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撒浪浪

    因為是胡扯 在當時曹操已經有了統一天下的根基 只是時間問題 要是鳳雛真有那麼厲害 也不至於為了搶頭功使自己死於非命 只是他的上中下三個對策挺好 此人有謀略 但歷史有些誇誇其談 至於諸葛亮確實有實力 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不過這些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跟劉備打天下的五虎上將 後期的魏延 本人比較喜歡魏延 做事直爽 豪放 雖然不得善終 諸葛亮被後世永為讚歎也是有道理的 歷史也不能完全相信 要是後主劉阿斗真像後人說的扶不起 也不會使劉備死後又支撐了幾十年 本人以為鳳雛就算了 臥龍倒是真的

  • 2 # 文藝骨幹

    這個問題也可以反向來問一下。曹操佔據天下三分之二,文武獎將領人才型別齊全,尤其是謀士車載斗量,可安天下的謀士不在少數,但為何沒統一呢。很多口號不過是口號而已,歷史上這種型別的口號不少。很多事按照邏輯推理也能梳理一二。比如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得了中原還是沒統一全國。

    首先,這是三國時期一句最為成功的廣告語。大家不必拿廣告語過於認真看待。

    這句廣告語的作者是龐統的叔叔龐德公。同時,龐德公與徐庶和諸葛亮關係都特別好,諸葛亮也對長輩級別的龐德公格外有禮。叔叔和長輩的龐德公為給侄子和看好的後輩寫廣告語做宣傳,說句好話,其情可憫,其心可解。

    龐德公與當時荊州地區主要的知識分子都交往親密。龐德公給諸葛評價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

    司馬徽與龐德公都是隱士,不肯出山。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與世隔絕。其實透過包裝和宣傳高階知識分子,這些隱士的名聲會越來越大,也會越來越受到各方的敬重。因此也能在亂世得到一些安寧。。。

    這些人往往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看好的人身上,然後集中宣傳。宣傳嘛就要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口號。於是龐德公便醞釀了這句最廣為人知的廣告語。。

    對於這句話,當時的知識分子開始也並未被廣泛認可。這句話不能較真。只能說他誇大了諸葛和龐統的能力,只是想強調這倆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相當於我們常在古書中看到的,評價一些長相和氣質不凡的人有王佐之才一樣。可能這個人最終不一定等當上什麼宰相。。。

    再說,,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安天下,這句話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得”,得到不是歸你的意思,而是讓他發揮才能。。龐統自評認為自己長於“帝王秘術”,可惜龐統還沒有得到更多發揮的機會就在戰場上去世了,也就是說,他還沒來得及施展,老天爺也沒給他這個機會。。。這就像人們對曹衝的各種設想一樣,曹衝這樣的神童活著,曹魏也許就不會滅亡的那麼快?可惜老天爺沒給曹衝那麼多。。。曹操感慨,此吾之不幸,汝輩之大幸。。

    諸葛亮的確有王佐之才,,但問題是,當時的中國有此才者不止諸葛。也就是說,龐德公的廣告語有合理的成分,但問題是龐德公畢竟是隱士,只熟悉荊州地界的情況,天下之事未盡知。。那就是當時的中國不止一個臥龍,也不止一個諸葛。。與諸葛和龐統實力相當的人還有人在。。曹魏的曹操,荀彧,賈詡,程煜以及江東的魯肅,周瑜,陸遜都是人中龍鳳。。。這些人齊聚一時,龍爭虎鬥,自然天下難安,鼎足而立還得繼續。。。

    這樣的廣告語在當時很流行,有點像預言,有時候還會以童謠的形式出現。類似的預言,如三馬食一曹。就連蔣幹這樣的被三國演義嚴重矮化的人,書上記載的對他的評價那也是很高的——獨步江淮。諸葛恪被譽為神童,可惜最後讓諸葛瑾滅門的就是這神童。

  • 3 # 龍之怒2

    劉備二人皆得,但卻未得天下。其中的原因,司馬水鏡先生,早已說明。“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而且,諸葛亮也深明此理。故此,在隆中對中也說了。“……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則待天下有變,”諸葛亮的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想取天下的前提是,必須天下有變。否則統一天下就是,天方夜譚。而曹、孫、司馬三家,是不會給蜀漢這種機會的。所以劉備雖得二人,但卻無法統一天下。

  • 4 # 鳳凰花兒開

    第一,那是小說演義的。第二,他得了四川。四川易守難攻,攻打別人也不容易,只能偏安一隅。第三,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被誇大了。第四,蜀國後繼無人,沒後勁。

  • 5 # 及時雨宋尚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兩人都得,但卻沒有得到天下?

    這絕對的是個好問題!愛讀書,勤思考的人才會想到這些。

    問題分兩個方面:

    1、“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劉備聽水鏡先生司馬徽說的(司馬徽語於劉備:“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怎麼知道的呢?自然是廣告宣傳了,目前我們知道這是虛假宣傳!當時的背景是臥龍、鳳雛有真才實學,但是棋逢亂世,兩個人家族小,沒什麼名氣,故此搞出這麼個俗語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東漢末年品評名士大忽悠。東漢士族彼此推誇,月旦評,這是個風氣,司馬徽也只是幫著拉拉皮條。終於被劉備聽到了,老劉病急亂投醫,才找到寶了。。。

    2、為什麼劉備兩人都得,但卻沒有得到天下?

    既然是虛假宣傳,自然水分很大。劉備不具備帝王相,能夠入川稱王已經很厲害了,到頂了。而且孔明、鳳雛兩人也不和啊!龐軍師在劉備面前急於立功,對孔明的勸告也是狹隘猜疑,三番五次說服劉備用兵,完全沒有一個政治軍事人物應有的縱覽天下大勢的氣魄與智慧。尤其在戰術安排上,缺乏對敵瞭解,草率進兵,盲目自信,深入峽谷險境,使得“落鳳坡”整個戰役完敗與對手,況且策略計謀上輸給名不見經傳的張任之手,在令人扼腕嘆息的同時,也多少讓人對其謀略和才幹不置可否。

  • 6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咱先看這話誰說的,《三國演義》這樣寫,司馬徽語於劉備:“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也就是說,按演義論,這是司馬徽一人的觀點,而且還是個預言。那麼,司馬徽之前是否有過預言必中的經驗呢?答案是沒有——既然這話,是一個從來就沒有成功預言過的人說的,你又何必當真呢?說完司馬徽,咱再來看諸葛亮和龐統本人,他們確實有統一天下的志向,可是他們是不是就有這個能力呢?

    龐統且不論,單靠一個諸葛亮,或者說,劉備完完全全按照諸葛的囑咐去幹,就能統一天下了嗎?不可能實現!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時的中國,人才實在太多,曹魏有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等等,東吳則有周瑜、呂蒙、陸遜等等,隨便拎一個出來,諸葛亮能扛得過誰?龐統又能扛得過誰?

    自然,在三國演義裡,加諸種種虛構,據說諸葛亮是完全壓倒了周瑜,但事實呢?去看看歷史就知道了,倘若老天多給周瑜十年,益州便是東吳的。而在諸葛亮出師北伐之際,如上那些牛人都已經不在現場,他的對手是司馬懿這樣的江湖小字輩而已,結果又如何呢?

    甚至,據說學會了諸葛亮全套本領的姜維,出師北伐之際,對手只是郭淮而已,結果又如何呢?

  • 7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臥龍鳳雛”雖然的確是一時人傑,但這個“得一而可得天下”之名也的確有些水分在裡面。為什麼這麼說呢?治國安邦與詩書禮樂不同,除了天賦之外還需要足夠的“實習期”——為相而無主政經驗、為將而無統兵經驗,就算是天賦英才,也很難直接認定其為將相之才。

    這一點從諸葛亮北伐歷次用兵的成長就能看出來: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兵力最盛、準備最充分,但依然沒有突破魏國的防線;相比之下後幾次北伐諸葛亮用兵愈加老道,這就是經驗泡出來的。而馬謖滿腹經綸,之所以一戰而失街亭,也是因為缺乏經驗。

    那麼問題出來了,為什麼“臥龍鳳雛”名氣這麼大?其實這很可能是荊州士大夫集團集體捧出來的。大家可能知道東漢末年許劭兄弟主持的月旦評,一旦被月旦評品題,此人當下便身價百倍、盛極一時。

    為什麼說“臥龍鳳雛” 是荊州士大夫集團集體捧出來的呢?我們先看看當時荊州的局勢。荊州號稱天下之腹,一方面人傑地靈,另一方面也四面受敵。當時曹操已經基本統一北方,孫權又坐穩了江東,這兩者均有可能隨時進攻荊、益,曹操為的是一統天下,孫權為的是劃江而治。而當時荊州之主劉表,實在沒有能力與曹、孫二人抗衡。

    所以荊州的現狀就是,士大夫階層不缺謀士,但諸侯階層卻缺明君。在這種情況下,荊州士大夫集團自然會“打起廣告”,“賢臣擇主而事”了。而諸葛亮與龐統作為荊州士大夫集團少壯一派的佼佼者,自然成為了“廣告”裡的招牌。

    一邊是荊州士大夫集團打著“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得天下”的旗號,另一邊“臥龍鳳雛”居然不為劉表所用——尤其是諸葛亮,其隱居地與劉表的治所如此之近卻不仕於劉表,這已經擺明了是在求賢主了。

    那麼為什麼是“臥龍鳳雛”呢?因為這兩個人都是荊州士大夫集團的自家人。荊州士大夫集團以龐、習、黃、蒯、蔡五大家族為首,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家,二姐嫁給了龐家,自己又娶了黃家的女兒(即黃月英)。龐家與習家有聯姻,黃家與蔡家有聯姻,蔡家又與劉表有聯姻,所以“臥龍鳳雛”在血統上也是荊州五大家庭的代表。

    看到這裡,你或許已經看出來了,其實不僅僅是劉備選擇了諸葛亮,同時也是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士大夫集團選擇了劉備。後來諸葛亮主政蜀漢,所用之人幾乎盡數為荊州人士,極力打壓益州勢力,這也成了蜀漢內部分裂的原因之一。

    所以,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說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之句,也就是自謙而已。若真是一介布衣,“臥龍鳳雛”之名沒有了推手,也就傳不到劉備耳朵裡了。

  • 8 # 古風93814281

    謝邀,那是小說家言好吧。不要把《三國演義》和歷史事實混為一談。其實在小說裡,羅貫中借水鏡先生司馬徽之口也說了兩段話,其一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其實是廣告,就如同“蟻力神,誰用誰知道”一樣,突出的是諸葛亮和龐統的智慧、才幹,說明二人的才能經天緯地。二是“臥龍得其主而不得其時”,這就為後來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埋下了伏筆。所以大家不論是看東西,還是看人物,都應該不看廣告,看療效。否則就會來問如此問題,畢竟《三國演義》雖然可以把諸多事例在小說裡安在諸葛亮身上,但是它還是沒有辦法改變曹魏滅蜀,三國歸晉的歷史事實,否則它就只能寫成一本玄幻小說了。

  • 9 # 使用者68063485589苗青

    就按《三國演義》的含意來說,羅貫中確實懂得很多很深,他在政治軍事上的智慧是難以否定的!不管是小說也好,歷史也吧,所體現的事實明擺在那裡。毛主席都重視,作為借鑑。羅貫中把自己在政治上,軍事上的,策略上的正確觀點具體的突出在諸葛亮,龐統兩人上。確實展現出古代傑出的政治,軍事思想。在當時敵強我弱的蜀,吳來說,先拋開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聯合對付北方的曹操,在當時來看,哪點不符合現實?!所以諸葛亮才出了“東和孫權,北據曹操“的戰略方針。

    不要以為只是小說!

  • 10 # 透明心魔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如果把一個複雜的問題歸結到一個簡單的答案,那麼基本就可以確定,這個答案是錯誤的。

    比如我們發現堵車問題很嚴重,有人會說就是因為油價低,於是大幅提高油價,至於效果,我想大家都能想得出來。

    這就是把複雜問題歸結到一個簡單答案的後果。

    在現代社會,我們會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問題,而在古代,很多人,即便是很高明的人,都會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或者說只從自己知識儲備的角度看問題。這不是古人笨,而是歷史的侷限性。

    作為古代的知識分子,他們對之亂的認識比較片面,有很多人認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八個字可以概括一切。其餘經濟,政治,法律等等條件,在他們認為不是決定性條件。於是會出現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話。

    水鏡先生在這方面見識高人一籌,他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至少注意到了其他條件對統一全國的重要性。

  • 11 # 錦翼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

    這是《三國演義》裡的一句,《三國志》裡沒有這句。

    聽得難道不像一句廣告詞嗎,這是司馬徽為自己圈裡人打的廣告啊。

    在當時流行風評人物。當時的二許兄弟組織的月旦評,成為人物風雲榜,經常用一兩句概括話形容人物,例如評價曹操就說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一語中的。

    《三國演義》正是借鑑了當時的這個風氣,對一些人物用簡單的語言做評價,他借司馬徽之口說“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

    之所以這麼說:

    第一為這兩個人打廣告。我這裡有兩個奇才,這種風評一出,就等著投資人上門吧,果然劉備這個創業的傢伙就來了,拉走了鳳雛,又拉走了臥龍。

    但是劉備當然知道,這只是個廣告,真正用起來不能看廣告看療效。在小說裡,龐統來了之後屢建奇功,諸葛亮一來也火燒博望坡。實際上火燒博望坡的是劉備自己,與諸葛亮無關,反正小說裡無所謂,劉備只要會哭就行了,一切奇謀都歸到諸葛亮頭上了。

    第二這只是三國演義裡的大話,三國演義之所以這麼寫是因為可以提高小說的傳奇性,提高人物的吸引力,也從而把人物智慧化。正史上是沒有這樣的話。

    第三如果真要較真,什麼是安天下?三國鼎立也是安天下的方式之一,因為三國鼎立也算暫時安置了天下大事。

    魯迅先生說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什麼臥龍鳳雛得一個便可安天下,這也是妖魔化的方式了。

  • 12 # 指動濟南

    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劉備是幸運的,他把

    臥龍鳳雛全部納於麾下,但是最終並沒有迎來安天下的一統江山。這是什麼原因呢?

    1、臥龍鳳雛擅長頂層設計

    無論是臥龍還是鳳雛,擅長的都是頂層設計,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對蜀漢的戰略規劃的很清楚。以今天的眼光看,確實是比較切合劉備軍事、經濟能力和實際。不過,頂層設計得再好,也要有人落實和執行,而這恰恰是臥龍鳳雛的短板。

    寫《三國志》的陳壽對此有清醒認識,他認為諸葛亮的才能更多的是整練軍隊,出謀劃策是短板。他治理國家的才幹,遠強於領兵爭戰的謀略(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臥龍鳳雛若放在後世和平時期,無疑將成為名相、名臣,說不定會輔佐哪位君王開創一個盛世。但西漢蕭何舉薦韓信、管仲舉薦王子城父,都是考慮到自己的才能長於治國,而不擅長治軍(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

    2、臥龍鳳雛缺乏名將名臣輔佐

    也許對於“臥龍鳳雛缺乏名將輔佐”的論調,很多人表示不能贊同:關張趙馬黃魏……全是名將啊。其實,看《三國演義》大家都能輕易得出結論:如果沒有關羽之敗,蜀漢就不會失去橋頭堡,就不會被高山大河困守在蜀中平原。

    劉備同時擁有臥龍鳳雛的時間並不長。劉備入蜀攻雒縣,龐統被流矢射殺。《三國志》記載龐統死時僅36歲。另推測,諸葛亮死時54歲,距龐統死已有22年,而且龐統的歲數小於諸葛亮,因此龐統實際死亡年齡應該不滿30歲。其實這僅僅是個開始:

    劉備剛在漢中坐穩位子,關羽就戰死;次年黃忠、法正死;第三年張飛死;第四年馬超、馬良死,五虎上將只留趙雲一根獨苗,並在劉備死後第七年也死。法正死時45歲,馬超47歲,馬良35歲。而劉備62歲,關羽59歲,張飛55歲。全是英年早逝!

    3、臥龍獨撐大局難有作為

    老天似乎要故意考驗諸葛亮,把這些人全帶走後,留下臥龍獨撐大局。後期的名臣蔣琬(早逝)、費禕、董允均難以獨擔大任,名將除了姜維,別無他人可用。《三國志》對此有明確的論斷——

    諸葛亮治國理政才能不次於管仲、蕭何,可惜他沒找到城父、韓信,所以功業難成,無法完成一統江山大願。這是天命,人的力量是無法左右的(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反觀曹魏,曹操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下文臣武將層出不窮,全是可以與關張趙馬黃魏相匹敵的人傑。後期的司馬懿、鄧艾、鍾會全是長於治軍爭戰的帥才,面對舉全國之力連年征戰的蜀漢,以逸待勞,以長擊短,臥龍因此也難有作為。

  • 13 # 長安陋巷窮書生

    臥龍,俗話說。飛龍在天,臥龍臥著的龍等於潛龍勿用,沒有飛在天,說明還沒成勢,鳳雛,鳳凰的雛形,還沒成型,能三分天下也不錯啦哈哈

  • 14 # 不一樣的維強

    這就是為什麼得一而天下定,得兩個天下就不定。都是頂級謀士,同行是冤家,再加上老闆也是不放權,處處掣肘,提防,白帝託孤就是最大的表演

  • 15 # 可以叫我楊老闆

    關於這個問題,之前看過一個比較搞笑的答案:龍鳳呈祥。(自己體會)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話是這麼說的。裡面有個關鍵詞“得一”,得二就不行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道理很簡單,一直籃球隊,全是高大的中鋒,不可以。全是控球后衛,不可以。全是射手,也不可以。團隊合作,講究的是一個配合。

    這就是傳說中的,1+1<2。

  • 16 # 明清案獄解讀

    統一天下要看綜合實力,劉備所佔地方偏少,經濟,軍事,人才偏弱,失敗是遲早的事情。而魏國佔地廣,經濟強,人才多。看看三國時的地圖就很直觀了。

  • 17 #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一,“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就是個廣告!

    二,這句話出自小說和評書,不是正史。

    三,說的是“安天下”不是“得天下”,也就是說他們有“治世之能”,而運籌帷幄,巧取豪奪,攻殺戰取方面不足。

    四,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強就行。還需要許多必要的條件,加上夠好的運氣。不然,他們自己怎麼不“打天下”,而是依附於某個集團。

  • 18 # 小暖實驗室

    首先不說鳳雛死的太早了,沒太大作為,

    其次就是劉備此人素以仁義立身,所以太過優柔寡斷,在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為後來的征戰帶來了許多難處,

    在我看來,劉備也沒有多大才能,就只是盲目仁義道德,在他遇到孔明之前,劉關張三人就像是搞傳銷的一樣,一事無成,要兵沒兵,要領地沒領地

    在我看來,臥龍鳳雛又或者是關羽,曹操得其一就沒別人的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肺片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