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彎腰拾豆豆

    在對《道德經》第十章進行獨家解析之前先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十章在《道德經》裡屬於難點,有很多模稜兩可的東西讓人琢磨,個人認為這章老子是透過講修心養性的道理來啟發人們如何休“德”

    《道德經》第十章獨家解析版

    《道德經》前後共分81章,今天在《彎豆聊國學》裡繼續解析第十章部分,以後還會對81章的其它部分逐一進行解析,後期也會對這些解析,做相應的影片誦讀。

    春秋時期 · 老子在其《道德經》第十章裡有如是說:

    【原文】

    【註釋】

    ①、載:承載,營魄:魂魄、血脈

    ②、專氣:專心、專一 ,氣:能量、精力

    ④、滌:洗滌、清除,玄:深奧、幽遠,不符合事實 ,鑑:鏡子、審查,仔細看~

    ⑤、疵:紕漏、瑕疵

    ⑥、天門開闔he:本人認為這句的理解是本章的重中之重,天門不妨先理解成中醫裡的 “開天門”按字面先理解成開經絡、開穴位、活氣血、調陰陽和祛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明目等作用。這都為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大穴,也含有天人相應,雌:母、女性

    ⑦、恃shì:依賴、仗著,如有恃無恐

    【解析】

    承載靈魂血肉使之合二為一的 ,能不離不散嗎?專心調理自己的氣息使其達到柔順,能像嬰兒一般嗎?排除自身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讓自己變得清明透徹,能沒有一點瑕疵嗎?愛護百姓治理國家能做到無為而治嗎?養精蓄銳時、調理呼吸能像女子一樣溫潤而少有鋒芒嗎?明白謀求各種功名利祿的手段,能做到無知無慾嗎?生他養他,並不是為了佔為己有。為他付出很多,但不會因此就有恃無恐的自持有功。領導他卻不主宰他,這就是所說的最玄妙的德之所在。

    白話文譯釋:

    一個人靈魂與肉體能融為一體的,不離不散嗎?專心調節氣息能到達嬰兒般柔順嗎?排除自己身上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讓自己變得清澈通透,能沒有一點瑕疵嗎?愛護百姓治理國家,能做到無為而治嗎?養精蓄銳、呼吸吐納時,能像女子一樣溫柔而少一些鋒芒嗎?明白謀求各種功名利祿的手段,能做到無知無慾嗎?那些萬物的主宰就應如同為人父母,生他養他,並不是為了佔有他。為他付出很多,但不會因此就居功自傲,有恃無恐。領導他卻不主宰他,這就是所說的最玄妙的德之所在!

  • 2 # 中上行

    能用自己的肉體承載養育好自己的靈魂,讓他合為一體,魂魄不分離嗎?能去掉自己的主觀之氣柔順得象嬰兒一樣嗎?滌除清除身體中不乾淨的,能讓他保持乾淨,純潔嗎?明白能看見想得到的地方,能不需要知識,認知嗎。生成成長,生而不要抱有主觀的,有所做為不要把他長期做為一種自己特有又比別人強的。長遠(長壽)不是靠自已在主觀主宰,(指順天道而生)才是玄妙,無微不細的徳行呀!養生篇。

  • 3 # 思想背後的覺知

    第十章:載營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無嬰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而蓄之,生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文言文我不太懂,但說來說去不外乎無為二字的延伸 。

    帶著這個充滿慾望的身體修行,能夠不起生起分離之心嗎?專注自身的氣息讓其自然柔和,你就能像嬰兒一樣單純,無暇。當你要在心裡去除、清理某些思維,思緒時,心靈就會產生瑕疵,用愛國愛民的心態來治理國家,這並不是無為。當你用眼耳鼻舌身意來判斷事物時會生起雄雌、好壞、對錯等等分別、矛盾的思維,而在學習四達(四達在古代應該指的是具體的一些知識,道理,學問)的過程中,會產生種種有為的分別之心。我們應該讓念頭生起但不要讓念頭停留於心,也不要去有意識的控制這些生生不息的思維,這種狀態下就叫“玄德”。

    玄德:玄秘而深邃的德性。

    我各人的理解和市面上任何版本都是不一樣的,但我想這才是老子要說的真正含義吧,其實老子要說的道理和古時的釋迦牟尼,莊周,耶穌,王陽明,近代的埃克哈特.託利,克里希那穆提等大師所傳的“道”都是同一個。

    自古以來從來不缺少一直在傳“道”的大師們,但是就算大家知道了又會有多少人會相信大師們所說的道理呢,就算相信了在這些相信的人裡面又有幾個人會去修行實證呢?而在這寥寥無幾的實證的人裡面又有幾個不會被花花世界裡的金錢,權力,美色,物質所迷惑而半途而廢呢?

    道可恆道,非常恆道;名可恆名,非常恆名。德可恆德,非常恆德;衡可恆衡,非常恆衡。無名而名,天地之始;有名而名,萬物之母。無衡而衡,尊德之初;有衡而衡,萬道之父。

  • 4 # 使用者63025630727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我們的靈魂和身體能夠不分開嗎?

    我們修煉內心能像嬰兒那樣柔軟嗎?

    我們掃除心靈的垃圾能不留下痕跡嗎?

    統治者們,你們能不干預老百姓嗎?

    不管風吹浪打,我們都能永葆心靈的寧靜嗎?

    你覺得是個明白人,是否還有無知的困惑?

    天地父母生我們,養我們,又給我們自由去放飛我們的理想,這才是天地的大愛呀!

  • 5 # 山澗一清泉

    一、原文解讀

    1.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讓我們的身體和靈魂合二為一,能不分開嗎?這是反問句,言下之意是人的形神可以合一,形神不離。

    2.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讓我們精氣神達到至純的狀態,能像嬰兒一樣嗎?言下之意也是可以。那為什麼要拿嬰兒來對照呢?一個嬰兒出生時會哭,聲音很遠都聽得很清楚,為什麼呢?因為嬰兒中氣十足,也就是說的專氣致柔的狀態。

    3.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清除我們心中的私心妄念讓自己可以洞察天地萬物,可以沒有缺點、過失嗎?言下之意是可以。

    4.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總結上三句:我們若做到以上三條“營魂抱一”、“專氣致柔”、“滌除玄覽”,那愛民治國能無為而治嗎?聖人無心,以天下為心,當然可以做到。

    5.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接上一句:天下大治,大開大合,是道嗎?

    雌字前面章節已說過,是謂天地根,也就是道的意思。

    6.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當你明白通曉世間萬事萬物,可以做到大智若愚嗎?所謂大智若愚,那是因為你有智慧懂了而不去做,無知在這裡並非是讓你真成為傻子。

    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最後總結:道生天地萬物並且滋養天地萬物,但不據為己有,遵道、循道去盡力做但不自恃對其有功,讓他自然生長而不去主宰他們的命運,這就是人世間最好的“德”,這個德也就是後天之道。先天之道生萬物,後天之道養萬物。

    二、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第九章講“功成名遂身退”這個天之道的理論,這一章則是講如何去做的具體方法。

    星星之火⭐必將燎原!

  • 6 # 開卷有益l侯公子

    首先,我們先看《道德經》第十章的原文,如下: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第一句話:“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通俗點說就是把你的肉體和精神合在一起,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能不能不讓它分離呢?這是老子告訴我們的一個理念。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是營魄分離的,也就是形和神是經常分離的。人過了三四十歲後,形體隨著人年齡的增長慢慢的消退,但身處的位置越來越高,人生積累也多了,這時候慾望卻開始增加,神的層面更多地妄動,總想著我還要做點什麼等等,慾望越來越大,如此形神不能達到一致了,也就是老子說的營魄不能抱一了。這“營魄”一分離,你想這人還好得了嗎?人往往會用過度的慾望去驅使自己逐漸消退的身體的形,結果導致身體的崩潰。再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眼睛看著商店的櫥窗,心裡邊又想著公司的事,形神就分離了。長此以往,我們達不到好的健康狀態,心靈不能處於寧靜的狀態。所以說我們在做什麼事的時候,心裡就想著什麼事,比如說吃蘋果時,就一口一口吃蘋果,細細品嚐它的味道,不要一邊吃蘋果一邊聊天,然後還一邊玩手機,這就很不好了。

    第二句“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帛書乙本寫的是“摶氣致柔”,意思是把氣聚攏在一起使它柔和,能不能像嬰兒那種狀態呢?我們知道嬰兒是非常單純的,嬰兒吃了點奶,吃點食物就滿足了,他沒有更多的慾望,所以嬰兒的身體是非常好的,他的氣是完備的,氣血能夠合在一起。嬰兒的這個狀態,應該是我們生命的初生狀態,是一種非常美好的狀態。我們成人以後慾望就多了,會想多為自己撈取,衣服要最貴的,美食要難得的,別墅還不夠大,車子還不夠多等等,而孩子卻不會想這些。所以,如果能保持一顆童心,這人就會長壽、健康,因為比較單純、慾望少,他氣血就通暢。

    再看“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帛書乙本寫的是“修除玄鑑,能無疵乎”,“疵”是瑕疵的“疵”,“玄鑑”的“玄”就是深妙的意思,很深很深的鏡子,意思是我們心裡邊的鏡子,把它清理乾淨,清除掉雜念,能不能沒有一點瑕疵?老子告訴我們,能不能修煉到心中寧靜,沒有一絲雜念,這是一種狀態。人需要透過一些方式(比如時刻提醒自己)經常保持內心的純淨,要不斷地去擦拭它、修煉它,當養成習慣以後,才會進入一種空的狀態。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帛書乙本寫的是“愛民栝國,能毋以智乎”這話什麼意思?“愛民”正說明老子是愛老百姓的,通俗點的意思是愛老百姓,讓他們都活得很好,能不用心機智力嗎?比如,當一個領導者放下自己的私慾,不與大家爭奪利益,清空雜念的時候,這個時候再去做事,去制定和執行規則,就更加輕鬆坦然了,反而不需要用太多的心機,不斷地去幹擾大家,就能把工作做得很好,這是一種境界。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這句話應該是指陰陽變化之間呈現出各種機遇時,能不能保持一種“雌”的狀態?什麼意思?“雌”比喻一種安靜的狀態,《道德經》中經常用雌雄來比喻人生的兩種狀態。比如,需要針對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召開會議,這時候領導不宜先發表觀點,而應該守靜,否則你先說完了,別人除了認同,恐怕很難聽到別的不一樣的看法。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帛書乙本寫的是“能毋以知乎”,“明白”是明亮、光亮的意思,“明白四達”的意思就是像太陽一樣,“天之道”一樣,讓Sunny撒遍世界,讓這光亮到達四方;所以這話的大體意思是讓光亮惠澤四方,能不能保持一種無智的狀態。我理解的意思是,恩惠普及天下,為善不欲人知。這樣的人,這樣的領導,是符合天之道的。  

    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說教育工作,曾有位哲人論教育,說教育不要帶著太強的功利性,要像Sunny照耀大地一樣。Sunny一直照著種子,種子就發芽了嗎?沒有,要等待雨水,有水分才行。天一直下雨,或者給它澆水,它就發芽了嗎?沒有,要等待Sunny。所以待條件成熟了,種子自然就會發芽,所以,不要抱著企圖心去進行教育,儘管就去這麼做就好,至於回報如何,等待條件,等待機緣。    

  • 7 # 詩驀詩書畫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這是孔子《道德經·第十章》的內容。孔子這一連串的發問到底有哪些道理?小編一一為大家解答。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其意是,你的精神和肉體相結合,能不分離嗎?小編認為確實不能,在現實中有太多的誘惑,要麼精神出鞘,要麼肉體溜號。

    二,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其意是,聚結精氣於柔和溫順,能像嬰兒一樣無慾狀態嗎?確實也不能,嬰兒如同一張白紙,我們每添一歲,所求慾望也跟著在漲。三,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其意是,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能沒有瑕疵嗎?確實也不能,人只要經歷過,都會有痕跡,無論歡樂或悲傷,再怎麼清除雜念也有殘留的回憶。

    四,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其意是,愛民治理國家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律嗎?也就是你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你要無私去奉獻,不能徇私舞弊,如果你不能做到,那還談什麼愛民治國?五,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其意是,感官和外界對立相接觸變化,能寧靜嗎?人的感官包括眼觀、耳觀、嗅覺等,當我們感官到一些相對立的,確實很難做到寧靜,比如,乘電梯時有人放屁……

    六,明白四達,能無知乎?其意是,當你明白四達,能不用心機嗎?確實也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覺得自己很曉事理,但社會是非常殘酷的,有時你不害人不代表別人不來害你,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七,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其意是,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它們,這就叫做“玄德”。這個誰能做到?養雞不能殺雞,種樹不能砍伐,養了育了等於白搭。

    感悟:人非神,肉體的本能,有著無窮無盡的慾望,驅使著我們不停的奔波,把我們限制在庸俗的世界裡。生活的風風雨雨,使我們幸福快樂,也使我們痛苦悲傷。有時常常也想放空自己,但實在也想不出其他好辦法,所以也做不到四大皆空。

  • 8 # 孤猴78345271

    看了諸位的註釋,很抱歉,恕本民科直言,與老子的本意相距甚遠。

    本民科特註釋道德經第十章如下:

    [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本民科的註釋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承載靈魂的肉體和靈魂合二為一,那麼,他們能夠一分為二,彼此分離嗎?

    註釋:

      載:承載,

      營:地方,這裡指肉體,

      載營魄:承載靈魂的肉體;

      載營魄抱一:靈魂和承載它的肉體合二為一,

      能無離乎:靈魂和肉體能夠分離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專注於內氣,使其柔和,能夠像嬰兒那樣生氣勃勃嗎?

    註釋

      專氣致柔:專注於內氣,使其柔和(至柔之人才能生氣勃勃,見道德經76章)

      能如嬰兒乎:能夠像嬰兒那樣生氣勃勃嗎?(嬰兒最柔軟,也最生氣勃勃)

     

    滌除玄鑑,能無疵乎?

    擦淨能夠照‘玄’的鏡子,能夠像‘德’那樣無瑕疵地公平,公正嗎?

    註釋:

      滌除:擦乾淨;

      鑑:鏡子;

      玄鑑:照‘玄’的鏡子。何為‘玄鑑’?困擾了本民科很長,很長的時間,不得要領,後根據道德經通篇上下文的反覆冥思苦想,終於茅塞頓開!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傳》。那麼,老子要用‘玄鑑’這個鏡子照什麼呢?原來‘玄鑑’是用來照‘玄’,即一對冤家對頭的!比如‘玄鑑’的外面是‘陽’,那麼‘玄鑑’裡面照出來的像則不是‘陽’,而是‘陽’的冤家對頭-‘陰’;如果‘玄鑑’的外面是‘無’,那麼‘玄鑑’裡面照出的像則不是‘無’,而是‘無’的冤家對頭-‘有’,反之亦然,等等,等等。

      於是疑問昭然若揭:

      用‘玄鑑’照出來的究竟是什麼呢?

      正確的答案是:照出來的是不偏不倚的‘公平’,‘公正’!所以‘玄鑑’就是‘德’!就是‘守中’!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愛護百姓,治理國家,能夠像天道那樣自己無為,讓德去有為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天門的開合,能夠像‘玄牝’(道)那樣嗎?

    註釋:

      天門:即玄牝之門(道德經第6章: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雌:即“玄牝”,牝:母體;“玄牝”:誕生“玄”(一陰一陽,即太極)的母體(道德經第6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穀神,玄牝皆是道)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無所不知,能夠“守拙”,大智若愚嗎?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創造萬物(道生之),德養育萬物(德畜之),卻不佔有萬物;德無所不為,做盡天下事,而絕不自恃有功,居功自傲;德幫助萬物成長,卻從不去主宰萬物;這就叫玄德,即在大自然的無數冤家對頭-“玄”中保持不偏不倚,公正不阿之德。

    註釋:

      生而不有:道創造萬物(道生之),德養育萬物(德畜之),卻不佔有萬物;

      為而不恃:德無所不為,做盡天下事,而絕不自恃有功,居功自傲;

      長而不宰:德幫助萬物成長,卻從不去主宰萬物;

      是謂玄德:這就叫玄德,即在大自然的無數冤家對頭-“玄”中保持不偏不倚,公正不阿之德(見道德經56章: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 9 # 陳廣逵

    理解本章,先要弄清“共”的含義,最終要搞清楚“有”少“無”的辯證法。

    第十一章

    [原文]

    [通釋]

    三十根輻條環繞在車轂上,轂心是空的,成為被車使用的車軲轆;糅合黏土製作陶罐,中心是空的,成為盛物的器皿;鑿門窗作為房屋,屋內是空的,成為人們的住處——所以“能感覺到存在的外殼”是依託,“感覺不到物質存在的被外殼包圍的空間”才能使用。

    [註釋]

    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三十根輻條環繞在一個車轂上,轂心是空的,有車使用它。三十輻共一轂,這是當時的車軲轆。輻,車軲轆上的輻條。共,音“gǒng”,同“拱”,圍繞,環繞。轂,音gǔ,車輪中心的圓孔。當其,猶“當中”。其,代詞,代指中空的部分。車之用,車使用(它),被當作車軲轆。之,放在“車”與“用”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

    ②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糅合黏土製作陶罐,中心是空的,做容器來用。埏埴,音shān zhí,糅合黏土製造陶器。埏,摶糅,糅合。埴,粘土。

    ④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所以“能感覺到存在的外殼”是依託,“被外殼包圍的空間”才能使用。有之,有物質的外圍事物。有,存在。之,代詞,代指有形的外殼物質。利,名詞,憑藉之物。無,沒有,感覺不到有物質存在的空間。

    [意義歸納]

    本章以“車轂”“器”“室”為例作喻,形象地闡釋“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道理。

    [解讀與點評]

    本章的三個“有~之用”的語言形式是有差別的。“有車之用”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沒有出現同語反覆,而“有器之用”與“埏埴以為器,當其無”中的“器”是同語反覆,“有室之用”與“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中的“室”是同語反覆。同語反覆的出現,使文字表達欠周延,大概是當時實在難以找到其他替代的詞語了。

    “鑿戶牖以為室”——為什麼用“鑿”呢?由一個“鑿”字,我們可以捕捉到一些資訊,這裡的“戶牖”是“鑿”的,什麼住處需要“鑿”呢?顯然有人住在窯洞裡。西周始建都於鎬京,就在現今的陝西省西安市。黃土高原上窯洞十分普遍。

    我們在學習研究中,要善於間接地捕捉資訊。其實從三個例子我們還可捕捉一些資訊,比如當時的車軲轆是三十根輻條,轂心是空的;比如從“埏埴以為器”我們可以捕捉到當時的人已經使用粘土製作陶罐的資訊。

    本章談論的是“有”與“無”的辯證法。“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章)。因“有”而“無”,因“無”而“有”,“有無相生”(第二章)。物質存在為“有”,“有”可以被利用;不存在物質的空間為“無”,“無”反可以使用。老子以獨特的視角分析事物,從而引出“‘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結論。

    “有之以為利”——“能感覺有物質存在的外殼”只是憑藉、依託;“無之以為用”——“感覺不到物質存在的被外殼包圍的空間”才能使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實際上還存在著“會者”為“不會者”用,“能者”為“無能者”用的“有”為“無”所用的問題。遇事常求“有”,當知“有”為“無”所用。

    本章有成語“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10 # 澄衷蒙學堂

    《道德經》第十章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用現代白話文文體來理解,這就是一篇什麼是“玄德”的“議論文+說明文”。

    議論文部分,前6個反問句,跟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是同一種句式。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這五小句是說明文部分。最終都為了表達觀點:玄德,玄德是什麼。

    所以理解了“玄德”的含義,就算是抓住關鍵重點了。

    什麼是玄德,有的說這是一種潛行之德,通俗點說:做好人好事不留姓名,這種就算是有“玄德”之人。這人是誰呢?不就是雷鋒麼,雷鋒做好人好事,很多是不留姓名的,留了姓名也是:我是解放軍。

    人性都是自私的,做事情總要圖點啥,不賺點便宜那可是不行的。不留姓名,也就意味著無所圖。無所圖也就無所恃,為而不恃,也就這麼個意思吧。

    記得曾聽到過這樣的故事,說古時候,富裕人家做善事,尤其到了過年過節時,要給窮苦的鄰里送東西或者錢財,要悄悄的進行,大半夜的把碎銀子用布包裹一下,從院牆外,扔到院子裡就走,或者把送的東西放到門口或者窗臺上,總之,要不能被別人撞見才算是真行善。

    創造了卻不獨有,做了卻不居功自持,培養了卻不主宰,達到這種境界才能稱得上玄德。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 11 # 洛書圖解周易

    “三十輻,共一轂”是老子對《師卦》領悟,

    粗看,本章和師卦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本章的關鍵詞是有與無,坤土為無,坎水為無中生有;連用三個當其無,可知坤地必在上——故為地水師,對照我已經破譯的師卦真意,即可直達老子言外之意。

    有是聖人為道:道者,人之所蹈,不知其所由;無是後人感德:德者,人之所得,各得其所欲。

    先把握師卦真意——師卦主要說的是文化經典的傳承,

    地的本意是駐波力場,是自然而然,生態平衡。水的本意是驅動頻率,是輻射功率,作為種因。師卦水在下,是壬水能態,如同傳武隔山打牛,深不可測;地在上,是未土狀態,有如學徒慕名而來,拜師取經——並非大眾以為的帥師用兵。

    師卦以六三爻為中心——二變為地雷復,是複習(反覆其道,大而無功),是領悟(師,比如復禮)與質疑(輿尸,比如批孔)的過程。

    明瞭師卦本意之後,代入老子謁語對應領會: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埏埴以為器:埴比喻基礎理論,如同陰陽五行;埏比喻反覆實踐驗證,埏埴以為器如同由易理衍生出山醫命相卜五器。當其無是把理論付諸實踐,是器之用,是經驗之談。造詣未精通,卻疑埴垃圾。

    本章或有錯漏——豐卦與革卦沒有對應的謁語,待我通讀道德經後,或有修訂。

    師左出右,薪火傳承!望文生義,誤人子弟!是否妄論,可藉由錯綜反互關係來印證。

    地水師與水地比互為反易與映象——主客易位,相互推動:師是端坐武館,威名遠播,我不犯人,四鄰師法;比是夜郎自大,偏安一方,不意洋拳比堅,人來踢館。

    地水師錯卦天火同人,水地比錯卦火天大有,何解?打個粗淺比方:師如同淘寶(地)掛賣外星人精液(水),一眾搶購,於是龍生九子,貌離(火)而神同(天)——師之則一脈同人;而比好比家有淑女(地),大姐攀了白人(水),二姐從了黑人(水),形形色色——比之則派生大有。

    師進互則為復——青出於藍,比進互則為剝——優勝劣汰。師是滲透感化,不戰而屈人,容民而萃朋,如同易學、科學;比則是教化洗腦,煽動而排他,毒民而畜眾,如同神教、傳銷。比與師猶如攻守道,波粒二象,一體兩面,本質無別。

  • 12 # 洛書圖解周易

    《道德經》第十章是老子對《乾卦》的領悟。

    不通易而解老,盲人摸象,事倍功半。差之失之,無以為證。有音無字,意不久傳,有字無象,義不可達。

    暫不詳加解釋了,心有靈犀者可結合乾卦領悟真意。

  • 13 # 洛書圖解周易

    《道德經》第十章是老子對《乾卦》的領悟。

    不通易而解老,盲人摸象,事倍功半。差之失之,無以為證。有音無字,意不久傳,有字無象,義不可達。

    暫不詳加解釋了,心有靈犀者可結合乾卦領悟真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旅行中拍的最美的照片是哪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