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855794787637桃花

    過去那種泥土環境,大家可以無拘無束的過來,現在改造的比較豪華了,缺乏地氣了,別人覺得要受約束了,不敢過來了。

  • 2 # 我的暢小姐

    看了你的提問我有點感觸。小時候我家住的是小土屋,那時候村子裡都是土房子。我有一個鄰居,我喊他們叔叔嬸嬸,我們兩家關係特別好,就像一家子一樣,印象裡嬸嬸經常帶著孩子在我家或者我們和媽媽在她家。叔叔和我爸也常在一起喝茶聊天。但是不知何時突然他們不怎麼來了,當時我們小也沒注意,過了幾年我有一次問爸媽,怎麼叔叔嬸嬸很長時間沒來我們家了。爸爸說“當初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突然不來了,我還經常想是不是哪裡得罪他們了。後來有一次一個鄰居跟我說,是因為咱家蓋了新房,你叔不僅條件不好,後來還出過車禍,越來越不如咱家了,慢慢就疏遠了”。

  • 3 # 春暖花開5179351517878

    農村人樸實大方也比較隨意,土門土院感覺很接地氣,大家都是一樣的誰也不嫌棄誰也不笑話誰,坐一起聊天很隨意也不用計較啥,一般人氣旺的人家都是比較隨意普通不計較的人家。假如有一家修的很高檔,而且打掃很乾淨的話,就感覺自已去串門聊天會有點拘謹,這個和人緣沒關係,那怕是關係最好的,也是會有點拘謹。因為農村畢竟是和土打交道的,會怕自已隨意的穿著不敢坐人沙發,或鞋子上的土弄髒地扳。主要是去人家家裡串門感覺不到放鬆自在的心情。

  • 4 # 飛貓飛貓飛貓

    娛樂選擇多了,人與人之間就距離遠了

    也有可能並不是你修了新院子,人少來了,因為鄰居們以前是娛樂方式少啊,工作、收工之餘,也沒什麼事情可做,那就曬太陽、喝酒、聊天。但現在,哪怕我空餘時間大把大把的,我要消解無聊的方式很多啊。看電視、刷抖音、微信聊天、手機看小說等等,根本不用出門,躺在床上邊玩邊休息,多舒服呀。

    一來二往,沒事也就不互相串門子,聊天了。

    物質生活的平衡被打破

    泥土房子裡,大家過的日子都一樣,相互之間在心理上保持著平衡的距離。我知道你家的情況,我家的情況你也知道,大家都是這個水平。

    但現在,你家舊貌換新顏了,而我家還是泥牆破瓦,兩相一對比,作為鄰居的我就產生了自卑感,心裡暗示自己,說話行動都要注意了,不能象以前那樣講話做事沒輕重了(可能根本不存在沒輕重這回事,但心裡面還是會這樣認為)。

    心理平衡被打破

    我們本來是一樣的,現在你顯然無論是經濟條件還是社會地位都比我好。我雖然很想來和你聊聊天,但我怕進你家院子啊,這麼漂亮的地方,我這腳上帶泥的人,進到你家來,這不會把你家裡給踩髒了吧?算了算了,還是不要去了,如果你想找我聊,你會來找我的。

    可能在你心裡,想著我家的院子多漂亮,坐我家院子曬太陽不是更好嗎?這樣好的條件,讓他們來我家吧。

    可是鄰居呢在想著,哎,我這過去會不會討人嫌啊,畢竟人家的院子可漂亮了。本來抬腳想進來的,一想到這裡,又退了回去了。

    人際間的鴻溝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劃開了。有時源於物質,有時也在於自己的內心,更有可能是因為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產生社交距離的。

  • 5 #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對於這一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的因素來看:

    一是長期居住在農村的人員本身呈減少的趨勢。留住在農村的人硬幣就不能和以往相比,目前的現狀是大多數農村一個社沒有多少人,“狗比人多”,人少了,鄰居少了,自然串門哂太陽的也會相應減少。

    二是人們互相串門扎堆曬太陽、聊天的習慣在快速發生改變。這就是大家說“人情味越來越淡了”,大家更願意各自幹各自的事兒,你來我往的情況越來越少,鄰里之間、社員之間互相幫襯也較少,人情淡了,串門扎堆曬太陽、聊天自然也減少。

    三、一戶條件的造成心態不平衡。目前的農村依然還存在這一現象,大家都吃稀飯沒有比較的,大家心態都一樣。但只要有一戶吃上乾飯,別人就會異樣看待,就會造成一部分人心態不平衡,自然也就影響串門走動的問題。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

  • 6 # 鄉村永強

    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了,可感覺人心越來越遠了,記得小時候別人來我家借東西,爸媽都笑臉相迎,媽媽去找別人借的東西,爸爸慌忙遞煙,感覺是我家借別人的東西。

    別人不去你家曬太陽,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1.怕弄壞東西

    新裝修的院子,肯定裝不少東西,地板磚,瓷片,擺件,而串門的人一般都帶著孩子,孩子調皮搗蛋,弄壞哪一樣都不好看,索性不去串門,也就是讓物質把人心隔開了。

    2.嫉妒心裡

    農村還有一部分嫉妒心特別強,看不到別人一點好,你家裝修了,錢花的不算少,看不慣你家好的人,肯定不去你家了。

    不過前者多一些,畢竟農村還是樸實的人多一點,就像屋裡鋪地板磚一樣,屋裡土地水泥地,家裡天天有人來玩,聊天喝酒,自從鋪了地板磚,別人來家玩,脫鞋吧怕自己腳臭,不脫吧怕踩髒地板,與其糾結,乾脆不去。

  • 7 # GL141867050

    應該是熱吧,泥土地接地氣,泥土有水分,傍晚散熱快,也涼快,弄上水泥地的話,白天吸收熱氣,傍晚散熱太慢,會特別熱

  • 8 # 睿子道

    因為不習慣了,之前的泥土院子已經坐慣了,有感情了,突然重改,即使再漂亮,有一種陌生感,不習慣,就跟拆遷一樣,新分的房子再漂亮再高檔,都沒有老房子讓人住著舒心,因為有感情。

    我們老家住的那個街道,小的時候大家都是土房子,門前都有一個院子,沒有人圍圍欄,大家每晚吃完飯都會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打牌、吹牛,農忙的時候更是相互之間幫忙,特別是夏天的時候,鋪一張涼蓆,幾乎家家都睡在外面,聊天聊到半夜,大人扯閒談,小孩講故事,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真好。人與人之間感覺就沒有距離。

    後來,從第一家小洋樓蓋起後,就圍起來了圍牆,相繼都成了那樣,之前的那份祥和的景象就再沒有過了。家家有了電視機,吃完晚飯基本也就是待在家裡看電視,大家彼此都不怎麼交流了。

    城市化的農村,農民生活好了,住的好了,但是相應犧牲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為一牆之隔,往往隔了千里。現在人生活壓力大也是一方面,都在忙生計,也就顧不上聊閒了。

  • 9 # 刺楸

    有時一牆之隔,卻彷彿隔了千萬裡。花錢裝修了農村的泥巴場壩,常來的鄰居們會有拘束感,所以儘量不來了。裝修院子,其實在鄰居間修了一道無形的牆。

    3、接地氣。泥巴場壩沒有石板和混凝土的隔絕,能夠接收到地氣,即更能融入大自然。

    4、硬化的場壩顯得生硬。混凝土雖然好處多,但與自然不融洽,顯得生硬。

    裝修後的變化

    三四萬不是小數目,捨得花這麼多錢來裝修院子,可見家裡的經濟與之前相比有很大變化,而其他鄰居可能還在原地踏步,感覺到了距離,既羨慕又妒忌,自然會慢慢疏遠。這麼多錢裝修應該砌了牆、硬化了泥巴場壩,還可能壘了花壇、建了文化牆、鋪了草坪,這更具有私人宅院的影子。即便不是因為眼紅,但對種莊稼的農村人來說,這些裝修會讓人很不自在,還不如在自家的泥巴場壩裡曬太陽舒服。

  • 10 # 0西門吹水0

    可能是院子做得太漂亮了,或者是圍牆砌得太高了,讓人產生一種隔離感,所以就不大喜歡再去了。我家開始的時候家人也說要砌圍牆圍起來,一是防盜二是風水問題,我說一圍起來就沒什麼人來玩,就沒有人氣了,我要的是熱熱鬧鬧的氣氛。

    後來我因地制宜,自己重新規劃佈局,在院子裡做了個羽毛球場,又裝了個小型籃球架,還買了不少其他玩具,全天候WIFI,不但讓自家小孩有了鍛鍊和玩耍的地方,還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來一起玩,很是熱鬧。圍牆後來也砌了起來,只不過做得很低,剛好及膝,上面再做白色護欄,這樣既符合風水,又能從外面看進來,不至於有高圍牆的那種隔離感,還買了一條公園戶外凳放在邊上,讓大家有了坐的地方。

    再有就是院子的綠化了,當時硬化院子的時候,特地留了一圈泥地出來,然後種上各種花草樹木,努力把院子做成一個小花園。

    現在花草樹木已經成長起來,很宜人,人氣就有了,經常有小朋友來玩,大人有時候也會帶小孩來玩,來拍照,我們在家的時候也是經常有朋友來玩。家族裡過節有時候聚餐我家也是首選,因為地方大且乾淨,又有花草樹木,很適合。

    總結一下,想要大家都來玩,增加人氣,就要創造一個好環境,不要太高階,接地氣就好。

  • 11 # 小唐話三農

    農村人建房子都喜歡在門前留一塊空地,也就是常說的院子,院子裡面栽幾棵果樹,夏天能遮陰,還能有果子吃。寬敞的院子在農村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比如說家裡的犁田機,一些幹活用的農具都能放在院子裡。院子寬敞,自家幾畝地的稻穀和玉米收的時候就不用擔心沒地方曬,在院子裡鋪上墊子就可以曬稻穀,曬玉米什麼的。

    院子除了放東西曬穀子,還是村裡婦女們常聚的地方。夏天天氣熱,中午休息的時候就會有鄰居來串門,經常坐在我家院子裡的竹子下面乘涼,順便聊聊村裡的大事小事。為什麼裝修後就很少人過來,小唐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一、裝修過的場地夏天吸熱

    泥土地雖然下雨天不方便,但它卻有著很好的散熱功能,而水泥卻特別吸熱而且灰塵還大,同樣的樹,坐在泥土上的樹下乘涼要比鋪過水泥地的樹下要涼快。

    而且一般來院子裡串門的都是帶小孩的多,要是不小心摔一跤,很容易就會蹭破皮,如果是泥土地,摔一跤除了吃點泥也沒多大事。大人嘴上不說,心裡還是不舒服的,來了一次以後就不想在來了。

    二、裝修後的院子讓人有拘束感

    在農村花三、四萬裝修院子,還可算得上是土豪了,一個院子裝修就到這麼多錢,可想而知它的豪華程度,一般村裡有錢的人就那麼幾個。大多數都是一般過的去,以前是泥土院子,跟大家的都差不多,這就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大家去玩也沒有那種拘束感,現在這樣一裝修瞬間就和一般的村民拉開了距離,形成了一道無形的院牆。

    這讓我想起以前村裡最先開始建兩層樓房的人家,因為之前沒見過,都覺得特別稀罕,都想著去他家瞧一瞧。然後村裡人就都在說,說他家鋪了地板磚的,進去要脫鞋子,在那個時候的農村都覺得他家真的是太講究了,幹農活都是要踩泥巴的,還要脫鞋這也太多此一舉了。這讓想去的人都不敢去了,生怕自己這雙泥巴鞋把他的白地板踩髒。這也是一個道理,一個院子你花這麼多錢裝修,讓別人怎好踏入。

    總結:人們心裡多少會有點不平衡,看到你家這麼好的院子,在對比一下自己的難免會有點不舒服,所以眼不見為淨,乾脆不去這樣也不會給自己添堵。

  • 12 # 老程聊股市

    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回答題主就是:大家曬的不是太陽,大家曬的是心情。這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前大家都是土院子,沒有差距。可以心平氣和的聊天曬太陽。現在你家的是水泥地,生活中的差距體現出來了,曬太陽聊天的時候,總會陪著點小心。時間長了,也就覺的沒必要。農村到處都是地方嗮太陽聊天,犯不上去一個聊天還要陪著小心的地方去曬太陽。

    第二,就是水泥地真的不太適合曬太陽。水泥地對Sunny的反射作用比較強,人在上面,感覺整個人是在上面烤,從頭到腳都是熱的。土院子就不會這樣,從頭到腳是有溫差的,人會覺得不冷不熱,曬太陽比較舒服。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原因。

  • 13 # 下壩毛哥

    院子,在筆者家鄉稱為“院壩”,因為地處山區農村,幾乎家家戶戶有院壩,面積大小不等,幾平方到一兩百平方都有,最主要的作用是過去晾曬糧食的地方,過去要交公糧,規定時間內必須按照規定交滿,平時除了晾曬糧食,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酒席場地,農村都是在自家操辦酒席。

    閒暇之餘,天氣好的時候,鄰居們坐在院壩裡擺擺龍門陣,拉拉家常,尤其是冬天裡的大晴天,院壩裡跟鄰居們一起曬太陽、記得小時候,媽媽跟嬸嬸們喜歡在太陽下面院壩里納千層底,談笑風生中,生活挺愜意、和諧、友好的。

    在沒有實行人居改善前,各家院壩大部分都是泥土院壩,除過去的大戶人家鋪有石板,其他都是土院壩,接地氣、同在一個水平,感覺更加的親近。

    那為什麼泥土院子硬化修建後,來曬太陽的鄰居少了呢?

    1、改變讓鄰居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在沒有硬化前,跟鄰居之間,都處在同一水平,大家都這樣,沒有在意誰好誰壞,你來我往,相互幫襯,團結、和諧、友好,由於投入了幾萬修建院壩,打破了同一水平線,也就阻隔了與鄰居之間的距離;

    2、內心的競爭性跟自卑性

    投入三四萬修院子,在農村可不是小數目,單是硬化,一平方大概在80元左右,大部分農家院子面積如硬化的話多在萬兒八千,三四萬的投入,讓原本接地氣的泥土院子搖身一變成了明顯的私家獨院,說不定還有了圍牆,花壇等,讓原本經常過來的鄰居一下感到了差距,內心就有了競爭,同時也有一份自卑,於是就很少再來院壩曬太陽;

    如今,家家戶戶都硬化了院壩跟進戶路,出門不再是一身泥濘,在筆者家鄉,進戶路還統一用鵝卵石、大理石、地磚等進行美化,原來的泥土院子已成為了回憶,雖然泥濘、雖然草多、雖然不那麼水平、但是卻充滿農家味、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

    不管是院壩還是房子,乃至現在的車子,在農村,溫飽解決後就逐漸出現了貧富差距,這樣的差距逐漸在拉遠鄰居之間的距離,這也是農村發展的必然,與過去大家同在同一水平線的生活相比,現在的差異化越來越大,這也是多少感嘆人情變淡的原因之一。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乃至將來,鄰里之間,少些攀比、多些自信,共創和諧美好家園,人情味同樣還在。

  • 14 # 靈子

    我一直很懷念小時候,左鄰右舍都在我們家門口做手工活的情景。那時候門口不是水泥地面,就是泥土地面。我記得每年麥收以後,夏玉米和豆子都種上了,地裡的草也鋤遍了,鋤頭可以在短時間內掛在屋簷下,農活可以暫時停一段時間。這個時候農村婦女們,就開始拆洗家裡的被子。把被裡被面都拿到河裡洗乾淨以後,左鄰右舍的女人們就都湊在我們家門口,開始縫被子。因為我們家門口比較寬敞,早晨起來,我媽早早的把門口用掃帚打掃乾淨,各人拖著席子,大家湊在一起縫被子。那個場面,至今回憶起來我都覺得親切。

    到了夏天的晚上,農村那時候沒有電視也沒有電風扇,鄉鄰們更是都願意出來坐在門口乘涼,大家一起天南海北的聊故事。到了冬天的時候,老頭老太太們都各自拿著馬紮,坐在牆根下曬太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是因為現在有了電視和空調的原因,大家不需要到外面乘涼了,那種熱鬧的場景,農村也不再有了。

    提問題的人說他們家曾經是泥土院子,鄰居們都願意湊到他家院子裡曬太陽,現在院子裝修的很漂亮,卻為什麼沒有人去了呢?原來是泥土院子的時候,大家可以隨意的坐在一起,不用擔心你們家的衛生。而現在你們家把院子裝修的非常漂亮,我想肯定也已經鋪了地面。地面鋪了以後,別人再進去的時候,就要顧及到衛生方面。進去就需要換鞋,而農村人基本沒有換鞋的習慣,可不換鞋就會給你們家把地面踩髒了,然後就需要重新打掃擦乾淨。就算你們家人不說,別人自己也會覺得很難為情。久而久之,去你們家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由於農村特殊的環境決定,農村人生活的習性跟城裡人不太一樣,農民們還是比較喜歡隨性隨意的居住環境。原來是泥土院子,大家可以隨意的走過來走過去,不用顧及什麼。而一旦裝飾豪華了,卻讓人感覺不那麼自在。特別是農村人都喜歡帶著孩子去串門,有時候孩子太小不懂事,會隨地大小便,如果是泥土院子,稍微收拾一下就乾淨了。而裝修以後的院子,鄰居們怎麼好意思再帶孩子去玩兒呢。

    物質文明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有時候往往卻要因此而失去一些什麼。現在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卻不再能看到左鄰右舍聚在一起聊天拉呱的場景了。

  • 15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還有一句話就是龍朝龍,蝦找蝦,烏龜王八結親家。意思就是說,什麼樣的人就找什麼樣的人,如果地位不一樣,是不會往一塊湊的。

    你願來是土院子,自然會有一些泥腿子來湊熱鬧。大家愛蹲就蹲,愛坐就坐,就是隨地吐痰,也沒有什麼。大家一起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東家長西家短的一通閒言碎語之後,吹著口哨回家,自有一番風趣在裡邊。

    你家為了漂亮,花了三四萬塊錢,把院子裝修一新,高階大方。讓人進到裡面,富麗堂皇,金碧輝煌,一個土裡土氣的小院子,立刻變為高大上。

    院子漂亮了,和那些土裡土氣的莊稼人中間隔了一道牆。人們進到這個院子,這裡不能坐,哪裡怕弄髒,就連吐口吐沫,也得跑很遠,圖在外面的街道上。

    面對這樣的情況,人們給你疏遠了,再也沒有人來這裡串門了,因為你家的門檻,比別人高了一個擋板,不是同一檔次了,人們就不願意辸進去了。

    朱門無窮客,貧家無富親。門第有懸殊,互相不串門。

  • 16 # 微情感小屋

    我們村名叫楊小寨,我們村也確實是一個寨子,四面環水,內側還有寨牆(現在寨牆所剩無幾了)一個村的人進進出出都要經過寨門,因為全村就只有這一個出口,村子裡的人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得,大家經常聚在一起聊天,聊村子裡的八卦。

    我們家的位置是在最外圍靠在河邊上,河對面是一片的楊樹林,和一大片空地,每年的廟會就在空地上舉行,搭上戲臺唱上幾天的大戲,坐在我家門前看的和聽得一清二楚。就是我家門前的一片空地在以前稱之為“飯場”,顧名思義就是吃飯的場所。

    小的時候我家門前還是泥巴路,在牆處有幾根大的木頭,這幾根大的木頭就是“飯場”的凳子,到了吃飯點街坊鄰里的都會端著飯碗來到我家門前坐到木頭上吃飯,大家邊吃邊聊。誰家要是割肉吃了或者殺雞吃了,也會很大方的讓其他人嚐嚐,有時“飯場”的小孩子多了端出來一碗飯讓每個小孩子都嘗一塊,碗裡都空了,不過沒有人在意這些,大家都會互相的品嚐美食。

    在盛夏的時候天氣非常熱,大家吃了飯後都會休息到天氣稍微涼爽一些才會散場去幹活。在休息的時候大家會把我家門前的空地掃一掃鋪個涼蓆打打牌或者小憩一會,小孩子大多會在門前的河裡釣魚,每天熱熱鬧鬧的,鄉里鄉親的也都很和睦。

    現在我們村的泥巴路早就修成水泥路了,我家門前也比以前乾淨了很多,但是河裡的水變髒了,“飯場”再也沒有人來吃飯了。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我想有這幾方面的原因吧!

    一、現在人吃的比以前好了,每頓飯都會炒幾個菜,比價豐富,菜多了不好端出去了,只能放在家裡的桌子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了。

    二、現在我家門前變乾淨了,但是河裡的水變髒變臭了,坐在或者蹲在河邊吃飯會讓人心裡發惡,不願在河邊吃飯了。

    三、空調的普及。以前一個村沒有一臺空調,為了省電,電扇都不捨得開,大家就都到河邊乘涼,可以涼快一些,也可以省幾度電。現在家裡大多都有空調了,自然不願意在外面待著了。

    四、農村的城鎮化。現在的農村每家的房子都不是瓦房了,都是兩層三層的樓房,大門也從以前破舊的木門變成大鐵門,關的嚴嚴實實的,人和人也有了隔閡。現在的農村還有婦女們會在一起閒聊,但是農村串門的人變得很少了,大家都不願意串門,怕踩髒別人家的地板或者被別人嫌。

    現在很多的農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多農村的路通了自來水和燃氣也通了,但是鄰里之間的橋感覺被切斷了,時代的巨輪在轟隆隆的向前進,農村也在向前進,但是農村人有沒有向前進我還真的不知道,不知道這些個改變是好還是壞,“飯場”的消亡也許就是農村的消亡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考慮現實問題(年齡,經濟狀況等),你們會和現在的另一半在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