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川妹莎啦

    說到蕹菜可能不曉得是什麼菜,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空心菜。也是農村人都會種植的一種葉類蔬菜,而種植空心菜的時候也是常常會遇到一些病害導致菜的品質差,菌核病就是其中的一種。

    菌核病病害症狀:

    菌核病主要危害莖部和莖基部。發病初期病部現水漬狀褐變,溼度大時長出棉絮狀白色菌絲,引起病組織腐爛或折倒;後期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

    菌核病病發原因:

    病原菌遺留在土中,混雜在種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種子中的病原菌,隨播種帶病種子進入田間,遺留在土中的病原菌(菌核)遇有適宜溫溼度條件即萌發產出子囊盤,放散出子囊孢子,隨風吹到衰弱植株傷口上,進行初侵染。病部長出的菌絲又擴充套件到鄰近植株或透過病健株直接接觸進行再侵染,引起發病,並以這種方式進行重複侵染。

    病原菌對水分要求較高,相對溼度高於85%,溫度在15-20℃時利於菌核萌發和菌絲生長。低溫、溼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於該病發生和流行。

    菌核病防治辦法:

    1、農業防治:選用大骨青(青殼)、大雞青、絲蕹等耐寒品種和大雞白、大雞黃、劍葉等耐風雨的品種,可減輕發病。實行輪作;適度密植;及時拔除雜草。

    2、物理防治。播前用10%鹽水選種,除去菌核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播種。

    3、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5%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隔8-9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3-4次。

  • 2 # 南粵新農人

    蕹菜也就是空心菜、通心菜;蕹菜菌核病由子囊菌亞門真菌核盤菌侵染所致,各地所栽培的蕹菜均有可能感染該病害發生,保護地栽培的蕹菜較常發生,菌核病菌還可危害萵苣、甘藍、番茄、蘿蔔、菜豆、茄子、辣椒、馬鈴薯、黃瓜,胡蘿蔔等蔬菜。

    如何識別蕹菜菌核病

    蕹菜菌核病不僅侵害蕹菜的葉片還會侵害蕹菜莖基部,對於植株莖基部的危害最大。

    ☆蕹菜葉片感染菌核病,發病初期葉片上會產生水浸狀,病斑擴大後呈淡褐色不規則溼腐狀病斑,病斑邊緣不明顯。田間溼度高時,發病部位會產生一層白色棉絮狀菌絲體。

    ☆蕹菜莖基部感染菌核病,發病初期莖基部會產生水浸狀斑,病斑擴大後呈褐色不規則溼腐狀病斑,發病的莖基部出現腐爛,植株也因此枯萎致死。田間溼度高時,病部表面密生一層白色棉絮狀菌絲體,併產生初呈白色後變黑色的鼠糞狀菌核。

    蕹菜菌核病如何傳播

    菌核病菌以菌核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在適合的環境條件下,菌核萌生子囊盤並散放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後藉助氣流附著於蕹菜植株衰老或者損傷的組織,然後穿過這些組織角質層侵入組織內部,引起初次感染。病菌侵入後開始破壞寄主的健康組織和細胞,隨著病菌擴散會感染鄰近的組織,當病害嚴重時會蔓延至全田,可重複交叉感染。

    蕹菜菌核病發病規律

    蕹菜菌核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3月份~6月份,以及9月份~11月份。年度間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間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多雨、多霧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多年連作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重;栽培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肥水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保護地栽培關棚時間長、通風換氣不良種植密度過高,偏施氮肥極易引發病害。

    菌核病菌的生態環境

    菌核病菌適宜溫暖潮溼的環境條件。適合菌絲生長的溫度範圍為0~30℃,適溫20℃;子囊孢子萌發的溫度範圍0~35℃、適宜溫度5~10℃;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20℃左右,相對溼度85%以上;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主要發生在莖基部。

    蕹菜菌核病防治措施

    ☆茬口輪作。對於重發病的蕹菜栽種地塊,提倡與水生蔬菜或者禾本科作物實行隔年輪作。

    ☆加強栽培管理。蕹菜栽培地塊的溝渠需清理通暢,防止雨後積水,溼氣過大導致病害發生;蕹菜栽培過程中要注意氮磷鉀配比,不偏施氮肥,有利於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清理田塊。蕹菜栽培過程中發現病株時,需及時拔除並帶離田間燒燬或者深埋;蕹菜採收,清除乾淨田間的病株殘體並帶離田間燒燬或者深埋;深翻蕹菜栽培地土壤能加快速蕹菜殘體腐爛分解,有利於抑制菌核病菌滋生。

    ☆農藥防治。蕹菜發生菌核病害初期開始使用以下農藥噴霧,每隔8天左右噴霧1次,需連續噴霧2~3次防治。

    高效、低毒、低殘留防治用藥:可選嘧黴胺、戊唑醇等噴霧。

    常規防治用藥:可選多氧黴素、乙烯菌核利、腐黴利、異菌脲等噴霧。

    提醒:使用農藥防治蕹菜菌核病害時,具體的用藥倍數,須嚴格按照作物病害危害程度及各農藥品種使用說明予以確定。

  • 3 # 三農哥

    蕹菜,是空心菜、藤藤菜的學名。常見病害有白鏽病、根腐病、炭疽病、葉斑病、菌核病等。

    蕹菜菌核病發生後,對產品質量、產量均有很大影響,因此掌握菌核病的防治要點,特別重要。

    一、菌核病識別

    菌核病主要為害蕹菜的莖部和莖基部。

    在發病初期,發病部位出現水漬狀的褐變,隨著溼度的增加會長出棉絮狀白色菌絲,致病組織腐爛或折倒,發病後期會在菌絲間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

    二、菌核病發病原理

    菌核病屬於土傳真菌性病害,其菌核主要是混雜在種子或泥土中進行越冬、越夏。隨著溫度的升高,溼度適宜,菌核開始萌發並最終釋放出囊孢子。

    菌核病的侵染,主要是從植株的傷口進入植株,也就是說有傷口的植物,更容易被侵染,恰恰蕹菜是分批採摘的,就使得蕹菜容易感染菌核病。

    菌核病要發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溼度必須大。一般相對溼度大於85%以上,溫度在15~20度,菌核病才開始萌發。

    三、菌核病發病原因分析

    根據菌核病的發病原理可知,溫度溼度,才是菌核病發病的原因。那麼在實際栽培種,幾下幾點可能就是菌核病的發病原因。

    ①種植密度過大。種植密度過大,造成植株間間隙小,溼度大。

    ②棚栽時,溫度過高,溼度大。蕹菜種植時,有采用棚栽的種植方式,長期沒有給棚通風,造成棚內溫度過高,溼度過大,是可能的原因。

    ④氮肥施用過量。氮肥施用過量,造成莖葉徒長,最終導致溼度過大。

    ⑤肥水不足,植株弱小。植株弱小,抗性差,也容易造成被菌核病侵染。

    四、菌核病防治

    病害均以預防為主。種植蕹菜是,應提前深翻土地,施用農家肥和有機肥,執行拱棚種植時,應適時開啟拱棚進行通風換氣減低溼度。同時要合理密植,適時採收,避免因栽培不當造成密度過大,從而促進溼度大引起病害。

    如不幸遭中病害,可用百菌清或者菌核淨進行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沃柑嫁什麼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