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卷

    太平天國和捻軍是農民起義,甲午戰爭是對外性質不一樣。

    農民起義排斥西方先進裝備,太平天國大概除了西方基督教不反感,其他都是盲目的排斥,領導者裡面只有洪仁玕接受西方思想。而且,太平天國內部還內亂,諸王之間互相猜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之死,翼王石達開出走等等,無一不在證明“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的。”

    反觀,淮軍裝備了清一色西方武器,開始使用了大量洋槍,這樣武器裝備上淮軍比太平天國不知道高出來多少。李鴻章後來還有克虜伯情懷。

    對外戰爭無非是喪權辱國,而對內戰爭屬於階級鬥爭,這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太平天國是和清王朝爭天下,甲午海戰以後,至少大清還是活了一陣子。

    淮軍在太平天國培養起來的軍官,他們往往沒有西式軍事經驗,而到了甲午之戰,不少人已經年齡偏老。

    太平天國,當時統治者很清楚,這是王朝命運之戰,而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固然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然而比如山東一些地方地方官在戰爭期間依然掣肘,再比如,中央清流各種批評淮軍,軍隊在外面作戰,文官外行在內部批評。再說,一隻軍隊對抗一國軍隊,孰強孰弱?翁同龢當年駁斥過李鴻章北洋水師的經費(當時他在戶部當尚書),一個不懂的先公後私的人作為帝師,就算皇帝英明勤政,也是多麼可怕一件事。日本國王省吃儉用,籌措經費,就為了富國強兵。

    李鴻章確實是一個“裱糊匠”,把大清裝點的漂漂亮亮,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打敗太平天國和捻軍,不過是給清朝,續命而已。

    最後,用李鴻章的絕命詩作為結尾: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了,請君莫作等閒看。

  • 2 # 犯中華者雖遠必誅

    自1865年大平天國被履滅算起,到1895年甲午戰爭共30年。在這30年的時間裡,清廷過的並不算很慘,內部捻回之亂平定,對外於北方雖失地於沙俄,但粉碎了沙俄在新疆的陰謀,於南方擊退了法國,雖不敗而敗,但好歹只是丟了附屬國。30年裡洋務運動似乎欣欣向榮,與列強之間也有了一定關係,新式武器不斷列裝,特別是海軍更可號稱亞洲之冠。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暗示著只要師夷長技終有一日可制夷。

    然而,洋務運動不過是使清朝換了一套嶄新的裝備,而內裡仍然是那個行將就木的腐朽老人,他的精氣神依舊老邁。而日本維新之後,不僅裝備連同身體精神都煥然一新,已然返老還壯不在遲邁。

    30年前,兵是百戰精兵,將是如虎猛將,帥是智珠在握的帥。30年後,軍人是未經戰陣的一代,將領們在溫柔鄉中早已失了銳氣,未戰先撤者比比皆是,而那個高高在上的統帥臉上已經有了老年斑,家中累計了萬貫家財,他變成了一個緊緊護著自己的寶貝,生怕毀壞的老人。而日本的軍隊已完成了軍制改革,軍國主義教育使他們如狼似虎。這樣的兩支軍隊相遇,勝負可知。

  • 3 # 孟達1478507127

    中國自古有條不知怎麼的奇特情況,華人相殘特別兇狠,手段也毒辣,在外華人面前都成了軟蛋,自古大多都是受人欺負,而從不敢主動攻擊人,這都是中國統治者總是愚民自保,丟大片疆土而至今不敢聲言奪回,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受人欺頁的苦難史。

  • 4 # 天宇的文史情懷

    李鴻章率領淮軍鎮壓太平天國確實挺厲害,可為什麼到了甲午戰爭確不行了,這原因很多,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李鴻章在打太平軍時還很年輕,也就是那時候李鴻章還很有血性,在戰場上有股不怕死不服輸的勁頭,這一點很重要的,而且在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時得到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全面支援,而且李鴻章還得到了洋槍隊的配合,所以李鴻章在鎮壓太平天國中立了大功。李鴻章也立功被當時的清廷重用,由此成了洋務運動的領導人,李鴻章也一手創造了北洋艦隊。

    其次,到了甲午戰爭時,李鴻章已經是個老人了,當年的血性早在官場磨沒了,當年跟隨李鴻章的淮軍嫡系將領都非老即死,李鴻章身邊已無可用之人,同時在官場多年李鴻章已經是個八面玲瓏的政治家,而政治家面對的是利益得失,不是軍事勝負。當甲午戰爭一起李鴻章首先考慮不是怎麼打敗日軍,而是考慮的是怎麼平息事端,該如何讓列強調停,所以才會出現避戰保船的荒誕命令。所以甲午戰爭的失敗是必然的。

    最後說,在當時甲午戰爭暴發時,中國當時從上到下都不認為能打贏日本,這也包括李鴻章,因為中國當時對列強就沒打過勝仗,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五十多年裡清軍對在作戰幾乎屢戰屢敗,所以當時的清政府可以說是信心全無,一遇到列強挑釁,清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列強調停,就是所謂的以夷制夷,這也是李鴻章的想法,想想看清政府高層都這麼想問題,甲午戰爭必輸無疑。

  • 5 # 小明老了

    謝謝邀請,其實最根本還是領導心態的問題。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的時候一心為功名,又有外國洋人間接和洋槍隊支援,所以淮軍擁有了新式武器,也可以淮軍就新軍的萌芽期,反觀太平天國窩裡內鬥不斷,洪秀全不問政事,本來農民沒有經過正規操練,武器還是大刀長矛,說白點就是烏合之眾,再加上領導人的不思進取。再者太平天國的運動是口號喊的好,實際行動卻大大損壞佔領區的地主階級利益,在封建社會下一個政權必須贏得廣大地主階級擁護才能統治長久,除非殺光地主階級。清朝這邊代表著地主階級利益的。所以太平天國武力和政治、領導的重視都是劣勢,所以穩輸。捻軍小規模的就如黑社會,不值一提,憎王掛了也是掉以輕心。甲午戰爭發生時,李鴻章為了保自己在清朝有一言之地,軍隊又是他的政治本錢,李鴻章又太相信洋人的調停,不能夠準確的判斷日本人的野心,還有李鴻章對自己部隊知根知底,北洋軍其實就是一個面子工程一擊就破,戰爭的策略就已經是錯誤的,再加上海戰的倉促應戰,彈藥的短缺以及武器裝備的落後以及個人主義精神冒進想撞擊日寇旗艦(對自己軍艦和對方軍艦航速都沒有一個清醒認識,你說管帶自己都是技術不夠硬,這海戰怎麼打),本來可以全身而退,缺損失兩艘主力戰艦。其二因為北韓戰局已定,李鴻章的淮軍有京畿重地唯一的部隊,宗旨是保衛京師不能全軍覆沒,所以一退再退導致了士氣低落,本來武器準備就落後於人家,再加上前線的領導人畏戰,再加上李鴻章保守和期待國際調停,日寇有備而來,所以從戰爭的準備和武器裝備以及李鴻章的保守心態,我們就輸了。

  • 6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為什麼李鴻章的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中無往不勝,卻在甲午戰爭中輸的一塌糊塗?

    在兩面軍旗指揮下,以2門克虜伯火炮為核心,步兵散開以後,進行散兵線戰術射擊。但是大體上,呈現一列橫隊,但是缺乏預備隊和縱深。淮軍射擊,都是軍官測定距離,然後全體按照統一標尺距離射擊。

    並且在50米距離發動衝鋒,淮軍開火絲毫不會節約彈藥,射擊比較隨意,只要發現對手就射擊,那怕是日本偵察兵,也會發射120毫米口徑重炮進行轟擊。而且,基本都是站姿射擊,同時前進。

    淮軍防禦喜歡使用地雷,同時完全不進行白刃戰,只通過火力戰取勝。淮軍不使用子彈盒,而是使用交叉式布帶,在布帶上有很多子彈巢,這很方便淮軍進行快速步槍射擊。最後,日本認為淮軍的炮兵陣列,戰術都更類似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落後日本30多年。

    簡單說,淮軍裝備全套洋槍洋炮,採用西方散兵戰術,以克虜伯炮為核心的,進行步槍快速射擊的戰術。打擊太平軍和捻軍,那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對於日軍就顯得落後了。特別是日軍的步炮協同條件下的白刃衝鋒,淮軍無法阻擋。

  • 7 # 靜水流深123789

    太平天國寫股農民起義加神棍,能和日本這麼一個國家傾全國之力的國家相提並論?真當日本蕞爾小國了?請把日本當西方列強!人家有完備的軍工,有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科技和教育!有完備的軍隊體系!太平天國能比?華爾的洋槍隊都能讓太平天國打不進上海!何況洋槍隊還只是洋人做教官!

  • 8 # 鬼雨齋主人

    題主的這一問題有挖坑的嫌疑。為了讓廣大吃瓜的不至於入坑,本人用自己有限的知識來解釋一下:

    第一:淮軍對於鎮壓太平天國並非決定性因素:曾國藩祁門被圍,李鴻章背師而走,方才有了淮軍,但此時湘軍已經佔據戰略主動。淮軍的誕生,只是加速了太平天國的覆滅,並非決定性作用;作為太平軍主力的李秀成和陳玉成部,被曾國藩和左宗棠牽制在江蘇和浙江等長江以南地區,淮軍除了上海外圍打了幾場像樣的小型戰役,其實並未遭遇太平軍主力。

    第二:太平天國滅亡至甲午戰爭開始,中間相距30年,戰時名將已去,百戰老兵已無。淮軍的誕生,其實有很大程度是曾國藩為求自保的手段;淮軍真正能打的,除了洋人訓練的常勝軍以外,其主力來自於湘軍包超部;而到甲午起事之時,當年的戰將要麼早就離世(包超),要麼棄軍從政(劉銘傳),至於丁汝昌這類太平天國後期的三流將領,實在是李鴻章無人可用的結果。

    第三:以北洋之力抗衡日本舉國之力,勝敗早就決定。甲午戰爭的勝敗,其實並非國與國的較量,而是中國地方實力派與一個國家的對抗。甲午之前的清朝政府為了進行集中化管理,透過收復新疆和中法戰爭,將湘軍的左宗棠一派完全解除了武裝,併為自己培育了相對新進的軍事力量。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也以此看到了為主子拍馬頌德的機會,於是從北韓東水黨起事到甲午正式開戰以前,清流就不顧國家綜合實力,借愛國之名鼓動對日宣戰;同時又鼓動光緒為慈禧修園子以盡孝道。一場無錢支撐的戰爭,解決早就註定。

    第四:民意與政府相左,最終全盤皆輸。清末的中國社會矛盾重重,其中滿漢矛盾也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從此時期到辛亥之前,不少人假借反清之名行賣國之實。旅順之所以能夠被日軍抄小路,花園口登陸之所以能夠在長時間沒有人向清軍進行彙報均是民意導致。

  • 9 # 陽城幹部

    李鴻章就是要往敗裡打,臨戰各艦彈藥並不裝滿,燃煤皆是劣質……先是下令”避戰″,黃海之戰雖失利,仍可再戰。但在劉公島又不叫出擊,坐以待斃。他知道一旦打勝,大清會先砍了他的頭。戰敗他才有命。事實果然如此。

  • 10 # 手機使用者62794341570

    李鴻章的淮軍在與太平軍捻軍作戰都是以強勝弱,但與日軍作戰卻是以弱對強,所以就不太會打仗了,最關鍵的是任人唯親,派個怕死鬼做主帥,怎麼打都是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你穿越到明朝,你選擇做明中期的消散王爺,還是末代崇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