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木公子
-
2 # LittleMonk742
“得到”App是我見過最好的知識服務APP,到目前我還沒找到更好的,
“得到”裡面的老師大部分是大師級別的,它讓那些無法觸及到這些大師的人,也能學到 ta 們的思想,
沒有嵌入更多的廣告,乾淨,省時間,就像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的,得到只在一個領域請一位大師,僅僅一位,我們不需要去選擇,“這個就像蘋果的喬布斯一樣,你們不知道要怎麼的,我生產給你們”
特別適合那群沒時間看書的,又需要充電的,這個平臺你值得擁有。
以上是真的覺得這款產品好,沒有任何利益關係。 -
3 # 高韜之講
"得到"得到了啥?
"得到"是一款app。
"得到"——關鍵是得到了什麼?
是得到你想要的嗎?
——而你想要的就是對的好的嗎?
是得到太多碎片知識嗎?
——而大量雜亂的碎片能整合成體嗎?
是得到了真知的同時也收進了謬誤呢?
——而謬誤在體內發酵產生的毒素何時發作呢?
是得到一所終身大學嗎?
——"得到"堪比大學嗎?而且是終身大學?
所有線上知識平臺,
都沒有評判知識真偽的法官。
這對淺知識階層是危險的。
而恰恰淺知識階層卻是主人群。
跨越謬誤的海洋,進入真理的福地。
這是這類平臺無法解決的關鍵。
-
4 # 腦袋在發芽
可能堅持最長的就是每天聽得到,上下班坐公交35分鐘,中午午休前15分鐘,晚上睡前20分鐘。主要學習內容為羅胖每日語音,歷史方面如施展老師的中國史綱五十講,以及每天聽本書。
曾有人評價羅振宇大火是因為販賣知識焦慮,也有人專門做過研究對於知識的理解需要大篇幅長時間的積累,得到的知識屬於淺嘗輒止,對於焦慮的大眾來說並沒有實質性幫助,對於此有以下觀點分享:
學習需要動機,知識沒有免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是最大的動力。沒有免費不僅指金錢還有時間。
知識的獲得本身短期並不能消除焦慮,焦慮的來源源自自己對於世事的無力掌控以及時代快速發展的憂慮,而知識的獲得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沒有形成知識體系之前它只是頭腦中的星星點點,時間不長就會熄滅,甚至現學現賣都達不到預期效果。但這並不代表我否認得到的價值,本身得到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對於我來說它最大的功效是打開了我對諸多問題的好奇心,為搞清一個事件我會查閱大量資料,做了一些功課,為我看問題提供了新的角度,之前在學校對於歷史的理解都是由孤立事件得確定結論而羅胖告訴我所有問題不能孤立看待,他有時代背景、前因後果、來龍去脈。
給我平和的心境,歷史層面從三皇五帝到清軍入關,再到十字軍東征,又到猶太復國。時間波瀾;空間從果殼裡的宇宙到三體再到時間簡史,空間浩瀚。現在有點孫連成的心境,什麼事什麼人在歷史與宇宙面前只不過是微塵……
有動機,有興趣,有好奇心,自己總結方法,勤思考,我對得到的定義就是他是我得到知識的渠道,目前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沒有人能把知識灌到你我頭腦中,東西沒有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你之說。最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5 # 得到專欄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得到是一款付費知識專欄,肯定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得到是什麼。那懇請你在此駐足,認真讀完文章,然後相見恨晚般下載得到APP,我手按聖經發誓,它會帶給你驚喜和意想不到的收穫,你絕不後悔。
我為什麼要如此強烈的為得到做宣傳,我在這裡為得到搖旗吶喊,羅振宇不會給我一毛錢,他甚至都不會知道。但我想讓你從文章裡獲取有用的資訊,已經足夠,就這麼簡單。有位朋友說,寫好文章唯一的心法就是“唯有真誠”。我信她!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得到真的是個好東西,如果你日日與它相伴,它肯定會讓你得到不少。
我認識得到也是偶然,起先漫不經心,逐漸關注留意,現在難捨難分。這裡有用純營養水灌注出的浩瀚知識海洋供你暢遊。去年聽羅胖的跨年演講,有點不知所云,著實被嚇了一跳,莫非我已經和時代脫節到如此地步了?現實往往很殘忍,後來一年的學習證明,那年那月那日我的擔心很有必要,時代在飛速發展,自己的見識和認知確實已經配不上這個時代了。今年再聽跨年演講,聽懂了,這得益於一年裡得到的相伴。在得到你僅需花吃一次比格披薩的錢就能聽到在中國大師級的老師為你講各個門類的知識。比如矽谷投資人吳軍的谷歌方法論、比如北大名師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再比如清華大學教授寧向東的管理學課……得到還有免費專區,你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分分鐘就學到許多知識,保管你視野大開。以上還只是冰山一角,總之在得到,如果願意,你完全可以實現業餘時間高收穫的活。
最讓我感覺非推薦不可的理由是,羅胖在2018年跨年演講時說過的一段話,大意如此——有朋友看羅胖創業不易,給他推薦了一個廣告資源,在某一個人口大省彩票的背面做廣告位。三億張彩票將被長久握在彩民手裡,經常翻來看,這是多麼難得的資源啊,對創業者來說,求之不得,但羅胖忍痛拒絕了,原因有兩個。
第一,羅胖認為,試圖透過買彩票這種方式改變命運的人,從思想和認知上很少有可能和願意成為得到的使用者。
第二,羅胖認為,只要我們是得到的使用者,那在他眼裡,我們同時也是超級使用者,他不能讓得到的現有超級使用者,看到他在彩票上做廣告,他怕給超級使用者丟臉。
對第一個理由我非常贊同。首先,學習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但凡想透過賭博,彩票等僥倖方式試圖一夜暴富的人,內心是受不了這種經過持續時間和精力的投入,然後慢慢產出,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讓自己系統升級的旅程的。他們要的是快、不費力氣、天上經常無條件掉餡餅且正好砸在他們頭上。所以他們看不上得到,畢竟不能立刻變現,還得花掉夠買上好幾張彩票的錢。他們是聰明人,才不會上這種當。
呵呵……
第二個理由則讓我受寵若驚,原來僅需花幾百塊錢,就能受到這般特殊待遇,價效比真高。關於超級使用者,也許有人認為,這是羅振宇故意為自己打廣告,當眾賣乖,贏得好口碑,不足為信。但我信,為什麼?因為一個為了每天早上發60秒語音能從始至今和自己死磕的主,早不是蠅營狗苟的境界和追求了,否則得到早改版了。
以上是就得到本身的品質而言的。就我們自身而言,如果明知道是好東西,卻因為不想學,不敢承認自己的欠缺,找各種理由假裝視而不見,是多麼愚不可及!記得大學有位老師上課調侃時說過一句話,“我本來活的很好,但是老有人刺激我”。現在想來,如果被刺激到,敢於走出舒適區正視自己的落伍,而後奮起直追,是真正的強者!如果怕受刺激,退縮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做自己的王,那是自欺欺人的慫包!
試著走進得到,你會看到彷彿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的人,他們和我們雖然共處同一星球,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卻處在人類生態圈裡食物鏈的頂端。他們猶如恐龍時代的一隻只巨龍,每走一步,每吸一口氣,地球都很在乎,而我們只是一個小小爬蟲,來去都不會帶走一片雲彩,我們的存在只有自己和親人們看重。他們和我們彷彿隔著一層被施了魔法的透明屏障,彼此可見,但生存狀態迥異,無法逾越。唯有無限接近他們,聽取他們的智慧,學習他們的知識,才能一步步穿越屏障,走入他們生活的世界,從思想上活在社會的上層。
我敢斷言,一旦我們步入那個世界,肯定就再也不想回頭,不願回到原來的世界了。彼時,每當俯瞰腳下那條平行線上生活的眾生時,或許你還會幸災樂禍的發笑。
-
6 # 觀點解析的永動機
作為一個資深的得到app的超級使用者,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得到可以說是知識服務平臺中數一數二的優秀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
(1)產品內容
他們的每一個付費產品都是經過幾百小時打磨的,可以說質量上乘。
他們的每一個付費產品都是經過幾百小時打磨的,可以說質量上乘。
我買過得到APP的產品,老師們講的觀點和傳授的知識點,都讓我直呼過癮,提高了我的認知,講述的角度,也是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有一種撥開迷霧見日出的感覺。
(2)團隊質量
得到APP的老師,都是他們所在領域的頭部。算得上是自己領域數一數二的領軍人物,有的老師更是跨界學習的高手。
(3)資金投入和運營
得到曾經做過一些所有知識服務類同行沒有做過的事——為知識產品開發佈會。
從2016年到現在,已經開過了三次知識釋出會。每一次釋出會,據說資金投入都上千萬。
得到的團隊還在愛奇藝做過一個大型的知識脫口秀,《知識就是力量》推薦你去看看,特別棒。
當然他們還贊助過《奇葩說》,《最強大腦》2個綜藝節目。這兩個節目都聚集了當今最具有思想和朝氣的年輕人。可以說是時代未來的精英。
從這一系列動作來看,他們尊重知識,也用心服務好自己的使用者。
他們的課程數量可能不是全網最多,但是質量也許是全網最好。
他們不在乎註冊使用者的多少,他們只在乎每一個超級使用者是否真正使用過,得到app
他們堅信只有高質量的真實反饋,才能帶來下一次的進步和迭代。
說了這麼多,不如你自己下載一個親自去試一試。
希望你有所收穫,學有所成。
-
7 # 得到專欄
我個人挺喜歡羅胖的得到app這個付費線上學習平臺,也覺得對自身有幫助,滿足了我的求知慾。
自己三流本科工科專業,畢業工作三年多。個人對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哲學、心理學等很多方面都很有好奇心,也不成體系地看了一些書,但還是沒有建立起來自己的知識體系。透過得到這個平臺,至少是大體上有了一點框架吧、特別是經濟學以前沒學過,在薛兆豐老師的專欄系統地聽了,確實有很大收穫,然後又買了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抽時間慢慢讀。得到裡面的每天聽本書欄目,我聽了一百多本了,不能說有大的收穫,但讓我知道了各個學科領域多麼的博大精深,如果想要憑著興趣去讀的話,我可以從他們推薦的好書去入手,這是我的一點成長進益吧。我發現了我身邊很多年輕人都在得到上瘋狂地學習呀,可是不明白很多人對得到和羅輯思維評價很低,似乎噴羅胖成了一種政治正確?(我要宣告我小白一個,只是對這樣的現狀比較迷惑故此來發問)
理由大致有3個。
1.資訊密集好篩選,碎片時間易利用。從我家到公司走路大概半小時,街景比較髒亂差,有點無聊,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起來,聽得到app上的課程,就跟看雜誌一樣,每天路上聽一聽,積少成多。為什麼不聽其他平臺比如喜馬拉雅上的呢?因為那上面東西太多良莠不齊有效資訊不夠密集。而得到app上的資訊是比較容易挑選的。
2.聽覺思考系統發達的人。有些人比如我,聽覺系統比視覺系統發達,看過的東西沒感覺,但是聽過的東西可以一字不漏地背出來,我們就比較喜歡透過耳朵獲取資訊而不是眼睛。
3.在他人的角度看知識。我也很喜歡讀書,但是同一本書,自己讀一遍,和聽別人講一遍的差別是很大的,自己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讀,永遠只看得到自己相信的事。而我比較想看看別人怎麼看待這些知識,跳離自己的視角去看問題,所以會聽聽別人怎麼想,怎麼讀。經常有驚喜。
綜上所述,目前我覺得得到app是對我有用的。
回覆列表
把剛才寫的另外一個關於得到APP的答案搬運過來了。文比較長,沒耐心的直接拉到底看結論吧。也算是得到APP的資深使用者,過來說說。先說一句貌似題外的話一個發聲課程上,老師講了兩個學習需要注意的誤區:
碎片化學習的誤區。將知識體系嚼碎,提取一些簡單知識點的學習方法,並不可取。 比如發聲,發聲是一個綜合感受,讓身體的所有發聲器官協作發生,但是單個單薄的知識點,無法支撐。
很多發音愛好者,提到具體的技巧,都知道,唇部操口部操等知識都很很懂,但是如果你多問一句,你知道這個技巧是鍛鍊什麼部位的麼?他就懵了,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 發聲是練習,但是練習之前你要知道你為什麼練這個專案,能改變什麼,一知半解的理論,不成體系的理論,不會讓你彎道超車,倒是可能彎道翻車。
第二個,語音發音注重實踐而非理論,理論只是骨頭,需要有,沒有就是怪物,但是隻有理論,也就只是個白骨精罷了,這個技能需要實踐訓練。 有一派人只注重理論,有些人會不斷推敲理論,就是不實踐,最終基本上都走入了死衚衕裡面。 個人覺得,這兩個誤區也是大部分學習常走入的誤區。 忽然讓我想到最近使用得到APP的感受。 就是之前這位發聲訓練老師講的,得到好像都是碎片化的知識。 看了一個答案,忘記是學霸貓還是誰的,說這些碎片知識最多算是知識小餅乾。這個用詞不錯我借用了。給我感覺就像是別人咀嚼食物之後提取出來的精華,做成知識餅乾,雖然能進食但是感覺好像營養不足似的。
我特別喜歡聽得到裡面提到的那些有關內容產品的傳播運營方面的語音,但是每次都感覺意猶未盡,因為很多都知道他們說的很多都是對的,可想要進一步找更多的資料,找那些大牛們為什麼這麼說,就困難了,而且這些知識點之間也不是很有體系,我瞭解不多很難串起來……知識點的內部邏輯很清晰,但是外面或者說更高的東西完全不知道是什麼。
羅胖上次直播我看了,他說轉述不是一字一句的說出所有原來知識的內容,而是以轉述者為畫布,映照出一些東西。 當時聽著覺得很有道理,但是現在遇到這種情況這種感受,就感覺凡事必然有利有弊。 因為轉述的東西太瑣碎了,只能算是知識小餅乾,感覺自己像是知道了懂了許多但是還是不知道怎麼用,以及大牛們為什麼這麼說的思考邏輯,所以以為懂了可還是不懂。之前聽羅輯思維,很重要一點就是羅胖的一次節目時間很長,視角獨特講的很深,但是那些知識新聞就完全不一樣了,感覺學到的東西都是幻覺一樣。
而且我也忽然明白一件事,就是得到剛上線的時候,我充值買了很多語音說書,當時興致勃勃,也都聽了,可是這批次買完之後,就忽然不想買了。 我本來以為是自己新鮮感過去,但是今天忽然意識到,還是之前的問題。 就是我以前找書都是去豆瓣翻書評,現在變成說書,但是說出來的東西,像是羅胖所說,只是說書人倒射出來的東西,倒影出來的東西還是不如自己去看一下,反正我也並不缺時間。
得到裡面的書聽了之後,我直接kindle買了塔勒布的《黑天鵝》和《如何高效學習》,都讀完了,比說書效果好很多。 然而現在回頭這樣一想,我直接看書名和文字評論有感覺,直接買書讀不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加一道程式再花錢買說書呢?有點雞肋啊。可能這個過程是我潛意識完成,從那之後我就沒買過說書,就是當說書是推書單了,當時一點都沒意識到,今天才回想起來。 用了一段時間我忽然發現,得到裡面我其實最喜歡和最想聽最需要的,還是羅輯思維…… 不知道該怎麼評價。 然後我分析了一下得到APP的幾個產品,看看是不是真的對學習有幫助。 知識新聞:沒啥用處,大部分都是碎片學習,沒體系,最多能給你一種我懂了我牛逼了的幻覺,會用的不聽也會,不會的聽了也不會。 聽書:之前說了,很雞肋。 專欄:因為就買了李笑來和萬維鋼的專欄,別的沒看過,就說這兩個。
去掉噱頭,運營,和文學修辭和廣告的部分,萬維鋼的專欄的商業邏輯簡單直接的有點令人髮指,簡潔到你都不敢相信,必須看一段時間才敢確定居然就是這麼簡單。 其商業邏輯就是打一個英文原版書和中文譯本之間的時間差,當然內容本身和使用者有一個資訊差,然後用資訊差和時間差賺錢。核心價值就這麼點,然後收入就這麼多。
早知道會這麼賺,我在學校時候一定好好學習,努力成為個科學家。 這個專欄和說書一樣,對能直接閱讀英語的人來說就是雞肋。我英文不太好,所以價值還相對高一點,不過剛好我也在自學英語,李笑來覺得一年能成為全棧工程師,比較一下難度我覺得有高中英語底子一年後能讀英文原版相比較更簡單一點,等專欄一年結束,我看看自己能不能到直接閱讀英語書籍的程度,能做到的話這專欄對我就沒啥價值了。 李笑來老師……我雖然也看出來一點他的商業邏輯,但是畢竟粉他,不太好說,等再觀察一下修改答案。 羅輯思維的商業邏輯我還沒太看太透,先觀望一會。 然後就如同上面說到的,得到APP實際上拳頭產品,還是羅輯思維……而羅輯思維的內容不是原創,是眾創……分析一波之後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羅胖或許能成功上市吧,反正各種不合理的事多了,不過真上市瞭如果還是這幾個產品,我要慎重考慮的才能決定是否買他們股票。 按照價格長期看必然迴歸價值的說法,得到現在賺到的價格有點懸……
關於這個APP我已經粉向路人轉變了,羅胖我還在粉他,不知道還能粉多久,李笑來李老師也一樣。 不過也無所謂,反正他們也不在乎。 因為得到這個APP,給我帶來了一種很不好的影響。 就是…… 它不但讓我無法很相信新‘得到’的‘知識’,還開始讓我懷疑我以前覺得確信的東西了。 比如我網路實名制是因為李笑來的文章影響,但是看了專欄之後,我開始重新思考網路實名制是不是一個好選擇…… PS:我是不是說話太委婉,太照顧別人感受了? 算了我直接一點吧。上面的東西是一坨,總結起來一句話:
我認為在得到上花錢不值, 他把我曾經對羅胖和李笑來的信任和好感變現提取了。 我覺得自己的感情受到了傷害,我得表達一下。 有這個感受的肯定不止我一個。 再加一句的話…… 免費的東西果然是最貴的,他輸入的價值觀我得花費同樣時間洗一洗,一來一回更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