。到1760年清軍消滅了盤踞西北百年之久的準噶爾汗國,領土面積進入全盛時期。
但是即便是全盛時期也並不代表著清軍可以擊敗沙俄,在清軍消滅準噶爾汗國的同時,沙俄也趁機佔領了準噶爾汗國北部地區,與清軍共同瓜分了準噶爾。這時的沙俄同樣也是處於上升期,武力值是絕對不遜於清軍的。而且清朝也沒有向西伯利亞擴張的慾望,原因如上文所說,這些土地對清朝沒有價值,起碼在清朝統治者眼裡佔領這些土地是沒有意義的。就算是發配犯人也不至於去這麼遠的地方,有新疆和黑龍江就夠了。
而且不要說是西伯利亞,就連東北地區的庫頁島,清廷也不是很在乎。
根據1689年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的黑龍江流域屬於中國領土,其中庫頁島也包含在內。但是清政府從來沒有在島上派駐過守軍,對於該島的監控也不是很嚴密。
(庫頁島位於清帝國最東北地區,估計不是親生的,屬於爹不疼娘不愛,丟了都不知道)
到18世紀末期俄華人和日本人分別從北部和南部登陸庫頁島,並在島上建立貨棧、教堂、監獄等管理機構,而清廷對此竟然一無所知。到19世紀初,俄國與日本已在庫頁島多次爆發武裝衝突,清廷對此仍舊是毫不知情。
1855年俄國與日本簽訂《日俄和親通好條約》,該條約規定日俄兩國互相承認對方在庫頁島的存在,實際上就是瓜分了庫頁島。但是此時庫頁島在法律上仍舊是清朝領土,直到5年後的1860年清廷才在《中俄北京條約》中將該島割讓給沙俄。由此可見清廷對庫頁島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地控制,甚至一點都不重視。
對於自己的領土尚且如此,至於西伯利亞,清政府就更不在乎了。
-
18 # 船伕
先糾正一下,乾隆真不是全盛時期,而是開始走向衰敗的轉折點。還有中國對於西伯利亞不能用“收復”二字!
農耕民族的思維滿族八旗如果以後,曾經驍勇善戰八旗子弟很快就成為了如今北京城遛鳥的爺,刀兵入庫,開始享受生活了。告別了馬背,征服的野心自然也就沒剩下多少了。這也是農耕文明的特點,善於經營和創造。這與遊牧民族征服和掠奪的特點截然相反,遊牧民族信奉大自然的法則——弱肉強食。所以漢化的滿族八旗自然對遙遠北方的嚴寒之地提不起半點興趣,出兵佔領更是無稽之談。此外西伯利亞本就是不毛之地,談何收復?別覺得全天下都是中國的好不好!這和閉關鎖國時的天圓地方理論有什麼區別呢?
俄羅斯的訓獸之道記得很早以前看到的一句話:“瞭解世界不能不懂俄羅斯,”俄羅斯這個國家的確有其獨特之處,甚至在有些方面不得不承認做的要比中國好。就如對待經常騷擾和劫掠的遊牧民族的。
當初面對野蠻而強大的蒙古鐵騎,俄羅斯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也不得不認慫,稱臣納貢。但到了後期蒙古分崩離析的時候,俄羅斯並沒有排斥蒙古人,而是利用宗教這個無形利刃,將曾經的野獸馴化成了為自己開疆拓土的機器。同樣的手法,更早之前俄羅斯對科薩克騎兵也用過!
可以這樣說,俄羅斯之所以能夠憑藉幾億人口,獲得世界最大的領土面積,蒙古騎兵和哥薩克騎兵居功至偉!而清朝的皇帝都在稱霸中原後的安樂窩“樂不思蜀”一樣,做著“老子天下第一”春秋大夢。
-
19 # 史海尋蹤
清乾隆帝弘曆1736~1795年在位,執政長達60多年。任期內清朝人口由1.4億猛增到3億,雖褒貶不一,但百姓還是有飯吃的,當然高產作物玉米和紅薯居功至偉。
其實乾隆的爺爺康熙就和北方的俄羅斯接觸過,並簽署《尼布楚條約》,約定中俄東段邊界,到了雍正時期,又簽訂《恰克圖條約》《布連斯齊條約》,約定中俄邊境中段,多為今蒙俄邊境。因此,沙俄對清朝領土的,是處於不斷蠶食狀態的。
那麼為何乾隆時不向沙俄用兵,開疆拓土呢?應該基於以下原因:
•乾隆號稱十全武功,雖然其中水分甚大,但在其任內,屢發兵事確有其事,大大小小每一場戰爭,無不耗費國力,無不殫精竭慮,也沒有多餘的力量北伐拓展。
•康熙至乾隆朝期間,對應的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代表人物是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女皇,雖然是不斷擴張,但主要是在歐洲部分,奧斯曼帝國、瑞典等大國才是主要對手,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尚不成為爭奪重點。
對於乾隆一樣,北疆偏遠,人口極其稀少,對於清朝,一樣不是控制重心,吸引力也不是那麼強。
•康熙年間兩國既有交集,相互必有了解,皆為勁敵,互有威懾,大規模開戰也需慎重。對於乾隆來說,南邊的越南緬甸,土地肥沃,實力有限,才是開闢地盤的理想物件,即使如此對手,還屢遭敗績。何況北方強大的俄羅斯國,在《鹿鼎記》中,俄羅斯被稱作“羅剎國”,高鼻深目,極不好惹。
•前文也說,乾隆年間人口暴漲,人越多,事情也相應越多,政務繁冗,家裡的事務尚且管理吃力,何況到了乾隆後期,清朝已現頹勢,更無力量北征。
回覆列表
大清在乾隆後期疆域基本定型,如果按當時有利情況下,大清也給自己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繼續閉關鎖國,坐泱泱大國,也像明初一樣,超邁漢唐,萬國來朝,這也是清朝最渴望,可現實不容樂觀。
清朝周邊面對的是和西方人打交道,西方人越來越多,先是沙俄自康熙以來從西伯利亞出現,不懷好意的南下黑龍江,欲侵略大清的老家,對擁有白山黑水的廣闊東北黑土地垂誕已久。而作為新興的大清已到三代帝王玄燁哪能容忍,沙俄這樣胡來,欲是毫不情願的肩負起了抵抗沙俄的一面旗,雅克薩之戰於是爆發。
所以沙俄的行徑是主要出動,而大清是被動的,應該來說後來結果,大清贏了,可卻沒有趁熱打鐵將沙俄徹底驅趕出西伯利亞,相反卻和沙俄平等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規定以北邊境,在本來屬大清的尼布楚簽訂,即而原來的兀良哈部牧場淪為沙俄鐵蹄之下。由於大清的一再退讓,也讓沙俄得寸進尺,所以也就有後來《布連斯奇條約》簽訂,肥沃的貝加爾湖地區丟失,它成了飛地,其實這塊地區以前一直屬於草原帝國的北部領土,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蒙古曾經常牧馬於此,但是中間成吉思汗曾征討林中百姓,曾在成吉思汗南征金國之際發生了叛亂,後來林中禿麻部,塔爾渾夫人最後歸誠,蒙元帝國時代由此把它看出北疆重要一部分,也是遙控西伯利亞的中轉站。 不止如此貝加爾湖也曾是著名蘇武牧羊的故事來源地,蘇武在漢武帝時被流放,在貝加爾湖天天期盼大漢何時接他回來,可是一直等到他結婚生子,頭髮斑白都沒有等到。
然而乾隆時期,準噶爾的平定,大清的西北疆域基本定型,西北到外西北巴爾喀什湖,包括整個蔥嶺,唐努烏梁海,1760年,大清已擁有1316萬平方公里領土。而對於當時好大喜功的乾隆帝而言,自喻為十全老人不足為過,因為他在位時將大清推向鼎盛時期,文治武功樣樣兼備,所以很自豪的自稱天朝上國,也無需對西方列強那些奇巧淫技感興趣。
但對於沙俄態度仍很忌諱,主要一次事件就是土爾扈特東歸祖國,土爾扈特在渥巴西領導下,不懼沙俄淫威,面對沙俄層層阻礙和破壞最終回到祖國,其實在度過烏拉爾河後就已出沙俄邊境,可是在哈薩克境內,由於沙俄勢力存在,面對地形劣勢沼澤地,一路艱辛,加上沙俄科薩克不斷侵擾迴歸途中層層艱難!按理說大清讓駐紮新疆伊犁將軍派兵應派兵援助,在哈薩克擊退沙俄,可是大清沒有這麼做,面對沙俄不斷破壞,乾隆帝強硬的對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回信到:
“以兵戎,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視爾之自取而已。”意思就是武力也好 ,守誠也好,你放馬過來,我大清強烈要求其放歸。
可葉卡捷琳娜女皇哪善罷甘休,由於西面對奧斯曼帝國取勝,抓分波蘭成功,沙俄在歐洲優勢明顯,她於是還想趁此為藉口,揚言將勢力推到長城一線,在次對乾隆回信不聽我的就是開戰,可見沙俄當時有多囂張!早都不把大清放在眼裡,而老是認為大清是被動挨打遲早的事。
但對於大清一方,沙俄只是北部隱患,愛鑽空子,不足為奇,他想消除但由於地處遙遠的西方,而且不清楚歐洲形勢,所以也一直把它捧為和大清一樣大國,而對於西伯利亞,清朝乾隆時由於之前雍正《布連斯奇條約》簽訂已成事實,如果再大動干戈,遲早會讓內外勢力夾擊,所以不敢輕舉妄動,可沙俄卻不見得,在乾隆時仍對東北垂涎三尺,在爭議區烏第河活動,還一度想滲入庫頁島,只是乾隆帝沒有聽到而已。以沙俄戰略主動性特別強!而乾隆帝仍專心致力於國內穩定,南下江南微服私訪,體察民情,使大清長治久安,五次免除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修《四庫全書》,還暢快作詩。目的就是穩定,長治久安,可是一味閉關鎖國,對外不聞不問也讓大清漸漸與西方拉開了距離,馬嘎兒尼到來也沒見得多麼誇讚乾隆時期的盛世,相反卻認為它漸漸走向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