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道長隆

    那得先說說他們兩個的特點,

    楊修是一個文臣,由於種種原因被曹操所殺,一生較為短暫。他雖然沒有諸葛亮、陸遜等人出名,但是他的智謀在當時也是很高的,有很多故事都能看出他的才華與聰敏,如楊修啖酪、猜字謎、合字謎、雞肋之事等。

    楊修智力過人,聰敏善辯論,上知天文,下查地理,懂奇門,會八卦,學識淵博,為人謙恭,可以說是一個奇才,可見他不通軍事,最多就是參謀一類的人,這種人嘴上說說還動真格大多就是紙上談兵。

    相信對於馬謖,大家知道的最多的是馬謖軍事上的一個大錯,由此導致失了街亭。

    那馬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又是為何會犯下這麼大的錯誤呢

    馬謖到底是怎樣的人?

    我來答

    黑巖の愛0341

    LV.4 2018-01-29

    相信對於馬謖,大家知道的最多的是馬謖軍事上的一個大錯,由此導致失了街亭。

    那馬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又是為何會犯下這麼大的錯誤呢?

    首先,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Q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馬謖真的如劉備所說,言過其實嗎?我相信馬謖不是趙括。注意,在建安六年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讓趙雲與鄧芝吸引魏軍,而卻讓馬謖去鎮守街亭,當時有魏延等身經百戰的將領,為什麼諸葛亮力排眾議,讓馬謖去呢?諸葛亮大家都知道,不會是傻瓜。這說明,諸葛亮對馬謖的才學是充分肯定的,在大軍即將北伐時,馬謖曾向諸葛亮建議方案來平定南蠻,諸葛亮採納了,並且平定了,這又說明馬謖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

    要是馬謖和楊修廝殺楊修完敗,而且是死的很慘

  • 2 # 原來陽光會生鏽

    首先看看這兩個人的生平主要事蹟。

    楊修,子德祖。東漢文學家,出身世代,簪纓之家。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其家世顯赫。家學淵源,自幼聰慧,才思敏捷。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他的才華,連曹操都自嘆不如。楊修輔佐曹植通過了多次曹操的考驗。曹操也因此猜忌楊修。並最終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可以說楊修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其用兵之能為得以施展。

    馬謖,子幼常。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馬謖常隨諸葛亮行軍。但是多為紙上談兵。劉備曾言,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由此可見馬謖並無真才能。

    所以我認為楊修必勝!

  • 3 # 白雲山水居

    楊修和馬謖,沒什麼說的,肯定馬謖會贏。

    對比兩個人:

    一,楊修是純粹的文官,馬謖能文能武。

    二,楊修從來都沒有在戰鬥中出謀劃策過,也沒有人和他探討,因為壓根沒有把他作為謀士對待。

    馬謖自小就喜歡研究戰略戰術,有著比較好的基礎,諸葛亮把他當做徒弟教育,經常和他一起談論和覆盤戰鬥過程。

    三,楊修壓根不會排兵佈陣,也從來沒有學習過,楊修的優勢在於文學造詣,琴棋書畫,那是他的專長。

    而馬謖,深受其兄馬良的影響,也有著想沙場征戰的情結。所以他也是非常認真的跟諸葛亮學習排兵佈陣,戰場方略。想著有朝一日能上戰場殺敵報國。

    楊修不會打仗,只會一擁而上;馬謖就會按照戰陣排兵佈陣,所以兩個人的戰鬥沒有懸念。

  • 4 # 濁侯

    我們必須得考量兩個人本質的區別。

    楊修和馬謖的共同點,我想就是對於人心的把握。

    比如說楊修可以揣度出曹操的心思,而馬謖也一樣得到了諸葛亮的認可。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楊修過於表現自己所以,上級對他的意見很大,而馬謖相反,他哄諸葛亮還是很成功的,不然也不會得到了街亭之戰的立功機會。

    而這裡我想說的是,兩個人對於平級和下級軍官的態度,以及他們對兩人的態度有著本質的區別。

    好比夏侯惇會聽從楊修的話,而王平卻始終不被說服。

    這很好的說明,一個籠字,楊修更瘦一籌。

    回到問題本身,兩人各帶五千人。

    那麼是否有軍官輔佐呢?如果沒有,馬謖的軍事能力應該強於楊修。

    但是兩人本身就是文官體系,不可能不配上武將輔佐。

    而如果有武將輔佐,楊修可以與他產生化學效應,而馬謖並不能。

    所以,如果有副將,楊強於馬,而如果只有自己,那麼馬強於楊,而如果有上級軍官統領,楊可能還沒戰鬥就得被殺。

  • 5 # 博物歷史觀

    【精選回答】@雜談會客室

    “天時地利與人和”都決定了馬謖必敗無疑!!首先我們來分析下他二人相遇時,上庸三郡是誰的地盤。這很關鍵!

    據史料記載,漢末上庸為一郡,上庸郡西、南均為崇山峻嶺,東、北兩面平坦。治所在上庸縣。城池位於一三面環水的半島上,易守難攻。

    上庸郡向北可直達長安,向東南下危及襄陽,西南則扼守出入川要道。蜀國得之則威脅魏國東西二都、整個荊州,魏國得之則堵住蜀國東出道路,並將益州與荊州隔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此重要的地方,又易守難攻,當然是誰佔領,誰就多一分勝算

    一、誰佔天時地利?

    我們來看:

    馬謖字幼常(公元190年-228年),因失街亭而被斬,時年38歲。

    楊修字德祖(公元175年—219年),恃才傲物被曹操所殺,終年44歲。

    所以,馬謖與楊修相遇,只能是在公元219年之前,那麼219年之前上庸屬於誰呢??這就要說說三國時期著名的反覆無常“三次背主”的 孟達。公元211年孟達降劉備,公元219年才開始從秭歸北攻房陵後繼續進攻上庸。也就是說,馬謖和楊修各帶五千兵馬,決戰於上庸時,上庸屬於曹魏,楊修佔盡地利!

    不用說公元219年之前,就整個三國對立時期,都是曹魏一家獨大的局面,同時又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威。馬謖與楊修相遇,楊修佔天時之利!

    二、能力二人上又怎麼分高下呢?

    馬謖 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諸葛亮的參軍。司馬光:“越巂太守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

    楊修 建安年間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職位僅次於丞相、尚書、侍郎),後改任丞相府倉曹屬主簿。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

    二人都是文人,才識過人,馬謖長期在地方任職,楊修多在中央供職,總的來說楊修略高於馬謖。

    三、兩軍對決,誰更能 隨機應變 呢??

    眾所周知,馬謖是歷史上“紙上談兵”的典型,因街亭失手而被軍法處死。明代 李贄評價馬謖說:“馬謖妄自尊大,一味糊塗,一味自是,及到魏兵圍定,莫展一籌,待救兵而已。極以今時說大話秀才,平時議論鑿鑿可聽,孫、吳莫及也,及至臨事,惟有縮頸吐舌而已。真可發一大噱也。”可見平日耍嘴皮子不疼不癢沒事,真正到了戰場靠的是真刀真槍,講的是隨機應變。

    那麼楊修呢?大家都知道,楊修善猜字謎,像“一人一口酥”、“雞肋雞肋”等典故都凸顯了楊修的才能,關鍵是思維活躍,善於抓重點,曹操都說:“我的才力趕不上你!”

    魏武王曹操曾經從曹娥碑下路過,楊修跟隨著他。看見碑的背面寫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就問楊修:“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曹操說:“你先不要說出來,讓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說:“我已經想出來了。”他叫楊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寫下來。楊修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成一個‘絕’字;幼婦,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個‘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子合成一個‘好’字; 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個‘辭’(辤)字:這就是‘絕妙好辭’。”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了,結果和楊修的一樣,於是感嘆地說:“我的才力趕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所以,綜合天時地利與人和,馬謖與楊修各領兵五千,決戰於上庸,馬謖必敗無疑!!

  • 6 # 使用者樹下陽光

    你好,這兩個都是文人,文人有名,但帶兵不一定行。馬謖當參軍行,帶兵死了。楊修也是一樣的。和我一樣講道理不行,幹活知道毛病在那?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夫,都是一樣的。

  • 7 # 公元前

    沒有可比性。在三華人物中,要說最悲催的要數馬謖和楊修了,兩個人雖然沒什麼交集,但兩人的悲劇卻是實實在在的。

    在《三國演義》,馬謖可以說是一個奇才,一般人物都是一步一步的走上巔峰,而馬謖恰恰相反,他一出場就是巔峰。馬謖剛被封為前鋒,但沒國多久就結束了職業生涯。表面上是馬謖因為保衛街亭不利,才導致諸葛亮的北伐失敗;但是實際上是兩人在執行力、性格和用人等方面的問題所致。

    馬謖雖然在諸葛亮南征時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不久,諸葛亮北伐卻讓因馬謖而失敗,馬謖只適合參謀型的人才,並不是實戰派,正因為太過於紙上談兵,以致於他街亭守衛失利。一直一來,在蜀漢政權中為了激發將領的積極性,慣於使用激將法。這樣的做法,看似有效,實際上在後期危害無窮,馬謖沒有實戰經驗,卻敢立下軍令狀,出於這種僥倖的心理,街亭失利之後,想要挽回敗局已經不可能了。

    在來看看楊修,他為人聰明,家庭背景也非常不錯,是當時的太尉楊彪之子,在封建古代,楊修這樣的人自然會受到大家的喜愛。在《三國志》中,楊修為人學識淵博,極為聰明。可就是楊修這樣的人,最終也難以逃脫悲催的命運。

    在楊修的一生中,他不靠軍功威名,只靠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終其一生,從楊修的一生來看他就是一個拼官者,他沒有明確的立場,沒有原則,他只顧自己的感受,他沒有城府,他喜歡直言直語,就這樣他曾數次惹怒曹操,最終曹操忍不住在建安二十四年,將楊修殺害。楊修的死,和馬謖不同,他有才華,也不缺少當官的機會,但他的性格太過奔放,最終掌權者忍受不了他的這種性格將他殺害。

    現實並不是只有骨感,而且還非常殘酷。楊修認為無所謂的玩笑,在曹操看來,這就是對他不敬的話,楊修的結局早已註定。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他不僅悔恨自己,諸葛亮悔恨沒聽劉備的話“馬謖其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恨自己一生謹慎,最後卻在用人上犯了這樣不可挽回的錯誤,他更恨馬謖,只是紙上談兵;曹操怒殺楊修,並不是為了洩私憤,曹操恨他干預內政,更多的因為揚州這個自以為是的傢伙不知會在什麼時候給他惹出更大的禍端。所以馬謖和楊修:情商不夠,做事沒留餘地,他們兩人是三國裡最悲情的謀士這話一點也不假。

  • 8 # 天柱山小草

    沒有可比性,張飛殺岳飛殺得滿天飛。寫成評書,還是寫篇相聲好。記得兒時聽過關公戰秦瓊的故事。那時還沒有穿越過個詞。這個想像更有難度,更刺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池塘甲魚什麼季節出來冒頭?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