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晚清並不是沒有能臣幹吏,光緒也不昏庸。若沒有慈禧驕奢淫逸,中日能否在歷史轉折點上一爭高低?
8
回覆列表
  • 1 # 仼雙貴

    歷史沒有假設,清朝從乾隆後期已經走下坡路,清晚期已千瘡百孔,落後的統治已註定要退出歷史舞臺,有慈禧要完,沒有慈禧也要完,縱觀世界,西方和日本已進入資產階級工業革命,大清還封閉落後,落後就要捱打,甲午戰爭只是捱打的一部分,從國力和戰爭準備,清政府是不如日本。歷史證明,英法聯軍,八國聯軍,日本鬼子,都來侵略中國,妄圖瓜分中國,那段歷史中國人的恥辱。

  • 2 # 賀灝

    1894~1895年清日甲午一戰,中方慘敗。從朝鮮半島一直敗到遼東半島,洋務運動的果實~北洋水師也灰飛煙滅。1895年2月日軍兵鋒已直指山海關。眼見清軍節節敗退,日軍步步緊逼,大清國已是危急存亡之秋也。

    原先觀望戰局的列強們又紛紛表示,清軍若繼續同日本死扛下去,一但戰事延遲不絕日本必定會被拖死。

    此時的日本其實已是外強中乾,一線計程車兵也僅能吃到白米飯加味增。缺乏維生素攝入,軍中腳氣病流行,日軍病死人數遠高於戰死者。仗打到明治二十八年日本國力已嚴重透支,經濟崩潰已然在目。日本最希望儘快同清國談判,逼清廷賠款,割地好給瀕死的日本輸血。

    至此緊要關頭實際掌控清政府決策權的慈禧太后卻急著要與日人媾和。當時清國十八行省之督撫聽聞慈禧準備簽定馬關條約當即有10位封疆大吏表態決不同意,力主朝廷遷都再戰。劉坤一態度猶為激烈,堅決反對與日人議和。只可惜慈禧被打怕了,還有他怕再打下去滿清會和日本同歸於盡,南方的漢人督撫勢力將起而代之。

    於是乎日本人得到了臺澎獲得了2億兩白銀的賠款,還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慈禧、李鴻章必須要為甲午戰敗擔責,這是歷史事實,不容詭辯。

  • 3 # 歷史軍魂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 拼的是綜合實力。中日甲午戰爭分為海戰和陸戰,其中中國海軍參戰的是北洋海軍,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七”。但是這個號稱是虛的,好聽不經打,從軍事實力上來說是不及日本聯合艦隊的。北洋海軍的總噸位、航速、火炮等方面均不及日本聯合艦隊。北洋海軍自成軍之後就再也沒有更新過軍艦,而日本聯合艦隊呢?幾乎是1890年以後下水的新式軍艦。科技是日新月異的,北洋海軍的軍艦購買比較早,使用一些年之後航速會下降。

    再來說說陸戰。甲午戰爭時,中國軍隊的參戰主體是淮軍和湘軍,在武器裝備方面並不比日軍差。但是湘淮軍仍然是舊式的軍隊,內戰內行、外戰外行,與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建立的新式陸軍不可同日而語。

    最後再說一點,那就是海軍的700萬軍費不是慈禧挪用的,而是光緒的生父醇親王挪用的。醇親王挪用海軍軍費為慈禧造園子,目的是讓慈禧在頤和園度晚年,然後交出權力。可是醇親王“too young,too simple”,達到權力巔峰的慈禧會輕易交出權力嗎?

  • 4 # 青言論史

    晚清要是沒有慈禧,連甲午戰爭都不會有,更別說什麼打贏不打贏了。

    清朝本來在鴉片戰爭就已經一蹶不振,在二十年後接連遭遇太平天國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更是到了滅亡的懸崖邊。那麼它能繼續苟延殘喘五十年的轉折點在哪裡呢?在咸豐駕崩、同治上臺、慈禧垂簾。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所謂的能臣幹吏,也需要別人來挖掘。挖掘他們的,正是慈禧太后。有一說一,在她執政的前期,慈禧是能夠任命一大批有能力、有想法的人的。這些人包括恭親王、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正是這些被稱為“中興名臣”的人,幫清朝頂過了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

    如果沒有慈禧,可能大清早就在內憂外患之中亡國了。倘若大清沒了,那麼甲午戰爭能不能爆發都兩說。因為如果英法滅亡中國,中國會怎樣未可知;如果太平天國得國,按照他們的短視,既不會發展海軍,也可能會直接放棄朝鮮乃至東北,旨在吞併朝鮮半島的日本人也就不用和中國人在海上和陸地上都打一架了。

    有一說一,慈禧確實導致了甲午慘敗;但是沒有她,我們甚至連打這一仗的機會也沒有。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 5 # 光華

    打不贏,甲午戰爭的實質是英美資本扶持遏制中國這個龐然大物打的代理人戰爭。別說當時,就連今天中國人都沒認識到這一點,怎麼可能打贏。

  • 6 # 國史拾遺

    直接回答問題,不可能,而且很可能更糟。

    這裡不是為慈禧洗白,毫無疑問,慈禧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近代國家統治者,19世紀後半頁,清王朝的屈辱衰退,清朝封建統治階級難辭其咎。

    但是,如果以評價封建王朝統治者的能力作為評價標準來說,慈禧還是不錯的。在慈禧和一批滿漢權臣的合作下,清王朝熬過了咸豐時代這一“最黑暗的時期”,內部平定了太平天國,捻軍和回亂;外部在西南勉強扛住了中法戰爭並收復新疆,這可以說是帝國最後的餘暉了。

    然而,當面臨更強大的敵人——日本(日本和英法俄不一樣,它是將中國作為主要侵略目標,幾乎是傾全國之力圍攻)的時候,清朝這種“強化版封建王朝”是根本應付不了的,所以甲午的慘敗也是歷史的必然。這,並不是慈禧能夠改變的。

  • 7 # 達o芬奇密碼

    甲午戰爭,慈禧已經在頤和園養老。朝鮮戰爭是光緒要打。引發中日甲午戰爭。慈溪是比較信任李鴻章的。如果慈禧指證,他會聽李鴻章的,不打朝鮮戰爭。起碼不打無準備之仗。日本準備了十年,就為了這一仗。清朝的軍艦速射炮買回來的時候甲午失

  • 8 # 冰雪之城的王子

    樂觀的講光緒帝當時正值英年,是一個十足的鷹派代表,以他不甘做亡國之君的性格肯定會堅決支援海軍建設,於是會出現短暫的中日海軍競賽!但因為日本資源經濟的貧乏最終不得不再次臣服中國繼續裝孫子!這樣一來就不可能有甲午一戰!變法圖強,立憲等會順利得到實施,康有為,梁啟超等會得到重用!孫中山是學醫的,沒準光緒會命他當第一任衛生部部長!各方精英人才都已到位,即便要打,西方列強此時面對的也是一個真正甦醒的中國!

  • 9 # 五瓣石

    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慈禧為代表的統治階級的腐化墮落只是其一,如果沒有慈禧,甲午戰爭也未必會勝,因為一場戰爭的勝利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慈禧個人對戰爭結果的影響是極其有限的,比如,我們難道可以把清政府成功收復新疆完全歸功於慈禧的英明決斷嗎?

    筆者認為中國之所以會輸掉甲午中日戰爭,主要是由以下幾點因素造成的。

    一、清政府的情報蒐集能力極弱。對戰爭的發生缺乏預見性,更無準備。而日本則是準備充分,勢在必得,抱著你死我亡的拼命心態發動了戰爭。在戰爭的前夜,清政府對此毫無察覺,他們根本就沒有把這些倭寇放在眼裡。以至於戰爭發生之時,他們只能倉促應戰,被動防禦。

    二、日本海軍實力強於北洋海軍。北洋水師成立之初雖然是遠東第一,但是發展緩慢,而日本海軍則快速發展,等到了6年之後的1984年,日本海軍在噸位上已經達到了4.1萬噸,完爆北洋海軍的3.5萬噸,並且日本海軍多是新艦,在機動性、射程、火力上都強於北洋水師的老艦。除此之外,日軍作戰計劃明確,海陸軍配合默契,軍官指揮得當,士兵技術嫻熟,而清軍則指揮混亂,除了少部分北洋水師士兵之外,士兵計程車氣和戰術素養都比較差勁。日本海軍的戰鬥力完爆北洋水師。

    三、清政府內部體制僵化,腐化墮落,忙於內鬥。清朝是封建奴隸制,而日本則是現代化的君主立憲制,比中國更高效,更靈活;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階級的大部分官員腐化墮落,生活奢侈,耗用了大部分財政經費,竟然把北洋海軍的軍費用來給老太婆過生日,而日本的皇室則厲行節儉,從牙縫裡面擠錢發展海軍;清朝晚期,以翁同酥為首的清流派和以李鴻章為首的鬥爭如火如荼。翁同酥掌管戶部期間,大幅度削減北洋海軍軍費,使軍艦老化,有了故障無法維修,缺乏彈藥,造成了北洋水師的軍備鬆懈,而日本則積極備戰;清流派大員李秉衡時任山東巡撫,在日軍攻打劉公島之時,拒不發兵,最終使其淪陷,而日本則是海軍和陸軍精誠團結,配合默契。僵化墮落、分裂的大清碰上了高效活力、團結的日寇,怎能不敗?

    甲午戰敗之後,清政府和倭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此條約一簽訂,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而日本在鉅額賠款的加持之下,則鑄就了現代化和工業化,從而開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崛起和輝煌之路,直至今日還屹立在世界之巔!每當後人讀史讀到此處,無不扼腕嘆息!我們無法改變歷史的既定結果,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反思歷史,吸取教訓做到不讓歷史重演,努力發展國防和科技,加強內部團結,嚴懲腐化墮落,中華民族必定會永久昌盛!

  • 10 # 歷史漏砂

    甲午戰爭的失敗並非慈禧一個人挪用海軍軍費的原因,當初的實權派人物很多人都是反對開戰,特別是最為大清帝國實際掌權人的慈禧太后。朝鮮政變讓日本看到可以以此為藉口挑起和中國的戰爭。對日本來說朝鮮的政變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日本崛起於東亞的機會,因此他們以保護日僑和日本商人為藉口在沒有得到清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往朝鮮大規模增兵。

    清政府為了避免和日本的衝突升級甚至開戰,作為洋務派的李鴻章利用自己多年來和理想打交道的經驗積極尋求西方列調停中日爭端,根據他多年的外交經驗日本的行為已經干涉了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利益,他們一定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日本產生衝突。因此在備戰方面清政府做的很不充分,無論是戰前的軍事部署還是軍事物資的儲備都出現嚴重問題,特別是軍事物資的儲備嚴重滯後,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就是因為炮彈嚴重不足導致慘敗,而且連一艘日本軍艦都沒有擊沉,自己卻付出了損失五艘軍艦的沉重代價。

    當年李鴻章統帥的淮軍可以說是大清帝國的支柱,在剿滅太平天國以及捻軍的過程中屢立戰功,並在後來的中法戰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那一時期淮軍可謂是風光一時,但是年深日久淮軍再也沒有經歷大的戰事,直到甲午戰爭爆發,但是甲午時期的淮軍已經喪失了當年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鬥志,他們和八旗以及綠營已經沒有多達差別,在平壤之戰中淮軍提督葉志超奉命堅守平壤城,但是在戰鬥進行的最激烈的時候葉志超卻率軍逃跑,很對清軍士兵在逃跑的途中驚慌失措被日軍各個擊破。

    而大清唯一值得驕傲的北洋水師也並不是大家眼裡看到了強大無比,相反北洋水師是一支十分腐敗的艦隊,提督和管帶在上海為爭奪妓女產生裂痕,很多官兵在出海巡洋之後在上海或是香港上岸賭博嫖妓,而且各艦管帶利用出海的機會私自夾帶貨物,搭載旅客,為自己謀取私利,而且當時有日本間諜混在旅客之間刺探北洋海軍情報。這一系列的原因才是甲午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而慈禧也對這次失敗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11 # 隨風物語

    一、即使沒有慈禧,甲午戰爭清庭也會失敗,只是早晚而已。甲午戰爭可以這樣說是以李鴻章一人之力來抵抗日本舉國的入侵。

    二、甲午戰爭時,清庭既沒有清晰戰略目標,也沒有相應的情報,不瞭解日本的真實意圖。此時的清朝正沉寂於天朝上國,日本只是爾等小國,不足為懼。殊不知,此時的日本戰略目標非常清晰,經過明治維新後,今日之日本也不是昔日之日本。清庭上下沒幾人認識到日本的實力。

    三、此時的清庭政治體制腐朽,黨爭不斷,頑固派與洋務派爭執不休。作為帝師的翁同龢更是縮減北洋海軍軍費,致使北洋海軍自建軍之日起不在新增一艦一炮,把北洋海軍當作李鴻章的私人軍隊。反觀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君臣上下一心,只為打敗清國,全國募捐購買艦炮,甚至明治天皇一天都只吃一頓來支援這場戰爭。從兩個國家的人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就能看出清庭必敗。甲午戰爭爆發後,就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李鴻章以一人之力來抵抗日本舉國的侵略。

    四、從歷史的必然性來說,落後、腐朽的封建主義國家是不能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即使清庭沒有慈禧,甲午戰爭也會註定失敗,只是早晚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人不適合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