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者仁義也

    本來就沒有藍齊兒這個人,這完全就是《康熙王朝》編造出來的人物。所以這個問題根本不是歷史問題,而是影視問題。

    歷史上康熙帝是有一個榮妃,但不是容妃,這個榮妃是馬佳氏,是員外郎蓋山的女兒,大約是在1665年左右進入康熙帝的後宮,是康熙帝最早的幾個妃子,他給康熙帝生了5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中長大成人的只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女兒是固倫憲公主,在1691年嫁給蒙古巴林博爾濟吉特氏額駙色布騰之孫烏爾袞;兒子是皇三子允祉。榮妃本人則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去世,活了八十歲。

    康熙選擇把藍齊兒嫁給葛爾丹,說白了就是和親。

  • 2 # 傑穎寶寶

    今天不從歷史角度,要從影視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1. 首先,從康熙本身上來分析,康熙是一個善和狠的人,對奶奶祖母那些對自己好的人很好,善良,可是對於江山社稷不容得半點馬虎,這叫狠。他不會因為任何人做出自殺等比較脆弱的行為。

    2.藍齊兒,當年是被葛爾丹看中,並不是康熙主動要嫁給葛爾丹的,所以當時康熙也是迫不得已,內心上,他是很疼愛藍齊兒的人,但是在江山和女兒之間選擇,他不得不也必須要選擇和親。

    3.從當時形式分析,臺灣不穩,有沙俄入侵,葛爾丹勢力強大,當時康熙沒有餘力收拾葛爾丹,當時下嫁,也是為大清王朝爭取兩到三年的時間。所以,總得來說,康熙算是明君,有遠見,有謀略。

    這是我的見解,請多多指教!

  • 3 # 中孚鑑

    藍齊兒是《康熙王朝》中的人物,《康熙王朝》中的藍齊兒本是一個受到康熙皇帝疼愛的格格,後來藍齊兒也有了喜歡的人,就是李光地。但是後來藍齊兒卻嫁給了葛爾丹。那為什麼康熙皇帝會把疼愛的藍齊兒遠嫁給葛爾丹麼?

    當時的葛爾丹勢力膨脹的很快,對當時的大清朝構成了威脅。而當時康熙皇帝根據當時大清的利益因素,那時還沒有準備對葛爾丹用兵,也可以說是還沒有十足的把握,具備攻打葛爾丹的實力而能一戰勝之。

    而當時的葛爾丹卻野心也不小,對大清虎視眈眈。當葛爾丹見到藍齊兒後,就愛上了藍齊兒,於是葛爾丹就向康熙求親。

    康熙皇帝以大清的利益為最高原因,考慮到當時還不是對葛爾丹用兵的時機,大清還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來提高國力,康熙皇帝為了安撫葛爾丹,來爭取到大清提高國力的時間,不得已讓藍齊兒嫁給葛爾丹。

    所以康熙皇帝會讓藍齊兒嫁給葛爾丹。

    當時藍齊兒雖然不願意嫁給葛爾丹,但是她也不能作主,太后也對她說要以大清的利益為重。最終藍齊兒在大阿哥的陪同下,走上了遠嫁之路,嫁給了葛爾丹。

    不過藍齊兒嫁給葛爾丹後,葛爾丹對藍齊兒還是很好的,而藍齊兒之後也愛上了葛爾丹,同時他們還有了孩子。

    然而藍齊兒的婚姻本來就是有利益關係的存在,後來大清經過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大清國力得到提高,康熙皇帝為了消除葛爾丹對大清的威脅,於是決定對葛爾丹用兵。

    康熙和葛爾丹之間的戰爭,最終是葛爾丹失敗了,葛爾丹也落下了悲慘的結局。康熙皇帝想讓藍齊兒回家,可是藍齊兒覺得大草原卻是她的家,於是她就帶著她的孩子回了自己的家。

    後來藍齊兒想到她父母的養育之情,於是就去了京城去看望她的母親和康熙,然而那時她的母親容妃卻被打去冷宮並且做著苦力,雖然康熙和容妃有意在藍齊兒面前掩飾,然而最後還是被藍齊兒看到,藍齊兒非常難過,心裡對她的父親康熙也不滿。後藍齊兒離開了京城回到草原,就再也沒有回來。

    《康熙王朝》中的藍齊兒雖然是康熙的女兒,也受到疼愛,卻也不能用左右自己的生活。她曾喜歡李光地,卻因為大清的利益還是嫁給了葛爾丹。當他愛上葛爾丹後,大清朝已經有了攻打葛爾丹的實力。她看著自己的丈夫和父親交戰卻不能阻止,最後看著她的丈夫葛爾丹失敗。後來進京又看到她的母親被打入冷宮並做苦力。

    藍齊兒想到這些很難過,最終藍齊兒離開京城回到了草原,再也沒有回去。藍齊兒是《康熙王朝》中的人物,而她的歷史原型是固倫榮憲公主,當然這裡說的是《康熙王朝》中的藍齊兒。

  • 4 # 君發劉軍

    我認為,這是利益的需要。帝王家沒有親情,只有利益,為了皇位,爹殺兒子的有,兒子殺爹的也有,至於兄弟相殘,更是舉不勝舉。 藍琪兒是康熙非常喜愛的女兒,曾經一度去自由戀愛,愛上了書生李光地。但由於草原狼葛爾丹成長的太快了,他不斷的入侵大清。當時康熙正準備收臺,對北方只能安撫,如果兩線作戰的話,大清有可能亡國,為了讓草原狼不再鬧事自己有個安定的後方,只好忍痛將心愛的女兒藍齊兒下嫁給草原狼葛爾丹,用此來換的大清的喘息之機,後來康熙成功收臺。又經若干年,集聚了人力物力財力,康熙下決心消滅了草原狼葛爾丹。康熙邀請籃琪兒回家。可憐的藍琪兒,沒有回來。將自己的一生留在了草原上。各位老鐵們,你們認為我說的對嗎?

  • 5 # 秋媚讀史

    談判,是一門妥協的藝術,它涉及到時機、實力以及溝通技巧等諸多因素。在古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經常會因彼此關切的問題而談判。當中原王朝處於弱勢時,談判就會出現被迫的情況。《康熙王朝》中,康熙將藍齊兒嫁給噶爾丹,就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聯姻。

    公主遠嫁,可以換一時和平、增進雙方關係,這是一種傳統慣性

    在歷史上,和親並不少見,漢朝時就有昭君出塞、細君公主遠嫁。從本質上看,這是一門政治婚姻,公主就是雙方和平的紐帶。即使到了清朝,滿蒙聯姻也是古代和親的一種延續,清朝女子嫁蒙古王公、清朝皇室娶蒙古女子的現象都變得司空見慣,清廷的海蘭珠、孝莊就是蒙古女子。

    藍齊兒是康熙的掌上明珠,但她生於皇室,天生就揹負著皇室的使命。她的婚姻,皇室利益第一,愛情第二。她與李光地的愛情,看似美好,其實也有康熙的政治考量,那就是透過滿漢結合的方式,宣揚滿漢一家親,以此緩解滿漢矛盾。

    既然藍齊兒無論嫁誰都帶著利益,那對於康熙而言,自然要利益最大化。李光地一介書生,給個功名、幾句好話就能打發;噶爾丹就不同了,他是準噶爾大汗,不是一點蠅頭小利就能安撫的。兩相權衡,藍齊兒遠嫁噶爾丹才是眼下最符合大清利益的事。

    形勢決定了,康熙不得不妥協

    康熙的戰略部署是先收臺灣,再徵噶爾丹。當時,康熙正在集中精力與鄭經交手,而且已經收到成效。但噶爾丹也沒閒著,在西北攻城掠地,對大清虎視眈眈。康熙對噶爾丹的態度是安撫,噶爾丹卻得寸進尺。

    噶爾丹假扮使者進京,名為朝見,實際上是為自己囤積物質,並檢視大清的虛實。在這個過程中,他看上了康熙的女兒,同時也看出了康熙的短板。當噶爾丹趁火打劫,以強硬態度提出娶藍齊兒時,不管康熙找多少理由拒絕,也掩蓋不了大清的窘迫,他是沒有選擇的。

    一、與鄭經的交手已經到了關鍵時刻,眼看就要平定臺彭,肯定不能半途而廢。否則,遷界禁海、訓練水師的代價都會前功盡棄,還會讓人看笑話,鄭經也會時不時搞點小動作。

    二、康熙顧此失彼,無法兩線作戰,對噶爾丹只能先忍住。

    三、征討噶爾丹的準備工作還沒做好。打仗需要花錢,魏東亭的三千萬兩白銀還在籌備中;許多兵勇都陷入福建,抽不出抵禦噶爾丹的軍事力量;沙俄也在北邊盯著;蒙古各部還未就噶爾丹的問題達成一致;朝廷百官還沒有徵討噶爾丹的思想準備。

    當實力與形勢不利時,談判桌上就會顯得很被動。因此,康熙不得不對噶爾丹妥協,將藍齊兒遠嫁草原。

    群臣推波助瀾,孝莊出面安慰藍齊兒

    康熙是皇帝,他的意志需要臣子去執行,但臣子的態度也能影響他的意志。違背群臣態度的乾綱獨斷,皇帝只能偶爾用之。否則,得罪完所有臣子,康熙就成了光桿司令。

    康熙得知噶爾丹的要求後,擺出一副很生氣的姿態,表現出對藍齊兒的父愛。明珠、索額圖等人知道康熙的難處,依舊在他面前陳述各種利弊得失,並列舉了建寧公主等人的例子。朝中大臣都支援將藍齊兒嫁給噶爾丹,這些人的態度,康熙需要慎重考慮。

    當遠嫁藍齊兒的指示發出後,孝莊也站在康熙的立場,對藍齊兒好言相勸。經過一番開導,藍齊兒也同意這門婚事。

    康熙時刻沒忘與噶爾丹的國仇家恨,在嫁女兒時,就已經在為征討噶爾丹做準備,藍齊兒只是康熙暫時穩住噶爾丹的籌碼。他派大阿哥親自護送,目的就是為了查探軍情、地形、地勢……籠絡蒙古王公,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孤立噶爾丹。

    秋媚說: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康熙要平定噶爾丹,就必須作出取捨,藍齊兒就是這場博弈中復出的代價。於帝王而言,對女兒負責是小愛,對天下負責是大愛。小愛是家事,大愛是國事,康熙用犧牲小愛的方式做到了對天下大愛無疆。

  • 6 # 小小咖娛樂

    藍齊兒是康熙最疼愛的女人,為什麼會把她嫁給敵人葛爾丹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得從當時的社會環境說起。

    當葛爾丹進京納貢並看上藍齊兒後,回到蒙古便立刻向康熙提親,要求康熙把藍齊兒嫁與他。而康熙此時正集中全國兵力、財力準備一舉拿下臺灣,已解決東南沿海的後顧之憂,從而無暇顧及葛爾丹的猖狂挑釁,為了不給葛爾丹的武裝叛亂提供藉口,同時為了拖延時間爭取機會,為了穩定全國局勢不至於腹背受敵,康熙迫於無奈不得不答應葛爾丹的請求。

    而藍齊兒身在帝王家,雖然不想,但又無可奈何,只能當做政治的犧牲品,其實藍齊兒的命運是歷史上許多“和親”公主的共同寫照。

  • 7 # 遊說遊聽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哈。

    《康熙王朝》是透過藝術化的演義形式的一部電視劇,藝術水平肯定是很高的。不過,為了讓電視劇的劇情更加的潤滑,肯定會進行一些藝術加工。問題的主角—藍齊兒,就是典型的藝術加工出現的。

    先說滿清對於蒙古的分化政策。想看可以看我的之前的回答(傳送門: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755771835201093899/)

    清朝從順治入關開始,對於漠北的政策就是北不斷親、南不封王(蒙滿貴族不在南方封王)、分封而制,注意這個制,不是治理的治,是牽制的制。

    那既然的基本政策(祖宗成法萬年不可動)是北不斷親,那是不是就要一直聯姻呢?其實也不是的,因為清廷對於統治的漠北西側和北側的瓦拉部一直都是敵對關係。只是有的時候是熱戰爭,有的時候是停戰而已。

    清廷對於蒙古韃靼部合作多年,可以追述到努爾哈赤聯合打劫明朝,與皇太極時期完成蒙古八旗的編制。他們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好兄弟。而蒙古的韃靼部也尊滿清的皇帝為天可汗。

    同時,韃靼部與瓦剌部之間的分崩離析其實從蒙哥汗死去就開始了,只是在明朝的挑撥離間下變得越發的不可彌補了。

    一邊是聽從自己指揮的韃靼部,一邊是親俄的瓦剌部,滿清的皇帝只要不傻,肯定知道怎麼選擇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簡單的說,就是拉攏漠北韃靼部,進行封汗與支援,打擊瓦剌部(瓦剌部由沙皇俄國支援,這個一直演化到解放戰爭結束,都沒有變過)。

  • 8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因為康熙帝是政治動物,是一位純粹、地地道道的政客。

    對於一個純粹的政客來說,為了政治,一切東西都可以犧牲。

    當然,除了自己的核心利益除外。

    對於康熙來說,什麼是核心利益?

    那就是權力,皇位或統治力。

    犧牲一位格格換來自己的權力的鞏固,這個買賣不虧。

    “自古無情是帝王”這才是封建社會專制君主的真正寫照。

    比如漢唐時期的和親,都是為了所謂的大局著想,為了大局難道就能犧牲女性的幸福?

    什麼是國家?

    “我們愛的是人民拿出愛國心抵抗被人壓迫的國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愛國心壓迫別人的國家。我們愛的是國家為人民謀幸福的國家,不是人民為國家做犧牲的國家。”——陳獨秀《我們究竟應當不應當愛國》

    一個強迫別人犧牲的國家活該滅亡;

    一個壓迫百姓的統治者就不配當領袖。

    從這種意義來看,康熙帝根本就不愛藍齊兒,他喜歡的只有自己的權力,他最愛的是那個所謂為了國家犧牲自己“最愛”的“大愛”康熙,他所感動的是自己這種奉獻精神。

    看看,朕多愛國家,為了國家,朕都把自己最愛的女兒犧牲了。

    是啊!虎毒尚不食子,何況人哉?

    為什麼讓你女兒犧牲?

    你行你上啊!

    犧牲別人,流幾滴鱷魚淚,誰不會?

    有本事,自己上啊!

    是敵人就去滅,打不過就當孫子,讓一個女人衝在前面算什麼?

    別跟我說為了世界和平,中國的外國的世界的,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真正的和平都是將士們用血和拳頭打出來的,從來沒有和親來的。

    其實說白了,康熙只想表達一個意思就:朕是皇帝,朕想讓幹啥就幹啥,別說屁民了,就是我女兒也不能反抗朕,因為朕是獨一無二、天下獨尊的最高統治者——皇帝。

    朕要你死,你必須死,你不能反抗,反抗就是欺君、就是死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季就要來臨,說一說你爸媽眼中最體面的工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