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尺命看國際
-
2 # 使用者夏柳絮語
薩達姆死後,伊拉克國家名存實亡,由盛而衰。新立的傀儡政府在國際上無話語權,什麼決策得看美國臉色行事。國境內時常戰
-
3 # 餘學臣
在美國佔中的指揮下,君拉克沒有改變生活和人身安全的感覺。在苦難中生存的人民,君拉克十六年傷害死亡,終於人民佔起來反外入侵的呼生。
-
4 # 費惡潑嘞
以美國的強悍軍事實力推翻一箇中等國家政權很容易,但要在一個完全不同國情的國家進行繕後扶持建立一個新政權就很難了...美國絕大多數資金耗費和人員傷亡都是發生在第二階段。
還是讓伊拉克人自己用拳頭和嘴巴來選擇吧,
只要他們自己抉擇的新政權不再危害鄰國和國際社會就成。
-
5 # 科羅廖夫
轉眼間,伊拉克戰爭距離今天已經過去17年時間了。美國政府已經將駐伊拉克部隊全部撤離,目前在伊拉克的只有部分特種部隊和訓練部隊。美國人倒是走的乾脆,他們帶著勝利的果實離開了,但卻給伊拉克留下了一個不再完整的國土,一個爛攤子。僅僅從數字上來看,今天伊拉克的國內經濟要比戰爭剛結束時好的多,甚至有資料顯示伊拉克的整體收入比2003年增長了7-8倍。說到這裡可能就會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美國給伊拉克帶去民主與自由的結果。要不是布什政府推翻薩達姆政權,恐怕現在的伊拉克還在獨裁不民主的國家中。實際真的如此嗎?伊拉克的情況比以前要好的多。往往有這種評價和認知的人容易忽略甚至直接無視伊拉克在薩達姆手中的輝煌與強大。眾所周知,沙烏地阿拉伯現今是赫赫有名的產油大國,憑藉黑色的石油和頭頂一塊布走遍全球誰都不鳥。但是,在以前伊拉克的經濟是要比沙特還要強大的。一份關於兩國經濟對比的資料顯示,1990年伊拉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近1800億美元,而沙特僅為1176億美元。到了2004年伊拉克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伊拉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66億,而這時的沙特已經來到了2587億美元的大關。2017年,伊拉克國內生產總值恢復到1977億,而沙特為6828億。這時的伊拉克,已經遠遠落後於沙烏地阿拉伯了。伊拉克也有著相當豐富的石油資源,按照上個世紀後半期的發展速度,至今成為沙特那樣的富裕國家是不成問題的。可是呢,在美國人來了一場戰爭之後,一切都重新開始。如今的伊拉克,不僅經濟大不如前,而且在社會,宗教以及其他方面均落後。伊拉克的國內基礎設施相當不完全,主要還是因為被那場戰爭破壞,到今天也沒有恢復。由於政府沒有能力,甚至連統一的全國供電都做不到。許多私人發電廠開始成立發電攫取利益,普通家庭根本無力承擔高額的電費。有一次,央視在伊拉克做了一期晚上節目,透過電視畫面我們可以看到都是黑乎乎的一片。另外,居民飲用水也沒有恢復到戰爭之前的狀況。伊拉克戰爭結束也已經不短了,伊拉克政府還沒有為全社會提供基本保障,只能說這個政府很無能,遠遠比不上薩達姆。薩達姆透過一次軍事政變成功奪權成為伊拉克的實際掌權者,有人說他是獨裁不民主。有時候我們很難用現代文明的眼光去評價這種行為,這種政治。但一句話說的絕對沒錯,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即使薩達姆是大獨裁者,但他卻給伊拉克帶去了繁榮和強大。那時候不僅伊拉克人民生活過得富裕,而且薩達姆政府還在全國免費醫療、免費教育體系、保障最低工資與養老退休金。據說有一次薩達姆直接給一個窮困潦倒的小夥一筆錢,讓他去娶妻生子。如此這般,最後還是被搞下去了。美國人之所以要推翻薩達姆,主要還是因為他不聽話,甚至想動美國賴以生存的美元結算體系,美國人能不著急嘛。反正不管怎麼說,如今的伊拉克真的很一般,以後的狀況估計也好不了太多。
-
6 # 輕輕的風兒告訴你
伊拉克戰爭過去十六年,現狀仍然令人堪憂,戰火紛飛,缺衣少食,社會禍亂。美國發動的這場戰爭慘無人道,就是法西斯行為,上天要是有法院的話首先要審判美國發動戰爭的所謂政治家!
-
7 # 淡水河邊207
我有兩個同學在伊拉克工作,他們都是專業搞開採石油的,從他們的視角看伊拉克是這樣的:
一、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被推翻至今,伊拉克民眾的生活一如既往地貧窮,失業率很高,原本還算健全的社會體系被戰爭徹底摧毀,重新建立的政權一直威信不高。
二、經常斷水斷電,老百姓的生活受到相當大的影響,物價居高不下,在伊拉克貧民太多,這都是戰爭後遺症。
三、民間反美思潮氾濫,伊拉克民眾早已看清楚了,美國人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福祉,反而使他們的生活越來越糟,將美軍趕出伊拉克是大多數民眾的願望。
四、伊拉克政治派別林立,政府想將伊拉克全盤管理好,很難,美國灌輸的所謂自由體制在伊拉克根本不靈,阿拉伯人的伊斯蘭教文化與西方制度不相容,所以,伊拉克各派一直擰不成一股繩,政府的號召力還有限,一個字,亂。
五、民不聊生,有不少年輕人參加了恐怖組織。
六、在伊拉克開採石油的中國人還算安全,有伊拉克政府軍重兵把守,恐怖分子是不敢冒犯的。
-
8 # 歷史觀察哨
自2003年3月20號伊拉克戰爭開始到2003年4月15號主要作戰任務結束到現在已經接近16年了,現在的伊拉克是不是真的得到了美國的民主自由?是不是達到國家富強?目前的情況看顯然沒有。
伊拉克在薩達姆上臺之後,把石油企業收歸國有,發展石油經濟,實行了免費義務教育,全民的免費醫療以及免費養老,甚至還有免費住房,當時的伊拉克可以說比同時期的中國土豪的多。很讓人羨慕的國家,國家實力強大100多萬的正規軍,可以說在中東是數一數二的國家。
自從美國藉口入侵伊拉克以後,伊拉克的情況急轉直下,伊拉克由於缺少了薩達姆強有力的控制,20%北部的庫爾德人實質上形成了軍閥割據,伊拉克還有60%的什葉派民眾建立了什葉派民兵,伊朗勢力藉助什葉派民兵在伊拉克迅速擴大影響力。還有20%的遜尼派,在中東地區教派鬥爭甚至高於國家鬥爭,伊拉克成了各方勢力的角鬥場,生存權都無法保障,更別提民主自由,以及發展經濟了。
薩達姆說過伊拉克沒有我什麼都不是,現在伊拉克軍閥割據,戰亂頻繁,人民生命安全無法保證,狹義的伊拉克戰爭已經結束,但是廣義的伊拉克戰爭遠遠沒有結束,而且持續未來很長時間。
-
9 # 遲來的後人
一個極端貪婪毒瘤纏身病入膏肓的社會,第一次手術哪能全愈,還有第二次消滅種族仇視的手術更加艱難,要靠全體民眾付出更大的代價,同時還要國際社會做出更大的努力,種族仇視才會慢慢的抹平直到消失殆盡。
-
10 # 使用者獨孤天下
伊拉克的現壯很不樂觀,就好像清政府跨臺時,民國政府實力又不強,各處軍閥爭奪地盤,民不聊生,現在的伊拉克不就是過去的舊中國有倆樣嗎?
-
11 # 草莓哈比
本來很討厭發動戰爭的人,但是讓我刮目相看的,竟然是這種人~~~~薩達姆!(表面上伊拉克輸了,但是實際上伊拉克贏得了尊重!表面上薩達姆死了,實際上薩達姆的光輝形象,一個真男人的形象卻從世界各國人民心裡站了起來!)
-
12 # 執斧談史說事
伊拉克越來越好,但這絕不是美國侵略者的功勞,而是時間治癒了伊拉克。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前,遭到美國嚴厲制裁的伊拉克,具體的經濟資料已經難以估計了,但是那時候的伊拉克非常貧困是可以確定的,有人估計此時的伊拉克的人均GDP已經不足600美元,淪為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
而在1980年的兩伊戰爭爆發之前,伊拉克的人均GDP可是一度高達5000美元左右,那時候的伊拉克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富裕國家,相當於現在人均GDP數萬美元的國家,要知道那時候的美國,人均GDP也才不過10000美元左右而已。
所以說在美國的嚴厲制裁下,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的伊拉克,已經由一個富裕國家變成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美國挑起伊拉克戰爭,聯合英國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後,伊拉克更是長期動盪不安陷入巨大的苦難中。
其中光是伊拉克平民的傷亡就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還有數百萬人淪為難民,美英聯軍在伊拉克還大肆虐殺平民和強姦婦女,醜聞層出不窮屢次被曝光,美國侵略者和其幫兇英國等國家,在伊拉克再次犯下了罄竹難書的戰爭罪行,因此伊拉克人一直反抗美國侵略。
美國侵略者入侵伊拉克,就和英國殖民者對我國發動鴉片戰爭有點類似,雖然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所在國的腐朽獨裁政權,但這絕非這些侵略者的本意,說到底這些侵略者只不過是為了自己販賣鴉片之類的骯髒利益而已,為此不惜犯下滔天戰爭罪行。
可見美國侵略者一直以來,都是伊拉克災難的製造者,帶給伊拉克人無盡的苦難,美國的制裁和入侵,是伊拉克人數十年來陷入苦難之中的最大原因,那些說美國給伊拉克帶來了自由民主,極力美化美國侵略行為的人,不是蠢就是壞,美國對伊拉克好不好,一直反抗美國的伊拉克人最清楚了,美化伊拉克戰爭就和美化鴉片戰爭是一樣的。
然而時間逐漸治癒了伊拉克人的苦難,現在伊拉克動盪不安的局勢開始穩定下來,依託豐富石油資源帶來的鉅額石油出口收入,伊拉克人均GDP在2018年已經接近6000美元了,雖然存在分配不公等諸多的問題,但是總體來說伊拉克確實是在往越來越好的的方向發展了。
這其實和我國自鴉片戰爭沉淪後,再次崛起是一樣的,是透過一代代人在時光中不斷奮鬥得來的,伊拉克人因為有石油和更好的國際環境依託,因此比我們更快更輕鬆的醫治好了侵略者帶來的創傷,所以說時間治癒了陷入苦難中的伊拉克,正如時間治癒了飽受列強凌辱的我國。
如果有人把伊拉克的發展成果歸功於美國侵略者的入侵,得出伊拉克人應該感謝美國的入侵結論,就好比將我國的發展成就歸功於英國人發動鴉片戰爭,我們要感謝英國殖民者入侵一樣可笑,以受害者今日之好否定加害者昔日之為惡的人,只不過替美國等西方國家亂叫的一條狗而已。
-
13 # 2341677008151
伊拉克男人戰死完了!!中國四千萬光棍有福音了!!去吧!咱光棍們!去伊拉克!去找自己喜歡的伊拉克美女!!光棍們行動起來!!有老婆的生活馬上實現!!心動不如行動!!
回覆列表
在三尺命看來,現在的伊拉克可以用八個字形容:“民生艱難,國家分裂”。
伊拉克電力供應急缺在當代社會,電力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它滲透進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電力。
根據央視的報道,由於常年的戰亂,伊拉克的電力短缺嚴重,在炎熱的夏季,伊拉克政府每天只能為居民提供一個小時的供電,甚至更少。因此在伊拉克國內催生了數以萬計的私人小發電站(一個小私人發電站可以為周圍的百餘戶居民提供電力),由他們來彌補政府留下的供電缺口,但是因為價格昂貴,普通的伊拉克居民難以負擔。
因為電力短缺等問題,去年(2019年)伊拉克多次爆發大規模的民眾抗議遊行活動。
中東的沙特、伊朗等國為了更深入的介入伊拉克國內局勢,都宣佈向伊拉克提供電力支援。
現有的伊拉克中央政府根本無法控制國內局勢2017年9月,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公投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庫爾德人贊成庫爾德自治區獨立,佔全部投票人數的92%。至此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成為歷史,一個名為“庫爾德合眾國”的政治實體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雖然現在的庫爾德合眾國並沒有明確的宣佈獨立於伊拉克之外,但是已儼然成為伊拉克的國中之國,距離真正的獨立也就差一層窗戶紙。
除了庫爾德人,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也是一支獨立於伊拉克官方的武裝組織,它的存在嚴重製約著伊拉克政府對基層社會的控制。
數百萬難民出走他國根據聯合國救援機構2017年年底釋出的資料顯示,持續的武裝衝突造成超過300萬伊拉克平民流離失所。極端組織肆虐的三年多時間裡(2014—2017),伊拉克平民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