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之御風
-
2 # 天和Auto
MPV-後驅體驗優於前驅·「B/C級尺寸」均適合後驅
內容概述:
前驅模式優點與適用車型後驅模式缺點與適用車型關於MPV更適合前驅還是後驅的話題,理論上是沒有爭議的;但是因銷量最高的別克GL8採用前驅,所以這一問題產生了本不該出現的爭議。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熱銷車不見得代表高水準,否則朗逸寶軒逸卡羅拉也都算高品質了;GL8的熱銷只是因為上市階段缺少競爭對手,參考價格虛高的普瑞維亞與太空艙,這些車的存在等於是襯托GL8的價效比。
也就是說在選無可選且別克又是美系品牌的前提下,這臺車才獲得了認可;而隨著保有量的增長則產生了一種GL8品質可能不錯的認知,於是隨大流的消費觀造就了這臺熱銷車,實際絕大多數品質低劣的熱銷合資汽車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當然其中還有更深層的因素。那麼撇開品牌影響不談,MPV一定是後驅優於前驅。
基礎知識-輪上功率損耗討論輪上功率的損耗一般會提及「是否打滑」,然而車輪在不打滑的狀態下也是會有損耗的;比如在不同的路面上行駛時,輪胎與地面的摩擦係數可以有十倍的差距,在摩擦力低的路面行駛存在肉眼識別不了的“滑動摩擦”。
而在相同路面上的摩擦係數同樣存在差異,撇開輪胎自身的影響不談,決定摩擦力的主要因素是車輪獲得的垂直壓力。那麼車輪在以轉動的方式輸出轉矩(形成功率概念)的過程中,每次轉動的扭矩都因摩擦力低而出現損耗的話,功率與車速當然也會降低,這會帶來什麼問題呢?
問題1:油耗升高難以避免。因為發動機輸出功率的大小決定車速高低,功率的計算公式為(轉速×扭矩÷9549);扭矩因車輪摩擦力低而降低則車速會減慢,想要提升車速就要拉昇轉速。轉速的數值除以2等於每分鐘噴油做功的次數,所以輪上功率損耗大則油耗會偏高。
前驅汽車的核心總成均佈局在車頭,前輪作為驅動輪會獲得很大的垂直壓力;理論上這種設計是合理的,但是滿載後增加的是後輪的垂直壓力,尤其是核載人數可以在6-9人之間的MPV,即使按照每人平均60kg為參考,滿載9人是不是也有540kg了呢?此時車身重心後移前輪壓力減弱,前驅動輪的功率損耗會不會加大呢?
問題2:效能與駕駛安全均會受到影響。前輪抓地力弱但發動機效能如果不弱的話,起步加速時油門稍大一些則車輪轉矩會大於輪胎摩擦力,車輪必然會明顯的打滑。滿載後輪上功率損耗,扭矩的降低也會造成動力減弱,只是司機往往會認為這是載重後對推重比的影響,所以也默認了動力減弱的事實。
至於駕駛安全的影響主要在於爬坡,前驅MPV滿載後的重心本就靠後,爬坡時的重心會受到重力的影響而後移,前輪的抓地力會大幅下降。如果在溼滑路面駕駛的話,前輪一旦打滑則車頭可能會橫擺,這就是前驅MPV的缺點了。
後驅優勢MPV採用的是「前置後驅」,發動機在車頭,匹配垂直於後橋的縱置變速箱和傳動軸,通過後整體橋或分動結構是驅動兩側後輪轉動。這種設計往往能夠有效的均衡前後車身的重量,對於後輪的垂直壓力會有一定程度的均衡;前輪壓力小且只負責轉向,沒有輸出轉矩的影響則會有更清晰指向感。
同時在滿載後可以增加後輪的壓力與摩擦力,輪上功率的損耗會小很多,爬坡時也不用擔心車輪打滑。
至於普通認為後驅車在冰雪路面起步容易打滑,實際這也是一種誤解,或者是前驅車輛使用者為印證其選項不是那麼差而找到的藉口而已。後輪打滑只是因為後驅汽車裝備的發動機動力往往比較強,如不控制起步的前進擋,則輸出動力大於摩擦力則容易打滑。
但只要以2/3擋起步,合理控制輸出功率同樣可以防止打滑,所以並不存在後驅比前驅穩定性差的說法;而且在冰雪溼滑路面行駛,即使是全時四驅車也需要防滑鏈,否則打滑失控的機率仍舊會非常高。
1: 長安歐尚科尚。這臺車的自動版價格在10/15萬區間,中高配配備了電動側滑門,全景天窗和自動空調,對於無法追求駕駛樂趣的商務車型而言,高配置就是足夠高的價效比。至於使用前驅也能夠接受,畢竟車輛的價格不是很高,車身尺寸偏小也適合追求節油的家庭使用者。
發動機裝備的是缸內直噴1.5T,匹配7擋溼式雙離合的綜合表現不錯。
2:傳祺GM8。主力版本的價格在20萬左右,建議選擇配備雙側與尾門電控的中高配,中排座椅標配航空座椅,而且有通風加熱等功能。其他配置有帶有多層淨化系統的自動空調,安全配置也比較全面,以20萬的預算基本等於選到了別克GL8的艾爾雅版本。
發動機裝備的是2.0T缸內直噴增壓機,185kw/390N·m(1750~4000rpm)的動力儲備很充足,匹配8AT變速箱的動力表現比GL8更強。所以這臺前驅車價效比很高,以配置和效能優勢補償了驅動系統的不足。
後驅MPV合理選項包括:
東風菱智M5L(5/8萬區間)江淮瑞風M4/5(8/15萬)大通G10/20(10/30萬)賓士威霆吉姆西GMC-SAVANA(百萬級)後驅MPV的可選項還算豐富,只是沒有什麼必要贅述。因為菱智M5L是以麵包車的價格銷售MPV,提供的只能是動力很一般的1.6-2.0L自然吸氣發動機,能夠正常駕駛但不要期望有什麼駕駛樂趣,這是臺實用型的工具車。
瑞風系列是國產MPV的老品牌,不過M4更適合商務通勤,或者客貨兩用,5.2的車長與1.9的寬度已經相當於一般的低頂輕客。而M5則適合商務接待,這臺車曾經的產品定位不比GL8低,只是後期技術久久不升級,價格也只能不斷的下探;重點是自動變速箱從AT換裝為溼式雙離合,對於追求駕乘品質的MPV而言是有些遺憾的,但好在價格便宜了。
大通G10整體定位與M5相當,但是G20則與賓士威霆相同;兩車都是前置後驅且四輪獨立懸架,發動機變速箱的水平也在伯仲之間。不過大通畢竟是自主品牌,影響力並不是那麼大,結果也是不得不以低價銷售,配置與傳祺GM8相當的版本,起售價只是25萬左右。
而賓士威霆的起售價也低至28萬左右,基礎平臺水平挺高,只是配置是非常低的;這臺車的賣點只是品牌,是否值得選擇至於自己斟酌了。至於號稱陸地公務艙的SAVANA就不贅述了,預算在150萬左右才適合考慮這臺車。
天和MCN授權釋出
-
3 # 愛車大家說
我認為MPV還是前驅好,可以照顧到儘量多的駕駛員。後驅雖然是最理想的驅動形式,但是後驅車的很多缺點在MPV車型上可能會被放大。
1、前驅的空間優勢前驅車發動機和變速箱都塞在發動機艙裡,不佔用車內空間。後驅車發動機和變速箱需要縱置,變速箱就要探入駕駛艙一部分了。而且佈置傳動軸也會影響車內空間。
也有一些MPV傳動軸位於底盤下方,不侵佔駕駛艙空間,但這樣做必須抬高底盤,否則傳動軸就蹭地了。底盤抬高了必然影響穩定性,特別是對於MPV這種大塊頭來說影響更大。
2、前驅更穩定前驅車前輪拉著車身跑,穩定性更好。特別是下雪天或者泥濘路段,前驅車就算打滑了也是車頭左右搖擺,很容易透過方向盤控制住。而後驅車這時候指不定要往哪裡甩尾,想要控制住車輛更困難。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2010年從甘肅武威返回蘭州,開著一輛奇瑞商務車,當時好像叫做東方之子CROSS吧。途經312國道烏鞘嶺時山底下下雨,山上下雪。爬到一半時路上積雪已經很厚了,積雪導致很多車打滑,路又特別窄,大家都被堵在半山腰,一點點往前挪動。
我的車是滿載狀態,而且堵車的路段坡度還不小,每次往前挪的時候一起步就容易打滑。好在是前驅車,穩著點油門還是很容易控制的。但是我前面是一輛後八輪自卸車,跟著它確實太恐怖了,如果它打滑停不下來的話我們後面的車基本上就被殘酷碾壓。
這時候我想超車,但山腰上的路只有兩個車道,想超車就只能借對向車道。我試著探頭看了一下,雪太大又有霧,看不清對面狀況,而且路滑,提速很容易打滑,超車風險太大了。
但最終架不住後八輪的威懾力,因為好幾次停下車後它的後輪都有往後溜的趨勢。於是我還是決定超車。瞅準機會一把方向打出去,壓著路邊新鮮的積雪開始提速,因為新鮮的積雪壓上去能多提供點摩擦力。即便如此超車過程中前輪還是會輕微打滑。但畢竟是前驅車,輕微打滑無妨大礙,嚴重打滑時只需要稍微動一下方向就可以糾正。於是就這麼平安超過了後八輪。如果換成一輛後驅車的話肯定沒這麼容易控制。
3、同一車型前驅比後驅省油這是客觀事實,前驅車發動機與變速箱都在前輪上挑著,從變速箱直接輸出兩根半軸就把動力傳遞給前輪了。這兩根傳動半軸不僅更短,而且更細。
而後驅車就不同了,變速箱要用更粗、更長的傳動軸把動力傳遞給後軸差速器,再由差速器透過兩根半軸把動力傳遞給後輪。整個系統增加了整車重量、轉動慣量、摩擦損耗,自然更費油。
4、前驅的弊端因為前驅車前輪有傳動裝置,所以轉向角度受限制,方向盤打死後前輪偏轉角度有限,因此轉彎半徑會更大。而後驅車前輪沒傳動半軸,轉向角可以做更大,調頭時更加靈活。不過MPV本身尺寸就大,一般很少遇到特別苛刻的調頭情況。
總的來說就是前驅MPV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得到的實惠更多,比如空間、油耗、穩定性,這都是實打實的東西。而後驅車雖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優勢,但是這些優勢有可能你開到報廢都不一定用得上。所以綜合來說前驅更划算。
-
4 # 秋天的雨lywy
前驅還是後驅?不管對打算購車的朋友還是車迷們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困惑的話題。你看市面上大多數以高效能為核心賣點的車子,尤其是那些超級跑車什麼的,要麼四驅,要麼後驅,前驅車似不多見。而市面上大部分車型以前輪驅動存在,聽起來也好像很有道理。 要想揪根探底,我們會發現在汽車這一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後驅車在絕大多數時候佔統治地位的。只是當大多數轎車採用前輪驅動支行,驅動之爭就多集中到MPV領域了。 在國內,MPV是一片比較混亂的領域。每個消費者都想用合理得價格買到符合自己期待的產品,但很多時候被人一番描述就形成了以驅動來評判產品高階與否的標誌。可事實上,技術和價格本來就不是一一對應的。你看世界第一臺車是賓士吧,那也只是一臺後輪驅動的“火三輪”呀! 不過後驅的確有它的獨特魅力。尤其是在早期的時候,發動機的效率很低,車子也做得很沉。這時候如果採用前輪驅動的話,前輪既要負責驅動,又要負責轉向,這結果…… 相比之下,用後驅的合理性在於它能夠減輕前輪負荷,這就是這幾年各種斷軸門裡面幾乎沒有後驅車的原因。 據我觀察,現在國內MPV市場,十萬以下的車型基本上都是中國產自主品牌為主,十萬以上合資車型為主,要買到好點的七座MPV就是ODYSSEY,GL8這樣的二十多萬的。十萬以下的MPV七座MPV選擇也越來越多。目前分成兩個陣營,前橫置前驅轎車平臺衍生的和前縱置後驅佈局。
-
5 # 汽車資訊庫
MPV車型因為較大的使用空間很受家庭和公司的喜愛,跟其他車型一樣,MPV車型也分前驅驅動和後驅驅動,那麼這兩者哪一個更好一點了?
在說哪一個更好之前,我給大家講講前驅與後驅的優缺點。
首先說前驅,前驅就像是被拉著走一樣,主要靠前面的輪子提供動力,在遇到陡坡等情況時,前驅車型打滑會更加嚴重一點,因為前驅車橫貫的動力設計,佔據空間會小一點,汽車內部的空間就相比大一點,而且前驅車在上馬路牙子時,會比後驅更加省力。
後驅汽車就像是有人在推著車走,主要的動力來自於後輪,因為後輪驅動,後驅汽車打滑現象要好一點,但是內部空間會擁擠一點,因為後驅車型有一大根傳動杆,但是在裝同樣的物品時,後驅會更加平穩。
其實前驅與後驅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MPV車型需要承載更多的重量,所以在買MPV車型時,最好還是選擇後驅動力。
-
6 # 成龍小哥
正式的MPV都是前置前驅的。MPV中文名是多用途汽車,以人的舒適為首要目的,是從三廂轎車平臺上做出來的。而後驅的“MPV”其實基本上都是微面,只是把中置發動機前置了而已,在宣傳的時候打著MPV的旗號。理論上後驅沒有前驅舒適,這與MPV定位不符。
-
7 # 胖哥汽修吧
我們先談談汽車發展史,汽車80年代前驅車才開始出現,大部分汽車選擇走前驅路線。隨著汽車工業發展,人們對汽車駕駛樂趣追求,前驅車的缺點也表現出來。接下我們做個對比,談談各自優缺點。
前驅車優點
汽車製造成本降低,少了傳動軸後橋齒輪組等。動力損失小,車內噪音低,空間更大管線佈置更合理。雨雪路面更容易駕駛。
前驅車缺點
車身重量比分佈前重後輕,前輪負載力大,加速、入彎會出現轉向不足“推頭”現象,上坡更容易打滑。
可以說前驅車缺點就是後驅車優點。
後驅優點
操控性好,雖然製造成本高,但維修相對來說更容易,車身比重更合理接近50:50。
後驅缺點
成本高,元件複雜,同時造成車內空間小。但隨著後輪獨立懸掛應用,發動機位置越來越靠近驅動軸,這使後驅車空間進一步提升。後驅車複雜的結構動力損失相比前驅大。
前驅後驅結構對不圖
MPV主要賣點大空間,載貨載人能力更強。對於一輛MPV能把你從A點安全送到B點這就是他的使命。所以我推薦選後驅實用。
-
8 # 小小巖哥
MPV到底是前驅還是後驅,我覺得真心不重要,當然了,要有四驅更好,可以在溼滑路面上增加車輛的行駛穩定性。目前,在國內銷售的大部分MPV車都是以前驅為主,包括ODYSSEY、ELYSION、GL8,以及豪華MPV豐田alphard和日產Quest,都是前驅車型。目前只有賓士V級是後驅車型,塞納和Multivan有四驅版本。作為一名MPV車主,今年給那些準備入手MPV的朋友一些建議。對於MPV來說,前驅後驅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操控性也就不要考慮了,一輛MPV要啥操控性呀,莫非您還要帶來老婆孩子劈彎兒漂移嗎?但是如果預算夠的話,最好買輛動力好點的MPV。雖然不需要那種突如其來的加速快感,但是由於MPV車型本身比較重,車上再坐著很多人,帶著很多物品,所以小排量車型,在加速超車的時候,會感覺到明顯動力不足。其次是座椅佈局,如果您的乘坐需求,大於載物需求的話,儘量選擇2+2+3座椅佈局的MPV。因為這種座椅佈局形式,相比於2+3+2佈局的車型,在空間靈活性上要好很多。因為2+2+3座椅佈局的車型,在第二排座椅中間有通道,方便穿行,而且上下車比較方便。第三,買大不買小。既然選擇MPV車型,對於空間肯定是有剛性需求的。所以在同級別MPV中,儘量選擇尺寸和空間大的車型。比如預算充足的話,儘量選擇Multivan,別選Sharan。MPV車型要的就是乘坐舒適性和超強的儲物能力,買小一點的車型,雖然駕駛起來稍微靈活點,但是在坐滿人的情況下,再裝大件物品的時候,空間會比較侷促。巖哥的觀點:MPV車型的驅動形式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前驅後驅都無所謂,畢竟在城市裡通勤使用,大空間和實用性才是需要關注的地方。當然,如果像塞納和Multivan這種有四驅版本的車型,四驅肯定要比前驅車型的行駛穩定性更好。
-
9 # 波羅密8958
其實前驅與後驅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MPV車型需要承載更多的重量,所以在買MPV車型時,最好還是選擇後驅動力。
-
10 # 汽車問診所
MPV屬於多用途汽車,它秉承了轎車的乘坐舒適性和麵包車的大空間可坐多乘員的功能性。前驅MPV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合資品牌的通用GL8,本田ODYSSEY;中國產的寶駿730,比亞迪宋MAX等。後驅MPV合資品牌有賓士V級,vito;中國產品牌有瑞風M3,五菱宏光等車型。
前驅是指發動機動力經過差速器後傳遞給半軸驅動前輪行駛。後驅是指發動機動力經過傳動軸後再透過半軸驅動後輪行駛。
從市場保有量來看,前置前驅MPV佔據了主要市場,而前置後驅MPV在售價上則出現兩極化,一端是以賓士為主售價幾十萬的車型,一端是售價幾萬塊的自主品牌。購買自主品牌後驅MPV的人群主要用途是自己做些小生意,既能拉一些大件貨物,還能乘坐較多的人數,兩者兼得。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後驅MPV的主要優勢是載重爬坡能力強。
前驅的優勢:
傳動系統結構緊湊,沒有前後傳動軸裝置,減小了車身自重;
傳遞效率相對比較直接,省去中間過度環節,提高了燃油經濟性;
前輪驅動有助於提升駕駛操控性和方向穩定性。
後驅的優勢:
相同負荷下,後輪驅動會有更佳的推動力,在車輛啟動,加速和爬坡時比較輕鬆;
轉向輪為非驅動輪,減少了輪胎的磨損程度。
綜上所述,如果用途主要為家庭使用,以空間寬敞,節油為需求,前驅MPV表現比較合適。如果平時有拉貨或經常在比較複雜路況行駛,後驅MPV具有優勢。
-
11 # 靜若泰山動若烏龜
MPV選後驅,前驅沒有那麼重要吧,就算買個後驅,有什麼操控樂趣嗎?可以拉一車人飄移?買MPV的重點,是舒適性和安全性,可靠性,個人認為前驅,後驅無所謂
-
12 #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MPV車型前驅好還是後驅好這個問題其實需要看使用用途,大部分MPV車型還以前驅為主的,這是因為前驅車發動機和變速箱的佈局更加緊湊,不需要佈置後驅傳動軸和後差速器,這樣車內地板高度可以降低,車輛整體高度也能降低一些,開起來就很接近轎車,所以家用或商務MPV車型大多都是前驅的設計。後驅MPV車型大多都是商用為主,因為商用車都是載重的用途,所以車身大多都是非承載車身結構,這樣可以承受住比較大的重量。同時由於重量都在後部,後輪可以依靠重量得到很多的壓力,增加輪胎摩擦力提高車輛驅動能力,所以商用型MPV大多都是後驅的設計。前驅也好後驅也罷都有各自的優勢,沒有什麼更好的,只有很合適的。
-
13 # 愛車精選網
相信很多消費者在購車時都曾考慮過MPV,作為實用性汽車,MPV不僅擁有適合多人乘坐的超大空間,還極具舒適體驗。目前市面上的MPV車型主要分為前驅和後驅兩種,那麼這兩種不同的驅動分佈有什麼區別呢?哪一種更好呢?
前驅和後驅的差別在於發動機動力的傳輸方向,儘管兩者動力傳輸的最終目的大概相同,但前者的發動機動力在經過差速器的轉化後經過半軸,進而促使前輪驅動;後者的發動機動力則是經過傳動軸傳輸後經過半軸,最終驅動後輪行駛。
目前市面上的MPV汽車大多應用的是前驅,因為前驅MPV汽車的車體構造比較緊湊,同時也沒有像傳動軸這樣的大件,最大化減輕了車身的重量,讓汽車執行的效率提高,並且對於後驅MPV汽車來看,前驅MPV汽車的油耗更低,更適合出行使用。
不過針對前置後驅MPV的市場來看,不同品牌MPV的價格有很大的差距,拿賓士舉例,它旗下前置後驅的MPV車型定價很高,但除去這種高階品牌,剩餘前驅MPV的製造廠商多為自主品牌,價格也要低很多。這樣完全背道相馳的定價方式,也成為了很多消費者購車時的苦惱。
和前驅的優點不同,後輪驅動的MPV汽車有更好的爬坡能力,非常適合在崎嶇不平、坡度較高的路段行駛,並且因為後輪驅動,汽車的前部車輪不受外力影響,所以與底面摩擦的力度小。換句話來說,後驅MPV汽車前部的輪胎使用壽命更長。
綜合來看,MPV汽車不管是前驅還是後驅各有優點,不過在駕駛體驗上卻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儘管後驅更適合爬坡、加速,但在日常行駛中,崎嶇不平的道路少之又少,所以後驅的優勢並不明顯。同樣,前驅MPV汽車儘管在油耗方面有優勢,但同後驅MPV汽車相比差距也並沒有很大。所以在購買MPV汽車時,最需要看重的還是汽車整體的舒適度。
-
14 # Lzb笑對人生
Mpv車型前驅和後驅車型各有利弊,在南方使用後驅車型比較好,因為南方冬天沒有冰雪路面,這樣開後驅車型比較安全,在行駛過程中遇到緊急情況下剎車時不會擺尾,後驅車型在行駛過程中要比前驅車有一定的優勢,而後驅車型不太適合在北方地區使用,因為北方冬天冰雪比較大道路比較滑,這樣開後驅車型在緊急剎車時很容易發生擺尾,這樣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各有所長。
-
15 # 安客王
一般來說,後驅要好。車輛上坡時會有質量轉移,前輪重量變輕,後輪變重,車輛驅動力的大小和輪上的重量有很大關係,上坡時費勁,後驅可以加大驅動力,保證車輛動力。因此,有後驅最好選擇後驅車。
回覆列表
在國內普遍的看法是在乘用車領域,後驅車更加高階。不過在MPV領域,這個規律就不一定適用了。現在國內MPV市場,橫置前驅和縱置後驅佈局都有,不過都是前置動力的,只有部分原麵包車還在用中置動力。
與轎車相比,MPV縱置後驅佈置並非代表著高階,後驅設計更適合裝載,爬坡和抓地力更好,輪胎磨損也更均勻,操控也更靈活。後驅車在後懸掛不僅採用了更加穩定的拖曳臂結構,保證了車輛懸架的剛性,彈性元件也由螺旋彈簧替代了鋼板彈簧,同時匹配了與轎車相同的避震器,舒適度跟前驅車型基本相同。後驅佈局的缺點是存在過度轉向的問題,另一個是穿過車身的傳動軸造成後驅車內部地板凸起,影響車內空間佈置並增加噪音和動力損耗。
賓士V級
橫置前驅MPV更像接近轎車中的旅行車,舒適性達到轎車水平。缺點就是負責驅動和轉向的前輪負荷重,如果車輛滿載,操控就不如後驅靈活,同時輪胎磨損也變得不平均。另外一個是在爬坡的時候重心後移,前輪容易抓地力降低,導致打滑。
前置後驅形式承載能力強,在複雜路況下有更好的透過性,有一定的駕駛樂趣,前置前驅更省油,內部空間佈置更加靈活多變,舒適性更有優勢。後驅車型在市場的高中低端都有相應的產品,但是比例較少,高階福建的賓士V級,中端有東風的風行,低端有五菱的宏光PLUS。前驅MPV才是市場中的主流,隨著各個品牌造車平臺的深入發展,各品牌都在發展與轎車同源的產品,擴大產品線,提高市場份額。
MPV車型逐漸被家用市場所接受,未來的前景廣闊,選擇前驅還是後驅還是要自己的用途和驅動形式的特點進行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