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宋予初
-
2 # 廣影環球影業
我告訴你,並不是看電影的人少了,這幾年中國的可觀影人次是在逐步上升的,但影城的上座率為什麼低了呢?那答案只有一個,影院的數量在增加。
那為什麼明明在上座率減少的情況下,老闆們還是在不斷地去開新的電影院呢?答案同樣只有一個,有錢可賺嘍。我曾經問過一家環球國際影城的老闆,這已經是他開的第三家影城了,他說現在雖然影院的數量在增加,看似影院的上座率在減少,但影院無論如何是不會賠錢的,即使上座率只有兩成同樣保證是在賺錢。
-
3 # 喵吃娛
透過我自身的感受,電影院上座率最高的還是《復仇者聯盟4》了吧,這個電影票房在國內電影最終的票房也是達到了42億元,而且還有《戰狼2》和《流浪地球》分別是56.7和46.5億元,從票房上可以看出,這三部電影的拍片率就是很高的了
《復聯4》剛上映的前一晚,每個座位售價是304元,但是就是樣昂貴的電影票價,也是吸引了漫威的影迷搶購 觀看,有的甚至是去看了好幾遍了。
我去的時候,電影院也是爆滿了,我雖然是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前幾個系列的,但是這個電影時常將近三個多小時了,包括流浪地球,戰狼2我也去看了,都是很多人去看的,票價都在35到55之前,好的地方的票價更貴了
不說電影院的人少了,而且大家還是針對好的電影了吧,如果是一部好的電影的話,肯定是場場都爆滿了。
現在很多的爛片也是擠到電影院裡去上映,明知道票房很慘,但是還要去排片,這種電影就算是倒貼錢也是沒有去看了吧,簡直是浪費時間了啊
還有的是電影院也跟分佈的城市級別有關,如果電影院裡是縣城,上座率肯定是不高的,我是農村的,我也是深有體會的,因為農民根本是不懂得去花這麼多錢,去享受看電影的,他們覺得還不如吃的更實際些呢。
大家還是希望有一些高質量的電影在電影院裡出現了,當然了有的人不捨得花錢,也是要等後來在網路上公映了再去看的,有的也是不喜歡去電影院裡看電影的,但是更多的還是好的電影上座率就很高,不好的就沒。
-
4 # BenjaminJennySissi
《復聯4》剛上映的前一晚,每個座位售價是304元,但是就是樣昂貴的電影票價,也是吸引了漫威的影迷搶購 觀看,有的甚至是去看了好幾遍了。
我去的時候,電影院也是爆滿了,我雖然是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前幾個系列的,但是這個電影時常將近三個多小時了,包括流浪地球,戰狼2我也去看了,都是很多人去看的,票價都在35到55之前,好的地方的票價更貴了
不說電影院的人少了,而且大家還是針對好的電影了吧,如果是一部好的電影的話,肯定是場場都爆滿了。
現在很多的爛片也是擠到電影院裡去上映,明知道票房很慘,但是還要去排片,這種電影就算是倒貼錢也是沒有去看了吧,簡直是浪費時間了啊
還有的是電影院也跟分佈的城市級別有關,如果電影院裡是縣城,上座率肯定是不高的,我是農村的,我也是深有體會的,因為農民根本是不懂得去花這麼多錢,去享受看電影的,他們覺得還不如吃的更實際些呢。
(2)電影在上映前半年一年就已經開始著手宣傳,微博熱搜,微信,qq空間,朋友圈的各種宣傳方式。這樣就會引起受眾的好奇心,到底什麼樣的電影這麼受人歡迎?所以,這是製片方的一種吸引觀眾的策略。這樣的效果還是很明顯,很多人都會迫不及待的剛上映就去影院觀看。就比如說最近宣傳力度較大的有楊冪霍建華主演的《逆時營救》,楊洋劉亦菲主演的影視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身邊很多朋友都迫不及待的等著上映。
(3)愛豆效應。還是上面的兩個例子,楊冪,霍建華,楊洋,劉亦菲,這些都是一線的大明星,擁有幾千萬的粉絲數量,由他們主演,90%的粉絲肯定肯定會為了偶像去影院貢獻票房。
Haru自己每次去影院都是排著長長的檢票的人進去找座位,有時候想去現場買票觀看,沒位置,要等下一場,總之,Haru遇到的情況基本都是這樣。以上的三方面是我分析的去影院看電影的原因,當然那些去影院看電影人很少的情況那就可能是個人時間點或是電影本身的決定的。所以,Haru還是認為去影院看電影的人很多。
-
5 # 電影星聞官
電影院不再像以前那麼多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電影院越開越多,人流量分散!
2018年中國電影銀幕總數就位居世界首位,影院建設持續多年高速增長。這也跟電影局大力支援電影院建,對電影院快速發展起到很大作用。特別是對縣城、鄉鎮新建影城,透過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給予每家不超過30萬元資助,對改擴建影院給予不超過20萬元資助,對新建或改擴建並加入城市院線的鄉鎮電影院給予每家不超過30萬元的資助。有了這筆資金很多三四線城市,鄉鎮就建立很多電影院。
電影局的大力支援,讓電影院如春雨般一樣,越建越多,觀眾選擇看電影的地方也就也來越多,並不像以前一樣,鄉鎮的要到縣城或市區,偏遠的地方要到人留密集地才能有電影院可以看電影,現在自己家門口幾公里範圍內,就有電影院可以看,有的地方人流、商圈密集地,幾公里就是好幾家電影院,自然而然人流就會越分越散,到電影院看電影就不會覺得很多人。只有一些大片才會吸引全民看電影,才會感覺很多人看電影,如:最近的《復仇者聯盟4》,吸引無數多的影迷觀看,特別是首映場,各家影院都是很火爆,讓電影院一時熱鬧起來。
與高速增長的影院數量相比,近幾年來,全國影院的場次觀影人數卻持續下降。以全國電影院連鎖最多、票房收入也最高的萬達院線為例,2016年場次人均觀影人數為31人,2017年為25人,2018年則降剩22人,到今年估計會更少,不但只有萬達影院這樣,其他各家影院都是一樣。2018年全國銀幕突破6萬塊,比2012年只有1.3萬塊銀幕增長了幾倍,電影局規劃2020年以後要達到8萬塊銀幕。以前票房很高的影城,現在普遍都下降,並不是看電影的人少了,而是新開的影院多了很多,而是人流分散了!
所以影院建設的多,人流就會越少!蛋糕就這麼大,就看誰分的多點!
-
6 # 深藍一念
影院看電影的人還是很多的,那些高質量的影片,幾十億的票房是怎麼來的,還不是去影院看的人多才創造的票房嗎,主要是看影院上映的是什麼電影,2017年上映的《戰狼2》連續多少天,幾乎場場爆滿,還有2018年的《紅海行動》也是場場滿,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很多人都去看了,還有就是《復仇者聯盟4》都是排隊觀看,這說明只要影片好看,很多人都願意去影院看的,還有就是3D類電影,只有在影院看,才能看出效果了,在電腦上看,能看出來什麼效果。如果影院上映的是爛片的話,誰願意花錢去影院看,往往不好看的影片上映一兩天就下架了,不是去影院看電影的人少,而是取決於影片的質量。只要是好電影,大多數人還會去影院觀看的。
回覆列表
針對這個問題,Haru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2)電影在上映前半年一年就已經開始著手宣傳,微博熱搜,微信,qq空間,朋友圈的各種宣傳方式。這樣就會引起受眾的好奇心,到底什麼樣的電影這麼受人歡迎?所以,這是製片方的一種吸引觀眾的策略。這樣的效果還是很明顯,很多人都會迫不及待的剛上映就去影院觀看。就比如說最近宣傳力度較大的有楊冪霍建華主演的《逆時營救》,楊洋劉亦菲主演的影視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身邊很多朋友都迫不及待的等著上映。
(3)愛豆效應。還是上面的兩個例子,楊冪,霍建華,楊洋,劉亦菲,這些都是一線的大明星,擁有幾千萬的粉絲數量,由他們主演,90%的粉絲肯定肯定會為了偶像去影院貢獻票房。
Haru自己每次去影院都是排著長長的檢票的人進去找座位,有時候想去現場買票觀看,沒位置,要等下一場,總之,Haru遇到的情況基本都是這樣。以上的三方面是我分析的去影院看電影的原因,當然那些去影院看電影人很少的情況那就可能是個人時間點或是電影本身的決定的。所以,Haru還是認為去影院看電影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