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自由的貓moon
-
2 # 131號渡老師王愛麗
感謝邀請!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言而無信?有幾個問題想問提問者:孩子說了什麼?在什麼情況下說的?“總是”?孩子有沒有說話算數過嗎?牽涉著哪些方面的問題時他說話比較容易算數?這些方面他為什麼能說話算數?他沒有按事先說的做,是能力不到,還是條件不成熟?
提問這些問題是想平復家長的情緒。
這位提問者刻意強調青春期的孩子。一般人都知道這個時期的孩子比較特殊。特殊在青春期的孩子身心發展的不一致。相對來講,心理發展是置後與身體發展的。他們快速成長變化的身體,讓他們自認為已經長大,很多事情自己有能力做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所以他們顯得特別有主見,不願意屈從於大人的教導。這讓習慣了孩子“聽話照做”的父母很不適應,總感覺孩子叛逆。父母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生活。如果孩子學會了,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而做的事又不違法,不違德,我們家長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那說明孩子有主見,長大了。
放手,或者說相對放手,相信他自己能夠做好,有時可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3 # 耕者有其甜
青春期,是小孩走向獨立的階段,他們的言而無信,是自身矛盾的體現,一方面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害怕父母的反對,另一方面,自身獨立的發展需求,不得不以撒謊的方式尋求機會。
所以,父母參與小孩的生活,不僅僅是要給他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瞭解他想幹啥,能幹啥,正確的引導他的身體發展和心理健康發展。有了共同語言,他們便會暢所欲言,徵求你的意見。
-
4 # 使用者9768089209428紅
我個人來看,孩子的心靈,如此純潔,像雪一樣結白,他們是祖國花朵。我們該為他設想去鼓利!《你們是怎麼看的》?
-
5 # 螢火蟲的天空
青春孩子說到做不到,大致在這幾種可能:意願不強,自己能力達不到,不具備做事的條件和工具,以及身邊沒可參照的榜樣。
要說到做到堅持把一件事做成,必須具有四個最基本的條件。
第一是意願度,意願度越強,越能夠身心合一的去執行,
第二是做這件事所需要的能力是當事人具備的,也就是說難度不能超過他實際的能力,比如你讓二年級的小學生去解一道函式題,他做不出來才是正常的。
第三就是最基本的條件要具備,沒有米,再能幹的巧婦也做不出飯,不具備基本條件,再能幹的人也很難做成事。
第四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先對孩子做出來。
-
6 # 廣西嵛哥
在現代社會,信用成為衡量一 個人的基礎只有那些“有言有信”的人才能夠得到別人信任,才取得獲得成功的基石。相反,那些“言而無信”之徒是怎麼也不會得到別人信任的。
首先,家長一定起到言傳身教的榜樣,承諾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實現。如果一時無法解決,要和孩子說明原因。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和孩子講《狼來了》這故事已經沒有達到教育的效果了,孩子已經有了獨立自我判斷的性格。家長可以給孩子三次機會,第四次採取適當的處罰。獎罰分明,知錯就改,有獎勵。說謊話,不守信,要適當的處罰。
第三,教育孩子,不能拔苗助長, 不要孩子只言而無信一次,就採取打罵的方式。教育需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要有愛心、耐心,貴在堅持。
最後,我也希望大家和分享這個話題的經驗!疫情期間,多陪伴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做適當的身體鍛鍊!祝大家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
7 # 金石山人1
題主在問題中提出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言而無信,我覺得沒什麼好擔憂的。因為提問中強調了青春期,我想或許是青春判逆期吧。這個時期的孩子已有自己獨立的思維了但不成熟,很迷茫,又有來自家長,學校、學習等各方面的壓力。一方面他們想做個聽話的乖孩子,一方面又想按自己的思想去行事,左右搖擺不定,所以常常會言而無信,這不是品性問題,因此不必擔憂,只要加以疏導,曉以利害,不可強壓,慢慢就會好起來。
-
8 # 永不放棄74572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言而無信。是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他們有時乖巧聽話。有時懶惰衝動。小孩子的不聽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教育。父母的粗暴教育。導致孩子自我封閉。心裡話不願對父母講。如果想培養一個優秀上進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一個懶惰的父母教不出勤快的孩子。要和孩子交心,多交流。如果孩子相信父母對父母無話不說。你就能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教導孩子做個有志氣勤奮上進的人。
-
9 # 高中歷史精題解析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跟小學生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渴望得到關注,想要獨立一點,對於父母不再是一味地“服從”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三觀又沒有完全形成和穩定,說的話跟做的事都會受的身邊人的影響,說到又做不到是很常見的。
那麼你在處理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你應該反思自己有沒有做到言傳身教,孩子會收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家庭教育方面的。
其次,孩子在學校呆的時間比家裡還長,學校的責任不光是教書,還有育人,跟老師提一下建議,在班會課強調一下做人誠信的這種品質。
-
10 # 誠信立身502
我家孩子青春期可沒讓我少操心,上高中時經常賣衣服褲子,開銷大我問他你前不久才賣了,怎麼又要賣家裡並不富裕,被幾個女同學給撕爛了,說有四五個女同學叫他出去玩,他不去就進宿舍裡去拖,衣服袖子也撕掉了,整件衣服也扯得稀巴爛經常,最後學校是沒法住了,跑到我親戚家住,三天兩頭請假,班主任老師不要去了,像他這樣不會考得上大學,老師經常給我打電話,我經過多次求老師說情,最後給他一次機會,經過我慢慢開導鼓勵,最後考上了醫學院,去年六月份畢業了,進了醫院上班,回過頭想想真讓勞資哭笑不得……
-
11 # 阿卓Vlog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他自己尚不能控制;他不懂為什麼要說話算數;父母以往的教養方式不恰當,讓孩子以撒謊的形式滿足他們的需要。而這三點都是需要父母幫助孩子,誰也不是一生來就會自我控制的,而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的不恰當也更是家長的責任。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近期發生的,父母縱容兒子多次撒謊、隱瞞真相,害了自己親媽的案例:
2月15號,有一位很少外出的老人家,來到一家醫院的發熱門診看病。醫生髮現,她的胸部影像片很符合新冠病毒感染的情況。老人家看病時否認接觸過武漢來京人員,但核酸檢測結果是陽性。沒去過武漢,但成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病毒從哪裡來的呢?疾控人員迅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講述了一個頗費周折的流行病學調查案例。
流行病學調查人員費盡了周折,耐心地詢問,老人家終於說實話了:
原來這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平時,老人與大兒子一起生活在北京。小兒子一家三口長期在湖北武漢居住。小兒子一家聽說武漢要“封城”,想盡辦法自駕車到了長沙。然後,小兒子一家人從長沙坐飛機來到北京,到了北京直接打車來投奔媽媽和大哥一家。
小兒子一家明明知道武漢疫情嚴重,但他們從疫情高發區輾轉來到北京,絲毫沒有保護自己家人的意識,更沒有想過要避免接觸別人,照常外出購物、買藥、取快遞,甚至還和社群的管理人員聊天,詢問怎麼辦理出京證等。
但是!他們對一家三口來自武漢的經歷隻字不提,當時,北京已經明確要求武漢來京人員要實施14天的隔離措施,這些規定他們當然也是視而不見。
後來,小兒子的老母親發燒了。老人發燒、咳嗽了8天,一直在家裡扛著。實在扛不住了,到醫院就診時,老人還是不說實話,就不承認家裡有人從武漢來京。疾控部門多次追問,老人還是不說。最後,在公安人員的配合下,在疾控人員反覆追問下,他們才道出了真相。這期間,小兒子知道母親發燒,猜測這目前已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發病了。小兒子琢磨著,一旦母親確診,他們一家三口有可能成為密切接觸者,被集中隔離進行醫學觀察。這時,小兒子又做出了重要決定:為了躲避可能被集中隔離的情況,一家三口換個地兒租了房子!躲來躲去,小兒子也沒“跑掉”,昨天,經實驗室檢測,他的核酸檢測呈陽性。
看了這個案例,是否覺得孩子不可原諒?但是如果父母一味的縱容孩子,而不採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時糾正,恐怕孩子長大後就會像這樣自私的說了最嚴重的謊言。
英國學者Aldert 提出,“說謊是一種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有益嘗試,沒有預先警告,從而使另一個人產生一種溝通者自己知道是錯誤的信念”。
那麼我們來分析在一下孩子說謊的動機是否有以下幾條。
1.避免受到懲罰;
2.原本可以得到獎賞,不說謊可能得不到;
3.為了保護別人免於受罰;
4.為了保護自己不收拾傷害;
5.為了讓別人看得起自己;
6.避免社交場合的尷尬;
7.為了避免丟臉;
8.為了保守秘密,完全不加宣告地將某些資訊據為已有;
9.為了行使凌駕於別人之上的權利,控制別人想要知道的資訊。
其實要避免孩子說謊,我們要從小幫助他糾正。誰也不是一生來就會自我控制的,而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的不恰當也更是家長的責任。
那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呢?
首先家長一定要做到誠信,做一個真實、真誠的人,分清善意的謊言。然後給孩子學習自我控制的機會,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這個事不能放棄,要堅持。我們可以這樣做:
循序漸進的來糾正,一次不要糾正太多孩子的“不足”。他第一次沒做到,給他機會,第二天注意觀察孩子狀況,看孩子情緒好可以和他以開玩笑的方式說說這個事情,不能因為孩子一次沒做到,父母就說他不能堅持。
成人更應該以寬容的心態,給孩子安慰,抓住孩子說謊時的矛盾心理,消除孩子說謊的心理刺激動因,緩解孩子情緒和較大的心理壓力,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回覆列表
要好好思考自己是否對孩子言而無信過,孩子有樣學樣的,以身作則很重要。
如果孩子有了一次這樣的事,你可以不去管,讓他/她去承擔後果,言而無信的後果,給予一次教訓
然後再去分析問題所在,一次兩次之後,相信會明白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