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過46329954

    謝謝邀請。孔子本意是什麼,我沒有查證。但現在人們普遍把它用於不在該位,就不管該事。小編在編題時應該也是該想法。我認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從不壞事,不亂事的角度提出的,並不是讓那些對執政有益的善言得不到發表,甚至打壓。而是廣招夭下賢才,廣納世間良策,平天下,興偉業,圓好夢。

  • 2 # 好久l不見

    看自己怎麼理解,如果甘願平庸碌碌無為那麼就本分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如果你有夢想,那麼你應該學學老闆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以及言談舉止!當今社會技術型人才永遠在一線崗位。儒家的中庸,道家的道法自然,永遠都是上層社會講給下層人群聽的!是"桃花源記"裡面的生活,不現實,這世道有對就有錯,有正就有反!所以要學會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才是重點!我認為孔子這句話是扯淡!

  • 3 # danyboy

    這句話與“換位思考”沒有關係。

    在《論語》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一句廣為人知的語錄,意思是比較明白的。古往今來,對這八個字的解釋雖然大致是相似的,但是對“謀”這一個字的意思,卻是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謀,就是謀劃、執行;有的認為,謀,僅僅是思考、思慮。這樣的話,這句話就有了程度上的區別:

    一種認為:不在這個名分、位置上,不做這個名分和位置該做的事情;

    一種認為:不在這個名分、位置上,甚至不能去思考這個名分和位置該做的事情。

    宋代的邢昺說:戒人侵官也。言不在此位,則不得謀此位之政。欲使各專一守於其本職也。

    這主要是前一種意思,就像中學課本里大家熟悉的《曹劌論戰》,曹劌就說過,打仗這種事情,“肉食者謀之”,他不想管,這就是一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態度。

    但是,六朝的皇侃卻說:誡人各專己職,不得濫謀圖他人之政也。君子思慮當己分內,不得出己之外而思他人事;思於分外,徒勞不可得。

    這就是後一種意思了,不僅不能去謀劃他人的政事,連思慮都不行。

    兩者比較,我們認為還是前者較為妥當。

    因為,第一,畢竟,儒家總歸是不太鉗制思想的。也難怪朱熹認可程子的話:“不在其位,則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問而告者則有矣。”意思是說,平時不能干涉別人的事,但是如果“君大夫”向你問到了別人的事情,這種情況例外。這就意味著,思考還是有必要的。第二,孔子本人都被稱為“素王”,何謂素王?就是沒有王位的王者,如果連思考都不能思考,這難道不是說,孔子本人已經違背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意思了?

    孔子作為素王,他思考作為王者應該做的事情,但是他本人並沒有稱王,因此。只能把“謀”理解為謀劃、執行,才不會造成這種理解上的矛盾。

  • 4 # 老漢心語

    當今時代,人們常用這句話告誡那些不守規矩的人,做人做事要定準位、守好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既不要缺位,該為不為;也不要越位,破壞規矩。

    職場中,有兩句話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從不同角度有異曲同工之處,一是在其位要謀其政,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社會分工也好,職場分工也罷,都有一個秩序和規矩問題,都講分兵把守各司其職。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何況術業有專攻,職責有不同。有些越位之為,是組織中職責不清晰造成的;有些越位之行,是不守本分,違反規矩,爭利攬權,凸顯自我等自私自負的表現。"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與"只掃個人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一切份外事都與我無關”等消極的態度不能相提並論,它們的實際寓意不同。

  • 5 # 另眼看風水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就是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要去過問這個職務範圍內的事情。

    這是儒家一貫的態度。也就是說,在你的職權範圍內首先應該把自已的事情做好,這樣你自然而然就能夠升到更高一級的層次;如果去做不該你做的事情,反而可能會弄巧成拙。君子只求現在的地位來做他應該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可以說,做該做的事情,這才是中庸之道。

    孔子所說的這句話就是對專業化分工的一個說法,一個人只有專門從事自己的優勢才能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率。不在這個職位上工作的人就不應該管這個職位上的事。如果他管了,就等於越權了,這就不利於其他人能力的發揮,並且不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

    特別是在上級與下級之間存在著一個領導與下屬的關係,但是上級對下級僅僅是指導和監督,一般不參與下級的具體工作。

  • 6 # 老慢

    這句話的正解應該是:如果自己沒有某方面的本事和確實幹得不錯的成績,千萬別想著往這方面發展,否則,害人害己。其實,這是中華非常傳統的一個智慧,古往今來,絕大多數聰明人都是這麼做的。

    古文字中,立:從此成為大人。大人,即凡事從與環境需求、客觀發展規律匹配的角度看問題的人,客觀上確實帶來普遍好且持久好的結果的人。所以,“立”有兩個條件,一、你的天賦確實與這件事的需求匹配,二、你確實在這方面乾得很順手、幹出了成績。

    所以,“位”字的造字本義是:天賦和實踐都證明你特別適合這個位子。

    做人,最難的就是從客觀角度知己,瞭解什麼才是自己的真正天賦特長。怎麼證明你做到知己呢?這就是你在這方面乾得很順手且成績很好。

    中華文化中,選擇為政者的思路也是如此:德位兩者缺一不可。德,就是一個人凡事從客觀整體公需角度看問題的品德和習慣;位,就是一個人客觀上的能力和資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人的政績。

    《中庸》雲: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就是在講“德”與“位”的關係。先秦經典中的“在上位”“在下位”都是如此,都是在講“客觀上的政績”這個問題。

  • 7 # 王營評教育

    《論語》中,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也說:“君子思不出其位。”孔子的意思是:“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去謀劃與那個職位相關的政務。”曾子意思是:“君子思想考慮的,應該是他職責範圍內的事情。”

    這兩句話耳熟能詳,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闡明瞭儒家的處世態度,同時是指出了君子為政的基本態度。

    一個人在相應的職位上,就要幹好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情,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去謀劃那些與本職位工作無關的事情,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識。比如,你現在是一名中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你卻浪費寶貴的時間,該上的課不上,該完成的作業不認真完成,每天沉溺於網路遊戲或者是網購,幻想一夜暴富,到頭來學業荒廢,一事無成,這就是典型的“不在其位,謀其政”,或者說不務正業。網路遊戲並非不可以玩,但要適可而止,如果你對網路遊戲開發有興趣,想要研究它,那也未嘗不可,但那是將來的事情,當下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要思考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和途徑,盡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學業成績,這就叫“君子思不出其位”。

    但有趣的是,長期以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卻成了一些人工作上事不關己、明哲保身、不思進取的託詞。有些人身居重要崗位,遇到與自己工作職責關係不大的事情,卻往往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來搪塞,害怕負責任,結果造成在單位內“一人一把號,各吹各得調”,給整體事業帶來損失。比如在一所學校,上有校長,中有中層幹部,下有教師,校長的主要職責是管理學校;中層幹部分工明確,有分管德育的,有分管教學的,還有分管後勤的;教師職責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好課,或做好班主任,他們當然都要“在其位,謀其政”,各自思考如何做好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但學校是一個大系統,學校的每項工作都事關“育人”的整體目標,如果一名學生在校園內打架,被後勤主任碰上了,後勤主任該不該管?或者被一名班主任遇上了,而這名學生恰好不是本班的,這位班主任該不該管?

    可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現代社會中要把它放在一系統的、整體的框架中去理解。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無論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和他人乃至社會的整體目標發生聯絡。因此,個人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多關心一些國家大事,甚至過問一些閒事,正如古人所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否則你就可能變成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

  • 8 # 月之缺圓可待

    在我看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僅是一句職場格言,更是一種人生智慧,那就是認清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反面就是“在其位,謀其政”,然而我們往往都是可以做到前者,而做不到後者,甚至更多的時候是“在其位,不謀其政”。

    我們總在說,做好當下,那麼當下是什麼呢?大概便是我們目前所處的位置該做的事吧。

    如果你是一個職員,就盡力配合領導的安排,完成屬於自己的任務,而不是整天抱怨。

    如果你是一個工人,就努力做好每天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水平,而不是偷奸耍滑。

    如果你是一個老闆,就儘量為每一個員工負責,而不是剋扣他們。

    如果你是一個媽媽,就對孩子付出你全部的愛,而不是抱怨因為他,你失去了自由與青春。

    如果你是一個丈夫,就共同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而不是把家庭只當作擋風遮雨的地方。

    如果你是一個朋友,就請耐心傾聽並支援朋友的一切,而不是總想從他身上獲得些什麼。

    如果你是一個路人,就遵守交通規則,而不是總伺機破壞規則。

    ……

    每個人都是多重身份的結合體,如果我們在每個角色裡,都能認清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那大概便是做好當下了吧!

  • 9 # 馮大爺35

    意思是不在這個職位上,就不再思考謀劃這個職位上的事了。有兩種情況。第一,由於工作調動,換了職位,比如原來是教育局長調任交通局任局長,那麼就不再考慮由教育局長負責的那些學校佈局、教師招聘等事務了。第二,由於新調任來本單位的領導主持工作,自己不再任此職或退休了。領導職位卸任了的幹部,他不必再考慮原職位上的工作。

  • 10 # 黑月瑞士財富

    不拿別人的錢,為啥耗自己的腦細胞。出力不討好,還有風險。就算利益再大,有命重要嗎?想開,想透,做起來才不會……

  • 11 # 幸福滿滿217660454

    我個人的理解是:這句話還有另一層意,在其位,(就該)謀好其政!無論哪個人,必須要把自己份內的事,盡職盡責的做好!而不屬於自己份內的事,儘量不要(妄自 、盲目) 亂表態,可以適當的給建議,而不是強勢的拿主意!

  • 12 # 錦月細雨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胡說八道,大家別當真,看劉邦,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看看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看看朱元璋,一個要飯的,看看大清朝原本是群少數民族的普通人,看看五四運動,所有推動歷史進步的都是不在其位的人在積極的幹著不是其政的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天生我材必有用。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說白了,幹大事的人都是從普通人做起的,努力學習,積極參與,才能成大事。

  • 13 # 皇家華韻

    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個人在某個職位中擔任領導,或者在某種工作中擔任一定的職位,如果有一天在某個領導職位中退下來,或者說在某個重要崗位中退下來以後,就不要在干預以前你本人所掌管的事務了,俗話說得好,家有千口,主持一人,你不在這個職位了,就不要再管事情了。

  • 14 # 倪AM文化歷史藝苑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就是不在這個職位就職,就不要干預這個職位上的事務,要各自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不要干涉別人職位的事務,各就各位,恰恰跟:在其位,謀其職,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們中國文化歷史悠久醇厚,文學的文字真的是既精彩又有趣,既生動又精緻!

  • 15 # 靈機先生講國學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講的非常有道理。打個比方,當公安局的局長,就不要去操心財政局的事,幹好你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

  • 16 # 逆襲的諸行無常

    孔子曾經說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樣一句話,並被記錄於《論語.泰伯篇》。這句話自古至今成為推諉牛皮的第一金科玉律。遇到職責不清、或自己職責以外的事,只要不想管都可以用這句話搪塞。有時候即使是自己的工作,也可以以職級不夠高為藉口,讓這句話成為自己的擋箭牌。孔子的這句名言究竟應該怎樣理解才對呢?

    這句話的譯文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應該考慮那職位上的事。”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有其合理性的,一方面涉及到儒家所謂的“名不正則言不順”的問題。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則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認為是“違禮”之舉。另一方面“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人盡其責才能充分體現出責任明確,才能不出現穿插管理,多人管一事,方向混亂、職責不清的問題。有的時候我們總是強調自動補位,團隊意識的重要性,但是有時候這往往反映出來的正是管理上職責不清,分工不明的根本問題。

    朱熹在《論語集註》中只引用了程頤夫子的話,“不在其位,則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問而告者則有矣。”程老夫子認為,從政為官不在其位,就不應該去謀其政,但是對於君主或大夫們的諮詢,該說的還是要說。

    明朝張居正對於本章的註釋是比較積極的,首先他將這句話定位為君子自處之道,為人應該安分守已。我們學習就是為了今後經世濟民,即使當前還處於求學階段,也應該心懷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努力學習研究,是在為今後做準備,一旦能身居高位,目前所學所思,就能用於經世濟民。身不在其位,過分侵越干涉,則只會給自己招惹禍事。張居正認為心懷天下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定要分清楚。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關鍵在於不在其位,不察其意,不詳其情,也就難謀其政。特別是管理層,過多對基層指手劃腳,除了造成職責錯位,效率低下,積極作用少之又少。所以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相對應的就應該是“在其位,謀其政”,就是責任到位、各司其職、履職盡責,人人盡其責,才是不斷進步、提高的保證。

  • 17 # 百邦的詩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人們不在那個位置,就不要謀求那個位置上的事情。

    對於這句簡單的話,後人卻有著很多不同的理解。贊成的有,反對的也有。贊成的認為,涉及名分問題,“名不正則言不順”,謀其政就有越位之嫌,破壞了等級制度和社會分工。反對的認為,孔子有看客心態,主張“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思想消極,應該批判。那麼,一向主張“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孔子怎麼會消極呢?關鍵的問題還是弄明白“位”的含義。

    一個“位”字簡單,在不同人那裡有著不同的解釋,所以造成異議。筆者認為“位”字主要有三種意義:

    一是指職位、崗位。這是最普遍的解釋。弄清自己所在的崗位,盡到崗位賦予的職責。

    二是指自然界變化的位次、社會發展程序。做事情,處理工作不能違背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沒有到那個位次程度,就不考慮那個時候的事,只做與客觀現實相符的事。否則,必將受到自然界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懲罰。

    三是準確定位。於個人,要準確定位自己的社會分工,明確崗位職責,盡心盡力做好分內的事。謀其事就是謀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樣不謀其事也是謀其事了。於群體,要準確定位自然和社會的客觀發展階段,做好與之相適應的事情,制定與之相適應的長遠發展規劃和戰略。把一個“位”字理解了,弄明白了,就不難理解孔子這句話具有很深刻的哲學道理,也充分表達了孔子積極的人生態度。

    為什麼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在其位,謀其政”呢?可以從孔子的言論中看出端倪。“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憲問》”意思是國家治理好了,領俸祿;國家治理不好,領俸祿是可恥的。“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衛靈公》”意思是兢兢業業的做好分內之事,然後才能領取俸祿。這都是勸人盡心謀事做事。在《論語·季氏》裡,季氏準備攻打顓臾,冉有、子路求見孔子出主意。孔子將他二人一通批評,“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意思是憑藉自己的能力擔任職務,不能勝任的就辭職。這些話更加認證了上面的解釋,不論何時,孔子都保持著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在其位”就得“謀其政”。前提是一定找準定位,所說“名正則言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齡單身青年越來越多,離婚率越來越高,是進步還是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