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一家人
-
2 # 墨雪問心
主要是宋江葬在楚州,所以李逵也葬在楚州,體現了李逵生死相隨的忠義精神!
自江州結識宋江以來,李逵內心對宋江是尊敬加愛戴,從此以後唯宋江馬首是瞻,成為宋江最忠實的鐵桿小弟!
兄弟二人,彼此相互照應。江州劫法場,李逵不顧生死單槍匹馬闖進去揹著宋江死命殺出重圍;梁山對外征戰,宋江為李逵配備了鮑旭、項充、李袞三個得力的助手,其實這三人還兼當李逵的保鏢,因為李逵這傢伙打起仗來只知道向前衝,朝敵人多的地方廝殺,根本不知道看形勢後退,更不會保護自己,所以鮑旭、項充、李袞三人在廝殺的同時兼顧護衛李逵,撤退的時候拖了李逵就走。說實話,要不是這三人,李逵這貨早就玩完了。
此外,在梁山,宋江是無比疼愛甚至縱容李逵這個鐵桿小弟的,李逵砍斷杏黃旗,屠殺扈家莊阻止宋江娶扈三娘,這兩件事但凡換一個人,早就被宋江給殺了,但對李逵,每次犯錯都是板子高高舉起,卻輕輕放下,兄弟之情,溢於言表。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梁山還有一對真心實意的好兄弟,那就是非宋江和李逵莫屬。以至於宋江被朝廷下毒酒暗算,他第一個要把李逵帶走,原因就是知道李逵勢必為自己報仇,可是宋江心裡清楚,沒有了自己的照應,李逵必將死無葬身之地,與其讓他將來慘死,不如現在陪自己一起死,還落個忠於國家的美名。
而李逵自然是知道大哥的心意,所以在他臨死之時,囑咐從人:“我死了,可千萬將我靈柩去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和哥哥一處埋葬。”囑罷而死。從人置備棺槨盛貯,不負其言,扶柩而往。
這就是《水滸傳》中李逵為何葬在楚州的原因,只因他要“生當哥哥的人,死做哥哥的鬼”,兄弟情深可見一斑,而李逵的忠義更是流傳千古!黃泉路上,兄弟二人攜手共進,依然是笑傲地府!
本文參考文獻:《水滸傳》
-
3 # 經典影視播放器
在許多人眼裡,李逵跟宋江是鐵得不能再鐵的老鐵,假如宋江說雞蛋帶把兒,李逵一定會信誓旦旦地確保,是他從樹上摘下來的。
但是咱們細看李逵那兇橫而又怯弱,專橫而又低微的終身,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這倆人現已好得恨不得穿一條褲子,大有生不同衾死同穴的意思,但是喝了毒酒之後,李逵為啥不留在楚州,與他的宋哥哥共赴鬼域,而是跑回了自己的老巢潤州?
咱們必定要注意到一點,那就是李逵喝的毒酒,不是朝廷送給宋江的“御酒”,那是宋江親手分配的毒酒:“本來那接風酒內,已下了慢藥。當夜李逵喝酒了,次日,具舟相送。”
朝廷賜給宋江的御酒,早就被喝光了——宋江其時並不知道酒裡有毒,所以喝得點滴不剩——從宋江喝酒到藥性發生,再派人去潤州呼喚李逵,李逵坐船來到楚州,那可不是一個短時間能完結的使命。
宋江自己也承認是自己親手下的毒:“昨日酒中,已與了你慢藥服了,回至潤州必死。”
李逵當場就嚇哭嚇軟了:“言訖淚下,便覺到身體有些沉重。”
既然是慢藥,不可能發生的那麼快,宋江喝了毒酒那麼長期,還能裝得泰然自若拉李逵替罪羊,由此可見,李逵覺得兩腿撐不起肚子,不是醉的,而是嚇的。
清楚自己喝了毒酒,李逵“其時灑淚,拜別了宋江下船。回到潤州,公然藥發身死。”
依照常理,李逵喝了毒酒就應該留在楚州,跟宋江一同等死,但是他為何需求奔走風塵跑回潤州呢?這其間可笑又不幸的原因,用三個字就能歸納:他想活!
原著中“公然”二字用得非常逼真,精美地描繪出了李逵的惜命形象:他抱著一絲夢想,以為自己體壯如牛,也許能扛曩昔,或許回到潤州自己的地盤,能夠遍訪名醫救回自己的小命。一旦解毒成功,那時候就與宋江江湖路遠永不相見了。
宋江掛了,朝廷才不會對他這個夯貨費腦筋,底子就不屑對他下手。沒了宋江的欺壓,李逵能夠逍遙自在當他的潤州都統制了。
說李逵苟且偷生,一點都沒冤枉他,由於李逵不但是梁山榜首冷血殺手,並且是梁山榜首慫包和逃跑大王。
面臨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和四歲的小孩子,甚至扈家莊男女老幼,李逵握斧子的手一點都不軟,但是遇到實在的高手,李逵不光手軟,連腿都軟了。
在梁山上,李逵被燕青摔得心服口服,一口一個“小乙哥”叫得比親兄弟還親;被沒面貌焦挺拳打腳踢,李逵先是“坐在地下,仰著臉問”,然後“爬將起來便走”;面臨公孫勝的老母親,李逵如狼似虎,被整治一頓後,“李逵看了羅真人,只管磕頭拜說道:‘鐵牛不敢了也!’”
接下來的描繪,讓咱們咱們都知道了什麼叫外強中乾欺軟怕硬:“李逵再拜道:‘敢不遵依真人言語?’”“李逵……只管下拜。”“李逵懼怕羅真人神通,非常當心伏侍公孫勝,那裡敢使性。”
李逵的這一番扮演,讓咱們正真看到了許多混混的身上的影子: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奸刁。
其實在實在的日子中咱們常常看到李逵這樣的人,在弱小者面前無比兇橫,遇到比他還橫的,立刻變得比孫子還乖。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李逵是最能逃跑的——破遼國打田虎滅王慶,一路順風水順,還看不出李逵的怯弱,一旦遇到硬茬子方臘軍,李逵的逃跑大王原形,就暴露無遺了。
杭州城之戰,方臘手下大將石寶“刺斜裡只一刀,早把鮑旭砍做兩段。”李逵當場就嚇傻了,是“項充、李袞急護得李逵回來。”
報仇是不敢的,由於他還沒從驚嚇中緩過勁兒來,書中這樣寫道:“李逵也哭奔回寨裡來。”
李逵的副手飛天大聖被亂箭射死,八臂哪吒項充被剁為肉泥,李逵撒腿就往山裡跑。李逵在前面逃,方臘軍在後面追,要是沒有梁山軍救應,李逵能跑到爪哇國去:“李逵單獨一個,趕入深山裡去了。溪邊軍馬隨後襲將去,未經半里,背面喊聲振起,卻是花榮、秦明、樊瑞三將,引軍來救,殺散南軍,趕入深山,救得李逵回來。”
有人替李逵辯解:“他是追逐鄭魔君鄭彪去了。”但是請想一想:既然是“乘勝追擊”而不是逃跑,又何必花榮秦明樊瑞來救?
從李逵的一向派頭著眼,咱們就能瞭解在李逵心中,“我想活”這三個字有多重的重量。假如不是專心求活,李逵怎麼會不跟宋江攜手共赴鬼域?
-
4 # 手機使用者10138304992
宋江喝下朝廷御酒中毒,考慮死後李逵會造反,毀掉他的忠於朝廷的忠義名聲,所以他把李逵從潤州招來喝下毒酒。李逵愚忠,喝下毒酒說,小弟願與哥哥在一起,所以埋在楚州。。
回覆列表
南征方臘歸來,宋江作為先鋒使,被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而李逵被授鎮江潤州都統制。宋江和李逵兩人的住地相隔並不遠。
宋江到任後,時常出外遊玩。發現楚州南門外有個叫蓼兒窪的地方,四面環水,中間有一座高山,其山秀麗,松柏森然,風水和水泊梁山極為相似。作為水泊梁山大當家的,宋江當然要對梁山的一草一木甚有感情。當看到蓼兒窪這個地形地貌與水泊梁山相似,懷舊之情自然會湧上心頭。他情不自禁感嘆到:自己百年之後,若能葬在此處,也算了卻了平生所願。
正因為有了這個念頭,當他得知自己飲下奸臣送來的毒酒將不久離世時,便分咐下人將他葬在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同時,宋江擔心他死後李逵造反,壞了他的一世英名,便把李逵也叫到楚州,叫他飲下毒酒後,才告之李逵也不久離世。並且勸慰李逵死後也來蓼兒窪與他的陰魂相聚,在陰間也共相廝守。
李逵回到潤州後,不久便也死去。死前他也分咐下人,把他運到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與宋江葬在一起。
文學作品塑造人物形象,其主要標誌是要符合邏輯性,符合人物個性,從而使其筆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真實可信。否則就會成為假人,成為敗筆。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先生這樣安排宋江和李逵二人的歸屬,無非是要把宋李二人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合乎邏輯,合乎情理。使這兩個人物形象與平生所作所為前後照應,一脈 相承。而把李逵為了忠義甘願陪宋江死去,死後還甘願和宋江廝守在一起,這無疑是一種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
結語:
以上,便是李逵作為鎮江潤州都統制,死後卻要葬在楚州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