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投資官方
-
2 # 東奧會計線上
風險評估的步驟:
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三個步驟。
1.風險辨識。是指查詢企業各業務單元、各項重要經營活動及其重要業務流程中有無風險,有哪些風險。
2.風險分析。是對辨識出的風險及其特徵進行明確的定義描述,分析和描述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風險發生的條件。
3.風險評價。是評估風險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影響程度、風險的價值等。
風險評估的方法:
進行風險辨識、分析和評價,應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定性方法可採用問卷調查、集體討論、專家諮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業標杆比較、管理層訪談、由專人主持的工作訪談和調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採用統計推論(如集中趨勢法)、計算機模擬(如蒙特卡洛分析法)、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事件樹分析等。
企業在評估多項風險時,應根據對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對目標的影響程度的評估,繪製風險座標圖,對各項風險進行比較,初步確定對各項風險的管理優先順序和策略。
風險評估應由企業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實施,也可聘請有資質、信譽好、風險管理專業能力強的中介機構協助實施。
企業應對風險管理資訊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實施風險辨識、分析、評價、以便對新的風險和原有風險的變化重新評估。
-
3 # 賽為安全
我大概介紹下五種風險評估法,這幾種方法各有所長、各有所重,針對不同的風險識別物件,可靈活運用,或專取一種,或幾種組合,主要應考慮其有效性和員工的接受性,最終的目的是準確地識別出所有可能的有價值的風險,為後續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據。
1 現場觀察法
透過對工作環境的現場觀察,以查詢現場隱患的方式發現存在的危險源,適應範圍較廣。
優點:現場觀察法適用各場所及作業環節;
缺點:①從事現場觀察的人員,要求具有安全技術知識和掌握了完善的職業健康安全法規、標準;②不適應於大面積的觀察。
2 安全檢查表法SCL
分析者依據現場觀察、閱讀系統檔案、與操作人員交談、以及個人的理解,透過回答安全檢查表所列的問題,發現系統設計和操作等各個方面與標準、規定不符的地方,記下差異。
優點:安全檢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結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檢查基礎之上,簡單易學,容易掌握,尤其適用於崗位員工進行危害因素辨識,對其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便於全面辨識危害因素。
缺點:檢查表約束限制了人們主管能動性的發揮,對不在檢查表中反映的問題,可能會被忽視,因此,採用該方法可能會漏掉以往未曾出現過的一些新的危害。
應用範圍:安全檢查表一般適用於比較成熟(或傳統)的行業,領域的危害因素辨識,且需要事先編制檢查表,以對照進行辨識。安全檢查表法尤其適用於一線崗位員工進行危害因素辨識,如,作業活動開始前,或對裝置設施的檢查等等。
只能對已經有的或傳統的業務物件、活動進行檢查,對新業務活動、新行業領域的危害因素辨識不適用此法。
危害因素辨識所使用的檢查表與安全檢查時所使用的檢查表並不完全一致,它們大致相同,但又各有側重,因此,不應直接使用安全檢查表所用的檢查表進行危害因素辨識,應在其基礎上進行修改、補充,最好是重新編制。
3 預先危險性分析法PHA
預先危險性分析又稱初步危險性分析,是在進行某項工程活動(包括設計、施工、生產、維修等)之前,對系統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類別、分佈)、出現條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進行宏觀、概略分析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優點:在最初構思產品設計時,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險,從一開始便可採取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們,避免由於考慮不周造成損失。在進行龐大、複雜系統危害因素辨識,可以首先透過預先危險性分析,分析判斷系統主要危險所在,從而有針對性地對主要風險進行深入分析。
缺點:易受分析人員主觀因素影響。另外,預先危險性分析一般都是概略性分析,只能提供初步資訊,且精準程度不高,複雜或高風險系統需在此基礎上,藉助其他方法再做進一步分析。PHA只能提供初步資訊,不夠全面,也無法提供有關風險及其最佳風險預防措施方面的詳細資訊。
應用範圍:預先危險性分析一般用於專案評價的初期,透過預先危險性分析過濾一些風險性低的環節、區域,同時,也為在其它風險性高的環節、區域,進一步採用其它方法進行深入的危害因素辨識創造了條件。適用於固有系統中採取新的方法,接觸新的物料、裝置的危險性評價。當只希望進行粗略的危險和潛在事故情況分析時,也可以用PHA對已建成的裝置進行分析。
4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稱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歐美企業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作業。
安全分析與控制的管理工具,是為了識別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預防性工作流程。透過對工作過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餘的、有危險的工作步驟和工作裝置/設施,制定控制和改進措施,以達到控制風險、減少和杜絕事故的目標。
優點:該方法簡單明瞭,通俗易懂,尤其是目前已開發JSA/JHA方法標準,可操作性強,便於實施。使作業人員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作業過程的風險,使預防措施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
缺點:該方法在危害因素辨識方面並無太多優勢,它並不是推薦用於危害因素辨識的專門方法,但由於其簡單明瞭、可操作,一般用於非常規作業活動的風險管理。
應用範圍:工作危害分析一般應用於一些作業活動,如對新的作業、非常規(臨時)的風險管理(當然,包括危害因素辨識),或者在評估現有的作業,改變現有的作業時,開展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不適用於對連續性工藝流程以及裝置、設施等方面的危害因素辨識。
5 故障型別及影響分析法FMEA
故障型別和影響分析就是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透過對產品各組成單元潛在的各種故障型別及其對產品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並把每一個故障按它的嚴重程度予以分類,提出可以採取的預防、改進措施,以提高是將工作系統分別分割為子系統、裝置或原件,逐個分析各自可能發生的故障型別及產生的影響,以便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優點:系統化表述工具;創造了詳細的可稽核的危害因素辨識過程;適用性較廣,廣泛適用於人力、裝置和系統失效模式,以及軟硬體等。
缺點:該方法只考慮了單個的失效情況,而無法把這些失效情況綜合在一起去考慮;該方法需要依靠哪些對該系統、裝置有著透徹瞭解的專業人士的參與;另外,該方法耗時費力,花費較高。
應用範圍:故障型別及影響分析廣泛應用於製造行業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尤其適用於產品或工藝設計階段的危害因素辨識。如果說要做好作業活動的危害因素辨識需要細化活動步驟,那麼,裝置、裝置的危害因素辨識就要細化其功能單元,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好裝置、裝置的危害因素辨識,FMEA方法就是範例。
-
4 # 穩評說說
一是敞開聽取群眾意見的言路。在物件上,照顧到群眾代表和穩評專家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切實瞭解和反映群眾的真實情況和真實訴求;在形式上,可採取公示、實地走訪、召開懇談會、問卷調查、個別談心、聽證會、歷史資料查閱、非接觸式調研、知情人反應情況等多種方式;在情感上,對受專案影響較大的群眾、有特殊訴求個人和有特殊困難的家庭重點深入走訪,當面聽取他們的意見;在宣傳上,將決策的依據、決策的方案、決策的收益包括決策的影響,透過主流和自媒體等多種媒體、宣講和專家訪談等多種形式、官方和民間流傳等多種渠道與人民群眾搞好溝通。
二是縝密研究分析論證的思路。點上,按照不同類別梳理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對照決策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找齊重大事項社會穩定的風險點;線上,對所有風險點逐一進行考察分析,並各風險點之間的交叉互連的可能性辯證考慮,預判兩個以上風險點相互影響的發生機率;面上,將各條風險線相互會合可能導致矛盾糾紛的激烈程度、持續時間、涉及人數等負面效應通盤考慮;體上,綜合點、線、面,用歷史的、現實的、聯絡的、發展的觀點加以審視。
三是釐清穩定風險等級的來路。風險等級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3類。對於已經確定的風險等級,需要根據資訊整理情況和中辦發[2012]2號檔案精神研判其邏輯科學性,按照決策實施後可能對社會穩定造成的影響程度(生活、利益、健康等):高風險級別,看是不是大部分群眾有意見、反應特別強烈,是不是可能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中風險級別,看是不是部分群眾有意見、反應強烈,是不是可能引發矛盾衝突;低風險級別,看是不是多數群眾理解支援但少部分人有意見。
四是定製化解社會矛盾的大路。制定科學的風險管控預案是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事關群眾利益、可能引發影響社會穩定問題的重大決策、重大工程專案、重大活動、重大敏感案件等,決策制定、工程實施、活動舉辦、案件辦理部門事前必須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提出風險防範措施和處置預案。
-
5 # 大醫療大健康
一.適合人群
1-具有卒中危險因素的患者
2-既往有卒中病史,需進行預防指導的患者
3-需要進行外科手術的高危卒中患者
二.門診內容
1-卒中危險因素患者新發腦卒中的風險評估
2-進行必要的腦卒中血管檢查
3-卒中高危患者及既往有卒中病史患者的預防和用藥指導
4-評估患者手術風險及術前和術後的用藥指導
回覆列表
在風險評估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操作方法,包括基於知識(Knowledge-based)的分析方法、基於模型(Model-based)的分析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和定量(Quantitative)分析,無論何種方法,共同的目標都是找出組織資訊資產面臨的風險及其影響,以及目前安全水平與組織安全需求之間的差距。 基於知識的分析方法 在基線風險評估時,組織可以採用基於知識的分析方法來找出目前的安全狀況和基線安全標準之間的差距。 基於知識的分析方法又稱作經驗方法,它牽涉到對來自類似組織(包括規模、商務目標和市場等)的“最佳慣例”的重用,適合一般性的資訊保安社團。採用基於知識的分析方法,組織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時間和資源,只要透過多種途徑採集相關資訊,識別組織的風險所在和當前的安全措施,與特定的標準或最佳慣例進行比較,從中找出不符合的地方,並按照標準或最佳慣例的推薦選擇安全措施,最終達到消減和控制風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