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羅滿花hua
-
2 # 領閱著作
孩子不聽話:
1,家長需注意避免採取“棍棒底下出孝子”式教育方法,避免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或加重孩子逆反心理。
2,平時多抽空陪伴孩子,經常與孩子玩遊戲、溝通,營造良好家庭氛圍,並耐心引導孩子,才可使孩子願意聽話。
-
3 # 邢曦月
對待孩子永遠不要象老子訓兒式的這種方式,可以和孩子聊他感興趣的事,高興的不高興的事他都願意與你分享包括他喜歡哪個同學都可以聊,我和我兒子的聊天方式就是這樣的,他覺得我們沒有距離感,學校的事他回來都願意和我說,沒有距離他才願意聽你的話!
-
4 # 平凡練家人
每個孩子在青春期都會出現叛逆期,有的孩子很明顯,有點不是很明星。個人覺得能表現出來的叛逆,反而更能有效與其溝通交流,相反沒有表現出來或表現不明顯的會給家長出難題的。細心的家長或許能發現,反之,就會或多或少影響孩子成長。
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表現出的叛逆不一樣,在這裡給幾點個人建議:
1、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與其多交流,多溝通。瞭解孩子在心裡、生理、性格等各方面與常規不同的變化;
2、正確引導孩子認識青春期,孩子在這個時候,已經能夠有自己明顯的主見,要給予他們發言的機會,樹立正確價值觀;
3、孩子不聽話,並不代表他/她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主見,對父母以及他人的對錯有自己的認識和想法。總歸到底多和孩子溝通,這個才是關鍵;
4、和孩子找合適時間,談一次心吧,把相互間內心所想進行一次表達。父母和孩子能更好的感受彼此的關懷與愛。
(個人觀點,與您共勉)
-
5 # 很寶貝
子所有問題都是孩子自尊自信自控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源自環境,首先是家庭環境就是父母的言行,而言行來自心態。
父母心態:
大部分問題其實就是來自於對孩子的期望。
孩子是父母弄來世上的,而世界非常複雜,沒有父母能保證孩子一生最基本的健康快樂,所以父母是既沒資格也沒能力去要求孩子什麼。
父母對孩子只能是無條件的愛——只自己無條件努力盡量滿足孩子需要。
但沒邊界的愛,反而會讓孩子迷茫,就像在大海里游泳雖自由也恐慌,會連基本的安全感也沒有,而安全感是孩子一切品質生長的土壤。
無條件愛也有邊界原則——就是不傷害人,有對自己對他人的一個基本責任感。而這種責任感也儘量由父母日常言行來感染。
所以作為父母從心裡只記住——只自己努力,不要搞反——讓孩子努力。
1,首先是努力相信孩子引導孩子的自信:只好好說好話
讓孩子在家裡無任何壓力,但外界會給孩子挫折傷害,這就需要父母的信任肯定鼓勵,來給與孩子勇氣力量,而最終修復創傷變成成長。但家長不能直接灌輸,講太多道理,會讓孩子會覺得自己好笨,傷害孩子主動思維和自信。
在孩子做對事,情緒好時,透過提問引導孩子自己找答案。
如果家長自己打擊傷害過孩子,那就認錯,告訴孩子任何人說那些都是錯的。
當然最好的引導是環境氛圍的自然引導。
2,努力營造好的環境引導孩子習慣和積累:只自己樂觀努力
寬鬆快樂的家庭、有愛上進的父母。比如父母喜歡看書運動、不抱怨不說髒話、搶做家務愛幫人,有某種技能特長社會貢獻。特別是父母自己快樂,本身就是對孩子一種最好引導。
關於學習、玩遊戲、亂花錢:
學習本身是很有趣的,因為人有好奇心,知識可以滿足好奇心。每個孩子學習能力也肯定沒問題的——那麼小就學會漢語。學習不好,是因為有學習壓力,所以孩子成績不好更不要補課,因為已經厭學,再補就更加厭學了。如果逼著刷題到初中高中,那大學怎麼辦,學習是終身的,一生怎麼辦?!
關鍵是釋放孩子學習壓力,學習是自然的,就像餓了自然想吃飯,但非要規定吃幾碗就變成壓力了。只要求孩子認真聽講作業,因為那是對老師的尊重。不要管學習,0分都可以,那是孩子自己的事,不要求只相信。
分數不代表成績,成績不代表知識,知識不代表能力,而最重要的能力是快樂的能力。
高考不是唯一出路,身體健康樂觀善良才最重要,在此基礎上再遇到孩子積累某種特長,就完美了。學士碩士博士沒有特長什麼都不是。
孩子其他比如玩遊戲、玩手機、亂花錢等,也都是自控力問題。也只在情緒好時引導孩子明白健康重要性,最重要是自控力,是玩遊戲不是被遊戲玩。
至於錢,是一定要花出去,但應該是越花越多,亂花是犯罪。總之,本著為自己和他人負責的原則,透過言行儘量肯定和引導,生氣打罵是對孩子的徹底否定,百害而無一利。
父母完全投入塑造好環境和相信孩子的引導中—— “不管”孩子。
-
6 # 小小思維家
12歲這個年齡的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大部分孩子己經開始發育,第二性徵開始出現。
這個時期的孩子更加獨立,認為自己己經對這個世界的事物有了很多的瞭解,就是所謂的裝成熟,內心非常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和認可。
和父母意見不同時,證明自己的願望特別強烈,特別容易和父母發生爭執甚至激烈的衝突,因此這個階段對孩子的理解和接納特別的重要。
1. 尊重和接納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尤為重要。
給孩子更大的自主空間,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是第一重要的。父母越是不放心,孩子的小秘密就越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就可能越來越遠,越來越疏離。
2. 男孩的爸爸、女孩的媽媽要找合適的時機給孩子講解關於青春期生理方面的知識,進行青春期的性教育。孩子對自己生理上的變化了解的越多,才能夠更從容去面對,同時也是建立孩子健康的性觀念的基礎。在和異性相處時更容易多些理性,少些衝動。
3. 當孩子表達觀點和看法時,認真傾聽,給予合適的肯定和讚美。
不能因為孩子觀點的幼稚或者不成熟而表現出不屑一顧,重視孩子的表達,對於不成熟的觀點可以透過提問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自己去修正。
4. 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給他們和朋友相處的空間,他們不僅要完成學業,還要玩好,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性格,不急不躁,不虛榮不勢利。
5. 多和孩子聊天,和他們談心,瞭解他們的喜好。
-
7 # 李亮老師奧數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叛逆的時候,表現為厭學,逃學,叛逆,溝通障礙,其實孩子都是好孩子,主要是看我們怎樣正確的去引導:
第一,要多溝通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都逐漸成熟了,再用對待小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他們,會使他們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我們需要改變這種方式。應該多與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情緒特徵,發現他們有問題時,要以朋友的身份幫忙,理解他們的感受。
第二,適當的給孩子自己歷練的機會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為他們不被重視,不被欣賞,而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故意要弄出點動靜。所以我們要善於觀察,關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適當的交給他們任務,讓他們有展示的機會,適當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第三,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
如果孩子在學習和其他活動中,有了進步,我們應該多誇讚,多鼓勵孩子,這樣孩子心中會有成就感,一定要避免埋怨,斥責。因為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過很多斥責,他們對斥責早已學會了反擊,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我們應該多誇獎和鼓勵他們,這樣滿足他們一些想被關注的願望,才能更好的引導。
第四,避免自尊心受傷害
叛逆期的孩子問題很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時候也多,遭受的批評、責備也多。其實,他們往往因為自尊心太強,不被信任而使他們更叛逆。所以我們要試著相信叛逆孩子的話,寬容的對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錯,給他們改錯的機會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邏輯思維教練
我家的小子也正好十二歲,跟之前最大的變化就是跟大人“對著幹”。一夜之間,原來那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不見了。於是,我和她媽媽也不斷在調整跟他的相處方式。
首先,現在需要花更多時間傾聽他們的想法。原來大人說什麼,孩子就聽什麼,但是現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有時他們會跟你說原因,有時他們也不耐煩。這時,就更需要我們做些調整,耐心跟他們多聊聊。
其次,加上計劃性,帶著孩子一起做計劃。特別是目前看電視玩手機這件事,完全不看不玩也不現實。我們的做法是,跟孩子把一天的時間表列出來,按照先後順序將任務填入計劃表,然後跟孩子明確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同時,要對學習任務完成的標準和要求達成一致,並且明確違反標準的懲罰。
此外,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媽媽的嘮叨會是一個大問題,如果可以,這個階段讓爸爸承擔更多的溝通和輔導責任,發揮爸爸的權威性和邏輯性優勢。媽媽稍微往後撤,做好生活的後勤工作,提供更多溫暖的關心和愛護。
-
9 # 星星知我心之丹姐
家長應該注意讓孩子表達感受,聽聽他們的心聲。因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看問題、處理事情的方式比較偏激,那麼家長在表達愛、教育時要注意恰到好處,儘量與孩子取得溝通。
第一.家長不應該固執於自己的觀點。要認識到他們的心理特點,他們情緒激動,處理事情有自己的方法,喜歡自由自在,打罵只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二.家長在態度上不應該過於苛刻,更不能用威脅的口氣說教孩子,要耐心,不可心急,要讓孩子慢慢消化,並接受改正錯誤,要經常與孩子溝通,瞭解他們的心態,因人施教,千萬不可過於盲目急躁。
第三.家長應該尊重子女的人格,不能用同一模式管教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正如有的中學生說:“給我一片自由的空間,我會飛得更好!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法一定要恰當,家長應多觀察注意孩子細微的變化,同時孩子的反抗也有其積極意義,青少年為了確定自我,在向獨立邁進的過程中,必須從過去的“桎梏”下把自己解脫出來。
首先是從父母的權威下解放自己,所以兒女違背父母,反抗父母,很多是發展過程中必然性發生的,完全沒有反抗,不經任何危機就循著父母的足跡前進,大多數是缺乏獨立心和創造性的表現。背離父母,在這個時期是不可避免的,揚帆起航必然要經歷風浪,否則航行並不能達到遠方。所以,不要因為孩子來臨的變化而否認孩子,作為家長要深刻地認識到一點。
同時家長也要提升自己,掌握方法,多學習,做一名智慧型家長。
-
10 # 耀雲數字心理學
小孩0-3歲之前,父母主要保姆職責是照顧她生活,後期啟蒙一些常識。
4-12歲:主要是老師職責,教育他一些生活,學習,待人接物的規矩,夾雜一些運動和興趣愛好的培養。
12-18歲:父母職責是領路人的職責,不能用教導的方式,是陪伴他一起走,有時給他指一下方向,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協助他建立完整(人怎樣做事,怎樣做人)而有穩定正確的人生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
18歲以後:父母是朋友的責任,我們朋友是怎樣對待我們的朋友,就儘可能的對待我們的孩子。不要太越線了,不然很容易造成父母很能幹,孩子一般般的局面。
重點兩個1,父母必須知道現在孩子們一般都在怎樣玩的,怎樣學的,切記用我們那時的方式和思維用在孩子身上。就算孩子不抗拒,我們也會被社會out了。
重點2.養育孩子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不能單單是養,而且要育。不能我們要發展事業要享受生活,享受生活而不養育它。只要我們多花時間多花點心思就一定可以做到的。
-
11 # 早教老師Jenny
12歲的孩子正是叛逆期,如果像以前小時候說教的方法肯定不會聽,還會反感。所以建議和孩子做朋友。
1.尊重孩子,把她當成獨立的個體,允許她說出自己的觀點。
2.平等交流,每個時代不一樣,孩子懂的我們未必會懂。
3.做好榜樣:你希望孩子好好學習,自己也要多看書,家裡有氛圍。你希望孩子愛乾淨 自己也要保持物品放回原位......
4.女孩子最重要是安全教育,其他的不一定要按照世俗的規定,允許孩子有個性。
5.多與同齡家長交流。
只要我們用心,相信孩子,她們一定比我們想像中更棒
-
12 # 書霞育兒說
叛逆不聽話的孩子
攀登老師有說,當孩子開始有點叛逆不聽話時,父母就要注意檢討自己的言行,停止嘮叨和抱怨,多一些鼓勵和溝通。而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在於,少說多聽多問。和孩子有關的事,先聽聽孩子的意見,至少找到三種辦法,然後一起解決問題。
以前和孩子有問題時,我喜歡寫信給他,把想給孩子說的話全部寫下來,效果很是不錯。
孩子的問題12歲的孩子,自控力很弱,如果父母不提醒和引導,孩子經常接觸電子產品,很容易沉迷或者近視。我經常提醒孩子,近視戴眼鏡的壞處。還有他們未成年,眼睛和瞳孔發育不成熟,過度使用會導致嚴重損傷,失明都有可能。還一直告誡孩子,要做手機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12歲五年級,學習應該還算緊張。平時可以和孩子多互動。比如週末可以戶外運動,打球或者去超市等。或者和孩子找一些她喜歡的興趣班。還有比較實用的網課,如程式設計或者思維導圖等。我還會經常邀請兩個孩子幫忙做家務。現在特殊情況,孩子偶爾玩手機放鬆也正常,但一定要限制時間。
寶媽的問題每次孩子有問題,我就會找教育類的書回來學習,很多書中的方法效果都很好很實用。也有很多音訊課程學習親子課。所以你的情況建議你學習教育類的書還有親子音訊課,或者心理學等知識。寶媽只有不停的學習,才能遇到最好的自己。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
13 # 呵護地球yao關愛建康
我是這樣做的:與孩子做朋友,多溝通交流,多尊重下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平時多和孩子開玩笑讓他愉快地學習和生話,等他有問題要指出時才能更好地說出來【此時更要開玩笑式地說出】,如果問題相當嚴重自然也可嚴勵點(凡事不可次次嚴厲,經常嚴厲次數太多小孩反感),平時也可和孩子勾肩搭背!現我兒子和我無話不談!
-
14 # 散落紅塵裡的時光
感謝邀請!二十歲的孩子已成人了,這階段的孩子在教育方式上應以朋友的方式去引導和交流,若以家長的方式和姿態去面對孩子,即使她迫於輩份關係不頂撞,但心裡會排斥和拒絕,我當初也為這事頭疼焦慮過,換種方式效果很好,以朋友閨蜜似的身份去和孩子溝通,平時有事沒事多誇獎鼓勵和表揚她,即使孩子做錯了時先不要急著去批評,心平氣和的從側面去引導孩子如何做會更好。慢慢的孩子會敞開心扉越來越喜歡和你說和你聊,自然而然就好了,而家長在彼此交流中去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成長。
-
15 # 農家文人
這個問題剛好我可以回答,今年大女兒13歲,都是青春期,不知背後流了多少淚做為為人父母。她總是無緣無故亂髮脾氣,稍微晚一點,不順她意的就在家大喊大叫,任何人講都沒用,氣不過這個年齡打也不是,罵也不是,也經常上書上找方法。我們讀的是寄宿,從生下來都沒離開我們,想寄宿可以鍛鍊鍛鍊她生活獨立,思想獨立,帶在我們身旁會害了她,12歲時剛好初一,每天早上起床打一個電話,中午不吃飯也到宿舍打個電話先,晚飯也一樣,睡覺息燈前也打,都是耐著性子,星期五下午6點接回來還好,到了星期六星期天那脾氣又來了,真想不接回來的心都有,一到送去學校又開始想,擔心她,心矛盾的很,看書上說缺安全感,回來就要跟我睡,我就手不斷撫摸她,給她講道理,經過一年的時間終於熬過來,現在好的習慣慢慢養好養成了,學習的自律性很強,我從來沒有關心過她的學習,在班裡都是前十名,每次見到媽媽都很高興,有好多學校的事都主動跟我聊。總結了對於12歲青春期的孩子多撫摸,不要老問學習方面的話題,給她自己去找方法方式,引導她對學習感興趣,這我們沒有辦法幫。她們這時期最缺安全感,做到多撫摸孩子,相信能順利透過青春期,作為爸爸媽媽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等著她們慢慢長大。加油!
-
16 # 丫媽的皮猴子
十二歲的孩子有點叛逆,作為家長絕對不能再用打,罵,嘮叨來管孩子了,那樣只會適得其反,孩子就像彈簧,壓的越狠,彈得越高。
家長可以耍點“小聰明”。
用“”不聽話”來評判孩子,孩子肯定會很委屈,因為所有的不聽話都是有原因的,基於同樣一件事情來說,成人的視角與孩子的視角當然不同,那麼看法肯定也不同,行為不同也就沒什麼奇怪了。家長還是要多瞭解孩子,不要用自己的視角看問題,然後來評判孩子的對錯。孩子畢竟是孩子,她沒有成人的思想與高度,需要家長矮下身子,和孩子現在同一條線上來引導,而不是以“指揮官”的身份,現在高高的地方,指揮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
要對孩子現在的表現表示理解,告訴孩子“你不聽話的表現,證明你已經長大了,雖然你有些行為讓媽媽很難過。但是媽媽不得不承認,媽媽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也很不聽話,經常把姥姥氣哭。”也可以和孩子談談自己小時候的那些事,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
17 # 生活的體驗者
孩子叛逆不聽話,絕大部分是宣洩情緒,說白了,她就是想讓家長不爽,你可千萬別讓她得成哦,哈哈。
作為家長,也應該自我反思,看是不是環境或者教育方法所引起的。比如說:長期留守的兒童,為了得到父母的愛,會做出各種叛逆行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又或者在教育時總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很少得到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心裡就會認為既然總是不被認同,就會越叛逆、不聽話。所以說,需要多和孩子溝通,孩子做對了不要吝嗇表揚,那怕她當時不接受,慢慢也會有所改變;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來規定孩子;如果叛逆情況嚴重,那就需要找專家給其做心理輔導。
-
18 # 藝舞人生LY
請關注#藝舞人生:不聽話首先檢查自己是否給夠了孩子愛,當然不是溺愛。很多家長以為無償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就是愛孩子了,那是大錯,當你有一天有一樣不能滿足孩子她就變猴獸了!愛是你從小培養出來的一種習慣,不但是要會愛自己,還要會愛身邊的人,親人,同學,老師,陌生人,要會付出愛心
-
19 # 愛恰茶的媛媛姐
青春期的叛逆是因為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增強,迫切需要擺脫大人的監護。那怎樣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而健康的成長,我覺得作為父母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有些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過高,總想著孩子能夠按自己的意願來成長,越是這樣孩子越叛 逆,越對著家長幹。那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心平氣和的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保持耐心,多聆聽孩子的心聲,跟孩子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不要總拿著我是你父母,你應該都聽我的,我都是為你好這種態度來和孩子相處。
2.要學會尊重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時常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看問題,要幫助她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是一昧的打擊她,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她。
-
20 # 心腦教育科普志願者
對於孩子的叛逆問題,樊登是這樣說的,你說孩子叛逆,實際上是你不能教育孩子不能駕馭你孩子,那換句話說是家長教育沒有方法。所以家長一定要多學習。
回覆列表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處於一個爆發期!什麼都會想自己做主!在父母眼裡表現出叛逆不聽話
1.我們第1件事情應該做的就是修復親子關係
當親子關係融洽,孩子自然而然會願意跟你說心裡話,這個時候去做一些引導,他們才會聽得進去。
如果平常陪伴的少,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做孩子喜歡的事情
2.第2個階段,在家庭中給孩子找一個榜樣,可以是爸爸,也可以是爺爺或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最好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個長輩
3.可以跟孩子聊一聊自己十幾歲時的一些糗事,自己當時遇到的一些成長困惑,真誠的跟孩子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