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北向北
-
2 # 認知心理研究者
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感情?感情就是情緒和情感的總稱。情緒是人類的自然屬性,具有暫時性、不穩定等特點。情感則是人類的社會屬性,具有永恆性和穩定性的特點。
例如孩子和父母吵架,這就是情緒反應中的憤怒,但是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依舊永恆存在,親人吵架一般不會記仇啦!
那麼情緒的分類中我們可以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積極情緒可以促進神經元的生長數量,例如快樂的孩子一般想象力好,愛說話的孩子一般聰明等,能夠建立積極的神經迴路,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儘管也會遇到挫折,但是能夠調節情緒。
消極情緒則會破壞神經元的生長數量,例如父母吵架的家庭,孩子因為驚嚇就會思維遲鈍,敏感而易怒,這就是不斷建立消極情緒的神經迴路的結果。
神經迴路其實就是習慣,思維習慣、行為習慣等。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尤其是消極情緒的神經迴路。
性格也屬於人類社會屬性,是後天養成的,一旦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消極情緒中自然也會導致性格發生改變。
提問的人使用了“感情營養”這個詞,在心理學上稱為GABA,也就是Y-氨基丁酸,對於一個人的情緒調節和情感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我們經常說吵架會傷害感情,其實這裡的感情就包括情緒和情感,讓情緒變得越來越消極,同時影響情感的穩定性,例如夫妻吵架就會損害情感,愛情不是情緒,是情感!但是情緒會影響情感!
因此我很贊同本文觀點。
-
3 # Vincent1976
因人而異吧,有的人孤獨一生也活得瀟灑自在,有的人結識很多人卻是我心誰人懂,至於性格問題不存在好與差,只有品德才有好與差
-
4 # 召喚笨蛋的你
人性是詭異的多變的複雜的集合體,人性的變差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況且人性的變差這種問題本事就沒有答案。
-
5 # 穎子58105
您說的感情營養我理解的比較簡單,就是愛,當然我說的愛比較寬泛,親情的愛,友情的愛,愛情的愛。一個在不缺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大多性格Sunny,開朗,自信,有愛心,懂得關愛別人,身上的正能量比較多,相反,一個在長期缺乏關愛,沒有感情營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大多性格比較孤僻,自卑,陰鬱,不太懂得愛別人又或者太會討好別人,身上的負能量比較多。其實人在每個年齡段都需要關愛,小的時候,適時的關愛對一個孩子性格的養成,人生觀的初步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成年以後,適時的關愛會促進事業的發展,家庭的和諧,及人際關係的和諧,讓你的人生紅紅火火,順風順水,而年邁之後,子女,朋友,愛人的關愛會讓每一個老年人都擁有一個幸福的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共享天倫之樂。所以,一個正常人對愛的需求其實是貫穿其一生的,並且也會對生活及自身的性格產生一定影響的。
回覆列表
是這樣的,我同意這種說法。
學習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情感需求不亞於物質需求,只不過情感缺失造成的傷害要比物質缺失帶來的傷害要遲緩一些反應出來。在一百多年前的孤兒院裡,由於工作人員比例很小,太多的嬰幼兒得不到養育人員足夠的親近和撫觸,夭折率極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觀察到,孤僻的人體質較差,情緒低落沉悶。
現代寶媽都很在意對寶寶的撫觸,注意親子互動,這是很好的。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歐美等西方國家,捆綁式育兒方式都已淘汰,這樣就增加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成年人也是如此。單身男女(沒有婚姻,沒有異性朋友)的健康狀況和壽命明顯比有穩定婚姻生活的人要差。中國古代人就把“食色”並列,認作是生命所必需,至今仍被認為是真理。
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