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陽cium

    一個鍊金術士赫爾墨斯所寫翠玉錄,第四句話,網路上的話顛倒了,但沒有改變真理,就是萬物聯接,同屬一個本源,所以聖經裡也有太陽底下無新事物一說。也就是說萬變不離其中。就好比一瓶酒,這個道理指的是酒,而我們如果把酒裝在水瓶裡,我們會認為它是水,有時候喝的話,也有水味。所以這句話是將事物放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所進行的假設,其中的本質是有範圍的。但是這句話的意義就在於,它提出了,全與一是可以控制的,存在著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是可以轉化的。一是酒,我們對酒的認識創造了酒瓶,自我的外現,個人意識恰巧又是一的分裂。所以就有一個問題,什麼讓酒劣化。

    個人理解 就像是個體和整體一樣,例如:我們是一個個體所以我們是“一”,但我們所有人加起來就是世界也就是“全”,而又像是生物鏈一樣,生生不息,相互聯絡。

  • 2 # 丙子水

    就像是個體和整體一樣,例如:我們是一個個體所以我們是“一”,但我們所有人加起來就是世界也就是“全”,而又像是生物鏈一樣,生生不息,相互聯絡。

  • 3 # 蒔光的詩歌坊

    “一就是全,全就是一”描述的是個體與整體的關係。個體在整體中只是其中一個,但個體也是完整的。

    就像人比較於地球,人是個體,地球是整體。人就是相比於地球而言的“一”,人是地球的一個部分。但人這個“一”相比於構成人體的如細胞來說,人又是一個整體了,即一就是全。而地球相比於人來說是整體,是“全”,但地球相比於太陽系來說,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個部分,是“一”,即全就是一。

    客觀來說,“全”和“一”並沒有說絕對是指什麼。由於參照選擇的不同,“全”和“一”,這個整體和個體能夠延伸出無數的“全”和“一”的轉化。

  • 4 # 千堯塗棠

    借用道家的經典,“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事物運動是按著規律進行發展與衍化的,是逐層次展開的,所以這裡的數字即有哲理的意義又有層次的意義

  • 5 # 金剛禪

    這個問題,就要用到佛道兩家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來說了……。而且這個話題也不是一倆句就說得了清楚的。另外再補充說明一下,上面所說的那一句話,嚴格意義上來說也還是不對的,因為一它不是全⭕,因為有一就是有二了,它是從0再分出來或生出來的,所以就不能叫做為全了……。

  • 6 # 石門知幾

    在哲學領域,零是無,一是有;一代表一個事物的整體,就是有的全部。道家稱一為大一,認為世界萬物起於一,一可以包羅世界萬物。為此,道家修為被稱為守中抱一,以一念代萬念!所以,一就是全,全就是一。

  • 7 # 獨踏青雲鄭桂芝

    這句話使我想起兩個成語,萬法歸一,九九歸一。萬,九,都是終極之數,都是全的意思。萬法歸一,意思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復終又歸於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萬法歸一,一歸一切。九九歸一,佛語有云“九九歸一、終成正果。九九歸一即從來處來,往去出去,又回到本初狀態。其實,這種回覆不是簡單的返回,而是一種昇華,一種再造,一種涅盤,更是一個新的起點。所以,全就是一,一就是全。

  • 8 # 諦貝天普

    一就是全,全就是一,還有不一不異,不二法門。。。。。。太難了,深者見深,淺者見淺,推薦一本書吧《藉心經說真諦》,了撤宇宙人生之間的關係等等問題都有解。

  • 9 # 不平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肯定地說一是萬物之始。

    佛教雲:九九歸一,阿…。從何來到何去,成正果了。

    信仰沒有一丁點不妥之處,正所謂公婆都有理。

    苛刻地說都站不住腳,比方說一個村莊有100戶人家,門牌號1號,另99戶是1號的衍生物,這是鑽牛角尖罵大會的。人從孃胎來的……

    …………

    唯我理虧。

  • 10 # 茶心傳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以說一是萬物之源,萬物由一而起。大道理我們都懂,但是懂得這麼多真理的我們卻不是人人都能過好這一生,為什麼呢?

    很喜歡一句話,願得一心人,從一而終白首不分離!每個走進愛情走進婚姻殿堂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心懷期待,進了圍城,茫茫蕩蕩想回頭是岸的不在少數,是世上男兒皆薄性,還是世間女子皆無情?

    是我們看遍風景,卻沒有看清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才是那個一,那個引發萬物的根源,師父總是讓我凡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以前覺得那是為了目標達成在委曲求全,經歷許多,才幡然醒悟,自己身上的原因才是解決了根源。

    我為一,妥善保管細心安排,我齊全了,萬物就齊全了,誰說一不是全呢?自強萬強無欲則剛!這就是我的力量,一的力量!

    世間有無數風景,美食千千萬不過一日三餐,豪宅萬萬間足踏不過三尺地。贏了全世界輸了你又有何用?你為一,全就是你,有你足矣!

  • 11 # 使用者張越陽

    漢語中的“一”非常活躍,除了指數量之外,它的含義讓人有簡而難說的感覺。如,一眨眼,一出手,一下,一會兒,嚇了一跳.,一心一意,一馬當先,一手提拔……不勝之舉了.。一眨眠,三字其意指非常快。那麼“一”是什麼意思?有人說,一.眨眼是固定組合不能分解。此說不.免有投機之嫌.。

  • 12 # 湖北老衛

    這句話是成立的。首先,“一"派生萬物。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皆起源於“一",因此,“一"就代表了萬物,就是全,“一覽無餘",包容一切。其次,萬物皆歸於一。佛語有云:“九九歸一,終成正果"。這也是事物發展的最終規律。“一就是全,全就是一",這其實也是世間萬物週而復始的一個過程。

  • 13 # 幻覺一心

    一就是全,全就是一;這個話題非常好,一個全字,已經表明了這裡所說的一是形而上的範圍,形而下的一,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教說的:一念無明生三細;易經上說:無極生太極,太極也是形而下所說的一;佛教說的一念無明也是形而下的一。

    作了上面的說明,大家應該明白這裡說的一的範圍,以免混淆。那麼怎樣理解呢?我先說結果,再說過程。這個一,鬼神莫知,非常高深,不是明心見性的人一定不會明白,因為它已經超出了理論的範圍,或者說它已經顛覆了一般意義的理論,而是一種全息理論,不可能從旁觀者的角度來了解,為什麼?因為你不可能超出一的範圍,不可能還有旁觀者,你如果非要旁觀,是你遠道,非道遠人;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學者不可能明白的原因,無論你是哲學方面的教授,還是學者型的大師,只有修行的人,修道的人才有可能明白,出家修行的自不消說,在家修行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一是真心,是永恆,是絕對,是孤獨,是寂照,是萬物之總源,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一是至誠之心,一是存乎一心而行妙用,一是通達三藏十二部而存乎一心,一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一是心性,一是佛性,一是良知良能,一是一成一切成,一不成一切都不成。

    世界雖然大,無非都是生生滅滅,其中包括我們說的話,我們的文字,我們都是話趕話,用一個意思來說明另一個意思,這個是戲論,沒有真實義,落入這樣的陷阱非常可怕,非常無奈,所以需要明白第一義,懂第一義就是明心見性,再不需要用一個意思來說明另一個意思,往往滔滔不絕的人就是這種情況,其實自已非常苦惱,為什麼?因為沒有真實義,真實義是一下就明白的,至少自已知道自己明白,在佛教而言叫文字般若,文字是有靈魂的,進入了文字般若才不用話趕話,而是真的有了主心骨,有了文心,怎樣說,自已都不會亂;義理雖然龐雜,但也有宗,這個宗就是義理的靈魂,有了靈魂才有生命,其它一切的義理才成立,所以一成一切成,一不成一切都不成,有沒有靈魂自已知道,還有就是明眼人知道,所以很難分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既然是全息理論,一定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你如果能懂這個一,那一定是身心震動,一定身心都有感應,身心的愉悅一定是超出男女之事,而且是無法比喻的,為什麼?因為世間事沒有可以與之相比類的,已經超出了平常的生活經驗。

    上面說的是結果,那過程是怎樣的呢?這裡我只能簡單的說幾句,一定是主動追求才有可能獲得,主動融入成為一家人,一家人才能家裡人說家裡話;到這處,已是選佛場,沒有陷阱,唯一留下的就是光明。

  • 14 # 鄧恩周

    一就是全,全就是一,事物這個概念本來是由於有了"一"才建立起來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個"東西,所以可以說也叫做"全"。

  • 15 # 依花依茶

    從道德經上來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就是總納,所以事物都是有一所生,一就是永珍,全部。從易經上來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就是一,就是周全,世間萬物。太極圖就是一個圓,分生兩儀。

    全天既代表一天,全年就代表一年,

  • 16 # 雅音博文

    這題目涉及到一個深刻的中國哲學命題: “一與多”或“一多”。在此儘量提綱挈領,化繁為簡。

    “一多”,是中國古代哲學關於部分與整體、一般與個別、統一性與多樣性的一對範疇。最早使用“一多”的是佛教華嚴宗(論證十分煩瑣),簡單表述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禪宗玄覺禪師用水月之喻表達了相似的思想:“……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被概括為“月印萬川”。

    華嚴宗關於一多相容的思想對宋明理學“理一分殊”的觀點有一定影響。

    下面主要談一下“理一分殊”。

    北宋程頤說:“萬物皆是一理”,南宋朱熹承認統一理所體現的萬物是各有差異的,在一般與個別的關係上有一定的辯證法因素。並借用佛教“月印萬川” 說來解釋:“本只是一個太極,而萬物各有稟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極爾。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而見,不可謂月已分也。”(此後還有羅欽順的改造,以及王夫之的總結,權略去不談。)

    以上是抽象的理論問題,但朱熹還說過一句話,稍微貼近實際: “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此話漸將過渡到《易》學。如何解說“太極”之層層內涵,那是另一篇文章的內容了。

  • 17 # 電影業餘說

    我覺得應該是一代表我們每個人 全就代表這個世界 我們也是這個世界的一份子

    世界需要我們 我們也需要這個世界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意思

  • 18 # 書香居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本體,多是現象。比如大海水,一滴也是大海,整體還是大海,本體是一樣的。

    《壇經》裡六祖開悟時所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生滅。

    何期自性,本不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19 # 心聞

    這句話可以用平常生活中很多事物來說明,比如我們所熟悉的“種子”,雖然僅一粒而已,但其中卻包含了生命體的所有元素,因此可以將其種在土壤裡,使其內在生命全然彰顯出來。雖然其外形與種子大相徑庭 但生命的內質卻是一樣的。而且,從“一”粒起首,生出許多子粒來,帶出代表生命豐富的“全”。

    再比如,從中文的造字來看,“全”的部首出乎人的意料,出自“入”,而不是“人”,“全”的下面是個“王”字,而王中很明顯有三個“一”被立起來的“一”既“豎”橫連起來。從“一”代表起首的源頭,而“全”中的“一而再,再而三”來看,告訴我們: 只要我們謙卑轉身,浪子回頭,就可以進入源頭的“王者之身”,那麼就可以返璞歸真,棄繁從簡,進入“一全”十美的佳鏡。

    另外,幾何學上的“分形”概念,也可以幫助我們來理解“一就是全,全就是一”。看看下面這個典型的分形圖案, 你就可以從中看出“細節構成全體,整體包含個體”的精髓了,不必多說了。

    最後再看,地球是一個圓球,所有的人全在上面,而一個360度的圓圈若被切斷展開,又可以回到“一”的狀況。還有電腦的O/1系統,0代表全斷,與代表全通的1,協調運作,無法分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餅裡沒老婆,魚香肉絲沒有魚,蟹黃豆腐應該有蟹黃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