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犇牌車品
-
2 # 嗨車大神
每年六月一到,很多地方就會進入澇季節,暴雨連連,給不少車主的出行帶來了困擾,暴雨給駕駛安全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一般遇到雨水天氣,由於視線的模糊,讓不少車主都會潛意識的放慢車速,確保駕駛的安全;儘管雨水天氣中汽車行駛的速度比平時緩慢了許多,但是路面還是存在讓新老司機不得不防的隱患——積水。
積水的可怕在於不知其多深,準確的來說,當你準備要過積水路段時,需要預判積水的深度是否達到汽車排氣管的高度,如果預判高度已超過,建議繞行。如果判斷錯誤,真要在積水中出現汽車死火的現象,就代表水已經進入發動機缸內,這個時候小夥伴千萬不要進行再次啟動汽車的操作,不然會出現拉缸現象,發動機損壞嚴重,保險也不予以理賠的。
那汽車透過積水路段時有沒有什麼技巧?答案是:有的。
首先,透過積水路段的情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全方位透過積水路段、二是側方位透過積水路段。
汽車全方位透過積水
汽車側方位透過積水路段
如果汽車即將進入大範圍積水路段時,切記提前減速,避免衝入積水路段時的水花飛濺到前擋風玻璃,造成短時的視線障礙,從而有安全隱患。當進入積水路段後,則是汽車全方位透過積水路段,必須注意輕踩油門、緩慢前進,這樣有三個好處:
1. 緩慢前進可以留意水深變化,如果積水越來越深,及時停止前進;
2. 緩慢前進可以避免水流衝撞過大,避免水流更加容易流入發動機進氣系統;
3. 如果路邊有行人,緩慢前進可以讓水花飛濺角度過低,不對旁人造成困擾。
而對於,汽車側方位透過積水路段的情況,這個安全隱患較高,對於司機的駕駛技巧講究兩個要點:
1.要麼快速透過,抓穩方向盤
2.要麼提前減速、緩慢透過;
由於積水給輪胎帶來的阻力會比正常路面行駛摩擦的阻力還要大,所以當汽車處以一側方位透過積水路段時,深入積水滾動的輪胎遇到的阻力會比較大,如果速度較快透過,由於輪胎在一瞬間遇到的阻力過大,從而造成方向盤偏轉,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握穩方向盤,汽車會因為發生偏移從而釀成事故。所以最好的透過方式是第二種,但是如果你是在高速路行駛,要麼切換到中間車道行駛,要麼就在超車道抓穩方向盤開吧。
順便一提,關於汽車打滑
自打汽車都標配ESP功能之後,其實汽車打滑的現象應該是處於一個極其極端惡劣的條件下才會出現。首先是建議各位在溼滑路段汽車起步就不要深踩油門了,一瞬間的深踩油門,確實會讓輪胎高速轉動,但是也會輪胎一下子無法獲得抓地力。
而在駕駛過程中,汽車真出現打滑偏移了,這個時候一定要冷靜。如果後輪打滑,後半車身滑動,無論車往哪滑,都一定要確保自身是將方向盤往打滑的方向打方向,千萬牢記不能踩剎車。如果是四輪打滑,這個時候要收油門,不踩剎車,讓前輪慢慢抓地,並回復正常。而如果是前輪打滑,恭喜了,方向盤無法改變移動方向,車輛會朝前衝,等汽車衝到障礙物之後再泊車吧。
雨天駕駛需小心謹慎,以上的分享希望對各位新老司機有幫助。
-
3 # 汽車匯聞
1.仔細閱讀說明書中有關於風窗除霧功能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前風窗和後風窗。
曾經見過一車人開雨天高速車裡四個人一人一塊抹布每隔五分鐘擦一次窗戶的…畫面太美不敢看…
2.還有雨天行車記得開啟前照燈。對於提升安全性有幫助。哪怕天再亮,也開啟。看看後視鏡裡開了燈的和沒開燈的車,你就明白為什麼要開燈了…
3.見到水坑能避讓就避讓。一旦水深度超過輪胎排水溝極限,你就開在水面上了。另外在水面行駛的那個輪胎會受到很大的涉水阻力,一不小心就開始了你的漂移之旅…我親眼見過一臺車在我面前漂移進了花壇…別沿著路邊開,那裡水坑肯定比路中間多
4.下雨天就開慢點吧,法國高速平時限速130,雨天限速110。一方面是因為雨天路滑,剎車距離會變長,更重要的是輪胎會發生水滑現象,簡單來說就是由於來不及排開輪胎下面的水,車子最後會開在水面上。這個速度和輪胎花紋深度以及形狀有關。總言之,如果輪胎花紋快磨平了,雨天就乖乖開慢點吧,你的起跑線和別人不一樣…
-
4 # 零零購車
從昨天起,網上就盛傳京津冀地區即將迎來“特大狂風暴雨”,據謠傳“北京將有特大暴雨、極大狂風和強烈雷電,已大到雷達回波無法預測的上限”。
雖然“大到無法預測狂風暴雨”的說法已被闢謠,但是從今天起至24日,京津冀真的馬上將迎來一次強降雨!此次降雨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累計雨量大,21日夜間至23日,北京區域性地區可達大暴雨。
小夥伴們不禁想起了去年7月的大暴雨,雨勢讓很多車輛、行人困在了路上。大雨將至,“別人家的”公司已經通知放假啦!
但是如果明天你還不得不開車出門,應該怎麼防止變成“開船”?
1、大樹下、廣告牌下、電線杆下……千萬不要停車,風大雨大吹斷了被砸,力度可不小,尤其是大樹下,風雨過後車身被殘枝敗葉覆蓋很難清理;
2、停在樓房下面,被風雨刮落的雜物、花盆和碎玻璃,從高空直接落下來;
3、停在低窪的位置,或者一些地勢低的地下停車場。
儘量選擇室內或有頂棚遮擋的場所,或者室外空曠的地勢相對較高處,周圍有明顯的排水設施,不要妨礙公共交通,記得關好車窗、天窗。
開車過水是一件危險事,對路況預判不準,可能會造成發動機損壞,甚至變速箱進水及車身的電路故障。
路面積水時,一定不要冒險衝過去,視情況謹慎透過。車輪一半高度的水深是可以接受的,差不多深度30釐米左右。一般進氣管高度大概60cm,水不會進入進氣管,即使排氣管被水淹沒,有排氣的壓力在,只要不讓車在水中靜止,水也是不容易進入排氣管的。
1、確保雨刷器正常;
2、開啟霧燈,別開遠光燈;
3、觀察前車,不跟車,注意周圍參照物;
4、涉水有對向會車適當加速,抵消湧起的水浪;
5、過水的時要低檔位勻速,千萬不要高檔位低轉速;
6、不要完全收油,需要減速時候的時也要緩慢收油;
7、不能一口氣開過去的地方,等等再過,不要停在水中;
8、不明積水的區域最好是繞行,無法繞過要下車檢視積水深度;
9、水中熄火千萬不要輕率重新點火,立即下車檢視,撥打救援電話
大雨已經來了,給接下來的幾個工作日的出行帶來很大不便。如遇強降雨,出行前百度、高德都可以實時檢視查積水情況,千萬別一言不合就“開船”!
-
5 # 五星紅旗永遠飄揚
今年7月我的一個朋友的女兒要到市裡考試,讓我送他們,正好那天下大雨,國道修路。下午兩點出發,設定導航繞路去市裡。60多公里的路程跑了兩個半小時。一路上繞路車不少,還遇到一輛綠色皮卡和一輛小轎車側翻在路邊的水渠裡。
我的駕齡只有七個月,不過我經常在手機上看老司機寫的文章,文章在五天駕駛。我的車速就控制在50邁一下,遇到超車的我就減速讓道,經常瞄一眼倒視鏡,預判後車離我的距離。遇到對向開車儘量減速,留下足夠寬的車道。鄉村公路彎道較多,我就在彎道前減速到30邁,30邁一下速度過彎道。與對向會車的時候,有些時候還會搽到路邊的小樹,我就速度更低些,免得劃傷我的愛車。
到達目的地時,朋友說沒坐過你的車,你開車開的不賴呀,開車時間不長,開的怪穩哩。比老司機開的好多了,坐他們的車我都是提心吊膽的。
-
6 # 凱里交警
1、提前關注天氣情況,備好適合的雨具,減少安全隱患。
2、開車上路要做好車況維護特別是雨刮、燈光等車輛安全裝置的常規保養,確保車況良好。
3、文明行車,謹慎變道超車。
4、保持跟車距離,謹防車輛急剎。
5、雨天行車,道路情況複雜,駕駛車輛時要加倍小心。
6、降低車速,平穩轉向,冷靜應對車輪打滑。
7、新手、視力不良等駕駛人儘量不要在暴雨天氣或複雜路段駕車上路。
8、開車時,若前擋風玻璃上產生霧氣模糊了視線,開啟空調的製冷開關,用冷風吹前擋風玻璃。
9、行車過程中遇到積水路面時,首先要觀察水的深度,漫過車軸就不宜繼續行駛。
10、 雨天開車切忌忽然停車,如果要停車,先開啟轉向燈,然後逐漸降低速度,停靠路邊。
回覆列表
根據國際駕駛安全調查顯示,雨天駕車的交通事故率比平常高出大約5倍以上。因此司機在雨天行車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雨天行車究竟都需要注意什麼?今天就為大家展示雨天行駛的秘籍,供大家在雨天行車時參考。
1、如果涉水深度超過保險槓,行車時應該提高警惕。如果發現空濾潮溼或者進水,應該停車檢查,避免發動機進水。
2、如果涉水深度超過發動機蓋,建議不要繼續行駛了。立即熄火停車。否則容易發生“頂氣門”現象。如果過水時熄火,千萬不要嘗試再打火啟動。
3、不要高速透過水溝、水坑。這樣會產生飛濺,導致實際涉水深度加大,容易造成發動機進水。
4、見到積水處不要左閃右避。看到水就閃,或者馬上才剎車放慢車速,這是一般人的通病。實際上這兩種方法都非常危險。左閃右避反而容易使後面司機誤解,造成意外。
5、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由於雨天行車的剎車距離會加長,所以行車時的安全距離是平常的一倍以上。
6、雨刷器最好一年一換。如果雨刷器的掃水能力下降,雨天行車觀察路面情況將很困難。特別是高速行駛時,雨刷片向上浮起,掃水能力更差。
7、給汽車玻璃上點蠟。如果玻璃水中含有一些蠟質,使用後可以在玻璃表面行車蠟膜,雨刷器掃水會非常徹底,還可以保護玻璃。
8、定期檢查前風擋處的防水槽排水是否暢通。避免雨天積水造成發動機進水,防止車載電腦短路。
9、定期檢查輪胎磨損情況,及時更換。輪胎磨損過度,容易在胎面和水間形成水膜,造成汽車跑偏、甩尾和制動距離加長。
10、併線時多看、多觀察。很多車的外後視鏡沒有自動加熱功能,雨天在外後視鏡上積留的雨滴,容易造成駕駛員視線盲點。除了及時清潔外後視鏡之外,併線時司機也要多注意多觀察。
11、一到下雨天或天氣變冷,由於車內外溫差較大,玻璃上很容易起霧,十分影響駕駛安全。霧氣不嚴重時您可以選擇開啟外迴圈或開窗來降低溫差以減少霧氣。如果起霧嚴重,則建議您開空調來快速除霧,以免影響行車安全。
總結:雨天行車安全至關重要,由於視線、盲區經常發生交通意外和事故。雖然我們透過各種方法去避免,但是還需要駕駛司機朋友們多加註意。建議視力不是很好的司機朋友,遇到下雨等惡劣天氣,儘量不要駕駛車輛、減少外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