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7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在一般的影視劇裡,我們只知道皇帝稱自己的母親為母后,但卻甚少留意到皇帝稱呼自己的皇后為什麼。畢竟影視劇裡一般皇帝和皇后的感情戲都是少之又少的輔線。那麼,在古代,皇帝對皇后的正式稱呼是什麼呢?皇后?東宮?不不不,古代皇帝稱呼皇后一般稱“梓童”。

    《西遊記》第84回:那國王急睜眼睛,見皇后光頭,連忙爬起來,道:“梓童,你如何這樣等?”《封神榜》第7回:妲己引導姜皇后到殿前行禮畢,紂王曰:“命左右設坐,請梓童坐。”可見,梓童一詞是古代皇帝對皇后的尊稱。從字面來看,“梓”為喬木,童為小兒,為何古代皇帝用此詞來稱呼皇后呢?其實,梓童是明清之後的說法,明清之前,“梓童”實稱或“小童”或“子童”。在楊伯峻的《論語譯註-季氏篇》中:“邦君之妻,君稱之夫人,夫人自稱小童。”《前漢書平話》卷中:“呂后曰"子童領聖旨,九月二十五日來未央宮下,斬訖韓信也。’ ”這是呂后自稱子童。 其實,子童除了是皇后的自稱和皇帝對皇后的特稱外,原本還是“仙女”的稱呼。戲曲《金安壽》一折中:“子童乃九靈大妙金母也。”,說的就是子童同為仙女的自稱。到了南宋時期,程朱理學大聲盛,封建倫理綱常空前加強。稱皇后為“子童”、“小童”涉及對皇后不敬,當時的市井話本創作者為了謹慎用詞,就把“小童"統改為“子童”。後來,又由“子童”昇華為“梓童”。“子”和“梓”中古聲韻相同,取同音,又取“梓”木中貴者之意,明之後,皇后的稱呼統一變成“梓童”。當然,這只是字面上皇帝稱皇后叫“梓童”,實際的歷史生活中,身為夫婦,皇帝對皇后的日常稱呼也不侷限於“梓童”或“皇后”之稱。參考文獻:[1]王學秀,戲曲漫筆,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4:207[2]羅竹鳳.漢語大詞典:4卷.上海: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3] 陸澹安.戲曲詞語彙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2 # 宋賢褀讀史

    其實私下和我們普通常人相差不遠,比如漢武帝通常私下喊陳阿嬌皇后為嬌兒,喊衛子夫為子夫。男女私下都會喊最親切的稱呼,顯得更加親密。

  • 3 # 全球鷹yy

    皇帝也是人,只不過被神化了,他也有血有肉,不食人間煙火都是裝的,他也有感情,私下對自己的妻子,一定也是稱呼最寶貝,老婆,皇后或者娘娘,就是皇后叫的多些!

  • 4 # 靜候佳音123

    既然立為皇后了,說明受到皇上的喜愛和寵幸。

    皇帝的叫法肯定不能和民間叫法一樣,民間一般:娘子,愛妻,還有內人。

    而皇帝稱呼妻子為“皇后”或者“梓童”。

  • 5 # 劉玲208666685

    歷史記載上,有一些記載說皇帝對於皇后的稱呼為梓童。對於這個梓是一種皇家專用的比較特殊的材料,用來製造皇帝的入葬時候的棺。也是有記載說時小童,不過到了後期的時候,將小字更換了,畢竟小子有一些不尊敬,從而將小字換成了子,和最開始的梓同音不同字。可見,在古代對於皇后的稱呼也是有隨著歷史的變遷進行不斷的變化的,到了清朝就是直接稱呼為皇后了。

  • 6 # 歷史名將錄

    皇上稱呼妻子為“皇后”或者“梓童”。

    梓童是皇帝對皇后的稱呼,等同於現代語中所說的“老婆”。

    根據荀子的觀點,天子獨大,沒有人可與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齊”的諧音“妻“,只能叫後。

    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改天子為皇帝,並訂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后的后妃制度。較完備的后妃制度和等級劃分直到漢朝才實際執行。

    皇后的別稱

    一、椒房

    漢朝皇后的宮殿多以椒塗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別稱皇后、或用以代稱皇后寢宮。

    二、中宮、正宮

    古代皇后所居的寢宮多位於後宮正中央,因此皇后寢宮可稱為正宮或中宮。

    三、元后、元嫡

    皇帝的元配皇后可稱元后,方便和繼位皇后(繼後)有所區別。

    四、繼後

    皇帝的第二個皇后,區別元后。

    五、天下母、天地母

    為對皇后的敬稱。

    六、慈壺、慈闈

    對皇后或皇帝生母(多為皇太后)的尊稱,或是用以代稱這兩者的寢宮。

  • 7 # 不憂不懼逆流成河

    梓童:也稱之為子童!在《西遊記》也出現過。梓童一是源自於《漢武故事》,其中曾講到衛子夫入宮,歲餘不得見,涕泣請出。武帝則因夜夢“梓樹”而幸衛子夫,從而得子,並立子夫為皇后。這或許就是帝稱後為“梓童”的開始,還有一種說法是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稱做「玉璽」;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此皇帝以「梓童」來稱呼皇后。有學者指出,在元雜劇或明代小說中,“子童”或“梓童”不僅用於皇后之稱,還用於女仙和女王的自稱。例如《金安壽》中“(老旦扮王母)子童乃九靈大妙金母是也”。《誤入桃源》中“(二旦扮仙子)子童二人,乃上界紫霄玉女”。《西遊記》中“子童女人國王,俺一國無男子”。這是因為神權原高於人權,稍高一些級別的神仙均可稱“帝”、“後”,故仙女稱“子童”不足為怪。梓童(拼音:zǐtóng),原作“子童”最早見於《全相平話五種》:“妲己乃問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寶,近日進得何寶?將來與子童隨喜看之。’”(《武王伐紂平話》)“呂后:‘子童領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宮下,斬訖韓信也’。”(《前漢書平話》)“高祖聖旨言:‘..寡人去遊雲夢,交子童權為皇帝,把三人賺人宮中,害其性命’。”(《三國志平話》)在明代小說中,“子童”遂被“梓童”所替用於皇帝或國王對皇后的稱呼。如《西遊記》“那國王急睜眼睛,見皇后的頭光,他連忙爬來道:‘梓童,你如何這等。’”)

  • 8 # 蛋丁DANDING

    古代皇帝平時怎麼喊皇后,娘娘?老婆?答案是一個很冷僻的稱謂。按中華傳統,皇帝媳婦梓童這個稱謂,在古代的演變,應該是可以與皇帝同墓並棺的意思。我們從字面上看可以看到梓這個字,在我國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地方將棺材叫棺梓。而梓又是非同尋常的木材也。

      唯有皇帝家才能用得起,老百姓為了靠近皇家的意思,所以也將自己的棺材說成棺梓了,在古代很多字都是一字多用,沒有像現在這樣有這麼多專用字,童字可能就是同的意思。

      還有一說,稱呼小童,“小童”何以在宋元時期會變成“子童”的呢?有人考證,其中原因應與當時的文化心理有關,南宋至元,程朱理學大盛,封建倫理綱常被奉為永恆不變的天理。政治上的低氣壓,必然使話本作者及使用者十分謹慎。

      “小童”雖然有據,但似乎用“小”來描繪皇后的自謙,擔心會含有不敬之嫌,於是以“子”取而代之,因“子”也有“小”義,“小童”便衍化為“子童”。所記載處:1、《全相平話五種·武王伐紂平話》:“妲己乃問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寶,近日進得何寶?將來與子童隨喜看之。’”

      2、《前漢書平話》:“呂后:‘子童領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宮下,斬訖韓信也’。”《三國志平話》:“高祖聖旨言:‘..寡人去遊雲夢,交子童權為皇帝,把三人賺人宮中,害其性命。這些在宋元之前的妲己呂后都是穿越的?

  • 9 # 失心瘋34446221

    梓童:也稱之為子童!在《西遊記》也出現過。

    梓童一是源自於《漢武故事》,其中曾講到衛子夫入宮,歲餘不得見,涕泣請出。武帝則因夜夢“梓樹”而幸衛子夫,從而得子,並立子夫為皇后。這或許就是帝稱後為“梓童”的開始,

    還有一種說法是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稱做「玉璽」;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此皇帝以「梓童」來稱呼皇后。

  • 10 # 奇異音樂會

    古代皇帝稱皇后為“梓潼”或“皇后”,西遊記裡西行路上那個被妖怪所害的皇帝得救之後回宮看到皇后的時候稱呼就是“梓潼”。

  • 11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古代皇帝對皇后的稱呼很多,關係平平的直稱為皇后,感情好點的稱呼小名,肉麻的稱為卿卿,最正式的稱呼則是“梓童”。

    一種是《全相平話五種》中關於“子童”的兩段記載:

    “妲己乃問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寶,近日進得何寶?將來與子童隨喜看之。”

    “呂后曰:‘子童領聖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宮下,斬訖韓信也。”

    《全相平話五種》是元代刊行的五種講史話本,包括《武王伐紂平話》、《七國春秋平話》、《秦並六國平話》、《前漢書平話》及《三國志平話》。

    妲己和紂王的對話出現在《武王伐紂平話》裡,呂后這一段出現在《前漢書平話》裡,可見那時的人們認為古之皇后的稱呼就是“子童”。

    而且這不只是君王對老婆的稱呼,她自己也能以此自稱。

    另一種是《論語》中的記載:“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

    也就是說,諸侯稱呼自己的老婆為“夫人”,她的自稱則是“小童”,國民稱之為“君夫人”。

    而在民間,對她的稱呼通常是“小君”。

    “小童”的“小”字不太莊重,後來就換為尊稱“子”,稱為“子童”。

    因“子”通“梓”,且“梓”還有木中貴者的意思,到明朝時“子童”就徹底演化為了“梓童”。

    《正字通》中這麼解釋:梓,百木之長,一名木王,羅願曰:室屋間有此木,餘材不復震。

    意思是梓為木中之王,房屋裡有梓就能讓屋子更堅固,其他木材也不會震動。意頭非常好,於是被封建帝王所認同。

    說到帝王,順帶一說他的自稱“朕”。

    在先秦時期“朕”是第一人稱代詞,《爾雅》中的解釋是:“朕,身也”,人人都可以自稱“朕”。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才規定天子的自稱是“朕”,不允許普通庶民擅用此稱,貴族們也很有眼色,不會犯這個忌諱。

    但到了漢代,掌權皇太后也能自稱為“朕”。不過,隨著皇權越來越集中,“朕”成為皇帝的專用稱呼,後世再也沒人敢自稱“朕”,除非他要造反。

    總之,華夏之邦自古崇尚禮儀,無論是稱呼自己還是別人都非常講究,這是文化的一部分。

  • 12 # 國史春秋

    皇后有許多稱呼,比如“小君”、“小童”、“子童”、“梓童”,但只限皇帝一個人使用,或是皇后自稱。要屬用到最多的、最合適的就是“梓童”了。

    春秋戰國時候,各諸侯王的正夫人以“小童”自稱。《論語·季氏》中說:“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意思是說,諸侯王稱自己的老婆為“夫人”,而諸侯王的老婆以“小童”自稱,國內子民稱其為“君夫人”,而她們又在別的國家面前稱“寡小君”。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王表面服從周天子號令,但實際上他們各自的權威遠盛於周天子。諸侯王就是一國的“皇帝”,但皇帝的名稱是從秦始皇開始有的。皇帝身份雖比諸侯王要尊貴,但他們的皇后仍在沿襲前稱。《後漢書·皇后紀》中記載有關鄧皇后的一段話:“至各主為皇后。辭讓者三,然後即位,手書表謝,深陳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選。”

    宋元時期,朱熹等人提倡程朱理學,於是三綱五常被奉為永恆真理。為了避免“小”字對皇后帶來的不敬,於是用“子”代替“小”字,因“子”也有“小”義,“小童”便衍化為“子童”。

    明朝時期,“梓童”取代“子童”。明作者吳承恩曾在其大作《西遊記》中提及“梓童”,原文如下:“那國王急睜眼睛,見皇后的頭禿,他連忙爬起來道:‘梓童,你如何這等!’”可見,梓童由“小君”、“小童”、“子童”演化而來。

    梓,百木之長,一名木王,室屋間有此木,餘材不復震。意思是說,木之貴者為梓,堪負大任,而皇后為六宮之首,承擔著另一半江山社稷,用“梓童”稱呼,最合適不過。另外,梓在古人眼中是有子的象徵,喻意子嗣綿延不絕,皇帝后繼有人。所以,用“梓童”稱呼皇后也算是皇帝的心裡安慰了。

  • 13 # 邵石磊

    梓童:也稱之為子童!在《西遊記》也出現過。梓童一是源自於《漢武故事》,其中曾講到衛子夫入宮,歲餘不得見,涕泣請出。武帝則因夜夢“梓樹”而幸衛子夫,從而得子,並立子夫為皇后。這或許就是帝稱後為“梓童”的開始,

    還有一種說法是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稱做「玉璽」;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此皇帝以「梓童」來稱呼皇后。有學者指出,在元雜劇或明代小說中,“子童”或“梓童”不僅用於皇后之稱,還用於女仙和女王的自稱。例如《金安壽》中“(老旦扮王母)子童乃九靈大妙金母是也”。《誤入桃源》中“(二旦扮仙子)子童二人,乃上界紫霄玉女”。《西遊記》中“子童女人國王,俺一國無男子”。這是因為神權原高於人權,稍高一些級別的神仙均可稱“帝”、“後”,故仙女稱“子童”不足為怪。梓童(拼音:zǐtóng),原作“子童”最早見於《全相平話五種》:“妲己乃問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寶,近日進得何寶?將來與子童隨喜看之。(《武王伐紂平話》)

    “呂后:‘子童領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宮下,斬訖韓信也’。(《前漢書平話》)

    “高祖聖旨言:‘.寡人去遊雲夢,交子童權為皇帝,把三人賺人宮中,害其性命’。(《三國志平話》)

  • 14 # 熱愛設計的銷售

    皇帝私下稱呼皇后為梓童。

    等同於現代語中所說的“老婆”。 皇后(拼音:huáng hòu)簡稱為後,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

    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稱為“妃”,周朝開始則稱為“後”。如《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

  • 15 # 魯北非遺尋蹤

     1皇后

      簡稱為後,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後”與“後”,古已有之。“後”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啟就稱作夏啟後,後引申指“君主的妻妾”,這是一個位份、稱謂,而不僅僅是”皇帝后面的女人“。因為漢字被簡化的原因,我們習慣將”後“與”後“兩字均合併為”後“,取其”後面“的意思。這是誤解。在以前王朝運作中,外事五權,內事五枚。五枚均為”後“所執掌。

    漢朝皇后的宮殿多以椒塗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別稱皇后、或用以代稱皇后寢宮。漢哀帝寵愛美男子董賢,將董賢之妹冊封為董昭儀,並將之稱為次皇后,又在宮中賜董昭儀宮室名為椒風舍,和皇后所居之椒房相似。

      3中宮、正宮

      古代皇后所居的寢宮多位於後宮正中央,因此皇后寢宮可稱為正宮或中宮。

      4元后、元嫡

      皇帝的元配皇后可稱元后,方便和繼位皇后(繼後)有所區別。

      5繼後

     皇帝的第二個皇后,區別元后。

      6梓童

      皇帝對皇后的稱呼,等同於現代語中所說的“老婆”。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見於《全相平話五種》:“妲己乃問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寶,近日進得何寶?將來與子童隨喜看之。’”(《武王伐紂平話》)“呂后:‘子童領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宮下,斬訖韓信也’。”(《前漢書平話》)“高祖聖旨言:‘..寡人去遊雲夢,交子童權為皇帝,把三人賺人宮中,害其性命’。”(《三國志平話》)在明代小說中,“子童”遂被“梓童”所替用於皇帝或國王對皇后的稱呼。如《西遊記》“那國王急睜眼睛,見皇后的頭光,他連忙爬來道:‘梓童,你如何這等。’”)

      7天下母、天地母

      皆為對皇后的敬稱。 《漢書·元后傳贊》:“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

      8坤極

      皇后的別稱。《後漢書·皇后紀下·順烈梁皇后》:“《春秋》之義,娶先大國,梁小貴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極。”李賢注:“正其內位,居陰德之極也。”

      9慈壺、慈闈

      對皇后或皇帝生母(多為皇太后)的尊稱,或是用以代稱這兩者的寢宮。宋范成大《丙午東宮壽詩》:「晨昏兩慈壺,詩禮一賢王。」

  • 16 # 風吟者

    中華文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對於皇后的稱呼,特別在影視劇中的稱呼都是皇后,很有聽到皇帝稱呼皇后的名諱。

    不過在歷史上,皇帝到底是如何對皇后進行稱呼的呢,真的是像影視劇那樣直接稱呼皇后嗎?

    皇后都有哪些稱謂呢?

    1、椒房

    據說,漢朝皇后的宮殿多以椒塗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別稱皇后、或用以代稱皇后寢宮。比如,漢哀帝寵愛美男子董賢,將董賢之妹冊封為董昭儀,並將她稱之為“次皇后”,又在宮中賜董昭儀宮室名為“椒風舍”,和皇后所居之椒房相似。

    於是,有人用“椒房”暗指“皇后”,成為一個代稱。

    2、中宮

    3、正宮

    古代皇后所居的寢宮多位於後宮正中央,因此皇后寢宮可稱為正宮或中宮。久而久之,這成為了皇后的別稱。

    4、元后

    5、元嫡

    對於皇后,一種是皇帝的元配皇后,即結髮夫妻,可稱元后、元嫡,可與後續的區別。

    “元”,有“正”、“首”之意,也有“原配”的含義。

    6、繼後

    皇帝的第二個皇后(或者第三等),旁邊人說起的時候,可用此詞,以區別元后。

    這當然也不是面對面的稱謂,而是第三者在敘述中的書面詞句。

    7、梓童

    皇帝在喊皇后的時候,不會像民間這樣喊“老婆”、“妻”、“娘子”,也不會如同電視劇中喊“娘娘”。皇后在皇帝跟前,也絕不敢自稱“我”、“奴家”、“賤婢”、“小女子”之類。這些全是戲說。

    那麼,皇帝兩口子,面對面時,相互間怎麼稱呼呢?

    簡單的說,就兩個字:“梓童”。

    這是皇帝對皇后的單獨稱呼,等同於現代語中民間所說的“老婆”。

  • 17 # 震震小哥

    梓童、小君!

    梓童(拼音:zǐtóng),原作“子童”;梓童一是源自於《漢武故事》,其中曾講到衛子夫入宮,歲餘不得見,涕泣請出。武帝則因夜夢“梓樹”而幸衛子夫,從而得子,並立子夫為皇后。這或許就是帝稱後為“梓童”的開始。

    同時“梓”為木中之貴者,古人以梓為有子的象徵,皇帝立皇后,不僅是為了母儀天下,更重要的是為了建子嗣,承大統,以延續和維持王朝的長久統治, 這是歷代帝王都極為重視之大事。把建儲稱作立國本。因而皇后稱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統治者的這種心理。

    在明代小說中,“子童”遂被“梓童”所替用於皇帝或國王對皇后的稱呼。如《西遊記》“那國王急睜眼睛,見皇后的頭光,他連忙爬來道:‘梓童,你如何這等。’”)

    小君

    秦始皇滅六國後,就不願稱王,而稱皇帝,以示尊貴,照此推理,皇后也不能再沿稱過去君夫人的各種稱謂,但是事實上後來的皇后仍然沿襲前稱。如《後漢書·皇后紀第十上·鄧皇后》中即有“小君”之稱:“至各立為皇后。辭讓者三,然後即位,手書表謝,深陳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選。”這裡的“小君”顯然是皇后的謙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一法師和烏木喉誰比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