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像風一樣吹過4
-
2 # 蓮子132496037
要以
孩子的心理
承受能力,生活的環境和對生活的態度而定,大多數孩子在父母一再的打擊下會一蹶不振,長大瞭如果沒出息,父母就慘了!而有的孩子有很強的叛逆心理
:父母不讓做的,他們偏偏去做;而還有的孩子有很強的獨立意識,不管父母說什麼(哪怕是什麼什麼的),他們自己有判別是非的能力,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矛盾總是相互存在的,父母的一味的指責和抱怨,說話傷孩子心有的會使孩子自負,而有的會使孩子更加明確自己的定位,但是,在孩子中像後者這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 -
3 # 落葉無聲new
日常生活中,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學東西慢,進步不快,比不上別人,一句“你怎麼這麼笨呢,看看人家誰誰誰怎樣怎樣好……你要是有人家一點好就好了”常掛在嘴邊。
指著的危害有三點
1、總指責孩子其實絲毫沒有任何教育的作用和意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2、我們成年人都不可避免會犯各種錯誤,更何況是幼小的孩子。3、每每父母隨意指責孩子後,可能說過便淡忘了,然而孩子卻記住了被指責的狀態,讓他做事沒了自信心。
家長應該怎麼做?
1、採用及時強化法幫助孩子克服畏懼情緒 多引導他發現自己的潛能,多鼓勵他的成功,對孩子每一步的起步都給予獎勵。讓他有成功的感動,使他樹立信心。2、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係 當孩子為“失敗”而難過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度對待孩子,甚至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錯誤沒什麼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3、要降低期望值,減輕孩子的壓力 家長應客觀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強迫孩子進行被動學習,以免孩子對學習產生無能感。4、儘量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第一要務。
-
4 # Amanda133406606
第一,媽媽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可能會影響孩子與媽媽的親子關係質量,使孩子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甚至會影響孩子以後和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從安全依戀的角度來看,孩子一般會和媽媽形成安全的親密依戀關係。媽媽是孩子的安全基地和安全港灣。媽媽的親密呵護,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是值得信賴的、可靠的,自己是有價值的、討人喜歡的。然而,如果媽媽經常向孩子發脾氣,這和平時對孩子的愛就會形成矛盾體。媽媽的這種不一致導致孩子會質疑和媽媽的親密關係,進而形成不安全依戀和消極的自我概念。有的孩子表現為對任何人的不信任,我行我素,在他的潛意識裡“連媽媽都不值得信賴,還有誰可以信任呢?”
第二,媽媽經常、隨意發脾氣也會使孩子學習並模仿這種不良的問題解決方式。幼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觀察、模仿。媽媽愛發脾氣,孩子會透過模仿學習進而在以後的生活中漸漸地愛發脾氣,並以這種方式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問題和矛盾,形成不良的人格品質。
-
5 # 楊晨過N2
偶爾一次指責,孩子還會解釋或者和家長溝通。但是多次呢?
我只要一犯錯誤,我的父母經常不問原因就指責我,小時候還會解釋,但會被認為是頂嘴。時間長了,我再面對他們的指責時,比起解釋,我選擇的是沉默。而心裡想的是,你隨便說吧,你愛怎麼想怎麼想。然後就尋思別的,也不聽父母在說什麼,因為懶得聽,懶得解釋了。
但這樣的現象漸漸的也出現在了我的社交圈中,也就是,在面對除父母以外的人的指責時,我也選擇沉默。而這樣帶來的壞處就是,別人會認為這就是你的錯。
親身經歷,所以希望父母多聽聽孩子的聲音。
-
6 # Carnation的小晴空
孩子犯了錯家長批評指責那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但是你知道嗎?批評孩子也是有講究的,什麼時候批,什麼地點批,什麼樣的語言什麼樣的語氣批,如果你沒有拿捏好,恐怕不僅不會對孩子起到你預期的鞭策作用,反而還會對他們造成意外的傷害。
那麼,到底怎樣批評孩子才是正確的呢?動漫火車感統訓練中心教研主任,擁有十年感統教育經驗的國際註冊感統教育指導師楊苗給出瞭如下回答:
1、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話語進行客觀具體的批評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做錯了事情就會立馬劈頭蓋臉的一頓責罵批評,說什麼你怎麼這麼笨啊,你到底怎麼搞的啊!說實在的,你的這些話在孩子聽來根本就是雲裡霧裡,糊里糊塗。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你到底幾個意思。所以,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話語對他們進行客觀具體的批評。比如,當孩子在外玩耍把衣服弄髒的時候,你要批評他怎麼就把衣服給弄髒了,並告誡他以後在玩耍的時候要多加註意和小心,不要再弄髒等。
2、不要當著眾人的面,或者在餐桌上批評孩子
批評孩子也要分清場合,否則,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尤其是在公眾場合,更要顧及孩子的面子,不要在那麼多人面前毫不留情的指責孩子,讓他覺得難堪和痛苦。再說,當你不顧形象地在眾人面前批評甚至責罵孩子的時候,難堪的可不止孩子,不是嗎?
另一個不適合批評孩子的場所是餐桌上,特別是當孩子吃的津津有味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在一旁不停的批評孩子這不是那不是。因為這樣很容易影響到他們的食慾,讓他們出現厭食的症狀。事實上,哪裡批評都是批評,等孩子吃完飯,你們一起坐下來心平氣和的把問題說清楚,豈不更好?
3、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允許孩子做出解釋
很多父母批評孩子根本不分青紅皂白,劈頭蓋臉就是一通指責,等到過後發現冤枉了孩子又追悔莫及。其實,只要你在批評孩子之前稍微忍耐一下,給予他們充分的話語權,允許他們做出自己的解釋,這些問題根本就不會發生。所以,請各位家長不要再以大欺小,強行壓抑孩子們了,畢竟,只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他們才會更自願的剖析自身,並改正錯誤!
4、委婉的批評孩子,而不是赤裸裸的指責他們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對孩子絲毫不留情面,赤裸裸的指責,會讓他們的自尊心很受傷害。相反,如果父母可以透過一些別的語言和方法,對孩子進行委婉的批評,相信他們會好消化的多。比如,透過故事,讓孩子對比自身,就是非常有效的讓孩子自覺悔悟的好方法。
你看,批評孩子就是有這麼多講究,如果你方法不當,不但不容易讓孩子改正錯誤,而且還有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傷害,而如果你方法得當,孩子就可以在比較愉快的心情下改正錯誤,實現自我的成長。所以,到底該怎麼做,身為父母的你已經知道了嗎?
-
7 # 伊寧玄雪
這些比較什麼,就不說理論,就說我們小的時候或多或少也都有被批評或者被拿來和別的小朋友比較的時候,一次兩次可能覺得無所謂,時間長了,心裡肯定會不高興,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媽媽的孩子,我們真有那麼不好麼,也會討厭被父母喜歡,比自己成績好或者優秀的人。
既然小時候的我們不喜歡這樣的感覺,那長大了的我們為什麼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較,自己的孩子真的很差,一無是處嘛。其實我認為都是我們的虛榮心吧,為了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看起來教育很成功,養育了一個多麼優秀的孩子兒子,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在走我們上一輩的老路。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大人都不能保證自己很完美,為什麼要要求自己的孩子做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呢
-
8 # 藍家三哥
當家長指責訓斥孩子的時候, 他就像一個法官, 代表了權威和正義, 訓斥的話句句刺耳錐心 , 比威脅的威力還大。他會變得畏縮、猶豫,不敢冒險嘗試新的領域,因為怕會犯錯。這樣的人生不舒展、不開心,生命就萎縮、定型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而行為上的猶豫、畏縮源於犯錯的恐懼, 更源於內心的不自信, 總被訓斥的孩子沒有自尊可言, 因為他們沒有得到父母的尊重; 沒有自信, 因為沒有得到父母的信任。訓斥和指責,意味著拒絕、不接受、不許可。長期下來,孩子都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可以被接受、值得父母愛的。沒有自尊和自信的人會不自覺地討好別人,不斷地為自己的言行解釋或道歉。
-
9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程遠,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有人曾經寫過一篇去美國的遊記,裡面對於美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人人都長著一張從未被欺負過的臉”。
仔細想想,美國的孩子真的就不會被欺負嗎?這既不符合常識,也不符合邏輯。事實上,美國的孩子不僅也會遭遇各類校園霸凌,還有很高的機率曾經被人用槍指著鼻子。
既然如此,他們為何還能保持一張從未被欺負過的臉呢?
答案其實在他們的父母身上。
中國和美國的文化就如同兩國的經濟一樣,差異明顯,同時互補性極強。在中國,我們很難得聽到一句鼓勵和讚賞的話,因為我們既不好意思也不擅長誇讚他人。而美國,很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吝惜讚美之詞的國家。你可以看看美國的一些影視劇,無論學生的表現有多糟心,老師基本都會來一句“So good!”,說得就跟真的一樣。
老師也好,同學也罷,對孩子的影響加起來也不及父母的十分之一。大多數美國的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更是充滿了溢美之詞,動不動就說“你是最棒的!你的表現簡直不可思議!我真為你感到驕傲!”這些話換成咱們中國的父母多半覺得有點肉麻,很難說出口。即便說了,孩子也會感到父母這種表達有點不自然,或許還害怕小夥伴們聽到了之後會笑話自己。
作為家庭教育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適當的指責和批評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相應的鼓勵和讚美一定要作為標準化的配套設施一起跟上。
否則,一味的橫加指責,將會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很容易缺乏自信,而且會對他人充滿敵意,無論是事業、情感還是日常生活,都可能會面臨重重困難。
作為父母,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欺負。然而,父母自己對孩子的“欺負”,往往來得最直接、最頻繁、最不經意也最刻骨銘心。在每一次批評和指責過後,如果父母能夠有道歉、有鼓勵,有一個引導和化解的過程,很多負面的東西就不會留在孩子臉上,更不會刻在他們的心上。
回覆列表
指責,大概是家長共有的毛病。因為對孩子的期單值太高,所以對孩子的要求就過於苛刻,恨不得讓孩子什麼都會,什麼都出色,是萬里挑一的精英、人才,一旦事實和理想有差距,就對孩子橫加指責。這種指責一半是洩憤,一半是希望自己的話能對孩子造成強烈的刺激,使孩子知恥而後勇,奮起前進。可是,事與願違的是,這種種的指責根本達不到激勵孩子的目的,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膽小的孩子就會緊張得不知所措,個性強的孩子也避免不了妄自菲薄。所以,過多的指責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只會讓孩子更加不知所措,然後犯更多的錯誤,然後再遭到更多的指責,陷進一個爬不出來的怪圈。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會缺乏主見,形不成獨立自主的人格,兒事喜歡依賴別人,習慣於聽從別人的安排。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半大不大,半熟不熟,需要的更是我們的耐心指導和扶持,而不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不滿和指責。所以,我們要學會欣賞孩子。就像原野上的萬花如繡,這朵花的花瓣大一點,那朵花的花瓣小一點,這朵花的顏色比較鮮豔,那朵花的顏色比較素淨——每朵花都有它各自的好處。多想想孩子的好吧,感謝孩子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憧憬、希望和快樂。我們的孩子是什麼樣,那就讓她是什麼樣,而不是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是什麼樣,或者我們心目中的理想的孩子是什麼樣,於是就強行地把孩子也扭曲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