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米飯1018
-
2 # Sky-休哥傳奇
重男輕女是古代封建專制社會家長制的留毒,由於近現代中國在思想發展上的進步比較慢,這種思想在全中國都是普遍存在的,特別是農村!!!
從人性的角度而言,人還是個知恩必報,有仇也報的動物,由於人是有思想,有想法的,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如果父母過多的干涉子女的事情,一味的要求子女按照他們的意志去做,就傷害了子女,侵犯了他們的利益,這個時候親情和血緣關係就會顯得比較脆弱,很多人是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與父母有那麼好的關係了,有的甚至會與家人決裂,畢竟他們已經長大,不願再活在他人的陰影下
仔細看看現實,大家會發現,傳統的很多東西也是束縛人的,比如孝順父母,贍養老人等,這些東西跟現代社會的現狀越來越背離,高昂的生活成本讓後一代越來越無法扛起贍養老人的重擔,這就催生了社保,讓國家來統一解決這個問題~~~
-
3 # 本命老yao子
傳統美德曰,父慈子孝,父輩先有慈愛,子女才有孝順,因此,父母未對子女付出慈愛的,也沒資格得到孝順。
那麼又要說養育之恩。出生由父母做主,並非子女自己做主,因此給予生命並非父母對子女的恩賜,而是父母的選擇,生而不養,則並無瓜葛,這裡說的養是指父母對子女付出真心與相應擔當。生育之後,父母對子女如果只進行撫養,而不作為孩子去愛護關心,付出父母的情感,那麼養孩子便成為其一種投資,祈求回報成為撫養動力而非親情。因此孩子成年獨立後,應給予父母贍養費,報答撫養之恩,但因沒得到慈愛,所以孝順與否可自行把握。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對待孩子只想著投資回報的人,那就給你物質回報。而一個漠視親情吝嗇付出的人,當然沒有資格享受天倫。晚年淒涼固然可憐,但若是自己就沒種善因,那也只是因果迴圈,無可厚非。
-
4 # 慕容竹思2934493
說實話,我是重男輕女的受害者,我特討厭自己的父母,自己兩個親生女兒都十來歲了,還是不滿意缺陷兒子,硬是在我們都十歲多去白養人家的兒子都心甘情願,讓家裡所有的好吃的都給人家兒子吃,你讓親生女不記恨你,而你自己吃肉 冰糕的時候,全是人家的兒子吃,自己親生女你讓幹活,人家的兒子你當皇帝,你們很有才,但是我的心永遠都是矛盾,直至如今我已成家立業,而已為了拴住人家的兒子,還想在我的房子上加他的名字,他既不和我父親姓,戶口也不在我家,你說怎麼上名字在頭上?恨你我也累了,可是你永遠心都在人家兒子哪裡,且人家早已回親媽家,你為了博得人家好感,拿自己女的錢貼外人,有幾個人願意啊?
-
5 # 晶瑩晨露24164612
我也很糾結這個問題,如今我心裡的陰影還沒有散去,父親比我母親強多了,要不是父親我也難活到今天,可恨…………
-
6 # 枯落
重男輕女的本質就是女兒是人家的人,是潑出去的水,既然是潑出去的水,既然是婆家的人,那就孝順婆婆唄。不能兩頭都佔吧……
-
7 # 甲骨蔡
討論一個最近發生的事。和孝有關。河南永城發生了最近發生了一件事,一個兒子把父母給殺了。 我查了一下輿論,尤其是當地人更傾向於,這件事情的責任,在父母,而不是兒子。 因為父母,太偏向於小兒子二兒子。對大兒子嚴重不公,甚至剝奪,他的土地的繼承權,大兒子被逼忍無可忍。
這件事讓我想到,尚書,以及孟子中關於舜的記載。舜的父母多次殺舜,包括舜的弟弟。比如讓他下井修井,然後,把井填上。讓他上房頂修房,把梯子撤掉並燒房。 但是舜對父母和弟弟,卻始終沒有一絲怨言,依然孝悌。
尚書以及孟子為什麼對舜有這麼樣的記載,這個問題讓我迷惑了很久。難道這是在宣揚愚孝。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逐漸發現父母身上有很多的缺陷 ,而且也有對自己不公的地方。我才明白這個故事的意圖所在。
在舜的故事中,把父母的缺陷,父母對子女的不公放大到了極致。天下父母沒有比舜的父母再壞的啦!天下父母沒有比舜的父母對子女再不公的啦! 這實際上是在說,父母一定是有缺陷的,一定會有對你不公的地方,但孝是絕對的,不能因為你發現了這些而不去孝。 剛才@MR.SMOKER說孝是內在的,很正確。所以孝是沒有外在標準的,盡力而為而矣。 關於舜,史記中還有一話,值得注意。說是,天下德自舜始。從舜開始,才有德的。
父母殺死子女是極其少見的小機率事件,父母辛苦養育子女成人才是正常的大機率事件。 舜的故事顯然不可能真的在舜的身上發生。而是一個模型。對父母絕對不能怨恨,而只能孝。但是如何去孝你是可以自己把握的。原因很簡單,我們生命是父母給的。
問: 什麼是愚孝呢?表現是什麼?
外在的孝是愚孝。孝必需有權衡判斷。父母有錯必須採取措施。
問: 那個兒子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合法土地權益呢?
有很多變通的辦法。上策如@古小德所言,其次可以透過法律或熟人說服改變決定。但前提是對父母要寬容,絕對的寬容,這就是孝。不公是有的,而且是絕對有的。 舜的故事就是告訴大家,在父母有大惡,對自己嚴重不公的情況下如何處理與他們的關係。
問: 如何看待大義滅親這句古話語?
大義滅親是後來出現的 ,與孔孟思想相悖。孔孟都是絕對重親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孔孟也不是反義,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親就是最大的義。
M: 對父母的包庇是不是對他人的不公,尤其是對受害者來說。 包庇了父母,讓他人受損,能心安否?估計一家人都不放心,敢於認錯承擔也是義吧。
這個問題很好。這關係到社會秩序的基礎問題。儒家認為社會秩序的基礎是個人,更準確地說是個人的心性。然後,個人之上有個組織,是家庭。心性是社會族秩序的基礎。所謂的義就是基於心性和家庭的。社會秩序是心性和家庭的擴充套件,即“忠恕”。在正常情況下,親親和仁民是正相關的而非負相關的。義和親是一致的,而非相悖的,而且親是義的基石。義和親相悖是不正常的小機率事件。這是儒家高度重視孝悌,忠恕的原因所在。 孝悌不僅是處理家庭成員關係的微觀基礎。也是整個社會保持良好秩序的宏觀基礎。
M: 主觀唯心主義和心性學的區別是什麼?二者很相似。
首先,現代中文“唯心”一詞是個“香蕉詞”:字是中國字,但意義是歐美的,是對英文的翻譯,他的中文原意已經消失了。 中國之外的任何文明,都不存在中文唯心原意上的詞語和概念。中文唯心是強調心性是主體本位,心性是獨立的自由的。中國文明之外的任何文明,包括現代文明 都不存在這樣的理念。
M: 回到剛才問題,當代社會,義和親相悖已經不是小機率事件,是全社會大機率事件了,這種情況怎麼辦,法治只能暫時起到震懾作用,長遠來看,有什麼好辦法。
這兩個問題相關。在西方是沒有心性獨立的概念的,而只有心性依附。在宗教時代,具有獨立地位的是神。在現代,獨立的是科學真理,人是要依附服從於神、真理的。他們認為世界,包括人不可自己自然地存在,而是要受控於世界之外的某個東西,神啊、形而上的哲學實體啊,科學真理啊。唯物唯心就是討論支撐控制世界的,哲學實體。唯心主義認為這個實體是,精神的。唯物主義認為,這個實體是,物質的。總之這個世界是被控制的。人也是被控制的。所以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都是否認心性的主體地位的。所以中國傳統上只有心性學。而西方,中國文明之外的任何文明,是不可能出現心情學的。他們只能是,神學,哲學,科學。 從社會秩序方面來說。心性學講的是個人的自我管理。而且是絕對的自我管理。神學,哲學科學,都不可能讓人去自我管理。都一定要絕對服從於人之外的某種權威。在春秋法家思想傳入中國之前 ,即三代之前,中國從根本上來說是,自我管理的。法家思想傳入中國之後,專制在中國出現。之後,中國陷入了儒法之爭的,狀態。也就是禮樂刑政之變。行政就是服從權威,禮樂就是自我管理。那麼鬥爭的結果是,以禮樂為主,以邢政為輔。也就是說,以自我管理為主。以外在的權威包括法律為輔。
本文是整理自“新心性書院”群7月3號的發言。
-
8 # 新的一年新的一天
父母就重男輕女,讀書一直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小時侯一般七八年回來一次,回來一次就打我,最喜歡扇臉,他們回來一次,臉都是紅腫的,腿上都是青的樹條印子。後來慢慢長大了,唯一感謝父母的就是供了我讀到了大專,心裡本想著畢業好好對他們,賺錢給他們。讀書就是每天要捱罵,各種難聽的需要,記得映像最深的是考駕照,想找父母借點錢,說賺兼職了給他們,他們說沒錢。沒隔幾天,弟弟要學車,父母哪了一萬給他。到暑假了,我去他們那做暑假工,在那說家裡多窮,說我讀書害了他沒錢,我還蠻愧疚。哪知道年底就給弟弟買了房,車。買了房,裝修好了,我第一次去住被趕出來了,原因我沒賺錢給他們。做他們一次車給一百,以為開玩笑,結果真讓我走路。
出嫁也是要彩禮給他們,結婚那幾天給我各種難堪,回孃家那簡直就是陌生人了,回去沒人理,就差鎖門了。父母車在車庫,我自己走路去公交坐車幾個小時回婆家。現在看到我生活好了,他們生病了就找要錢來了,都上法院了
-
9 # 順其自然4542879323454
重男輕女是父母做得欠妥,但是就因為父母重男輕女不孝順父母就不對了!做兒女的不管是哪一方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難道女兒就不是父母生的,不是父母養大成人的嗎?重男輕女其實在中國很多地方都可見,可能受到傳統封建思想影響形成的,這種做法不對,可我們女兒怎麼能有不養父母的想法呢?還是胸懷要放開闊點,父母喜歡在哪邊就哪邊吧!
-
10 # 看歷史的訴說
生我養我是父母,作為子女,要保證父母安度晚年。其中的曲折作為子女不要計較。父母年老最無助,我們不要考慮其他兄弟姐妹的付出,盡好自己的職責。
-
11 # 情感湖畔
可以想像你這個同事一定很苦惱。總之,孝順是應該的,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首先同事有個弟弟,且繼承了父母絕大部分的財產,這樣說沒錯吧!
那麼傳統意義上說,更應該由同事的弟弟來養老。
而你同事也應該孝順孝順,比如逢年過節送錢送禮啥的。
假設,這位同事不計前嫌,願意養老
女兒養老,法律角度上是可以的。但是,我們要看到,弟弟繼承了絕大部分財產(為弟弟買車買房,還把孫子帶到小學,可能還有其他現金呢?)
那麼,讓這個弟弟養老無可厚非,沒人會指責大女兒,也無從指責。
而現在,要讓女兒養老問題就來了,男方家屬這邊同意嗎?問過男方的意願了嗎?
如果只有這一個女兒,那麼男方也沒有辦法拒絕。
但是偏偏有個佔有了大部分財產的弟弟。
弟弟養老,女兒逢年過節送錢送禮
這個才是本案例最優的解決辦法,但是不知道是出於很麼原因。
父母跑女兒家要求女兒養老。
難道是因為這對老人十分偏愛弟弟,不願意讓自己兩口子拖累他,所以選擇拖累女兒?
或者是因為這個最受寵的兒子不孝?把兩位為了他付出這麼多的老人趕了出來?
批評弟弟這個弟弟其實很不孝,付出這麼多的兩位來人,竟然不留在家裡照顧,反而讓他們去從小就受虧待的姐姐那裡。
解決辦法一、讓男方出面,勸說二老回去。並聯系弟弟,讓弟弟幫個忙領回去。
二、自己出錢,附近租房子養兩位老人。並聯系弟弟,讓他出一部分錢。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辛苦了,也許最後他們有更好解決辦法。 -
12 # 如果這就是生活
我也和同事聊過這個問題!從她的經歷來看,父母重男輕女太嚴重,現在這種局面,也還是老人家溺愛他的弟弟,怕給她弟弟添負擔!畢竟在農村年齡大了,沒有什麼收入!
她的內心對於父母的到來要跟她住要養老的事情是拒絕的!人之常情嘛,憑什麼好處全是弟弟的,負擔就應該是女兒的?說什麼不要計較的人是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沒有感同身受過那種同樣是孩子待遇不同的痛苦!沒有體驗過父母對女兒的不尊重,是想象不到父母給女兒帶來的傷害!!
曾經在幼小的童年時,她對自己的性別始終不認同,覺得自己是女的是原罪!這麼多年才好不容易慢慢調整過來!
現在父母卻強硬的要過來,根本沒考慮過女兒的處境,女婿不同意!女兒自己也怕他們,怕那種因為他們而引起的童年陰影!可是從小被洗腦的慣性,讓她不敢直接面對,不知道如何妥善處理!
我勸她父母這樣做首先是錯的,不能縱容!不可能因為是父母,就為所欲為,對父母的孝是有底線的!她可以適當的出錢,但是感情欠奉!如果所有的重男輕女的父母的後果都是沒有任何影響,那這個社會還有女兒的活路嗎?
我希望她不要被洗腦,不要被道德綁架,她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有責任維護自己的家庭,給自己的孩子營造好的環境!(她生的是女兒)
至於有人建議她和弟弟好好商量的人,可能有些天真!從小長在那種環境,怎麼可能尊重姐姐,怎麼可能會為姐姐著想?
-
13 # sunny
對重男輕女真的是深惡痛絕,以前小時候真的好難過,為什麼我跟別人家的小孩不一樣,每次都是眼睜睜看著父母如何對弟弟好,現在依然如此,漸漸的長大了就看淡了很多,都沒什麼的,都能過去的,也很感謝是這樣的經歷才能讓我如此獨立
對父母固然是沒有太深厚的感情,但是無論怎麼說他們是父母,我會做好我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其他的也不用要求太多
-
14 # 心情好好吃的飽飽
如果從自己的內心來講,真的親近不起來,可是有時候時過境遷,可能過去的事,沒有那麼刻骨銘心了,亦或是,看他們老了,畢竟是自己的生身父母,血濃於水,還是心疼的!最重要的是輿論,誰記得當初你受了多大的委屈,只要他們老了,你不管,那就是千夫所指,罪大惡極!
我大姨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大姨夫,四個姐們,就他一個男丁,可老太太偏偏不喜歡兒子,也不喜歡兒媳婦,那手段相當惡劣,揚言一定要把他們家拆散,我大姨被逼瘋了,我大姨夫出去幹活,回來的時候我大姨已經奄奄一息了,如果不是鄰居們接濟,可能大姨已經不在了。大姨夫恨死了,揚言斷絕母子關係,生不養死不葬,表弟到了說親的年齡了,都瞞著是哪裡的媳婦,老太太要去扒黴。。。。
重點是,現在老太太80多了,姨父和姨畢恭畢敬的養著,不然怕鄰居們看笑話,怕兒媳婦有樣學樣,能怎麼辦?處在農村那個大環境下,不是你想咋滴就咋滴的
-
15 # 林林媽媽
重男輕女的父母應該孝順嗎?我的回答是:應該孝順!不管從法理還是情理,都應該孝順!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來分析一下。
第一,根據中國法律,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同時子女也要盡贍養父母的義務。不管父母是不是偏心,財產分配的是否公平,只要父母老了,需要用人了,從法律上講子女就應該盡贍養義務。
第二,從情理上說,父母把子女撫養成人,子女就應該學會反哺。現在男女都一樣,都有義務贍養父母。可能有些地方(尤其是農村)父母疼愛兒子多一些,一輩子的財產(儘管也沒有多少)都給了兒子,到最後兒子反而養不好父母,什麼事都還要女兒操心,女兒就感覺心裡不平衡,這點可以理解。但是歸根到底孝順父母是必須的,否則,你就可能背一輩子的罵名。
看了題主的描述,知道你的同事現在一定很苦惱,撇下她心中的委屈不說,光是老公這地方就很難說得通。千萬別因為父母這事影響了夫妻感情,那樣就不好了。我出幾個注意供你們參考。
第一,先跟老公溝通好。大道理不用講,估計老公什麼都知道,要不知道的話就不是不願意的問題了,早就把老人趕走了。跟老公溝通的時候,注意語氣,楚楚可憐總比咄咄逼人更能說服老公。(儘量爭取到一半的贍養權)
第二,跟你父母溝通好。自己的父母說什麼都行,這個惡人千萬別等到老公去做。跟父母直接說,贍養你們是我的義務,我怎麼都好說,可這個家不是我自己的,假如你們就我這一個女兒,我一定毫無怨言,可我們是姐弟兩個,我不是攀比,我怕時間長了老公不願意,我們真吵吵鬧鬧的,弄的大家都不開心……
第三,藉助於親戚。如果跟父母溝通不好,你同事可以找一個比較要好的親戚,把自己的難處跟親戚說明白,讓他們勸說一下父母。
總之,父母也要贍養,家庭關係也要處理好。這就是我的觀點。
-
16 # ppan媽咪
身為子女,無論父母有何過錯,想想他們的生育之恩,養育之恩,我們都應該好好孝順,像樓主的情況,應該姐弟兩人同時給父母養老,不能光依賴女兒。
偏心的父母,在我們身邊總會出現,但我相信這種父母會越來越少,不管家裡幾個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任何時候都要一碗水端平,因為偏心造成親人之間反目成仇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會發生,所以當我們的父母剛好就是讓人頭疼的偏心父母時,我們要儘可能多想想他對我們的好,儘可能的多孝順他們,當我們自己成為父母的時候會不會比他們做得更好呢?
-
17 # 24幀半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者,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從個人情感方面看,親子關係是最重要的人倫。
父母不僅賦予子女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培養子女長大成人,每一個心地善良的兒女都會銘記父母的恩情,也會盡心竭力地回報父母,鴉反哺,羊跪乳。
生而為人,孝順父母,更是子女應盡的道德義務。
從法律法規角度看,孝順父母是子女的法律義務。
中國從憲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婚姻法、刑法等多個法律規定了子女對老人的贍養義務。
孝順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成年子女如果不孝順父母,不僅要受到良心的譴責,還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可是,孝順父母這樣一個理所應當的事,近日卻引起網上熱議。起因是浙江揚州的樊女士被重男輕女的母親堵住家門,母親氣勢洶洶地逼迫女兒為兒子償還百萬欠債,而且之前為兒子還債,已經強索女兒的一百多萬資財。
面對母親的無理糾纏,樊女士萬分苦惱。為了不影響丈夫和女兒的生活,她決定離婚,自己回家和母親同住。
雖然這是父母重男輕女的極端例子,但是引起很多人的強烈共鳴。因此,與您分析一下重男輕女問題的歷史根源,現實情況以及解決辦法。1、重男輕女的習俗由來已久
重男輕女最初主要是社會生產力造成的。人類社會進入父系社會後,男性是主要勞動力,決定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而女性勞動能力較差,社會活動範圍小,決定其沒有社會地位,只是男性的附屬品。
文言詞“歸”的一個義項就是“女子出嫁”,也就是說,女孩子一出生,就是“人家的人”;出嫁了,是回到人家去了。
《詩經·周南》有詩為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民間更粗劣的一句話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這讓多少女子情何以堪!2、時代的發展變化並沒有完全改變女子社會低下的狀況
社會進入21世紀的今天,女子在很多領域都能建功立業。女宇航員劉洋能和男子一樣遨遊藍天;中醫藥科學家屠呦呦發現的新藥拯救無數人的生命。
但社會上仍然有歧視女子的現象,例如升學、就業等方面的性別歧視。
3、在家庭中,一些父母觀念陳腐
這些父母認為,女兒早晚都要出嫁,是“賠錢貨”,因而覺得對女兒的投入沒有收益;相反,認為兒子會留在他們身邊,不僅為他們養老送終,更能延續家族的血脈,所以更願意為兒子投入。
正是在父母的影響下,被輕視的女兒常常有心理陰影,感到壓力沉重。為了得到父母的誇獎,她們拼命努力,取得很大成就;
於此相反,很多兒子往往因為從小被溺愛,變成“扶不起的阿斗”,是好吃懶做的酒囊飯袋。
鄰居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們通情達理,勤快樸實,學習也很自覺,成績突出。兒子卻冥頑不化,遊手好閒,玩起來生龍活虎,一看書就腦暈頭疼。
即使這樣,父母還是讓女兒輟學打工,讓兒子繼續留級學習。
結果可想而知:吃穿匱乏的女兒,沒有接受足夠的教育,情感上也備受冷漠,甚至傷害。賺到微薄的收入後,父母又不停地向女兒索取“回報”,用來補貼一事無成的兒子,還進行各種道德綁架,壓榨女兒。
看到《歡樂頌》裡的樊勝美,我馬上找到身邊的原型。
那麼,面對重男輕女的父母,還應該孝順嗎?
答案回到開始的陳述:孝順父母,天經地義。如果有餘力,也應該盡力幫扶身處困境的手足兄弟。
但是,對重男輕女思想嚴重、一意孤行得寸進尺的父母,女子也要有自己處事的原則和底線,不能讓父母把壓榨女兒的資源看成是天經地義的,任由這種弊病無限制地蔓延。
即使是母親,如果不站在你立場為你考慮,一味侵害你的利益去成全好吃懶做的兄弟,就不值得你付出所有,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填補無底洞;一個能把你逼到離婚地步的母親,也不值得你委曲求全,犧牲婚姻去成全孝道。
真正愛你的母親不會捨得讓你受到委屈,更不捨得傷害你的。在這個世界上值得你全力去愛的人只有一種,那就是珍惜你付出的人,但這樣的人決不會讓你委曲求全,犧牲自己。
讓我深以為然的是當紅影星毛曉彤的做法。
毛父在她小時候就與其母離婚,每個月只給50元生活費,一直以來都是母女倆相依為命。
這樣不負責任的父親,吸過毒、坐過牢,後來上了某個節目,目的就是逼毛曉彤給他拿5000萬贍養費,否則不介意一起下地獄。
此事發生後,毛曉彤採取冷處理的方法,拒不相見,更不迴應,這個做法既果斷又勇敢。
您想想,能在節目中向她漫天要價,更不在乎她的事業前途的父親,值得她感恩贍養嗎?親情的確無價,但是他不配得到5000萬。
這樣罪行累累的父親,如果毛曉彤一時心軟,給他幾千萬的贍養費,她的下場會如何?
切記:贍養父母,感念親恩,不是傾盡所有,成為父母的提款機;要孝順父母,但不是毫無原則地妥協。
是這樣的,同事最近很是苦惱:她的父母自從去年過年前來到之後到現在都沒走。結果今天跟她說,打算跟著她養老,不回老家了!同事是女孩,父母從小到大都偏愛她的弟弟,她現在也三十多歲,生活全靠自己奮鬥。她父母辛辛苦苦供養她弟弟,還買了房子和車子,帶孫到小學。現在考慮到弟弟那裡不需要幫什麼忙,就想靠著女兒來養老!同事老公不同意,同事心軟,不知道怎麼做?
回覆列表
首先要承認,重男輕女是錯誤的,不道德的,重男輕女的父母也是可恨的。但是話說回來,父母畢竟把你養大成人,在你能力和意願能承受和接受的範圍內,適當孝順和贍養他們,也是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