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云閱讀

    記得我帶班主任的時候科任教師與學生對立,學生把她氣急了,她在黑板上寫道朽木不可雕也,我看了很難過,怎麼能這樣打擊學生、輕視學生、汙辱學生,就在那些字邊上寫道“非朽木,乃金子也”

    三十三年過去了,上個月我又寫到那些學生,我巳不記得這件事情,他們講給我聽的。

  • 2 # 努力向你靠近

    這個要具體看老師是怎麼表達的了。一般老師們都會恨鐵不成鋼,說出一些讓學生很難過傷心的話,比如說“你們是我帶的最差的一屆學生”,“看看人家隔壁班級”等等,當然了,這些只是老師的氣話,老師更想激勵學生,讓學生更上一層樓,不知道你們的老師是不是這樣呢?

  • 3 # 宸媽碎碎念

    沈從文曾勸誡青年汪曾祺說:“千萬不要冷嘲。”熱衷於冷嘲、抖機靈,會使一個人逐漸變成猥瑣的廢物。你反對某物某人某事,可以掉過頭去不理,也可以懇切地提出批評。說些不陰不陽的話,看著是在折損別人,實則是折損了自己,使自己的心靈日漸化為虛空。

    首先我們來分析這樣一個老師的心理,他對班上的學生冷嘲熱諷,其實是不太合適的。我們應該要知道,教育是一門藝術,而教師是這門藝術的執行者,在教育這門藝術的執行過程中,實際上對學生的正強化和負強化應該是交叉進行的。在實際應用中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是正強化!可是對學生過多的冷嘲熱諷,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所以我們不提倡老師這樣對學生的處理。

    第二,我們要理解老師,畢竟一個家庭面對一個孩子一定很頭痛,那老師呢,要面對一個班,幾十個孩子,所以有自己的情緒失控的時候,這是難免的。但是老師的情緒失控,並不能作為老師冷嘲熱諷學生的一個理由或者是藉口,作為老師,應該有基本的師德,應該對自己的行業,只對自己的職業有基本的敬畏感,這個樣子的老師是不太合適的。老師一味的對自己所教的班級冷嘲熱諷,實際上是對自己本身能力的一種無能為力的表現。

  • 4 # 亭亭玉立104648451

    作為一個老師,對於自己的班級無盡的嘲諷,是激勵還是貶低?

    從提問的角度分析,你應該是某班的班主任,任課教師或非任課教師,在看不慣該班某些方面時對該班進行了嘲諷,作為班主任的你,心裡好似打破五味瓶,不是滋味!

    無論是當面學生,還是在老師內部,對班級進行嘲諷,而且是無盡的,都是不可取的!

    我們暫把嘲諷班級的老師稱作A。如果你教的班級是小學生,當著學生面,小學生無可奈何,但學生心底裡是怨恨A的,小學生可塑性很強,使用嘲諷的手段大可不必,甚是不當!若該班是中學生,那麼很容易發生武力衝突,難道A老師就沒有責任?如果A老師在教師內部嘲諷你的班級,則不利於老師間的團結,也是不應該的。

    也許A老師很有能耐,此時老師A應主動找你談心或聊天,指出該班存在的問題,提出管理班級的合理化建議或良策,這才是正道!如果冷嘲熱諷,大可不必。你有能耐,為何不主動向校領導請求,接下這個班級,並把這個班級搞好?為什麼不對學校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把你的能力充分展現在眾人面前?如果自己無能力帶好這個班,為何要對該班採用這種有損師德的舉動呢!

    在這裡,我也奉勸該班的班主任老師,放下架子,不恥下問,主動徵求A老師及其他老師的意見,力求得到他人的諒解和幫助,學習其他老師的治班經驗,依靠學生幹部,與家長緊密配合,為把該班轉化為不被人嘲諷的班級作出不懈的努力!

  • 5 # 無意紅塵柳

    老師對自己班級無盡嘲諷,是貶低班級,更是貶低自己。

    為什麼自己班級會比別人的班級差那麼多?有學生因素,更主要的是老師的因素。以前有個領導經常說:“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雖然是話糙,理卻不糙。

    情緒是可以互相傳染的。我們不否定,班級與班級之間是存在差別的,孩子和孩子之間是存在差別的。

    優秀的教師所做的事情是制定目標,調整情緒,看到進步,鼓勵自己和孩子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而不是和祥林嫂一樣,天天嘮叨抱怨。沒有人願意看到一張怨婦一般的臉,那樣自己也容易心情不好,並且容易變老的。

    因此,請這樣的老師調整情緒,善待孩子們,更是善待自己。

  • 6 # 賈懷義

    這是違反教育學有關原則的,對自己班學生的潮諷,不但不是激勵,而是嚴重的貶低。同時也表現出這位教師的無能粗暴,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要實事求是的指出,不要擴大化,更不要加雜對其他時候的一些不足扯起來,甚至聯絡上有關親屬來潮諷。對學生的表揚是主要的,表揚與批評這一關係處理好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7 # 臨風品雨

    我是語文老師 也是班主任 不能理解這個老師是嘲諷自己的班級 有問題就要指出來批評 嚴肅對待 嚴格管理 同時也要激勵孩子們 奮勇拼搏 有團隊意識 這是處理問題的兩個方面 不能有問題進行批評教育 就理解為是嘲諷

  • 8 # 超敏教育

    所謂:物極必反。所以凡事都要把握個度。

    老師對於自己的班級無盡地嘲諷,無論是出於對於學生的激勵,對於學生的恨鐵不成鋼的心理,還是對於學生學習、行為不滿的一種自我發洩,我覺得做得都有些過了。我認為,這樣的老師是不懂教育的老師,是一個不合格的老師。

    人無完人,老師面對的還是一班不諳世事的孩子,他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一個或一些問題。老師不是有針對性地,一一地去解決問題,而是對所有學生一起“抹殺”,也許期望是好的,卻是選錯了方式方法,這無疑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激勵的作用恐怕寥寥無幾。

    如果一位老師對學生無盡地嘲諷,恐怕會得到與目的相反的結果,不但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信心,還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反感和牴觸情緒,最後把班級管理得一團糟。繼而形成惡性迴圈,老師越是嘲諷,學生反倒越是逆著老師來,造成師生關係緊張,班級管理以失敗而告終。

    相信每一個正常的老師,都不會採用這麼極端的教育方式去管理學生,因為老師們都明白:表揚與批評,要合理結合,交替使用,有針對性地進行……才能達到教育目的。無盡地嘲諷和一味地表揚,都不符合教育規律,都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學生們是有感情的,也是知道對與錯,認識光榮與恥辱的,他們是有自己的人格尊嚴的。以理服人,以事感人,以情動人,才是正確的、好的教育學生的方法,這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 9 # 贊天地之化育

    孩子會朝著你所說的方向發展。這個老師的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

    首先,孩子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也許這個老師的本意是想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激發孩子的鬥志,但事實上恰恰相反,整天打擊嘲諷孩子,會讓本就不自信的孩子變得更加自卑。

    其次,在孩子心中,老師的表揚和鼓勵,會給孩子莫大的安慰和信心。孩子也會因此更喜歡老師,喜歡這門學科,也更容易學好這門課程。反之,老師的挖苦嘲諷,可能會在學生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很多成年人,對自己學生時代受到的批評和懲罰都記憶猶新,成為心中無法釋懷的隱痛。

    最後,送給這位老師一句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裡有愛迪生。”

  • 10 # 屋裡心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無盡這個詞用的已經代表了你自己的一些想法,當然對於教師這職業來說肯定是積極一面大於負面的當然也就激勵的意願大於貶低,當然老師也是人也會有情緒,當面對班級同學學習不理想的時候也會表現出一點小情緒,對此我們不應該苛責他人。

  • 11 # 大牌大熊

    消極情緒的產生與人的性格和所處的環境有關。也就是說因人因事而已,受主觀和客觀影響。讓這個老師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可能是本人就是那樣性格,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所處環境引發消極情緒。

    老師的主觀上不願意擔任班主任,或者班級學習風氣和紀律很差,導致教師沮喪、氣氛,造成班主任工作開展不順利,惱火,用無盡的嘲諷來宣洩對班級和學生的不滿,強壓學生獲得認同,很明顯這種消極情緒影響正常班集體的形成,更不利於老師的形象。

    冷嘲熱諷只能使學生情緒低落,喪失自信心,班集體進一步走向低谷。作為這樣的班主任應該進行心理調適,用陽光的心態去建立和從新塑造良好把集體。

  • 12 # 幼兒園陶陶

    作為一個老師,對自己的班級無盡的嘲諷,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無盡的嘲諷”,我認為都是不好的。

    母親不會嫌棄自己的孩子,同樣,一個班級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角色就相當於班級孩子的母親。

    我可以理解老師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急迫,在某些時候,我們辛苦講解,而有些孩子卻不當一回事。甚至你一番心血,他卻當你是空氣。

    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打,只好用語言去刺激他,希望他在刺激後能激發一些上進心。

    老師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我想沒有一位老師會以打擊自己班級孩子為樂趣。班級孩子上進、學習好,作為老師也會有自豪感。

    但是無盡的嘲諷肯定不是一個好方法。

    首先,嘲諷帶給孩子的是侮辱。

    一個人能忍受你一句侮辱,但絕不會忍受你的多次侮辱。

    再老實的人在不停刺激下,都會有偏激的想法,何況是一群孩子。

    班級孩子開始可能會在老師的嘲諷中感受到羞愧,感受到難為情,但無盡的嘲諷下,這種侮辱,只會讓他們更麻木。

    反正老師都一直這樣說了,那我就這樣好了,我去再努力有什麼意義。

    所以,無盡的嘲諷帶給孩子的是侮辱,是負面情緒,不利於促進孩子積極向上。

    其次,嘲諷是一種負面情緒,對待班級、孩子,我們提倡正面激勵,說事、說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連續逃課,我們出於一種情緒喧囂,會以嘲諷的語氣去刺激他。

    但不會有什麼效果。

    反過來,我們只從事件本身出發,為什麼逃課?(不想上學)為什麼不想上學?(學習不好,上學沒意思,朋友喊去玩等等),再追問他,逃課怎麼解決?逃課後續處罰?跟家長的溝通和後一步的對策。

    不打擊和嘲諷,只以解決事情出發,從正面去探討問題、解決問題。

    我想,這樣的方法比你看見某人或者一進班級就嘲諷有意義多了。

    再弱小的孩子,他都是一個人,他也需要尊重和理解。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老師當久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孩子,會失望、生氣、焦慮,但無論怎麼樣,我們不能體罰孩子。

    身體體罰是一種體罰,言語體罰也是一種體罰。

    嘲諷,尤其是無盡的嘲諷,並不會為我們帶來任何教育上的突破,也沒有益處。還不如換個方法,用更合理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去處理班級事情。

  • 13 # 妤嫣為美

    看到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會對老師的行為持反對意見。我說說這我的親身經歷吧。1978年伴著全國科技大會的召開,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的高潮,學校則按成績把剛上初中不久的我們進行考試分班。我有幸被分到了考試成績最好的班。學校給我們安排了一位新的語文老師同時任我們的班主任。第一天上課,當我們還沉浸在成為了優生班一員的喜悅中,語文老師一頓數落,讓我們都低下了頭。老師先是說我們只是僥倖考到了這個班,成績上還存在多少漏洞,只要別人比我們努力,我們很快就會掉下去等等,基本上這節課全在列舉我們的不是,甚至諷刺我們的不足。但是,老師接下來的課堂卻吸引了我們每一個人。在語文老師後來的課堂中,課前批評打擊幾乎成了慣例,但老師也用了很多辦法提高我們的語文成績。這樣兩年多下來,我們在老師的打擊中迅速成長,全班的語文成績突飛猛進,為後來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成年後同學們在一起都有一個共同感受:當有人誇讚自己文章寫得不錯時,我們想到的就是初中的那位語文老師對我們的付出,她的打擊和責罵都記不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分手後遭到前任詆譭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