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樓
-
2 # 寂寞的人有福了
張愛玲晚年如隱居者一般隱沒在美國洛杉磯的公寓中,對於性情孤僻的張愛玲來說,公寓是最理想的避世之所,就像她在《公寓生活記趣》中寫的那樣:“厭倦了大都會的人們往往記掛著和平幽靜的鄉村,心心念念盼望著有一天能夠告老歸田,養蜂種菜,享點清福,殊不知在鄉下多買半斤臘肉便要引起許多閒言閒語,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層你就是站在窗前換衣服也不妨事。”
不停地變換住所,不接電話,不開信箱,不見客人,吃著快餐食品,不論白天黑夜都開著電視和電燈,怕黑怕寂寞卻又拒絕塵世間的一切熱鬧和煙火,這就是晚年張愛玲的生活狀態。
但是她的生活並不窮困,張愛玲到了美國,開始每期《福布斯》不落的鑽研學習。張愛玲不僅對錢有自己清楚的認知,同時對理財也並非全無概念。她還懂得規避風險。張愛玲在94年的時候,已經對九七回歸可能影響金融走勢開始擔心,她給宋淇夫婦寫信,說自己要在97年以前結束香港的戶頭,可能轉到新加坡。95年的時候,她關注克林頓的外交政策,發現美元對日元可能會持續走跌,因此她堅持買入日元保值。也由此看出,她必定有相當的積蓄,不然不會對金融走勢這麼上心,並且看出她對理財有不錯的敏感度。
在張愛玲的遺產執行人宋以朗講述的新書《宋家客廳:從錢鍾書到張愛玲》一書中透露,張愛玲不僅在美國戶口有28107.71美元,而且還有外幣存款約為32萬多美元。在美元還沒有貶值的那個時期,事實證明,張愛玲並非我們大眾認為的那樣窮困,或許她只是在晚年更想過一種清簡的生活。
1995年9月8日(中國的“中秋節”前一天),張愛玲孤身一人,死在公寓的床上。
寂寞的生,寂寞的死。
-
3 # 八兄94903566
張晚年並不缺錢,缺的情感生活一一真摯的朋友、相扶到老的愛情,以至逝時無人相伴,孤寞地離開這個世界。縱觀她的一生,與胡蘭成相戀是最大敗筆,也影響著她的後半生。拋開胡在汪偽政府任職的身份,胡還是有才氣的,張戀胡,應是基於他的才氣。女人是感性動物,戀上某人,既便是十惡不赦的惡魔,十頭牛也不能讓她們回頭的。從這一點來說,張缺乏國家和民族責任感,她只是一個有小資情調的作家。胡的屢次背叛,讓張對胡失去信心,也讓張的浪漫情調的愛情劃上句號。後來的日子,張雖然交友不少,但也只是在文學交流上,但真正的摯交基本沒有,與她相交,大多基於她的才情,畢竟“漢奸的女人”這一身份是抹不掉的,既便為她辯解的人心裡多少也有些嫌棄吧。對張的總結,借用弘一法師對胡蘭成的評語,個人以為,應是:其人可嘆,其情可悲,其文不可廢。
-
4 # 開心De小眼袋
張愛玲逝世後,很多人都覺得她在美國的晚年生活慘不忍睹,晚景淒涼,無人陪伴,家徒四壁。但宋以朗在《宋家客廳》中做了解釋,張愛玲去世前在美國的銀行賬戶中大概有28000美元,大概是20萬港幣,除去這些美國的賬戶。宋淇夫婦在香港一直幫她打理投資,大概有30多萬港幣,這筆錢當年並不是個小數目。所以說張愛玲晚景淒涼的人,大概是以己度人。張愛玲之所以選擇那樣一種方式,跟跟她孤僻,不擅長社交的性格有很大關係。一個人生活並不代表就沒有快樂。 張愛玲的離群索居,是她出自內心的自然要求,在她的心目中,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以及帶來的繁文縟節,就是麻煩,而她為解脫麻煩所持的態度,就出自她的不予不欠。
-
5 # 蔣小花呢
她最後吞下了安眠藥
把自己所有的錢和首飾以及證明身份的護照 身份證都擺在床上 穿上了自己最漂亮的衣服 安安靜靜的走了
一個星期以後她被警察發現死在寓所裡 那一天正好是中秋節
所以她最後所有的錢都擺在床上了 只有一小點
哦 對了還有一部沒有出版的小團圓
-
6 # 子水濤濤觀荷豔
其實文人的潦倒有時不是因為沒有錢。當聰明的自己,找不到可以勢均力敵的思想交流者,或只是普通的天倫之樂。就會嫌棄眼前的一切。前半生張愛玲自己用寫書和別人交流,哄自己抒懷,晚年再沒有美好的東西能讓她眼前一亮。哀莫大於心死。。。
-
7 #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有多少錢我不知道,看過她晚年影視劇,分別居住過紐約洛杉磯等地。
剛到好象中國作協一樣的單位,這裡集結了世界上各國作者,有單獨的別墅供給制,她第二次戀愛了一個外國老男人,因為對方有女兒她懷孕後徵求意見時,對方不要她就流產了。
吃花著她的錢還浪漫的一邊送上鮮花一邊索要開資。
她老年有面板騷癢症有人說是怕非洲跳蚤蝨子,看她常搬家只抱一個紙袋子,剛從商店購回來的衣物,走門馬上更換掉所有行頭包好丟門外,只穿一件浴袍很邋遢垢頭蓬面去沖澡。
有個經紀人給她送稿發表錢存香港,最後的手稿讓人偷了,骨瘦如柴飄泊不定子然一身異國它鄉,客死在美國。
-
8 # 郭春林自然力抗衰老
張愛玲最不該認識胡蘭成。更不該掉入胡的感情陷阱。胡蘭成是有點文化有官位的流氓。在此人的影響下使張愛玲受盡情愛的折磨。張愛玲有才是公認。但始終是活在小我中。沒有大襟懷和大愛。以她的才氣不該是這樣。象李清照也是才女。感覺比張愛玲暖人。
-
9 # 櫻花陣
張愛玲自己說過,七八十年代後不再找事做,唯一固定收入來自臺灣皇冠出版社的版稅,每半年約2000美元,有時加倍,不太寬裕,但不至於像有人傳言的撿紙皮過活,宋以朗公佈她的存款及投資有30多萬美元。
1995年11月,林發表回憶文章裡面提到,除了房東、警察和殯儀館的執行人員,他是唯一到現場並看到張愛玲遺容的人。“張愛玲是躺在房裡唯一的一張靠牆的行軍床上去世的,身下墊著一床藍灰色的毯子……她的遺容很安詳,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燈在房東發現時還亮著。”後來一些傳記作者描寫張愛玲死後“躺在臥室的地板上”、“穿一件赭紅色旗袍”、“桌面上攤開著一部尚未完稿的長篇小說:《小團圓》”,各種臆想性的文字至今還在網上流傳,正是他們以“張迷”的名義,將一個本性孤獨的作家附會到了獵奇和俗流之中。
-
10 # 呼倫貝爾的小葉子
一個不活在世俗中的人,所以不在乎世俗的看法,她所寫的文章也是,她並不是為什麼名族大義而創作,她只是用自己能夠看穿人性的頭腦,用自己渾然天成的寫作功底,描述世間人情的冷暖。寫作在她看來並不是為了讓自己功成名就,更多的是她真的是愛好,或是說這是她的天賦,再有就是她賺錢的方式。她活出了一種真正的灑脫,但這份灑脫不是她修煉而成的,只是她的人生經歷以及自身的性格讓她順其自然地便活成了這樣。財產的多少對她真的不是什麼問題。也不存在窮困潦倒這一說。在這個世界上真有這樣的人,他們並不是很在乎金錢的多少,也不在乎名利,也許她就是這樣的人吧,其實她真的一點都不復雜,如果她真的那麼有心計,對金錢名利渴望的話,憑她的寫作的能力,她肯定會活得風風光光的。
-
11 # 講故事的貓小姐張愛玲晚年在經濟上並不困窘。
1955年,張愛玲35歲的時候,以中國專才難民的身份到了美國拿到綠卡,5年後入籍為美國公民。
1991年-1995年,張愛玲的遺囑執行人林式同幫她在洛杉磯西木區租下的單身公寓,是她最後的歸屬。
公寓的房東為伊朗人,房東女兒電話通知林式同,張愛玲過世了。兩人的住處相隔不到10分鐘,張愛玲生前已書寫了遺書委託給林式同,因此她的後事在當天就迅速處理好了:警方勘驗現場、檢視遺書、驗明遺囑執行人正身、轉交遺物、殯儀館收取遺體、簽署遺體證明等。
張愛玲的財產,由她的友人宋淇、鄺文美夫婦繼承,並最終轉贈給其子宋以朗,宋以朗曾列出張愛玲美國戶口上的餘額28107.71美元,外幣存款剩餘32萬多美元,當時大約是240萬元港幣。在1995年,這筆錢不是小數目。
大眾普遍意義上覺得張愛玲晚年貧苦潦倒的印象,大概來自於以下一些要素:獨居,無子,和血親不親近,死後多日才被發現,至今不知道確切的死亡時間點。推薦看張愛玲友人關於她的書籍和公佈的資料。
張愛玲晚年的生活狀態,和她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以及家庭狀況有關係。
在她友人的眼裡,獨居是張愛玲自己的選擇,畢竟從年輕時家庭破碎,跟著姑姑長大,母親每次回國就是為了帶走一箱子古董變賣維持生活,弟弟則被母親放棄。親情上,張愛玲是有缺陷的。最直接的就是,她的遺產會贈送給友人而不是親人,對姑父的侄女會有聯絡和饋贈,對弟弟則毫無表示。
張愛玲一生披露出的三段愛情,也決定了她並不是自己筆下的白流蘇,而更傾向於人際關係上的退縮。和胡蘭成的婚姻無疾而終,並最終導致她離開國內,和桑弧的感情始終沒有捅破,讓她對國內毫無留戀,最後則是和年長二十多歲的移民賴雅的婚姻。
張愛玲選擇了自己獨居的生活,追求寫作和精神上的安靜,並熱情接待來訪的後輩讀者。從她上學時起,就不是人際交往流暢的型別,譬如和她鬧翻的閨蜜炎櫻,到年老的時候就更加不會過於關注人際交往。
張愛玲老年時應該有部分影響到生活的過度潔癖,或者是心理問題,表現在多次搬家和覺得身上有蝨子等情況。她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好,選擇了在家寫作的生活愛好,不用擔心衣食無著落,物質和精神都是富足的,已經足夠。
張愛玲真正令人遺憾的,是沒有貼身的看護,致使生命的最後時刻無人知曉。從遺體發現現場還開著保暖燈的細節看,可能是晚間離世。
最可惜的是張愛玲的遺囑執行人和遺產繼承人,並沒有尋找張愛玲的親弟弟,也沒有像大眾認為的一樣贈予一定的遺產,這點恐怕並不近人情。
對了,最後一張照片上,張愛玲戴的是假髮……
-
12 # 星光英語唐老師
據記載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她是窮困潦倒的,靠母親遺留給她的一箱古董為生。一個說法是,她很富有,因為她期間出了很多書,有很多稿費。但是沒有詳細研究過哪個說法是真的。
-
13 # 微影悼紅
“生活拮据”、“生活狼狽不堪”、“像狗一樣工作”……
張愛玲去世後,與她生前保持通訊的朋友,出於各種考慮,開始不斷將張愛玲寫給他們的信出版,她的隱私也源源不斷暴露於世人面前,包括她晚年時困窘狼狽的生活。
再聯想她去世時,獨自躺在行軍床上,家徒四壁,僅有數個袋子、盒子,連張書桌和凳子都沒有。
如此境遇,許多報章作出了文前的形容。此後許多人眼中,當年赫赫有名紅遍上海灘的祖師奶奶,原來不過活得如一隻喪家之犬。
不可否認,在美國漂泊四十載,張愛玲是有過極度困窘的處境的。
1952年夏,本身不諳政治、卻對外界氣息擁有極度靈敏嗅覺的張愛玲,不顧某文藝界大佬的殷勤挽留,倉惶逃匿香港。
她在香港駐足了三年,她一邊做翻譯工作,一邊創作,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出版後,在香港卻遭到冷遇,她隱隱覺得前途有些灰暗。所幸就在這三年,張愛玲結識了宋淇夫婦,引為一生可託付生死的摯友。
1955年深秋,一心要在美國“比林語堂還要出風頭”的張愛玲,登上赴往美國的輪船,站在船舷邊灑淚,開始她美國的流亡生活,此後再未踏足故土。
宋淇夫婦
她到達美國後,最先住進難民營,這裡居住的人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和酒鬼。
次年春,經過申請,才得以搬進麥克道威爾文藝營,也正是在這裡,她與賴雅結識、戀愛並有了“同房之好”,一切都發展得風馳電掣。
1956年8月,在相識五個月後,張愛玲和賴雅結婚了,這一年她36歲,而賴雅年已65。
一直以來,說起張愛玲的第二段婚姻,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一段帶有功利性質的婚姻,謂之張愛玲是為了綠卡委身一老翁,然而據後來宋淇之子宋以郎所言,張愛玲以中國專才身份奔赴美國,落地即有綠卡,何須多此一舉?反倒是彼時的賴雅已經風燭殘年、雨打飄零,連自身生存都難保,兩人生計完全靠張愛玲在支撐。
她筆下的女子,面對愛情時,大多精明得不像話,可是現實中,她的兩段感情卻談得輕率而單純,她向來強大到無需倚靠男人。
如張愛玲的小迷弟夏志清所言,賴雅又是一個拖累她女神的“壞丈夫”,在與賴雅的十二年婚姻中,張愛玲過得確實狼狽不堪、寒酸落魄。
張愛玲與賴雅
婚後,除了賴雅每月52美元的補助,他們根本沒有固定的收入,他們的日子過得極其艱難。文藝營享有期結束後,他們搬進了一間小公寓,算是兩人的新家。張愛玲挽起袖子,親自充當油漆工。張愛玲忙於創作,賴雅則負責生活瑣事,他喜歡到附近小攤淘些二手傢俱,張愛玲偶爾陪著去,會因賣到物美價廉的衣服和睡袍而興奮不已。
貴族出身的她,往日的似錦繁華,如煙如夢,天隔地遠。
而就連這樣的日子,他們也過得磕磕巴巴,每每實在支撐不下去,張愛玲會從母親留下的一個古董箱子翻出一件東西賣掉生活。當年她的母親攜幾箱古董周遊世界,死後留下的一箱給了她,此時倒派上了用場。
彼時的張愛玲在美國還沒開啟局面,嘔心瀝血寫出的作品《粉淚》和《北地胭脂》先後被出版商毫不客氣的拒絕,少年便負盛名的她,何曾受過這等恥辱?為此她一度黯然,第一次被拒絕時,她整整臥床一個月才緩過來。再過兩年《北地胭脂》被拒,那時已是直接落淚神傷了。
最初幾年,她的創作無一在美國出版,原本躊躇滿志的她,感到無比恐慌,如她所說,這是“三年不飛,三年不鳴”了。
1961年,為了撰寫《少帥》,她用所有積蓄飛往臺灣,然而到底是太過輕率,她根本沒能見到想見的人。落地臺灣不久,賴雅再度中風,她雖心急如焚,卻要考慮更多,彼時賴雅一邊僅有一點生活費,而她連返程的機票錢都湊不齊了,想到日後賴雅需要更多的錢,她狠下心,掉轉香港,在宋淇夫婦的協調下,為電懋公司撰寫《紅樓夢》電影劇本,然而在這裡逗留幾個月,卻被告知劇本無法透過,相當於此番香港之行是浪費的,她不得不接下另一個報酬為800美元的劇本,再次耽擱下來。
彼時的張愛玲,堪謂窮困無助,賴雅多次來信不耐煩催她回去,為此她三更半夜趕稿,以致眼睛紅腫出血。此外她窮到一雙必要的鞋子都沒錢買。
1964年,應是張愛玲最黑暗無望的一段日子。一直以來,她都靠香港電懋公司的版稅維持生活,可前不久,該公司在其首腦空難後隨之解體,導致張愛玲主要收入中斷。與此同時,賴雅還摔斷了股骨,加上幾度中風,幾近癱瘓。
張愛玲又要掙錢養家,又要充當護工的角色……
1967年10月,賴雅逝世,張愛玲到底實現了擁有一份天荒地老愛情的願望,雖然這份愛情帶來的大多數是痛苦和無助。
賴雅逝世後,張愛玲不過四十出頭,可她似乎閱盡了人世,開始將自己包裹起來。
1969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得到一份高階研究員的工作,主要研究當時中國報章的一些新詞彙。上司陳世襄本對她抱有極大期望的,然而後來兩人卻不歡而散,陳世襄一紙文書將其解僱。至於原因,有人認為是張愛玲對此不擅長也不感興趣,而在她的好友莊信正看來,張愛玲和陳世襄是兩個世界的人,一個喜呼朋喚友,一個孤僻高傲,終究背道而馳。
此次失業,對張愛玲打擊不小,據夏志清看來比當時《粉淚》被拒更甚。
直至晚年,她似乎還是不能安定下來,在與朋友的信件中,人們看到她居無定所,不停的搬家,衣服鞋子穿最便宜的,全部家當只有幾個袋子,以罐頭食品充飢,在某些報端,人們甚至還看到“張愛玲撿紙皮過活”的字眼……
如此境況,引來無數人唏噓,張愛玲真的窮困潦倒了。
然而事實是,張愛玲的晚年,比我們想象的要富有得多。歷經近二十年的窘迫後,80年代初,在夏志清等人的宣傳推介下,張愛玲之名再度暴起,她的收入也水漲船高。而她本身亦獨來獨往,孑然一身,毫無家累。單單版稅,就足以讓她過得很舒坦。據她的遺囑繼承人宋淇之子宋以朗所言,張愛玲遺產合計達270萬港幣之多。
只是,她本人向來孤僻,早年時,她就說過“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愉”。她素來沉默,最怕與人交往,因為往往會得罪人而不自知。當年她駐足香港,某小報曾如此曝出她的生活狀態:
“張愛玲性情孤僻,不喜與人來往,嘗於其寓所樓視窗,以麻繩系一蔑籃,上寫紙條,附鈔票,向小販購菜蔬菜雜物,矢口不吐一言,人以為啞巴……”
她的生命理念是追求一個“極簡”,這種簡單不僅在人際往來,亦在物質。
一直以來,她似乎僅對服飾情有獨鍾,那也是早年穿厭了後母的舊衣服產生的補償心理。至於其他,她一概不在意。加之晚年“蚤患”如影隨形,為了甩掉蚤子,她頻繁搬家,據其好友林式同回憶,自1984年至1988年三年半時間裡,張愛玲平均一週就要搬家一次。為了方便以發現蚤子就馬上逃離,她的行李越來越簡單。也因為要擺脫蚤子,她將頭髮越剪越短,最後乾脆剃了個光頭;此外,她的衣服鞋子都換成了一次性的,以便隨時丟棄……
張愛玲晚年
她對物質的要求極其簡單,作為一個作家,她連書桌和椅子都沒有,每每搬到新住宿,那幾個盒子就是她的凳子和書桌,至於一日三餐大多用罐頭食品和甜食代替……
“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啟示”,早年就說喜歡蒼涼、熱愛極簡的她,最終跟隨自己的內心,走完了這一生。至於身後他人如何評說,想來她是一點也不在意的了。
-
14 # 棲鴻看紅樓
是真的。
其實從張愛玲離開父親的家、投奔母親開始,她就“貧困潦倒”了。離家出走時,張愛玲只帶了五元錢。母親是第一代離婚自立的新女性,靠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生活,難免吝嗇些,張愛玲過得很拮据。
後來去香港上大學,生活費也很緊張。遇到戰爭,被迫中斷學業,回到上海,賣文為生。中間與胡蘭成同居,花著男人的錢,可能是她這一輩子經濟上最放鬆的時候。但是二戰結束,胡蘭成逃亡,反而需要張愛玲的接濟。
新中國建國,張愛玲不能適應國內生活,先到香港,再赴美國。一個作家,遠離了母語,還要靠寫作為生,說實話美國讀者並不是太買賬。那時候通訊遠不如現代發達,她與香港、與大陸聯絡也不緊密,生活更加窘迫。
這時候她經歷了第二次婚姻。賴雅也是作家,有著文人的豪放,沒什麼積蓄。而且年紀大了,沒過幾年就去世。在經濟上,恐怕還是依賴張愛玲的多。
張愛玲紅過三次。四十年代在上海,五六十年代在香港,去世前後在大陸。無數人靠她的作品吃飯(包括我,很多文章裡都引用她的作品)。但是從收入來說,落到她手裡的,和她創造的,有著巨大的差異。
而她的晚年,正好是第二次“紅”過了,第三次“紅”還沒到的時候。孤獨,貧困,潦倒,入不敷出,是她最後幾年的真實寫照。
-
15 # 老臭媽阿亮
沒有什麼積蓄。只靠早年作品的版稅。
問題是她的讀者受眾是華人,而華人最集中的地方是大陸,而那時的大陸,很長時間內沒有她的作品出版。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才有少量陸續出版。
所以,她晚年的生活很拮据。甚至要靠朋友接濟。
不過,大部分名作家生前生活都不寬裕。
-
16 # 闖職場經濟文藝粵魯蘇
她是窮困,但未必潦倒。雖然說到張愛玲死後還有30多萬美金。當時來看人民幣也是值百萬多了。但是對於她在美國的生活來說,這點錢真的也還是不多的。
-
17 # 日邊明月之心靈有感1
張愛玲怎麼可能會是一個貧困潦倒的人,大家閨秀,雖說比較文藝範兒,自帶貴氣,這裡,我不得不說出一個小秘密:為什麼富裕些的人家千萬百計娶個都要娶個大家閨秀,因為不但學識教養好,不管自己賺錢不賺錢,那都是自帶三分理財能手本能!又有見識又有分寸,人家就是有越花越有的本事,不捅簍子不敗家,憑啥不讓人家花!?~
張愛玲,是我最喜歡的才女之一~~性格很像林妹妹!
-
18 # 博學國師觀青年粵魯蘇
張愛玲直到去世以後還有十幾萬美元的遺產,不說她版稅的話,光是這個錢說明她一生當中現金都是夠用的。
如果跟我們當時國內的收入相比較的話,她的錢應該算是很不錯的了,算中產以上的階層應該是沒有問題了。因此就這個意義上來說,她跑到美國去也算是一個比較不能算錯誤的決定吧。
所以說她窮困潦倒,那個詞語用詞不當了。但是作為一個非常著名的,相對來說是歷史上也可以留名的著名作家來說,這點收入及她人生當中一個人客死他鄉,最後這種狀況,應該說也是令人唏噓的。
因為以今天明星的標準來看的話,張愛玲怎麼樣說都是頂流的明星呢?如果說她擁有幾十億錢的話,都不是令人驚訝的一種狀況了。然而她也只有區區的幾十萬美元而已。
我想張愛玲沒有錢,或許跟她嫁給美華人很有關係吧。美華人一般情況下自私自利,也沒有什麼彩禮,也沒有什麼財產給張愛玲留下來,說不定很多時候還要用張愛玲的錢,還要讓張愛玲伺候著。
-
19 # 使用者9554637459576
張愛玲在美國與她的第二任丈夫賴雅結婚後的那段日子,是張愛玲一生中較為窮困的時期,在與賴雅度過了十多年貧困的生活後,賴雅去世,她開始頻繁的搬家,接連丟掉了許多東西,用上許多一次性的東西,吃的也只有吃的一些速食,這樣不規律的生活使得晚年的張愛玲身材幹瘦且面色蠟黃。因此,有許多人因為這些便以為張愛玲晚年是淒涼的。
我看到她的出版版稅單子數字,她不窮的,她晚年不喜歡花錢,不喜歡買東西。 因為買了東西,讓她搬家很困難。她晚年搬家很多次,往往搬家提著東西就走了。”
回覆列表
據張愛玲遺囑執行人林式同說,他整理張愛玲遺留物品曾有一個清單,寫上了她在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等有6個銀行戶頭。林式同在洛杉磯市遺產承辦法庭辦理手續後,共取出2.810771萬美金,並按張愛玲遺囑要求把這筆現金全部匯給了宋琪夫婦。張愛玲的喪葬費及清理費用、遺物運費共計1.168703萬美金,宋淇夫婦另付給林式同。1995年時美金與港幣的匯率為1:7.75左右,那這筆存款摺合20萬港幣多。所以張愛玲的晚年生活並非外界所說的那麼貧困潦倒。
此外,宋淇在香港幫張愛玲買過一些外幣及其他存款,鄺文美也為張愛玲開立過銀行戶頭,其中有一張鄺文美寫的字條,上面寫著“E.Chang”的銀行外幣存款為32萬多美金,這在1995年相當於248萬港幣,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兩樣加在一起,共有近270萬元港幣(見宋以朗《宋淇傳奇——從宋春舫到張愛玲》,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張愛玲在遺囑中對這筆錢的用途如下要求:(一)是要請宋淇夫婦買些東西做紀念(其實就是作為一種補償,給宋淇夫婦照顧身體);(二)是請高手翻譯她的作品。
張愛玲逝世後,她的英文作品《雷峰塔》《易經》《少帥》,由宋以朗邀請譯者、用張愛玲版稅入息支付。其餘資金,宋以朗先生在張愛玲曾就讀的香港大學設立了張愛玲紀念獎學金,從2009年開始,每年頒給一位來自內地或臺灣的就讀文學及人文學科的本科女生,額度為5萬元港幣;另外設立了張愛玲五年研究計劃,從2011年開始,每年一屆,每屆選出三至五個專案予以資助,論文與創作資助5萬元人民幣,紀錄片資助10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