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景因夢的世界

    在婆家過年正月二十五開始就準備過年,打掃衛生,收拾東西,準備過年的菜譜,問好拜年的路線,準備好紅包。

    在孃家過年,回家就說兩句話,媽,我餓了。媽,我困了。

  • 2 # 588888888

    中國自古以來的習俗一般不都是大年初二回孃家嗎?如果和孃家近的話,我覺得還是在婆家過比較好。因為離得近,平常肯定會經常走動,所以初二去一下就好了!如果離得非常遠,我覺得可以在孃家過年,畢竟平常很少見面,過年回孃家陪陪老人也是應該的!

  • 3 # 90後媽媽簡單生活

    ~有孃的地方便是家,畢竟不是自己的親媽親爸,誰家孩子誰家疼,即使婆婆再表現的關心,首先第一位也是先考慮自己兒子,有些聰明的婆婆就很會辦事了,哄好兒媳就是在疼愛自己兒子的表現,因為兒媳不高興了必定倆人會吵架,但有些婆婆就有些愚笨了,對自己兒子無條件包容,兒媳如果不對就會和兒子絮叨,導致兒子會帶有色眼鏡去看自己媳婦,不是婆媳關係總不好我們這些女的愛挑事,是因為我們扮演的角色不同,是因為男的不在我們女方這邊生活,所以避免了很多,其實換位思考下,當初誰也是父母的心頭肉,這樣你就不會覺得你媳婦過分了!

  • 4 # 小糖與豆兒

    我的真實情況:穿上漂亮衣服去婆家過年,下車先換衣服,老公的一件舊外套,開始收拾一年沒有住過的房子,然後去我物件的奶奶家,屋子比外面還冷,我只好拿個小板凳坐到院子裡,靠著牆邊曬太陽,你能想象出,燙了漂亮的頭髮,畫了美美的妝,做了超貴的美甲的我,穿了一件破羽絨服做在一個老院子裡曬太陽的場景不?我有一次拍了照片給同事,同事們問我到哪了這是,個個都笑慘了,結婚前幾年不會做飯,現在開始讓學著做,洗菜,切菜,炒菜,水是別想有熱的,摸哪哪涼,第二天手就有小裂紋,我老公心疼,搶著做,但是也不好一點不讓我幹,我也不好意思。晚上沾枕頭就能睡著,啥晚會不晚會的,到現在已經九年沒有看過春節晚會了,還好,我們初四就回來了,老公一年回去一次,忍忍就過去了。在孃家過年:穿上漂亮的衣服,老媽把水果乾果點心都準備好了放茶几上,我就負責嗑著瓜子看著電視,飯熟了蹬著吃,老媽會炒一大桌子菜,吃完一抹嘴就走了。對了,婆婆家從三十開始包餃子,吃餃子,包了這頓包下頓,一直吃到初六,偶爾換頓別的,燉肉或者燉雞,一人一大碗,媽呀,第一次吃的時候我眼珠子差點掉碗裡,這怎麼吃?我又不好意思剩下,我老公就拿個空碗給我,讓能吃多少吃多少太豪爽了

  • 5 # r英姐

    老影打小父母離,

    長大之後自成家。

    無有孃家庇護人,

    婆家亦是普通戶。

    過年請自家中過,

    孝道示範兒女看。

    誰家過年都一樣,

    苦盡甘來甜未來。

  • 6 # 百姓視角觀

    我老家是周口的嫁到了平頂山,結婚第一年在平頂山過春節很不習慣。

    春節不守歲、30晚上吃完飯就睡了,凌晨過後不起床睡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吃早餐,吃完早餐就和日常一樣。在周口大年三十下午長輩們開始串門給小孩子發紅包,晚上吃完晚飯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實在熬不住了躺床上眯會,凌晨開始起床媽媽準備飯菜、饅頭不能掰開要拿一整個吃,吃完飯小孩子成群結隊的跑著給長輩拜年,父輩去給他們的長輩拜年以及上墳。天亮了之後開始燉肉。

    大年初二開始走親戚。差不多我們都是初二媽媽回孃家,初三初四去姑姑家和姨媽家,初五初六爸爸走他的表親們。

    家裡每年過年都會購買很多食材以備家裡來親朋好友招待,在平頂山都沒哦,也可能其他的家庭會有,但是我家沒有。

    一般這個時候婆婆就會說你們那邊還是比較落後,但是春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拜年、發壓歲錢、走親戚不是美好的習俗嘛,我認為是儀式感吧。趁著春節都在家聯絡親朋好友的感情,小孩子收壓歲錢也圖個喜慶樂呵,小時候過年還給小孩買新衣服呢?

    還有就是比較不自在,在孃家不管多大了父母三十晚上都會給紅包名曰“壓腰錢”。在婆家就沒有這樣那樣的習俗。過個年特別平淡,與平常沒什麼差別,就貼貼對聯。

    所以去年過年回了孃家過,這事還是與老公婚前商量好的,算是遠嫁吧所以一年在婆家過一年在孃家過,也滿足我這個女兒陪爸爸媽媽的心吧。

  • 7 # 夜雨lzy

    在婆家過年就是過劫,幹不完的活,包不完的餃子,還要裝作開心的樣子,身累心也累。孃家有哥嫂,尤其過春節的時候時刻提防別惹的不高興,在哪裡過都沒有歸屬感,哪裡都不如自己家,想怎麼過就怎麼過,怎麼舒服怎麼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丈母孃找女兒女婿借10萬塊錢裝修,還能還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