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益民城

    漢正街和它的歷史潮流和新時代發展有極大關係~以下漢正街的前世今生,我們來了解下~

    叮叮叮……

    拉貨的推車按著喇叭從一條小巷裡溜出來,駛進多福路,車上載滿了用黑色塑膠袋裝的衣服。多福路上,推車和麵包車卸著貨,小攤販用毛巾擦著汗吆喝,打貨的人斜背跨包清點賬單,門面大的老闆喝著茶談生意。這裡是漢正街,從早到晚喧囂熱鬧不停歇,南來北往的人絡繹不絕,怎知這裡有多少敢闖能拼的英雄?

    通衢漢正街

    漢正街舊時街景

    漢正街百年前也如今日一般喧囂不斷,據記載,乾隆年間,“五方之人雜居,灶突重沓”,港埠來往密集。改革開放初期,漢正街更是全國的先鋒,勇敢嘗試販賣經營。要知道當時還是計劃生產的時代,小到一枚紐扣都要由國家計劃生產下來,大多數人不敢貿然從商。所幸,政府送來的定心丸很快就到了。1982年,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值得重視》,漢正街一下子出了名,湖北周邊省市的人都來漢正街打貨。

    但是,隨著各地批發市場的建立,來漢正街打貨的人也漸漸少了,加之沿海一帶的城市對外貿易興盛,漢正街一度衰落。“幾年前小巷子很髒,熱乾麵的紙飯盒到處都是。”賣牛仔褲的董女士說。落後就學習他人,不斷吸取經驗再發展,漢正街正是這樣。漢正街搬遷了一些商戶,加強了交通、安全和消防的級別。“現在比以前好多啦,消防設施做得很足,銀行也建在旁邊,取貨也方便,不像父輩時打貨要把錢縫在腰間的袋子裡怕被打劫。”從小在漢正街長大的張磊說,“以前漢正街搭的都是棚子,現在全變成高樓。以前漢正街是躺著的,現在它是站起來的。”

    英雄不問出身

    漢正街上有一棟九層高的大樓,叫品牌服飾廣場,2007年開業,人頭攢湧,似在過年。一二樓做大眾品牌,四樓以上為高階品牌,批零兼營。一個四十平左右的鋪面裡,和顧客閒聊,蹺二郎腿的老闆中,不乏年收益上億的商人。漢正街商人中向來異鄉人多,他們看重武漢的地理優勢,依靠政府稅收政策支援,在異鄉打出名堂。

    品牌服飾廣場

    來自浙江溫州的林建興,20年前來到武漢,如今在品牌服飾廣場經營五家店鋪,其中一個男裝店一年銷售額達到一億元。林建興的服裝店是家族企業的一部分,“溫州人做生意,喜歡親戚帶親戚,一起合力做生意。”自古以來,漢正街有許多外鄉的幫會,如安徽人的徽幫,維持行業的秩序。商人最看重的是人緣,無論是客源還是同行的情分,在武漢的商會里結交朋友,觀察和學習他們,對於林建興來說,是功力大漲的途徑。

    林建興對記者說,“老闆看著很光鮮,但費力又費心。員工回家可以睡大覺什麼都不管,生意差了就只是提成少了。但老闆下班還要想心思,生意差了要找原因,要去了解市場。既然選擇做生意,就沒有退路,只有一直往前衝,拼命做最好的才能更好得發展,如果只想著有點錢賺就行,遲早會被淘汰。”40多歲的林建興本到了等待退休、和老夥計喝茶的年紀,但他還不斷計劃著擴充門面,前幾天剛出差回來。人長得瘦削而幹練,生意經上的修為很是深厚。

    他很喜歡武漢,“城市大,設施也完善,處於全國的中心地段,做生意的發展空間很大”。這和一位經濟學家的話不謀而合,“在中國,要看對外開放,得去深圳;若要看對內搞活,就得來漢正街。”

    巾幗不讓鬚眉,女子在生意場上持畫戟,拿單刀,也能所向披靡。董女士,笑聲嘹亮,話語直爽,一聽便知是說一不二的東北人。她從北方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拼搏11年,終於紮根在此,但初來時遇到的坎仍歷歷在目。2007年來武漢,她為了考察武漢的牛仔褲市場,早晨四五點就起來,挨家挨戶地問,發現牛仔褲的批發價沒有超過100塊的。“於是我決定買進高階價位的褲子,我的牛仔褲進貨價就兩百多。別人問我為什麼一條牛仔褲要賣這麼貴,能有市場嗎。”當時質疑很多,但11年的時間也證明了這是正道,消費者越來越追求面料的舒適度,而不單單是款式。“作為一個外來人,我剛開始沒有顧客。我就抱著試試的心態做,同樣也讓顧客試試,試了覺得好的就買。”就是大膽地試著,她如今客源龐大而穩定。

    當被問到以後是否回東北,她說道,“不會了,武漢這裡就是家。生意人常年奔波,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家唄。”她在武漢買了車也買了房,女兒畢業於湖北大學,未來可能會接她的班,在武漢繼續發展。

    她說道:“新的一代,他們有新的思維,給了我很多啟發。”

    嶄露頭角

    漢正街服飾行業較為發達

    80、90後的創業者也開始搬入廣場,正是,一夜春雨梨花開,群英雲集漢正街。

    80後的張磊在2012年進入服裝行業,當時全國面臨貨存潮和關店潮,甚至有說法道,全中國三年不生產衣服,都賣不完。“我那時發現,服裝同質化嚴重,男裝品牌都長一個樣子。那時候大家沒有品牌概念,以為宣傳就是請明星做廣告,在央視上一放就行了。在這樣背景下我艱難度過三年,2015年決定轉型,自主創品牌。結果發現賺錢了,誒,覺得方向對了,就一直做下來。”

    上學時開零售店,畢業後從事服裝批發,92年出生的聞偉業算得上是漢正街的新秀,他目前出售韓式服裝,一天的銷售額幾萬到十幾萬不等,他每月三次到韓國採購貨物,很辛苦,但當看到顧客打貨,會習慣性地來店裡的時候,他就知道品牌做出來了,所做的還是很值得。

    “武漢是漢正街做批發規模最大的,只要想做服裝生意的,都要到這裡來。”林建興解釋自己為什麼來漢正街時說道。每天上千人在漢正街採購、買賣,流通。人們對服飾的喜好不斷變化,店鋪的服飾也不斷更新,但有樣東西並沒有變,便是這句老話——“貨到漢口活”。有志者可以闖蕩一番,財富可以源源不斷產出,這就是漢正街,武漢的小江湖。

  • 2 # 閒看秋風999

    一個便宜三個愛,要買“水貨”到漢正街(武漢話讀“gāi“)。 那些年裡,武漢三鎮人人都知道漢正街可以買到價廉但是物不美的商品。因此,“買便宜貨”就必須去漢正街了。

    今天,如果你到武漢一遊,可以去看看“漢口的正街“——漢正街;這裡曾經因為“小商品集散地”而聞名,不過現在的漢正街,昔日的風光難在了。

    說起原因來,其實也非常簡單。首先,人們的生活過好了,口袋裡的錢也多了,所以購物的初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追加價格,到追求質量和品牌。

    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網店”與實體店,線上與線下的競爭。原來逛漢正街的武漢人,大都成了“淘寶”到常客。而且快遞到家門口,誰會去漢正街呢

    第三個原因最重要。漢正街整個商業區佔地面積不過2.65平方公里,又處於漢口沿江道路的正當中。地方實在是太狹小,沒有騰挪空間。

    一年四季,一天到晚,每天這裡都是人滿為患,擠得水洩不通。沿街店鋪上貨、下貨,再加上買東西的、路過的、上班的、上學的,經常是“腸梗阻”。

    下了很大的決心,武漢市政府為搬遷漢正街量身定做了一處地方——漢口北,面積97.37平方公里,總投資100個億。

    漢正街30000多商戶整體轉移,武漢軌道交通一號線於2014年設有灄口新城站、漢口北站。客運站漢口北客運站也已經開通。

    不過,漢正街的繁華已經是過眼雲煙,人流如織的場景成了過去時。只有為數不多的商家和長途販運者還在賺著不多的差價。漢口北呢?有時候門可羅雀。

  • 3 # 東199694778

    曾經廣州高第街武漢漢口漢正街浙江義烏北京大宅門,哪可都是名揚天下的批發市場,只有義烏現發展的有聲有色,中外客商雲集。

  • 4 # 金融老兵新生

    漢正街原是小商品批發市場,許多房子和街道解放前留下的,房屋破舊、街道狹窄、人流車流密集,安全隱患多。武漢市決定將將漢正街小商品批發市場整體搬遷至黃陂;小生產企業搬出主城區,也有許多搬到武漢市周邊城市,例如漢川市;在市區兩級政府重視和支援下,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一個現代化小商品批發市場在黃陂區漢口北建成,由於新市場交通方便、街道整潔、店鋪寬敞美觀,交易金額年年快速發展,預計2018年銷售額可達千億元人民幣。原漢口漢正街正在撤遷改造,目前,有復地集團、復星集團、嘉裡集團等企業進入開發,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濱江商務區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 5 # 長江人288

    老漢正街其實就是農村集鎮,整天亂哄哄的,衛生差,影響武漢的形象,為什麼說外地人都認為武漢是一個大縣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搬遷到漢口北是正確的。

  • 6 # 使用者3721553284

    什麼叫衰敗?沿街擺攤,搭塊遮陽布就是商鋪,人車混流,扁擔橫行,滿街亂貼亂堆!這叫繁榮?現在高樓林立,管理規範,商品上檔次,營業稅收不斷攀高,環境街道發生翻天變化!幅射江漢,漢口北!這叫衰敗?

  • 7 # 海闊天空2193475

    漢正街是小商品集散地,曾經歷史地位獨特,如今一,人們眼光提高,漢正街商品升級換代慢。二,漢正街地理位置擁擠,物流不適應三,周邊批發市場興起擠壓四,網上交易興起業務減,五,近幾年政策轉型,向漢口北分流,總量拆分。"

  • 8 # 一聲嘆息耶

    搬是正確的,但其中涉及的利益太大了,看你把什麼擺在中心位置,不把商戶利益當回事,則商業不活,商業不活則一切都不活。

  • 9 # 漢氺東匯江

    漢正街一直都沒有衰敗。

    一直在升級轉型中。

    漢正街批發區域也在轉移。

    水軍一直黑漢正街。

  • 10 # 楚國風

    漢正街只能說衰退,不僅漢正街,全國各地包括義烏都在衰退。國際上經濟都不景氣,而且中美貿易戰爭,對中國經濟影響很大。亞洲特別是許多東南亞國家如越南,緬甸,寮國等它們廠房人工比我國便宜,造成大量我國工廠和外企紛紛到它們那裡辦廠,經商。國內由於房貸以及電商的衝擊,這些批發市場都不如以前輝煌。我相信只要中國經濟好起來,中美貿易和平共處,世界經濟復甦,那麼國內市場一定再度輝煌。

  • 11 # 冷視者

    漢正街的沒落原因很多,市場變化原因沒必要再說,市場變化時漢正街衰落的最大因素是人為,正因有人看到了巨大的錢景才有遷到黃陂這一決定,記住了是先遷才有叫漢口北這一稱號的。當時漢正街確有火災及交通問題,但在遷出這一前提下這一問題群眾看到的是有關部門採取堵的方式解決,以前為購銷商人稱道的貨運與交通直達受到取締和限制。來往交通的不暢及流通成本上升正是某些利益者想要的結果,但黃陂沒興旺漢正街作為批發市場沒落了,但同時促成了江浙等地批發市場的大發展,說完裡市場因素好比推脫責任人為因素錯失良機才是主因。

  • 12 # 劉老107409131

    漢正街的衰敗是武漢一個大城市的縮影。我原來就是在民族路漢正街工作,以前漢正街人山人海生意忙得不亦樂乎,後來把漢正街搬到漢口北現在兩處都不景氣,大氣候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武漢的規劃缺泛前詹性,可以講義烏把漢正街的原性移師了,武漢現在不僅是漢正街已衰敗了而武漢的工業也如漢正街一樣消聲若跡。

  • 13 # 手機使用者55076269779

    義務小商品市場比漢正街牛多了吧?它現在都在逐步走向衰敗,那漢正街就更不用談了!現在電商網購是主流,小商品市場基本上都快到關門歇業的地步了!

  • 14 # chajghua

    社會發展了以前那種人貨混雜的市場在資訊社會都得垮!漢正街時代產物垮是一定的!一個社會一種活法不能與時共進只有垮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的女孩子是什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