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水晟利堂
-
2 # 樹德漢碩
三月三是上已節,傳是軒轅黃帝聖誕,又說是北帝爺聖誕,更說是王母娘娘開蟠桃會,所以,舊時人都會在三月三敬祖祭祖拜軒轅黃帝始祖,祭奠北帝爺,紀念王母娘娘發善施恩。依人習慣思維所想,敬祖拜神,不能只在墳墓前,社廟裡,祖宗堂前燒香燃燭就可,還連天地人三界的神祇一同拜祭保佑,不可漏,更要稟報各路鬼使神差通報放行,所以有要在三叉路口發錢燒紙之習慣。
三月三是壯族歌圩節,傳說壯族歌仙劉三姐是這天跌山身亡,壯族人為紀念劉三姐,也燒香祭拜,也會在山頭路口,燒紙發錢。這在路頭路口燒紙,都成了祭祖祀神的一個習慣做法。意義在於不忘掉漏掉趕不到的,或是把守在各地各路小神小差。
-
3 # 萬家燈火0000
在我的老家農曆三月三據說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到了這一天,家家都會煮雞蛋吃。中國傳統風俗特別多,各地有各自的風俗習慣。我喜歡這些風俗,覺得到這些日子好像總能把一家人的心聚在一起,因為那些在外地的家庭成員總會在每個節日時透過電話,微信,互相問候,或者返鄉探親。我很小時候,媽媽就告訴我,從農曆正月一直到十二月每個月都有一個節日。後來遠嫁到外地,每一個節日婆婆都不會按照風俗習慣過,我有一次提醒她,她很生氣的說:“我什麼都不信,我們這裡沒那麼多節日!就你們那裡事多!”。其實,他們這裡好多節日都會好好過一天,只是她們家不這樣。慢慢的我自己覺得不注重傳統風俗習慣,不怎麼慶祝節日的人,大多都很冷漠,家裡 沒有人情味。
-
4 # 美好一六八
三月三是黃帝誕辰日,因三月三接近清明,後來演變成祭祖日。在路邊燒紙是祭祀那些孤魂野鬼,無著落之人,也是叫集陰功。我們這裡還有一種建信活動,叫三月三看鬼火。
聽說當年要死的人都會有動靜,三魂化為火球,夜晚出去遊蕩,人們便三五成群到避靜地方窺視。看哪裡有鬼火就知哪裡要死人。我第一次和大人去看,什麼也沒有看見,回時嚇得不敢走後面。後來也看了一次,還是沒見什麼,有人說火焰高的人看不見,這都是鬼話,
更有荒唐者,知家中有重病人,晚上偷偷數筷子,差一隻說明有事,把病人的鞋擺放好,早上起來看是否調頭,也能證明晚上是否出門玩過。把三月三這個鬼日說得神乎其神,千真萬確,其實哪來的鬼火,都是磷火。但為什麼要在三月三出現?是否與氣候有關?請知曉者留言。
-
5 # 南方的誘惑
做一個在廣西生活的陝西人,我還是有發言權的,但是,其實我只知道三月三是廣西壯族這邊的盛大節日!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到廣西很多地方你可以看到兩個標誌性的東西,那就是銅鼓和繡球,這是廣西的代表。 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前兩年開始,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文,將三月三節日定為廣西法定節儉日放假兩天,這是福利,全國其他省份可沒有哦!其實,有些自治縣,例如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等比其他地方又多一天放假哦!這是也是生活在廣西的福利!
回覆列表
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上古時代以“干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裡,《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魏晉以後,上巳節的節期改為陰曆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1][2][3]
上巳節有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之說,用蘭湯以驅除邪氣。蘭草被用作靈物,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進行齋戒,其中包括當時最好的洗浴方式“蘭湯沐浴”。據傳上巳節也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