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錯大嘻哥
-
2 # 我講歷史
1894年中日之間在黃海爆發了甲午海戰,甲午海戰最終雖以清朝失敗告終,但這場戰鬥中湧現的像鄧世昌、丁汝昌、劉步蟾等一大批民族英雄還是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所尊敬的!
鄧世昌晚清北洋海軍致遠”艦管帶,民族英雄,以治軍嚴格、忠勇剛正聞名。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中,指揮“致遠”艦勇敢戰鬥,在戰艦受重創側傾的情況下,全速撞向日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決心與其同歸於盡。不幸魚雷發射管被敵擊中,艦體爆裂沉沒,同全艦200餘名官壯烈殉國!
當年鄧世昌為何要撞向敵艦呢?當時海戰激烈,致遠艦受到了嚴重的損壞,想幾乎是不可能的。當時野號是日本海軍的主要戰艦,想要贏得戰爭勝利就必須撞沉吉野號。雖然希望渺茫,但是,鄧世昌作為一名海軍將領,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最後的榮譽,他還是選擇了撞向吉野!
戰爭的硝煙已經逝去了久遠,鄧世昌當時究竟出於什麼目的,或許我們現在已經無法給出準確的結論。但無論是什麼情形,都絲毫不影響鄧世昌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形象!
致遠艦被炸船沉,鄧世昌掉落海中。這時隨從扔了一隻救生圈給鄧世昌,但他卻拒不接受。鄧世昌慷慨激昂地說道::“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鄧世昌養的愛犬遊至他身旁,用嘴銜著他的胳膊想要救他。鄧世昌狠下心把犬的頭按入水中,隨自己一同葬身於汪洋大海,壯烈殉國。
壯哉,我中華熱血男兒!
-
3 # 勤學善思方得智
不管怎樣,鄧的精神是正面的。但人不到非死不可時何能輕生。老祖宗留下一句: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只要生命健在何愁報國無門,戰亂中苟活可能存在一定的經驗積累。如果非死不可也不能捨下部下以死明志。
-
4 # 東方京川
鄧世昌發起決死衝鋒的真正原因,是致遠號側舷已被擊穿,導致大量進水,艦體已經發生大角度傾斜,所以鄧世昌要趕在軍艦沉沒前放手一搏,這就是他衝向敵人的真正原因。
-
5 # 文舍
於公於私,必須死。關於黃海海戰
1894年9月17日,甲午戰爭期間中日雙方主力艦在黃海北部海域發生大規模交火,中方出動各型別船艦12艘,日方各型戰艦12艘,結果日方大獲全勝一艘未沉,中方五艘戰艦被擊沉。
上圖威海衛北洋水師艦隊
拼死殺敵的結果:黃海海戰,中方損失五艘主力艦,日方一艘未沉,如此戰果回去也是死路一條,不如拼死一搏死得其所,其結果就是鄧世昌的英勇行為使其被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上圖鄧世昌
逃走和自殺的結果濟遠艦艦長方伯謙是活著回去了,結果呢?就地正法,之後的丁汝昌在威海保衛戰中兵敗被圍,吞鴉片自殺,結果光緒帝下旨“籍沒家產”,不許下葬。丁汝昌的子孫輩,被迫流落異鄉。
上圖丁汝昌
真正用心如果從正面來講,鄧世昌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著他,使他拼死殺敵,戰至最後一刻,決不投降,其精神是可歌可泣的。
從反面講,鄧世昌深知活著回去也是死路一條,與其活著回去受死,使家人蒙冤,還不如英勇戰死,為家人博得朝廷同情,而對於戰敗,清廷也需要一些正面形象來激勵軍隊。
節選自德齡公主作品《我與慈禧太后》當時,因為朝臣們都害怕太后發怒,始終不敢把打了敗仗的訊息告訴她,慈禧聽到的全是“連連獲勝”“我軍大捷”之類的謊話,甚至於中國遠洋艦隊最後全軍覆沒了,她還被矇在鼓裡呢。
由此可見,當慈禧知道北洋艦隊覆滅,當事人一個也活不了,畢竟每一場戰爭的失利,必須有人來承擔責任。
-
6 # IM心情溫度
我覺得是中國人抵禦外敵的愛國之心,這是他的一個決心,他是要讓世人看看我們中國不是那麼好欺負的,在當時清政府腐敗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他想給國人做一個領頭人,他想讓外國人看看我們中國人是不怕死的,即使技術落後又怎樣,我們是不會貪生怕死的,不會懼怕任何的外在力量,我們做的就是要保護我們自己的國家。
現在的我們知道歷史的鄧世昌,我們都以他為傲,他是我們的抗日英雄,他的不屈服精神讓我們敬佩。
-
7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鄧世昌想撞擊的應該是松島,而不是吉野,而鄧世昌這麼做,是因為當時戰場局勢所迫,不得已做出的決定。致遠要撞擊的其實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松島
致遠要撞擊吉野的說法源自姚錫光所著的《東方兵事紀略》一書,書中說在海戰中吉野在致遠前方透過時,鄧世昌認為現在局勢危險,日本艦隊主要依仗吉野,如果能將其撞沉,那麼還可以扭轉危局。
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於是鄧世昌下令致遠艦向吉野發起衝鋒,試圖將其撞毀,結果中途被日艦擊沉。《東方兵事紀略》作為國內第一本記述甲午戰爭史的著作,流傳很廣,所以致遠撞擊吉野的說法也得到了廣泛認同。
不過後來海軍史研究會根據雙方的海戰日誌,透過對戰局進行了覆盤,發現當時致遠正面所對的應該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松島,而吉野所在的第一遊擊隊,則在致遠的艦尾方向。因此結合雙方態勢看,致遠艦當時要撞擊的目標,應該是松島號。
致遠決定撞擊松島,是當時局勢下不得已的選擇致遠艦撞擊敵艦的原因,傳統的說法是炮彈用盡,於是決定撞擊敵艦。不過根據現在對致遠艦殘骸打撈工作的進行,發現艦上彈藥庫尚有炮彈,因此這一說法並不正確。
而根據日方的記載,松島和高千穗的戰鬥報告都提到致遠艦在3點25分時艦體明顯像右側傾斜,由此可見,致遠艦在此時已經受了重傷。
雖然國內資料一般都說是致遠艦戰沉以後,北洋水師的隊形才徹底瓦解。不過結合雙方戰報看,濟遠艦一直避而不戰,在戰場邊緣徘徊,超勇、揚威在前期戰鬥已經重傷退出戰鬥,而來遠艦則是3點左右中彈起火,靖遠艦掩護它撤向淺水區自救。
所以在致遠發起衝鋒前,此時在戰場上的北洋水師大部分戰艦都因為受傷退出了戰鬥,北洋水師隊形已經被打散,確實已經處於危局之中。而致遠不僅艦體受傷,而且位於日本本隊和第一遊擊隊中間,難以像其他受傷各艦一樣退出戰場自救。
結論因此致遠艦極有可能是在艦體受傷,又無法脫離戰場自救的情況下,冒險向日本旗艦松島發起衝鋒,試圖扭轉不利局面。應該說鄧世昌在這樣危險的局面下,還奮力拼殺是非常難得的,可惜在衝鋒過程中,致遠中彈沉沒,未能實現目標。
-
8 # 告別有情天
致遠艦噸位遠大於吉野艦,如果撞上,吉野艦肯定會重創,甚至沉沒。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如果被撞沉,會導致日本艦隊指揮暫時癱瘓,為北洋水師爭取到扭轉戰局的機會。
-
9 # 薺菜糰子
用心?這個還用問?當然是為了撞沉吉野唄!也有學者考證撞擊目標是松島而非吉野。除了火炮魚雷,當時的戰艦大部分仍保留了衝角,甚至有專門的“撞擊巡洋艦”。雖然衝角和衝撞戰術極其古老,但相當有效。數千噸的戰艦,其動能是非常驚人的,衝角撞擊水線以下,對船舶的破壞雖然不及魚雷,但遠超當時的炮彈。致遠艦也是設有衝角的穹甲巡洋艦(如下圖,巨大尖銳的衝角氣勢逼人),撞擊戰術也是其可供選擇的戰術之一。在當時,火炮威力太小緩不濟急,之前魚雷艇發射的魚雷全無效果,可靠性讓人不放心,所以鄧世昌為了迅速取得戰果扭轉局勢而選擇撞擊戰術也是很正常的。
-
10 # 明離子
2005年,鄧世昌的致遠艦殘骸被打撈,在軍艦的魚雷發射器上,人們驚奇的發現掛著一枚魚雷。
這讓曾經“鄧世昌彈盡糧絕,率艦撞擊吉野丸”的說法變得站不住腳,於是一幫民族英雄黑們紛紛跳將起來,“鄧世昌是指揮失誤才導致致遠艦沉沒”的說法開始瀰漫。
只想對這幫黑子們說聲:呸!
曾經有“亞洲第一艦隊”之稱的北洋水師,在常年得不到足夠軍費的情況下逐漸沒落。慈禧太后寧可把錢花在辦壽辰上,也不願意為北洋艦隊多買一顆炮彈。
而日本方面,從明治天皇,到普通百姓,眾志成城,一起打造自己的艦隊,諷刺的是,參加甲午海戰的日本旗艦吉野丸,實際上是英國人本來想賣給清國的,可是大清遲遲不掏錢,所以英國人轉手賣給了日本人。
經過一番此消彼長,到了甲午海戰打響時,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的差距便出來了,日本的吉野丸旗艦,1分鐘之內可以發出4到5發魚雷,而作為北洋艦隊中比較先進的致遠艦,5分鐘左右才能發出一枚魚雷。
算一算,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所以,雖然也許致遠艦分魚雷發射器上確實有一枚魚雷,但卻不代表鄧世昌視死如歸,拼刺刀般的駛向吉野丸的事蹟就是假的。
很顯然,他要無限的接近目標,才敢發射出這枚珍貴的魚雷,只求它能最大機率的命中。
但這種做法無疑將自己變成了眾矢之的,未等魚雷發射,便被射速幾倍於自己的敵人擊中沉沒。
但鄧世昌視死如歸,用生命反抗侵略者的精神不應該被質疑。
-
11 # TonyDeng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輸掉的原因是三個:一整體航速不及日方,二是艦炮射速不及日方,三是指揮失當。尤其是第三點,北洋艦隊接戰,未接近對方就搶先開炮,而此時尚未進入艦炮射程之內,如果這都能給他們翻盤,北洋水師就沒有理由失敗了。中方開炮,日方立即分兩路,一路正面吸引,另一面繞向側麵包抄,這又是中方艦隊的弱項,因為中方的炮艦都是向前發射的,側面沒有,反過來日方的都是側射。然而,更糟糕的情況,是中方的旗艦在一開始就被轟掉指揮旗,此後北洋艦隊完全是在失去旗艦指揮的狀態下各自為戰,哪有不敗之理。
致遠衝撞敵方,是在負傷後明知無法生還的情況下拼死找陪葬,但正如前面所說,不管它想衝向誰,對方的航速都高於它、艦炮射速也高,要閃避要打都掌握主動權,致遠縱有拼死之心然而沒有拼死之可能,被擊沉是唯一結果。雖然說日方有鑑被嚇呆,但那是鑑群,齊轟之下哪有讓你接近的可能。撞吉野還是松島,根本不值得分辨。
-
12 # 航空夢想家
艦在人在,艦亡人亡。當意識到,致遠艦最終也會遭到重創,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被擊沉,還不如勇撞吉野艦,那怕不能成功,所展示出來的中國軍人的氣節也會令人敬佩。
-
13 # 天之子
1894年中日之間在黃海爆發了甲午海戰,甲午海戰最終雖以清朝失敗告終,但這場戰鬥中湧現的像鄧世昌、丁汝昌、劉步蟾等一大批民族英雄還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華人所尊敬的!
回覆列表
首先要澄清一點,鄧世昌並不是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發起衝鋒的,根據同級姊妹艦戰後的彈藥儲備來判斷,致遠號衝鋒之時是有備用炮彈的,這一點在隨後的打撈工作中也被證實了。
鄧世昌發起決死衝鋒的真正原因是,當時致遠號側舷已被擊穿導致大量進水,艦體已經發生大角度傾斜。以這種傷勢,即使彈藥充足也生存不了太久。所以鄧世昌要趕在軍艦沉沒前放手一搏,按俗話說就是“反正我活不了多久了,趁著有口氣在,拉一個對面的人來墊背”,這就是他衝向敵人的真正原因。
根據海研會後來的兵棋推演顯示,致遠號衝擊的目標並不是通常所說的包括吉野在內的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當時鄧世昌前方的是聯合艦隊的本隊。而且而且衝鋒的目的不一定僅限於衝撞,也可以是抵近雷擊。
無論是撞沉敵艦還是抵近施放魚雷,都需要衝到敵軍附近甚至衝入敵軍陣中,所以鄧世昌的目的就是去同歸於盡的。只可惜,日軍的速射炮沒給他這樣的機會,被種種人禍糟蹋得不成樣的北洋海軍也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