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出現問題,是追究責任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同時減輕損失,還是不論對錯即不追究責任?
16
回覆列表
  • 1 # 職場老喵

    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而一旦出現那種違反工作職責,導致工作任務無法完成的,肯定是需要對進行追責。

    當然,追責的目的不是追責本身,而是為了更好的杜絕漏洞,讓工作得到改善。

    因此有獎有懲才是管理,所謂管理不分對錯,是與管理的本質相違背的。

  • 2 # 劍雨流光

    管理不論對錯,只解決問題這句話與不看過程,只看結果這個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兩種說法本身都沒錯,人在職場本身就是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

    企業招一個人進來做管理崗位,並不是讓你去做你的下屬都能做的事情的。梳理開展工作遇到的問題用任何手段去解決它才是目的。

    但是目的歸目的,題主補充說明中的不論對錯都不追究責任也是不可取的。

    責任是一種壓力,壓力也是前進的動力。不進行追責即犯錯的人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他下一次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然後又要花時間去解決問題。

    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

    同時,犯錯不追究還會導致優秀員工的加速出走。優秀的人不犯錯,不優秀的人經常犯錯,但他們的待遇又是一樣的,長此以往,你的手下就都是不優秀的人了。

    所以出現問題優先解決問題是對的,回頭再收拾犯錯的人也是對的,這兩者並不互相矛盾。因為越少的犯錯同樣可以幫助更快的解決問題。

  • 3 # 點職成金

    你好題主,你提到的如何理解職場中有人說“管理不論對錯,只解決問題”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首先,這種只解決問題,而不管對錯的說法是隻顧眼前不顧長遠的短視管理行為。

    為什麼?有一個成語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出現問題以後,除了解決問題,還要汲取教訓,堵塞漏洞,總結經驗和教訓,同時要問責相關責任人。這樣的做法是引以為戒,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出現。

    其次,管理沒有對錯,只解決問題,如果用的是不正當手段甚至是違法的手段解決問題,也可以順理成章了?再次,所有的管理,一定是建立在一定規則的基礎上,如果沒有了規則限制,很容易導致個人意志凌駕於規則基礎之上。

    管理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有章可依有法可循的。企業法,公司法,勞動法,都是對企業管理的規則約束。

  • 4 # 破局三板斧

    有一家裝修公司的售後服務部門接到客戶的電話,乳膠漆牆面需要售後服務。

    裝修公司都是採取的提成制,只要出現售後服務,公司的售後服務部門首先要明確責任,這次售後服務所產生的費用由誰來承擔,要先論對錯,有出現錯誤的一方拿出這筆錢後,售後部門再為客戶提供服務。

    這次不巧,售後服務部門無法找到犯錯的這個人(本來應該是工長,但是工長已經不幹了),無奈之下找了個“替罪羊”出維修費。客戶本來使用的是進口乳膠漆,為了節約成本,私下用中國產乳膠漆替代。

    狸貓換太子的事被客戶抓住了現行,客戶封存了證據對裝修公司進行了投訴。裝修公司不僅重新更換進口乳膠漆進行修補,而且賠償了客戶2萬元。

    事後裝修公司認為是售後服務部“犯了錯”,賠償客戶的2萬元直接從售後服務部工資扣除。

    本來的問題是“裝修公司在第一時間幫助客戶進行牆面修補”。可是裝修公司非要先爭辯個“對錯”(由犯錯的一方承擔費用),沒有人承擔這筆費用,售後服務部只能拖著時間搪塞著客戶,導致客戶嚴重不滿。

    事發之後,裝修公司依然要論“對錯”,由犯錯誤的一方承擔2萬元的賠償費。

    其實這個時候,裝修公司的問題是:“接到客戶的保修後,售後服務部在第一時間先完成修補,費用的事情公司另行解決”。

    不久之後售後服務部全體員工辭職,倉促補充的新人導致公司口碑嚴重下滑。

    搞不清楚,為什麼裝修公司非要把售後服務部變成一個“經營部門”(要負責找出承擔費用的人),而不能把它當成一個“履約部門”(只要符合合同約定,就直接完成售後服務,不管這筆錢該由誰來承擔)。

    瑞幸咖啡店就是履約中心,咖啡店只管按照訂單做出咖啡,至於是客戶到店自取還是外賣,一概不管,也不考慮房租、營收等事情。

  • 5 # 飛說商業

    管理沒有對錯,只有面對事實,解決問題。

    絕大多數人都感覺自己已經非常努力地工作

    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到底問題出在哪兒?

    第一,管理就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

    管理所要求的合格決策,就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我們常常看到企業的管理者每日忙於他們認為重要的問題,但是對於下屬應該做什麼,對於每一個崗位應該做什麼卻不做分析、不做安排,結果每一個員工都是憑著自己對於這份工作的理解,憑著自己對於企業的熱情和責任在工作,出現的工作結果就很難符合標準。

    第二,管理不談對錯,只是面對事實,解決問題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管理之所以是藝術,是因為管理需要面對的是充滿個性的人,而管理是一門科學,就意味著管理是有規律可循的,管理者所要做的是要符合管理的規律。我們管理中常常犯錯誤,就是忘記了管理這一條基本的規律。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是訓練解決問題,而不是尋找原因和責任,那麼大家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知道要馬上去解決--這就是管理的思維方式。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大部分人對於管理的理解是“管人理事”,所以中國的管理一直處於“人治”的狀態,不管如何學習管理理論與方法,管理行為卻是依據對人的判斷來進行的,而根本的事實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大部分人對於管理的理解是“管人理事”,所以中國的管理一直處於“人治”的狀態,不管如何學習管理理論與方法,管理行為卻是依據對人的判斷來進行的,而根本的事實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事實上,人是無法管理的。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都是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每一個人都本能地認為自己有自我約束的能力,尤其是具有自我實現能力的人,更加覺得提供平臺給他發揮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標準是能否讓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合二為一

    評價管理水平高低的標準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能否透過管理,讓組織裡的每一個人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發展的目標合二為一。

    在管理中,人們都感覺到一個問題:有能力的員工常常不會受組織目標的約束,更為可怕的情況是這些有能力的員工會背離組織的目標。其解決之道就是需要不斷地關注人們的個人目標的變化,讓組織目標不斷得以實現的時候,個人的目標也能夠不斷地實現並提升。

    第五,管理就是讓一線員工得到並可以使用資源

    管理需要資源,對於管理的資源而言,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而管理的關鍵在於要讓一線員工得到資源並有權利運用這些資源。在管理的架構中,管理者因為處在結構的上層,因此擁有了資源以及資源的分配權,但是越是處於上層的管理人員,就離顧客越遠,而與顧客接觸的一線員工,反而沒有資源以及資源運用的權利。

  • 6 # 悠優閒語

    這句話當然有問題。

    管理如果不論對錯,勢必天下大亂。在職場,就是重大問題一旦出現,就很難收場。現實生活中因為管理不善造成的例子數不勝數。有一些就是血的教訓。

    第1:先做一個假設,由於某某公司消防通道堵塞,消防器材過期,危險品存放不合規,發生了重大安全事故,有人死亡,有人重傷,有人輕傷……多少家庭處於崩潰的邊緣。是不是要追究管理者的責任,甚至送交司法機關?!答案是肯定的。在管理工作中,不糾錯,不稽核等於縱容錯誤,縱容犯罪,甚至有共同犯錯,共同犯罪的嫌疑。

    第2:人無完人,孰能無過。管理者也會出錯,未造成重大損失及時更改是最好的一種結果。怕就怕明知有安全隱患,試圖掩蓋過去,欲蓋彌彰。小問題不去解決,等到不可收拾時再尋找理由,簡直就是養虎為患。一些是關係到公司財產安全的事情;一些不光是財產安全,還有人身安全。人命大如天!在職場,職位越高,擔子就越重,一定要小心謹慎。

  • 7 # 正榮

    謝邀!這個問題,本人認為,對此舉例解答:比如講、職場的財務部門、是價值上的管理(現金、銀行存款)也就是對生產經營中、所發生收與支價值管理,從中在立足崗位責職的同時、還要按照財務法規、稅務法規的原則、及其他有關政策的規定,進行正確的管理、來不得絲毫的差錯(工資及津貼管理、從中就有規定的分配原則、相關規定,如管理上出錯、能行嗎?)眾上所言,管理中、一定要把握好關鍵所在,用心的管、得當的管,才能解決好問題,因此不存在題主所言的話題,當然這隻能是個人的見解,如不當之處、請見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三週年,送老婆什麼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