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墨筱白

    人一輩子都在把握說話辦事的分寸,這個分寸感說實話很難丈量,其實這要是放在孩子的教育上頭,說白了就是恩威並施,孩子做得對的事就要鼓勵表揚,做了錯事就要適當懲罰,從小讓孩子有責任意識。我見過快五十的人了還被母親溺愛的不像話的人,這注定不會是一個好的結局,當個合格的父母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分寸最難拿捏。

  • 2 # 美元-清雨

    就是要分清楚什麼是“對你好”和“為你好”。

    “為你好”可能會讓你不那麼接受,但只要方式正確就是一種合格的愛。

    “對你好”就是隻要你開心我就去做,不分是是與非,這就是一種不合格的溺愛。

  • 3 # 使用者快樂的小蜜蜂

    謝邀,這個不掌握,孩子一天長大了,有進步父母就要及時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對孩子說話溫柔一點。心平氣和的跟孩子交流。這個度掌握好啦,孩子不優秀都難,要想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當父母的多看看書,一定會讓受益匪淺。學海無邊有這樣的父母孩子不優秀麼?

  • 4 # 落葉穩又輕

    我認為不能用合格來判斷,孩子表現好是多方面原因,自己自律,家長的監督,老師的教導。不溺愛孩子,家暴孩子,他們也不一定成為好孩子,原因是多樣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 5 # 愛生活的阿澄

    轉自網路: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法由來已久,我們往往只從字面理解,認為“溺愛就是愛得太多”,於是推匯出“不溺愛就是要少愛一些”。很多家長對此深信不疑,但其實這正是我們被迷惑的表現——愛和溺愛並不是一件事情程度上的深淺,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

    溺愛的本質是控制,愛的本質是給自由

    “溺愛”不是“太多的愛”,是“太多的、打著愛的旗號的控制和包辦”。

    溺愛是怎麼產生的呢?

    我們有句諺語叫“愛之深,責之切”,很多父母往往容易陶醉在這種“給予”的幸福中,殊不知這又進入另一個極端,變成了“替代父母”,剝奪孩子的獨立性,替他決策人生的交友、學習、遊玩等事項,這就是“溺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

    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其背後的心理基礎是恐懼和不信任。

    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擇業擇偶,很多家長有說不完的“我是為你好”“你要聽我的”——表面上看,是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實質上則是事無鉅細地剝奪了本屬於孩子的自由。

    在教育上,“溺愛”恰恰是“反愛”的,所以也是反教育規律的,會阻礙兒童正常潛能的發展,剝奪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會讓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這就是為什麼被“溺愛”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的原因。

    沒主見、窩裡橫、沒有同理心……一切教育的癥結,都在於成人只考慮如何打造和控制這個小人兒。

    如何區分愛和溺愛呢?

    母愛有兩個最重要的任務,首先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接下來是和孩子分離,促使孩子成長。所以,如果說“溺愛”是管制、包辦、批評,是剝奪孩子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愛”就是給孩子自由、寬容和欣賞,是陪伴孩子慢慢獲得生活的經驗。

    自由=選擇權、嘗試權、犯錯權

    給孩子自由不是放任,更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給孩子選擇、嘗試和犯錯的權利,讓孩子從中獲取成長所必需的生活經驗。

    當孩子從父母這裡獲得充分的愛,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問題時,總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幫助,他自然會對父母表達出依戀和信賴。

    愛孩子,離不開對他心理的體貼,無所謂的小事,視而不見,不讓孩子難為情。我們什麼都不說,以愉悅而豁達的心態對待孩子,孩子會調整自己的——多餘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滿足了家長,卻給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

    愛孩子,是尊重孩子,清楚我們和孩子的界限在哪裡,明白哪些是我們該做的,哪些是應該允許孩子自己做的,跟孩子的相處會變得簡單,親子關係就會更融洽。

    請相信,你管得越少,放手得越多,孩子會越好。

    放手的分寸如何拿捏?

    孩子的成長並不完全依賴於父母的精細調控,正因為信任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所以可以放手。

    “放手”的原則是,在每一件具體事務面前,不要控制,要引導;不要太有痕跡,儘量無痕;不要懷疑,要相信;不要插手,要接納。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線之上,父母應該讓孩子做一切他喜歡做的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成為擁有獨立思想的人,並有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之路。

    你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嘗試,相信她有能力進行選擇和自我修正。哪怕有些事情孩子做得很不精彩,哪怕孩子真的錯了,你也要允許她犯錯,平和地接納她的不精彩。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失敗經常是有價值的。不去犯錯,孩子哪裡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可以的?

    請不要驚慌,更不要以為自己做錯了。孩子經歷的這段混亂期,是他從舊生活秩序向新生活秩序的過渡期。

    在舊生活秩序裡,父母是主導者,孩子是被動執行者;而在新生活秩序裡,孩子是主導者。就像要裝修舊房子,在新舊交接之際,屋子裡會更加混亂一樣。等孩子度過這段混亂期,後面的一切就輕鬆多了。

    這時你一定要意識到,你和孩子是完全獨立的兩個人,你們之間是平等的,不要把孩子看成你的附屬品或下屬,你必須尊重他的自主選擇,不要再持有“我的想法就是對的,不同意我的就是錯的;我是為你好,不按我的來就是錯的”這樣單邊主義的思維模式,不要在任何事情上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請耐心地陪他一起慢慢獲取生活的體驗,請允許孩子“慢點”長大。

    在心理上,要給孩子最堅定的支援,信任和欣賞是最大的支援,也是最真摯的愛。不要急著要求孩子聽話,而是學會做“聽話”的家長,傾聽孩子的需求,儘量及時滿足他。

    這個時候,家長越平和,孩子越聽話;家長變弱些,孩子就開始強大;家長收斂起來,孩子的格局才能變大。

    如果父母堅信“人之初,性本善”,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獨立的個體,堅信在這個孩子的內部,早已具備了“成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就像一顆麥粒具備了所有成為一頭麥穗的要素一樣,那麼他就會完全安心於去做最簡單的澆水鋤草工作,而不會精細安排這粒種子何時出苗,何時開花,更不用擔心它會長成一株野草。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6 # 迷茫的平凡人

    對於愛與溺愛,我有幾點看法:

    愛孩子是做父母的天性。當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 一天天懂事,一天天發育成熟,做父母的既感到欣慰,又有不捨。納蘭性德說“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父母關心、愛護子女,尤其是現在的421家庭,一個孩子享受到6個人的愛,孩子可謂是掌上明珠,含在口裡怕化了,捧著手心怕摔了。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區分愛與溺愛,不能遷就孩子,溺愛孩子。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從小就培養他的獨立精神,培育照顧他的成長曆程,修煉誠信信用、尊重他人的品德。我們也許不能做一個成功的人,但我們最起碼做一個有道德思想高尚的人。決不能因為溺愛而遷就、縱容孩子的惡習,那樣反而是把孩子推向墮落的深淵。

    我們愛孩子要“愛之以道”,用合適、個性化、針對性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常言道“溺愛子害子,棒頭上出孝子”,嚴厲要求孩子也是愛孩子、塑造孩子、對孩子未來負責任的一種做法。李雙江溺愛孩子李天一,不加約束,結果李天一養成惡少的性格,最終犯下大錯,走上犯罪的道路,毀掉了自己的打好年華。前車之覆,後車之鑑。我們教育孩子更需要因材施教,從孩子的優點與缺點出發,培養孩子的興趣,發揮孩子的特長,補齊孩子的短板。

    把握愛與溺愛的邊界,用理性的思維方式對待孩子成長中煩惱與問題,積極溝通。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也有他們一代的煩惱,而且這些煩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不能以溺愛的方式代替合適的管教,要立下規矩,並且及時與孩子溝通,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的方式。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我為人父母時,才想起父母培養我十分不容易,我們也要愛孩子,但絕不能以溺愛的方式對待孩子,那樣只會害了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商高是不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