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並想了你一次白鬍子

    想要提高閱讀能力 就要提高自己的閱讀方法

    如何高效地讀完一本書?

    給大家推薦一個適合的方法吧,這種方法適合來讀工具書。很簡單,但能夠在短時間內幫你瞭解一本書

    1 通讀全書 不求甚解。遇到不會的地方 標註出來,然後往下讀

    2 第二遍,開始嘗試著對自己不會的地方思考,同時善用手頭各種工具,來輔助你進行學習思考。

    3 在做一張全書的導圖,把知識點全部寫在上邊。邊寫邊回憶。

    還有第二種方法

    一是閱讀目錄。透過閱讀目錄,把握書本結構,對內容進行假設,在閱讀中,選定特定章節,用便籤做好標記。二是索引閱讀。透過索引,對書本內容進行精準定位,理解書本內容。主要用於檢驗個人在閱讀目錄時所做的假設,將書本內容與個人假設進行對比驗證,從而更快速理解書中內容。

    黑體字讀書法是略讀的方式之一。商業書籍,會用黑體字表達作者想要強調的重要資訊,仔細閱讀這些黑體字,就能大致掌握書中內容,輕鬆完成略讀。方法是,首先確認標題,黑體字是對標題的說明或解釋,按照標題——黑體字的順序閱讀,可快速讀完一本書。

    養成透過讀書筆記積累教訓,形成思考的習慣。閱讀商業書籍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取他人的教訓,轉換成屬於自己的經驗。讀書只是被動理解知識,關鍵還在於個人的思維轉換,將理論知識整理成適合自己的經驗教訓,並累積起來,為己所用。如果一個人只讀書,而不會用於實踐。只能是讀死書,不能將知識應用於生活,讀再多的書,也是無用。許多閱讀主題方面的書籍,都提倡以輸出為目的的讀書,將學到的知識,為己所用,這才是我們讀書的最終目標。

  • 2 # 葉猛獁

    閱讀能力包括兩部分:在同樣時間內輸入更多內容的能力;在同樣時間內處理更多內容的能力。

    也就是說,提高閱讀能力涉及到兩方面:看得更快,懂得更快。

    看得更快,要求眼睛能夠同時更多資訊,這首先要求視野變大,其次要求閱讀速度變快。目前通用的訓練方法,業主要是從這兩方面著手的。讓閱讀時視野變大有幾種方法,其中最簡單的方法是把書拿到離眼睛更遠一點的距離上去,保證能夠看到整個頁面為止。

    雖然如此,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也依然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掃視的。若是我們能夠同時看到幾行的內容,閱讀速度也會有提升。這就需要一點強迫性的方法了,例如用手指指著一行的中央,眼睛盯著手指所在的行,然後手指從上向下快速滑動,滑動速度要比你能夠跟上的速度稍微快一點。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你的閱讀速度就會有所提升。

    在這方面其實已經有了一些書籍,很容易找到。

    不過只是看得快並不夠,還要更快地理解才行。這就要求我們做到如下幾點。首先,需要對閱讀材料的背景和領域有大致的瞭解;其次,需要進行問題導向的閱讀;再次,以筆記輔助加強記憶。

    具體實施的方式是這樣的:首先,先看看閱讀材料的目錄,隨意翻幾頁,大致知道這本書是在講什麼的;然後提出問題,去書裡找答案——不要指望把整本書都記住,而要帶著問題去看,以找到答案為目的。最後,把這些問題和答案記在筆記上,來避免以後還要重新看書。這些策略,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寫得很好,可以先看看這本書。

  • 3 # 觀點解析的永動機

    論隻字不差的閱讀想要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有非常多的方法。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種方是;“隻字不差的閱讀能力,這不光適用於讀書,而且是用於自己帶收集和處理資訊。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變得更便捷了,渠道更多樣了。一臺移動電子裝置——手機似乎就可以解決你獲取資訊的需求的,與此同時,資訊變得越來越多,我們的篩選能力卻越來越弱。每天被不必要的資訊困擾。人們為了在資訊洪流當中,快速篩選自己所需要的資訊不得不練就一身本領——快速閱讀。在我看來,這是有問題的,其實不管是現在,過去和將來,我們只要目標明確,任務明確。就可以逃脫這種資訊洪流的干擾。我們需要什麼我們就去找什麼。有時候我們需要的資訊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思考越深入越好,因為行動永遠是由思考引發的,如若是思考不夠深入,那麼行動就不夠準確。有人可能說,資訊不是越全面越好嗎?不是如果有現成資訊獲得,越全力加工資料就會越準確。但是事實卻表明,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獲得了再多的資料,如果不深加工直接輸出的話,應該可以想到是什麼樣子,就和產品一樣,原材料再多也賣不了多少錢只有材料找的恰當,加工的精細輸出的成品才能賣出更多的錢。好的成品絕對不是材料多寡堆砌起來的。所以要促成我們深入的思考,隻字不差的閱讀能力是我們的必備能力。這個觀點可能有人會反對,時間是這麼寶,隻字不差不是很浪費時間嗎?多看點書不也一定可以思考出來嗎?但是,隻字不差的閱讀能力,不僅不會很浪費時間,而且更有助於在資訊洪流當中,挑選出自己最需要的東西。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只有透過隻字不差的閱讀,才能更全面更準確的去理解資訊傳遞的意思,我們才能更深入。去挖掘資訊背後的規律和本質。才能更有效的鍛鍊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大家都提倡快速閱讀,為什麼快速,大概大概是放棄了一些文字,甚至一些段落的閱讀,只讀重點段落你去看一看市面上教我們兩個小時就可以讀一本書,半個小時就能讀一本書,這大概是忽略了一些他們所認為次要的東西。但是我認為一本好書的構成是有邏輯的,是有框架的,缺了哪一部分都不堪稱為完美。我並不是反對快速閱讀,快速閱讀可能讓我們刪選資訊的時候看起來更高效如若您篩選的真的是一些有質量的書籍,那麼不差的閱讀尤為重要,因為作者想傳達的意思,背後的意義是無窮無盡的。你要挖掘這些深意,就靠我們資質不差的閱讀,深入思考的能力。最近我上了一個線上理財班,我在和一位朋友探討閱讀技巧的時候。我告訴她要如何選書,如何讀書,如何快速閱讀,如何抓取重要資訊。出於對我的尊重和我虛榮心的滿足,他覺得我的建議也非常有用,當然我也是非常誠懇的說出了我對讀書的一些看法。後來他告訴我,他對讀書的一些看法;他至少要把一本讀好書讀上十遍以上。就是因為這句話,只是不差的閱讀能閃現著我的腦海之中。曾幾何時,我覺得自己的快速閱讀和理解能力是非常強的,至少在我的圈子裡是這樣。但是當他告訴我,他需要把一本好書讀上十遍以上的時候,這讓我重新審視了,“隻字不差閱讀”這句話。當然,我的快速閱讀能力也是從隻字差閱讀開始慢慢鍛鍊起來的。後來我在想我現在雖然能夠快速閱讀提取重要的資訊,但是對於資訊的理解,對於資訊背後的本質和規律真的全面掌握了嗎?隻字不差的閱讀能力,說白了就是要對資訊的理解不重,不漏。這讓我想到了我曾經讀了無數遍的一本書——《把時間當做朋友》。再次翻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仍然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不深入的地方,遺漏的地方。等我撞了南牆,走了彎路。再去看這本書的時候,原來這本書裡的方法論,可以讓我避免這些南牆和彎路啊,我就是沒有好好理解。不是因為我資訊攝取的不夠多,而是因為我的理解不夠深入,或許還是因為書中場景的描述,我根本沒有親身的去經歷過的體會。雖說有些經歷或者大坑我們一生都無法去親自去體會,但是如果我們思考的足夠深入,我們就會具備足夠強的場景投射能力。也就是說,雖然你沒有親身去實踐經歷這個事實,但是你只要能夠。有足夠的思考能力,就能恰當的投射到某一個場景,而這一個場景或許是別人的經歷,或許是歷史的事實。而這個經歷和事實的背後,就蘊含著規律和本質。讓我們清晰的找到另一個我們投射的運用場景。而快餐式的閱讀,只是讓我們停留在資訊的搬運,膚淺的思考。盲目的行動。隻字不差的閱讀能力,也不是非常緩慢的閱讀。也不是看一個字翻去覆來的看,一時放空,思想停止。有的人閱讀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閱讀了前三行第四行就忘了,反覆的去讀。反覆的去記憶。這是不科學的。是不可取的。雖然你讀了,而且反覆的讀了,為了記住。但是這並不是隻字不差的閱讀能力。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只能算是一個資訊收集的垃圾桶而已。我們閱讀一行字一段話,只要有感想,只要有啟發,就馬上不斷的深入思考,多維度的全面的思考,並且記錄下來。而不是為了記住這一段話或者這一行字。我們在書裡面或者資訊裡面獲得的經典名段。大家又能記得多少了,大概也記不了多少,只不過是網路段子罷了。即使記得,也是那種短小的十幾個字。但如果是大段大段的,你一定是經過處理和加工,深入思考,輸出以後綜合整理得出你自己的理解再為別人講述。隻字不差的閱讀,意味著思考的深入。思維的多元,從而達到快速處理資訊,你想想看,只有當資訊深刻的刻在你的腦子裡面,你才可能迅速呼叫。要不然你需要用資訊的時候你會想;咦!你我在哪看過怎麼想不起來呢?把資訊刻在自己的腦子裡,不是多讀幾遍,多看幾遍,反覆看,反覆聽,而是要反覆想,反覆用。你想想看,高中大學,我們背單詞的時候,一個單詞也讀了二三十遍。今天讀,明天讀,但是今天記起來了,明天又忘了。就是因為你沒有運用的場景啊,如果你足夠的深入細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那個場景畫的影象竟然會浮現在你的眼前。總之,閱讀本身沒有價值,閱讀之後的思考,思考之後的選擇,選擇之後的行動,行動之後的總結再行動才是目的。

  • 4 # 杜鵑的書庫

    《實用性閱讀指南》,日本作家大巖俊之著。

    大巖俊之,曾擔任四家著名公司的法人銷售。在他任職期內,銷售業績始終保持第一。之後獨立創業,在一年閱讀300本以上的書中受到啟發,根據諸多的工作實踐經驗,又總結了自己的讀書心得,編成了這本書。

    《實用性閱讀指南》介紹了作者在創業時,遇到了具體問題,是如何運用書中學到的知識來化解的。他用了很多的書和例子,教你怎樣提高閱讀效率?怎樣牢記書中內容?怎樣把書本中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針對這些總結了很多技巧。

    其中有三條讀完深有感觸。和我一樣剛讀完就忘了的人,不妨來看看吧。

    一,不被他人意見左右。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不做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文章中說“現代人面對海量資訊,多元觀點,已不會思考。轉發、跟帖的熱度成了資訊選擇的風向標;點選、點讚的數量,成了觀眾參考的指示牌;於是分享同一個段子,閱讀同一篇網文,轉發自同一個大v······。這好像已經成了常態了吧?可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了吧?

    大巖俊之在這本書中明確告誡我們:不被他人意見左右。

    就選書而言,他認為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要看的是哪一類書?不要被書評、編者按迷惑。其實很多書評是作者的朋友,或忠實讀者寫的;而差評通常是一些愛批評的人在抱怨而已·····

    它們只能作為參考,要準確選擇到真正需要的書,就去書店吧。去書店就看到了書中的內容,再判斷它適不適合你。如此以來,就能減少選書失敗的機率。

    同時我認為,書中有些觀點,也只是代表了作者的意見。需要我們在現實中加以驗證。

    比如,同樣是閱讀類書籍:《高效能閱讀》中,有一條技巧:“去實地前禁止讀書”。作者認為:去實地前,如果看了介紹當地情況的書,就會在去了以後下意識的驗證,不會有新發現了。

    他說的有一定道理。可是我們去旅行時,不先做做攻略,可能你的衣食住行都成問題。 這也暗合了我們老祖宗說過的一句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讀了這條技巧,結合我的實踐,我認為它對我有兩個啟發:選書不被他人意見左右,也不輕易被作者意見左右。吸納精華,去偽存真才是王道。

    二,反覆閱讀,留存記憶。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樣的經歷:拿起以前讀過的書,卻想不起它的內容是什麼?就算想說給別人。也是辭不達意。這並不是我們記性不好,而是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是善於忘記的。

    著名的艾賓浩斯曲線就解釋了這個現象:它認為人們讀過一本書,20分鐘後遺忘42%;一小時後遺忘56%;一天過後忘記74%。如果不主動記憶,只要一天就會忘記大部分內容。

    針對遺忘的方法,就是反覆閱讀。這對一些專業書籍尤其尤其有用。

    這個所謂的反覆閱讀,並不是把全本書翻來覆去的看。它是有訣竅的:一本書中,重要內容只佔20%;而最重要的內容只是4%而已。讀書時透過目錄找出關鍵詞,這就是這4%了。

    我們找出並反覆閱讀這4%。當開始遺忘時,透過重複記憶,艾賓浩斯曲線會上升;過段時間又下降,又上升······如此迴圈往復,記憶慢慢變得牢固,就能記得住了。

    三,將行動告知他人。

    當我們確定學到的知識,已經轉化成了自己的能力,並且準備付諸行動時,請大膽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他們可以是身邊的親人、朋友;也可以寫在豆瓣、部落格上。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將對你很有好處。

    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某對情侶宣佈訂婚,就沒人再為那個姑娘張羅物件了;政府面對公眾徵集某項創意,大家就會關注這方面的資訊;今年年初,我向全家宣佈要減肥後,每次吃飯大家都會盯著我,不準多吃······

    讀書也是一樣的,你要大膽說出來。不僅別人會對你監督,主動提供相關資訊;自己對自己也是個鞭策:“今天預計完成的任務還有一多半呢,要努力哦!”

    陸游有句詩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要真正理解它揭示的深刻道理,就必須親身去實踐。這也是這本書的觀點:必須在實踐中去驗證書本上的知識,並且轉化成自己的能力,這才是讀書的終極目標。

  • 5 # 苑燕兒

    喜歡讀書,喜歡寫字,希望和有共同愛好的朋友一起交流,學習,分享。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這7本書裡有答案

    “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有人這麼說。是的,讀書可以使人明心智、長見識,可以讓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學習經驗、掌握知識,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讀書的行列中去,但是與人們對閱讀的熱情相比,閱讀效率和能力好像被人們甚少提及,甚至當聽到有人問怎麼讀一本書或者類似於這篇文章標題寫的(我知道你會抬頭看一眼的)如何高效閱讀的時候,人們往往表示不屑,怎麼閱讀 ,一個字一個字一頁一頁的讀唄,還能怎麼讀?

    是的,這是我們上學的時候被老師家長揪著耳朵板著臉糾正過來的,我們習慣了看書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一本書如果沒有一字不落的看完好像是罪過了。但是學生時代,我們的任務就是學習就是閱讀,成年的我們如果對閱讀還是保有原來的習慣,還是秉持著為了閱讀而閱讀,那留給我們的就是:讀了很多書,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感慨了。

    PPT大神秋葉大叔說過這麼一句話:對成人而言,一切不指向問題解決的讀書方法都是低效率的。

    讀書是要有目的的,讀書是為了解決問題的。當然你為了消遣放鬆而閱讀是另一回事了。每一個人只有48小時,除了睡覺吃飯工作應酬陪家人,留給讀書的時間幾乎所剩無幾了。那這世界上有多少本書呢?2010年的時候,谷歌圖書搜尋告訴我們這一數字是1億2千9百多萬冊,8年過去了這個數字又瘋漲多少呢?窮極一生,我們又能看多少呢?所以,我們只能把時間給那些能幫助我們成長、帶給我們思考領悟的書,讀書這件事一開始就是有選擇有目的的,當然也是有方法的。

    那如何高效閱讀呢?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只有掌握了正確高效的閱讀方法,才能在短時間內大量吸收營養知識,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補充能量和動力,縱然經濟社會發展如此迅速,我依然相信讀書依然是普通的我們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拿起你閱讀的刀為你開疆闢土吧,在這之前你要做的是把你閱讀的刀磨得鋒利點,再鋒利點。

    關於如何培養閱讀能力,這7本書裡有你要找的答案。

    培養閱讀興趣

    《高效能閱讀》作者原尻【kāo】淳一,著名閱讀專家,在這本書裡作者介紹了89種簡單可操作性強的讀書技巧,是的你沒有看錯,是89種。這些技巧涵蓋了讀書的每一個過程,從培養閱讀興趣打造善於讀書體質、高效的讀書方法再到輸出構建自己的知識庫,可以說是一條龍服務了。

    當然了,這些技巧可不是憑空捏造的,這是原尻【kāo】淳一讀了一百多本介紹閱讀方法的書籍後自己親身體驗並加以改造升級的,每一條都是經過作者驗證並長期使用的,僅在培養閱讀興趣這一版塊讀者就列舉了37條技巧,從改變刺激、改變習慣到與書談戀愛再到改變讀書的環境真的是煞費苦心了,37個方法還不夠你培養閱讀興趣,愛上讀書嗎?

    這本書特別適合那些知道讀書重要,但是看幾頁就犯困的同學,而且打造完閱讀體質後作者的其他技巧,更是讓你在閱讀的路上少走很多彎路。89個技巧能掌握幾個適合自己的我們就賺到了!

    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

    《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作者尼基·斯坦頓,著名管理諮詢溝通專家,這雖然是一本關於溝通力的書,但是書裡面提到的關於如何提高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率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並長期運用。

    關於閱讀速度,總是聽到有同學說我讀書慢死了,同樣的內容別人一會就讀完了,我得吭哧吭哧讀半天,看來我真不是讀書的料,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太主觀了。關於讀書速度,有一個評判參考:普通人的閱讀速度為200-300字每分鐘,閱讀高手能達到600字每分鐘,據說美國肯尼迪總統甚至達到了1000字每分鐘,拿一個計時器測試下你的閱讀速度吧,如果你低於200字每分鐘,看來同學你確實要努努力了。

    是不是讀書慢就沒法改變了?當然不是。讀書這件事,和開車一樣,時間久了熟悉了速度自然會快上去,當然這也是有方法的。在《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就告訴了我們很多提高閱讀速度的辦法:包括眼球的物理移動,增進詞彙量的方法還有消除默讀等,值得注意的是剛開始使用這些方法,我們會感到不適應,這很好理解,比如你讀書總是喜歡小聲讀出來,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二三十年了,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改變的,多嘗試一段時間,不要一開始覺得不習慣甚至難受就放棄了。

    閱讀速度的提升只是閱讀能力的一部分,快不是我們的目的,要保證快的同時理解力也要跟著上去,閱讀效率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那些閱讀大咖們動不動一年就讀好幾百本書,更多的原因是他們讀書是有選擇的,同一本書他們知道什麼地方要精讀,什麼地方要略讀,什麼地方要捨棄,一句話他們知道什麼內容是對於他們而言是有用的。《溝通的聖經》裡把這種能力叫做決定內容的優先順序,以及如何培養這種能力—SQ3R閱讀法。如果你想提高閱讀能力和效率,《溝通聖經》是不錯的選擇。

    做一個有用的筆記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作者奧野宣之,筆記本作家。這是一本介紹如何利用筆記本整理收集資訊、積累素材的書,不僅可以用在讀書時收集資訊,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用,這些資訊的收集整理可以構建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利用資訊收集創新,加工成我們自己的知識產出。

    這種筆記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只需要一個筆記本就可以搞定,當然這需要一些小技巧,筆記的製作方法要遵循一元化、時序話和索引話,這很適合我們讀書的時候做摘抄筆記了,想一下我們把看的好的內容摘抄下來,並附帶上自己的評論,每一本書都這麼做,看的同類的書多了,關於同一個話題我們是不是收集整理的資訊就比別人多了呢,而且會迸發出很多關於這個話題精彩的原創。

    不同於《如何有效整理資訊》的筆記製作方法,《麥肯錫思考筆記法》是教給我們如何利用筆記思考,快速整理大腦思緒,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的。

    橫線筆記用來收集情況找出問題,方格筆記用來整理思路、做出假設,而麥肯錫筆記是用利用故事線描述事情的脈絡,製作解答問題的資料的。可不要看著三種筆記好麻煩,頭就大了,其實他只是在每一個步驟中用了相應的筆記,讓我們的思考視覺化,更清晰,運用到閱讀筆記中我們就能更好的看出作者的邏輯架構,對於這個問題作者是如何思考的,那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沒有避重就輕,這種筆記思考法可以幫我們獨立思考,而不是隻信書,有助於搭建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考框架。

    筆記真的不是用來寫著漂亮看著心花怒放的,越是頭腦思緒千絲萬縷的時候越是需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寫下來,給我們思路,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向。

    你讀過的書都成了你的能力

    《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大巖俊之,一年讀300本以上的閱讀達人,是一個教別人讀書方法、思維導圖、記憶術的老師。他用大量的例項講解了如何做筆記、如何記住書中的內容並付諸行動。關於如何把讀過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大巖俊之講了三大步驟:設定讀書目標—制定思維導圖—迅速行動。

    關於三個步驟,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不然。道理每一個人都懂,只是缺少切實可行的方法論。經濟上的二八法則被運用到社會很多方面,但是很少有人用到讀書上,大巖俊之提到看書要有目標,勇敢的斷舍離,只關注書中4%的內容,是不是覺得有些難以接受?還有在獲取知識後,如何設定具體行動目標,怎麼縮短目標和現狀的差距,讓你的行動付諸有效,大巖俊之都給瞭解答。

    作者趙周,教育實踐家、拆書幫創始人。《這樣讀書就夠了》提倡的是一種致用的理念,趙周認為一本書沒有必要看完,只把裡面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拆出來並運用到改變行動上,一本書就值回它的價格了。

    他們的讀書方法是’RIA”便籤閱讀方法,R就是閱讀原文,I是講解引導,A是拆為已用。閱讀可是隻是讀書裡的一個片段,分析原文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加深對片段的理解,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運用知識並改善行動了。在拆書幫的理念裡:凡是不聯絡經驗的學習都不應該被成為成人學習,學了知識不改變行為,那是對學習的最大浪費。

    最後介紹一本閱讀的經典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莫提默J. 艾德勒,著名學者、教育家、編輯,曾經修訂過大英百科全書。這本書很經典,經典到什麼程度?1948年出版到如今都是炙手可熱的暢銷書,在我看來後世關於閱讀的書籍無論是內容還是理論都多少受到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影響,你想到的所有閱讀的問題都能從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作者把閱讀分為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每一個層次對應什麼階段,如何做都有詳細的介紹,書中關於不同讀物的不同讀書方法也讓人受益良多,甚至詩歌怎麼讀都有詳細的提到。作者對於閱讀這件事瞭解分析如此之深讓人佩服,如果只推薦一本關於閱讀的書,那這本書肯定是我的首選,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這本書比較枯燥,缺乏趣聞性,比較厚,對於剛開始培養閱讀興趣的人來說會被嚇到的,如果你已經過了培養閱讀興趣的階段,想系統學習下如何閱讀的方法,這本書值得你好好研究。

    一件事能長期堅持,並定是因為喜歡,可是喜歡還是不夠的,還能看到“收益”,放在讀書來看,收益就是能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促進我們的成長,讓我們精神和物質更加豐盛,更加幸福。只有理順了這個,帶有目的的去讀書,更重要的是運用到行動上,帶來生活和工作的改變,讀書這件事才有了意義,也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 6 # 書不白讀

    “修德而留意於事功名譽,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實不深心。”在資訊爆炸的到今天,很多時候我們讀書都只是在乎形式,而沒有真正領悟到讀書的真諦。所以,學會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兼具獲取高質量資訊的閱讀勢在必行,而這也將成為“全民閱讀”時代自我突破的關鍵。

    如果你想提高閱讀能力,那麼我推薦你讀《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作者原尻淳一從上百本閱讀書中親測後“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從改善讀書體質、養成讀書習慣、高效的閱讀方法和形成自己的輸出庫四個方面為我們提供了89種讀書技巧,可以稱為是一本涵蓋所有讀書技巧的“百科全書”,教我們如何從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到真正的讀書愛好者。

    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碩士,後來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專門從事飲料和食品的品牌宣傳策略規劃。在日本,因累計超過20萬份的“Hack系列”備受期待關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也被日本讀者稱為是“Hack系列”中最精華的部分。

    為了幫助不同水平的讀者快速抓住內容的重點,在閱讀時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選擇具體的章節,甚至是感興趣的某個技巧開始閱讀實踐,以便更高效的獲取資訊,這也是關鍵的讀書技巧。

    一、改善讀書體質

    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朋友,特別能吃、從來不減肥,一直很苗條。讓同樣吃大米飯長大卻喝涼水都胖的我恨的牙癢癢。某醫學專家學,這是因為人的體質不同。但你相信讀書這件事也跟體質有關嗎?

    原尻淳一應該跟我一樣信仰“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所以,他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後天改善讀書體質的方法。

    1、使用讀者權利十條,降低讀書門檻

    很多時候會被“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這樣的標題所吸引,總是苦惱自己為什麼讀不完一本書?其實這不是閱讀方法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被學生時代“必須從頭到尾”讀書的習慣所誤導,最後就變得經常讀不完書。以前我也這樣,讀書的時候總是想著要“有頭有尾”的讀,結果每次讀到20幾頁就讀不下去了,反覆幾次之後,就特別害怕再拿起這本書,而這本書沒讀完再看下本書又總是想著,結果“沒讀完書”的痛苦讓我害怕讀書。所以,我們要先明確我們身為讀者的權利,解放思想。

    2、從興趣出發

    讀者權利十條幫我們改正了從前壞的讀書習慣,而之後就是如何選擇重新開始讀書。

    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開頭將會引領我們走向不同的讀書境界。而無趣的書只會讓我們再次陷入讀不完的痛苦,所以讓我們一起挑選喜歡的書開始新的讀書之旅,讓讀書變成探索“新世界”的工具。讓讀書成為“實踐——求知——探索——再實踐”的紐帶,這樣讀書體質也會被引向“正途”。

    3、找到愛好讀書的夥伴

    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記》(配圖)

    在《高效能閱讀》中,原尻淳一建議我們經常去參加讀書會。而為了降低門檻,我建議大家在最初的時候可以先嚐試加入一些讀書社群。這樣既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可以從不同見解中引發思考,碰撞出火花。

    二、養成讀書習慣

    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說,是否真有幸福並非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人的習慣。

    改善讀書體質是即學即用的技巧,但養成讀書習慣大部分時候是需要我們透過日積月累養成的,需要我們有長期堅持的覺悟。所以,我們可以先從幾個簡單有趣的技巧開始。

    1、瞭解作者

    蘇格拉底說:“蟬是幸福的,因為它的妻子不會說話”。

    在《高效能閱讀》中,原尻淳一講述了蘇格拉底跟妻子贊西佩的趣事。據記載贊西佩是世界三大悍婦之一,有一次在與蘇格拉底正常時,將一壺水澆到蘇格拉底的頭上,而蘇格拉底卻平靜的說:“雷鳴過後必落雨。”這就像平時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會被劇中的人物扮演者吸引,之後通過了解他們的性格、故事後馬上被圈粉,然後連鎖性的去看他演的其他劇一樣。

    愛一個人的表現是真正的去了解一個人,而在讀一本書之前,我們可以從瞭解作者、書籍背景開始。當我們對書籍作者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進行讀書,比起之前一無所知的讀書,顯然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2、擺脫畏懼讀書

    在第一部分改善讀書體質中我提到了對閱讀的畏懼感,,所以把畏懼轉化成喜歡,也是養成讀書習慣必須要經歷的一大難點。

    在《高效能閱讀》中,原尻淳一講述了他妻子發明的一種“刷牙讀書”方法,就是在睡前刷牙的時候讀書,這樣容易掌握節奏,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因為當我們做自己不擅長或不情願的事情時,如果透過其他簡單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痛苦就會減半。所以,我們可以在上下班等地鐵、公交的碎片時間進行閱讀,以一種“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讀會書”的心情去閱讀,勢必會輕鬆很多。而有研究表明,人在嘈雜的環境下閱讀,還有助於提升專注力。

    3、固定時間、場所閱讀

    選一個固定的讀書時間、場所,讓自己快速進入讀書狀態,有助於讀書潛意識的養成。

    建議把“讀書”這件大事放在精神好的時間內進行,比如每天早晨起床、晚飯後、睡覺前。

    這是我的讀書角,旁邊是我喜歡的書,它們治好了“讀不完”書的毛病。

    三、高效的閱讀方法

    《高效能閱讀》作為一本閱讀技巧書,所有內容都是圍繞著“閱讀”展開的,所以必然繞不開“速讀”和“主題閱讀 ”這兩部分的內容。因為它就涵蓋了89種方方面面的讀書方法,從上百本書中刪選後留下的精華內容,卻可以作為索引來幫我們減輕閱讀負擔,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閱讀方法。

    如果你想提高速讀能力,可以看黑體字、關鍵詞、標題閱讀法;

    如果你想1小時讀完1本書,可以用目錄讀書法來刪選書中的內容;

    如果你的理解力很差,可以試試用類比讀書法水平閱讀多本書;

    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選書,可以使用原尻淳一推薦的“黃金比例”選書法;

    70%的專業書+20%輔助領域書+10%的未知領域書……

    總之,我相信,在這麼多的讀書技巧中你一定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我是愛讀書的白羊羊,感謝相遇,期待我們都能用閱讀改變生活!

  • 7 # 寧寧隨意寫

    我是2017年12月才開始學習閱讀的,現在已經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從看到書就犯困變成了一天不讀書就混身難受。到目前為止我已經看了73本書,有工具類書籍、歷史類書籍、心理學類書籍、小說。不多,但對我來說,進步還是很大的。關於怎麼提高閱讀能力,我推薦給你五本書,每本書的側重點都不同,希望看完後對你有幫助。

    一、大巖俊之《實用性閱讀指南 :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這本書是我的閱讀啟蒙書。對我來說,我曾經最大的閱讀困惑就是“讀了書,都忘了怎麼辦”。我比較俗,我覺得讀書要麼能賺錢,要麼能提升魅力,可是讀過書後都忘了是既不能賺錢,也不能有魅力,那讀書有什麼用呢?

    但是看了《實用性閱讀指南》後,我才發現是我的閱讀方法出了問題。做任何事情,盲幹是沒有用的,只有找到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的側重點就是把知識轉化成能力,書中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帶著目的去讀書。舉個例子,如果你急切地要提高說話的能力,就去找一本溝通方面的書籍來看。

    在開始全書閱讀之前,可以先瀏覽一下前言、後記、目錄,搞清楚一本書講的是什麼,側重點是什麼,然後再判斷一下這本書中哪些內容是你需要的。

    確定了讀書的目的後,就可以直奔書裡你所需要的內容,並不用從頭看到尾。在讀書的過程中,還可以做一些標記,把自己感觸深的地方劃下來。讀完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做思維導圖,方便以後複習。

    讀完了書,筆記也做好後,並不是馬上就獲得了能力。把知識轉化成能力,還必須採取行動。你可以試著把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踐中,並且不斷地調整成適合自己的方法。

    二、印南敦史《快速閱讀術》

    正如書名《快速閱讀術》所言,這本書的側重點就是快速閱讀。

    這本書的作者是印南郭史,他很牛,牛到什麼地步呢?就是他一年可以讀700本書。如果我們照著他的方法來讀書,700做不到,300本還是有可能的。

    印南敦史在書中提到的最重要的觀點就是流水式讀書,快速跳讀,採集精華。這本書的讀書方法更適合那種工具類、商務類的書籍,如果是讀一些古典名著,可能就行不通。所以選書的時候,首選可以快速閱讀的書,爭取可以做到一個星期閱讀六本書,每天讀一本,週末的時候可以讀一些不適合快速閱讀的書,比如小說。

    三、二志成&鄭合一《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神奇讀書法,職場菜鳥變CEO》

    還是一樣,看書名我們可以猜出這本書的側重點就是教我們如何透過讀書在職場取得成功。

    其實這本書是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讀書方法。男主是一個屌絲,進公司多年都沒有長進,同一時期一起進公司的小夥伴早就成了部門經理,他還是一個不受重視的員工。一次偶然的機會,男主遇到了一個讀書導師,讀書導師引導男主開始讀書。

    第一階段,讀書導師要求男主33天讀100本書,目的是為了培養男主對讀書的興趣。所以在選書方面,唯一的要求就是男主喜歡就好。

    第二階段,讀書導師要求男主一年讀100本書,目的是提升男主的專業能力。所以在選書的時候,要選專業領域的好書。

    第三階段,讀書導師要求男主一年讀365本書,目的是提升男主的認知能力。讀書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卻很少。只有多讀成功人士寫的,關於如何成功的書,以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想問題,避免成功人士的彎路,才有可能走上人生巔峰。

    四、叔本華《孤獨讀書術: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

    孟子曾經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個理論和叔本華關於讀書的思想很接近。《孤獨閱讀術》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讀書可以,但你不能不思考。

    舉個例子,就讀書來說吧,很多人對讀書方法都有著自己的觀點,甚至有的在如何讀書上,給出的建議截然相反。像前面《快速閱讀術》中,印南敦史就鼓勵大家多讀書,而另外一個讀書達人陳章魚,則認為讀書不是集郵,讀得多不如讀得深。

    所以當你看到這兩個觀點的時候,就要停下來想一想。這兩種觀點究竟是在表達什麼意思,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觀點的差異,這樣一來就會促進我們思考,從而形成自己的讀書之道。

    印南敦史是個專欄書評作者,工作的性質讓他必須快速閱讀,然後他閱讀的領域也偏向於可以快速閱讀的實用類書籍,這些書確實可以讀得很快。

    而陳章魚呢,也是個讀書達人,他分享的讀書方法並不只是覆蓋工具類書籍,還包括一些需要反覆咀嚼的好書,比如說《紅樓夢》

    所以讀書的時候也是如此,有時候你會遇到截然相反的觀點,而且似乎都很有道理,多想想為什麼,才是我們讀書真正的意義所在!

    五、原尻淳一《高效能閱讀》

    《高效能閱讀》算是一本大而全,講閱讀方法的書。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公式:知識立體化=垂直閱讀*水平閱讀。

    垂直閱讀指的是專業能力,專業能力書籍的佔比上,原尻淳一明確提出70%。而剩下的30%,用於擴充套件閱讀的領域。

    這一點和前面《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這裡彌補了一點不足,就是書中明確提出30%業餘領域是可以很寬泛的,不僅侷限於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話,就更有可能建立立體知識框架。試想一下,一個專業能力棒,思維方式棒,知識面又很廣的人,是不是很有魅力,也更能促進他的成功。

    除此之外,《高效能閱讀》給我的另一個啟發就是,要建立素材庫。科技進步到了今天,把讀書筆記、思維過程都存到雲盤裡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最近常用的是有道雲筆記。

    總之,讀書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掌握了好的方法,能夠給人帶來非常明顯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從忘羨cp中走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