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名軒

    欣賞柳永的經典名篇《雨霖鈴》:

    《雨霖鈴》是柳永在北宋宋仁宗趙禎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中進士之後,離開汴京,南下江蘇浙江時所作。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上片從日暮雨歇,送別郊外,設帳餞行,到蘭舟催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敘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懷舉動,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明白曉暢,情事俱顯。“寒蟬”句,點明時令,“長亭晚”,點明離別之時間地點,同時也以這些景物渲染了離別的氛圍。“都門帳飲”,是送別之地,“蘭舟催發”,說明柳永這次離京南下,並非車馬陸行,而是在都門坐船走的。詞中對於離別心理的描繪也十分精細,已是“無緒”,正當“留戀”,然而“蘭舟催發”。“執手”二句,可謂寫盡古往今來的離別情狀。“念去去”,推想別後,指明瞭舟行所至的方向,自汴京東水門登舟,沿汴河一路南行,即是向“楚天”進發。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下片設想別後的冷落悽清景況。由別後之當晚設想到別後之次日清晨,再到別後之“經年”,總是皆因離散而令人銷黯。順勢展衍,最後以情收結,餘味不盡。詞句清和朗暢,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悽婉動人。

    其中“今宵”二句,被人們視為可與蘇軾“大江東去”相媲美的一代名句。“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個孤舟夜泊,離心悽寂的典型環境,固然是柳永筆下的藝術創造,但也正是數百里汴河所特有的風光。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有點綴有渲染,本是中國畫用於襯托背景,加深層次的畫法,此詞中“多情”二句是點意,“今宵”二句是造境,以景色渲染來表達和體現“多情”二句所點明的情意,融情入景,以景賦情,從而創造了一個悽清冷落的懷人境界。

    它們既是景語,又是情語。殘月寒柳、孤舟野泊的畫面,沉浸在深深的離愁別恨之中,從一片寂靜中傳達出離人內心的無限哀怨。同時“今宵”句,以設問出之,除了含有與昨夜之歡聚對比的意味,主要也是為了頓筆蓄勢,使下面推出的句子更顯得驚心醒目,倍見警策。在聲情上,這首詞前呼後應的句法也別具搖曳頓挫之美。

    “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千古名句,對當時及後世產生巨大影響。

  • 2 # 太陽加冰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他的詞更多地從都市生活攝取題材,表現了他對市民生活的感受,對後來的通俗文學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柳永的眾多詞作中,抒發江湖流落的離情別緒感受的《雨霖鈴》成為代表作。

    《雨霖鈴》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是柳永因作詞忤仁宗,在京城受到了沉重打擊之後,決定離開京城與戀人離別時所寫。

    詞的上片寫一幅清秋長亭送別圖。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詞一開頭就點明瞭送別的時間是深秋時節的某個傍晚,地點是長亭。此外,首句還透過“寒蟬”、“長亭”等意象的運用奠定了全詞的基調——“悽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一個“催”字,寫出了船家發船的急迫,反襯出作者對離別的不捨。“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直接寫出了詩人和戀人之間的難捨難分之情。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句,不但包含了作者內心的獨白,還可以將其看成面對分別時的無奈,無論是哪種情感,都非常刻骨銘心。特別是千里煙波以及暮靄沉沉的環境描寫,寫出了旅途遙遠,前途迷茫,離愁之深,別恨之苦,充溢筆端。

    詞的下片寫離別後孤獨寂寞之種種設想。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中,“多情自古傷離別”一句由個人的離別場面轉向離別人的普通感受,由個人的感受寫出普通哲理。“清秋節”意象的運用渲染了離別帶給作者的淒冷之感。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酒”、“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的運用,寫盡了淒涼孤寂之情景。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是作者對自己離開京都之後的生活的設想,自此以後,物是人非,縱然有良辰美景,對於作者來說,也如同虛設,進一步表達了作者離愁之深以及對生活的無奈。

  • 3 # 秋若楓讀書

    《雨霖鈴》原為唐教坊大麴名,講述的是玄宗與楊貴妃生離死別的故事,後用為詞牌。唐人段安節《樂府雜錄》載:

    “《雨霖鈴》,明皇自西蜀返,樂人張野狐所制。”

    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雲:

    “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

    張祜《雨霖鈴》詩云:”雨霖鈴夜卻歸秦,猶見張徽一曲新。長說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杜牧《華清宮》詩云:“零葉翻紅萬樹霜,玉蓮開蕊暖泉香。行雲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白居易《長恨歌》曰:“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這些詩句,描述的都是此事。因此,《雨霖鈴》其調頗哀怨。

    柳永這首詞用以抒發離情別緒,與詞調的聲情正相吻合。《雨霖鈴》原調至宋已失傳,柳永透過重譜新曲,極盡鋪陳的以抒發自己滿腔的離愁別恨。王灼在《碧雞漫志》中所記:“今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指的就是柳永的這首《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此三句十二字,表明了分別的時間、地點及環境。

    寒蟬,意為清秋時節。《禮記·月令》雲:“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在民間傳說中,到了秋季,蟬就活不了多長時間了。而秋雨,更是加劇消耗了蟬的生命。雨後,只聽到蟬叫的愈發悽切。

    長亭,古代送別餞行的場所,甚至於幾乎就是“送別地”的代名詞,更有十里長亭之說。長亭,寄託送別之意,包含不捨之情,如唐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宋晏幾道《減字木蘭花》:長亭送晚,都似綠窗前日夢,《 臨江仙》:客情今古道,秋夢短長亭”等,都以長亭表示送別之意。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都門帳飲”源自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對方在城外長亭擺下了餞行別宴,美酒佳餚,可是一想到即將離別,滿腹愁思,再香的美酒也如白水一樣無味,提不起興致,謂之無緒。二人正在難捨難分,卿卿我我之際,船家卻提醒要起程了。一個“催”字,表明艄公此前已經多次催促了,嫌時間等得太久了。無緒但留戀,留戀卻又催發,一時之間,幾經跌宕,分別之苦更深一分。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句可謂寫盡古往今來的離別情狀。這是一個特寫鏡頭,雙方深知,對方下一刻就要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之中,或許此後永生不能再相見。正常情況下,兩人應該是有千言萬語需要訴說,需要囑咐。但是此時兩人竟然都默默無語,既沒有驚天動地的盟誓,也沒有哭天搶地的慘痛,只是靜靜的執手,深情的凝望,任憑淚眼婆娑,也不願抽手拭淚,只為把對方的形象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底。

    古人寫離別的作品有很多,但絕大部分都是把筆墨集中在離別前或者離別後。前者如唐王維《山中送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者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獨離別的這一刻,卻幾乎沒有人寫。離別的這一刻,是一個很短暫的瞬間,很難寫的傳神。但是柳永卻把離別時刻那一瞬間的情感抓住了,並以一幅非常形象、生動的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對方終於離去了,我站在岸邊,江面上煙波茫茫,暮靄升騰,遙遠的楚地遼闊無邊。想到從此二人將天各一方,萬般苦情無人知曉,,心情更加暗淡。

    多情自古傷離別。此句承上啟下,並點出了本詞的主題“傷別離”。自古以來,離愁別恨都是令人傷感的,春秋楚國屈原說“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六朝江淹則感嘆“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對於多情之人而言,這份傷感無疑會更加的細膩。何為“多情”?《世說新語·傷逝》載:“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意思是聖人心滌世外,不涉情,最下之人擾於世,顧不上有情,能情有所鍾的,只是我這樣的人罷了。因此,只有明於情、長於情的人,才會對情有如此刻骨銘心的感悟。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則將這份傷感更是加劇一分。秋天,本身就是一個傷感的季節,秋風蕭瑟,黃葉飄零。而從宋玉《九辯》感嘆“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開始,“悲秋”就一直是縈繞在中國文人心頭的情結。唐劉禹錫《秋詞》雲:自古逢秋悲寂寥。唐杜甫《登高》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唐戴叔倫《過三閭廟》詩云: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小亭送別》張生唱曰: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在這傷感的季節,經歷傷感的事情(離別),傷上加傷!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句被後人譽為千古名句,寫盡了淒涼孤寂之情景。對方離開後,我傷心不已,唯有借酒消愁。酒,自古以來便與“愁”結下不解之緣。曹操認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但李白則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范仲淹更徹底,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可見,以酒解愁,不過是自欺欺人。果不其然。清晨酒醒之後,發現自己已是孤零零一人,陪在自己身邊的,唯有岸邊的楊柳,清晨嗖嗖的涼風,以及那掛在天邊如鉤的殘月。看到景色如此悽清蕭條,心情更加的落寞惆悵。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經年”,年復一年之意, 暗示分別後,二人天各一方,相見無期。我想,即便你離開後已多年,所有的良辰美景,春花秋月,都勾不起我半點興致,形同虛設。再退一步,即便我對著美景,產生了一些感受想法,但又能向誰訴說呢?所謂景由心生,情為人發,你不在我身旁,一切都失去了光彩, 令人黯然神傷。此句,作者直接說相思之苦,但相思之情卻凝聚其間,躍然紙上。

    讀罷全詞,我們會發現在這首詞中,柳永由餞別寫到催發,到淚眼相對,到執手告別,到別後的酒醉,到次日清晨的酒醒,到對將來的懸想,依次層層敘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懷行動,如同一首帶有敘事性的劇曲,寫出了動人的惜別一幕。

  • 4 # 謝小樓

    柳永的《雨霖鈴》,是抒寫離別之情的千古名篇。

    柳永一生放浪自由,出入娼館酒樓,眠花宿柳,在歌妓舞女中,撫慰他鬱郁不得志的人生。

    與別人的尋花問柳不同,柳永在這些歌妓舞女中,付出了真摯的人間情愛。也正是他對俗世生活和情愛的眷戀和依賴,使得他寫的詞更加深切感人。這首《雨霖鈴》就是寫他與情人的離別之情。

    雨霖鈴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這個詞牌,據《明皇雜錄》雲,是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此曲本就極為哀怨,柳永用這一詞調來寫別情,盡情盡致,委婉悽惻。

    詞的上片寫別時的情景。

    黃昏之時,一場暴雨剛剛停下,秋天的寒蟬悽悽切切地叫著,此情此景,無不淒涼。

    在這樣的淒涼的晚景中,柳永與情人在都城門外的長亭設帳錢別,離別在即,再也沒有往日那樣的心情喝酒,內心無比留戀,江上蘭舟卻催促著離別。

    離別的時刻終於到來,千言萬語,凝噎在喉,只有淚眼相顧,想離別之後,去路茫茫,再見何期。

    詞的下片寫別後的情景。

    自古離別最讓多情的人傷感,更何況,是在這淒涼冷落的秋天離別。今夜酒醒,我會在哪裡呢?怕是隻有在楊柳岸邊,一個人面對著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此去一別,心愛的人不在身邊,即使再遇上良辰美景,也在無心欣賞,即使內心再有千萬種情意,又能和誰一同訴說呢?

    柳永此詞,不斷用景色渲染離情,別時的淒涼晚景,渲染離別時的悽惻,別後的曉風殘月,渲染別後內心的不堪,最後,別後經年,無心賞景,離別的哀怨再深一層。

    現代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評此詩: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餘,渾厚綿密,兼而有之。宋於庭謂柳詞多“精金粹玉”,殆謂此類。詞末餘恨無窮,餘味不盡。

  • 5 # 素心流年

    餘恨無窮,餘味無盡。

    柳永《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長亭:古時驛站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行人休息或送別之處。

    都門帳飲:京城郊外,設定帳幕宴飲送行。

    經年:年復一年。

    柳永最有名的詞,情深雋永。好在哪裡呢?

    一家之言而已。

    1 虛寫,不只是愛情離別,相思動人,更有無所無為,江湖流浪的傷。

    詞中有兩處虛寫,歷來被稱道。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明代評家李攀龍評價,此句善傳神!

    設想的是行程,千里之遠,風雨飄搖,煙波浩渺,暗淡蒼茫。

    實際感嘆的是前程渺茫,仕途坎坷,人生之路風雨如晦,飽嘗艱辛的苦痛。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設想別後酒醒時,已不知何處了,抬眼望去,也只有那拂曉時穿過岸邊依依楊柳的襲人寒風和一彎殘月相伴。

    柳永與歌女的愛情,世人是鄙視不屑的,柳永卻將這樣的愛情寫得高貴而情深,只因同病相憐,彌足珍貴,只因骨子裡的倔強,對社會不公平的反抗。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真的舍了浮名虛利,與歌女廝混,活出了真性情,然而仕途失意,前程渺茫,夢想斷絕,永遠是柳永難言的傷。

    悽美的愛情帶著人世遭遇的滄桑感,觸動了人們柔軟的心絃。

    2 意境,柳永是渲染高手,三言兩語,唯美之意境橫生。

    秋風陣陣,蟬鳴悽切,瀟瀟暮雨,十里長亭,

    詞人有意捕捉冷落的秋景,哀怨的蟬聲,淅瀝連綿的秋雨來醞釀一種足以打動人心的,充滿離情別緒的環境氣氛。

    離別在即,飲酒贈別,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奈何舟子催促,心情愈無緒,愈不捨離去。

    仿若身臨其間,聽得見悄悄耳語,輕輕淚垂,將愛情的動人之處寫得惟妙惟肖。

    楊柳岸,曉風依依,殘月冷暉,是別後一個人的江湖漂泊,酒醒之後,是無盡的孤寂,落魄,哀傷,無奈。

    細膩入微的筆觸,柔情似水的深意,淒涼唯美的畫面,融情於物,點染為境,率真,自然,真切,生動。

    永遠定格在宋詞動人的詩篇中。

  • 6 # 清吟寫語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開創了慢詞,可以毫無疑問的說,柳永是北宋詞壇不可或缺的人物。北宋詞壇少了他,可能會失色不少。

    柳永是懷才不遇的,也是浪蕩不羈的,他混跡於秦樓楚館,唱著些少年心事,他說奉旨填詞,其實內心多麼不甘呀,從他考了一輩子功名,可以看出他對功名的執著追求,他自視才高,心比天高,也能想象他的內心必定是痛苦的,矛盾的,而最後只當了一名小官,他又怎能甘心呢?

    而他的經典名篇《雨霖鈴》就是寫於離京赴任的時候,這個時候,柳永已經50多歲了,他一生漂泊江湖,浪跡天涯,在晚年才能取得仕途認可,成為一個真正的官,結合這樣的背景,再來分析全詞,我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先看全詞:

    《雨霖鈴·寒蟬悽切》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我們全面分析了背景,能夠知道本首詞的氛圍是淒涼的,痛苦的。帶著傷感的感情去讀全詞,內心會忍不住跟著詞人難過。

    而這首詞寫得是情人離別的場景,仕途不如意,情人又要分離,可以想象內心的痛苦,而當時天公還不作美,下著雨,起著霧,前途茫茫,而詞人就要在這樣不確定的情況下,去赴任,可見內心的傷感。離別傷情是屬於私人內心感情,但是柳永透過層層渲染,讓讀者都能感同身受。讓這樣一首尋常的離別詞,成為了北宋十大金曲。

    《雨霖鈴》好在,柳永抓住了人的共情能力,並且私人情感不停渲染,最後牢牢被他吸引,為他悲而悲,為他傷而傷。千年之後,依然有無數人為他落淚傷神,這確實是柳永的高明之處。

    同時柳永《雨霖鈴》還有一個賞析不能忽視的,就是名句,這裡有一句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當離愁別緒,遇上江南的曉風殘月,註定成為名篇,成為文藝青年心中繞不去的坎。

    為什麼這句如此有名,你想,你揮別情人,奔赴前程,而迎接你的是曉風殘月,清秋時候,風是冷的,水是冷的,酒是冷的,就連天上的殘月也是冷的,你說叫人如何心不冷。這種價格,這種前途未知的迷茫,如何讓你不動容。而且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失意的人太多了,而失意人,更能顧影自憐,感同身受。

    柳永《雨霖鈴》的傷感,離愁別緒,不再是他一人的傷感,而是成了古今中外失意人共同的傷情,所以才能成為經典呀。

  • 7 # 薛小汀

    雨霖鈴1

    寒蟬2悽切。對長亭3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4,留戀處、蘭舟催發5。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6。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7。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8。此去經年9,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註釋:

    1《雨霖鈴》:《樂章集》注雙調。本唐教坊曲名,《明皇雜錄》謂:“帝(唐玄宗)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日,棧道中聞鈴聲,採其聲為《雨霖鈴》曲。”柳永蓋借舊曲另倚新聲耳。柳永之妻非常美麗,但卻因“恣性靈、忒煞些兒”,二人感情遂發生齟齬,柳永便於婚後第三年即鹹平六年(1003)十七歲時,以“以文會友”的名義遠遊江浙兩湖,此詞即寫於此次遠遊在汴京東水門分別時。

    2寒蟬:蟬的一種,亦名寒蜩(tiáo)、寒螿(jiānɡ)。《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蜩鳴。”又曰:“(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此句,知此詞寫七月之景。

    3對長亭:對,面對,為領字,領起以下六句。長亭,古代於道路旁,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旅人休息,近城者則為送別之所。

    4“都門”句:謂於京都東水門外設帳餞別,因傷別而情緒不好。帳飲,謂於郊野設帷帳,飲宴餞別。

    5“留戀”句:謂正在戀戀不捨時,船伕卻催著出發。蘭舟,言舟之華貴。

    6凝噎:喉中因氣結而說不出話。

    7“念去去”二句:此二句為設想之語,設想別後情景。念,思量,為領字,領起以下二句。去去,越去越遠。暮靄,即暮色。沉沉,謂厚重。楚天,一般指湖南。柳永曾於慶曆三年(1043)至湖南道州為官,但為從益州去湖南,與此處寫汴京餞別不侔。楚天亦可指安徽與江浙一帶,因安徽與江浙一帶有東楚之稱。

    8“今宵”句:為設想語,設想酒醒之處,在“楊柳岸曉風殘月”間。五代前蜀魏承班《漁歌子》:“夢魂驚,鍾露歇,窗外曉鶯殘月。”柳詞從魏詞化出,然改“鶯”為“風”,則情境自別。

    9經年:經過一年又一年。此次遠別前後四年,故云。

    賞析:

    此闋為柳詞中名篇,寫與妻子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餘,渾厚綿密,森秀淡遠,兼而有之;且能於曲折委婉中具渾淪之氣,清宋翔鳳所謂柳詞多“精金粹玉”者蓋以此。就寫法而言,破上景下情之常則,情景交融,情景難分。上片寫別情,從實處落筆;下片寫別後,於設想著色,有點有染,點染之間,一氣貫穿。通篇語不求奇而意致嫻雅,難怪代代讀者一讀一銷魂耳。

    簡單說,這首詞是柳永寫給他的妻子的,有種說法柳永一生未娶妻子,這種說法不可取,因為柳永生於官宦人家,不可能沒有媳婦,據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簡雪庵考證,柳永一生娶過三任妻子,這首詞是寫給第一任妻子的。

    這首詞使用的藝術手法有:1.白描。2.融情於景。3.虛實相生。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白描手法。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是實寫送別情景。“念去去”之後,全是虛寫,“念”是“想到”的意思,之後的“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全是作者想象分別以後的情況。所以是“虛實相生。

    另外,作者藉助特定的意象,構成悽美的意境,“寒蟬”“長亭”“驟雨”“煙波”“暮靄”““酒”楊柳”“曉風”“殘月”這些意象抒發情感。屬於“融情於景”。

    在古典文化中,

    “酒”常和“愁”聯絡在一起。如李太白《宣州謝眺樓餞別》之“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范仲淹《漁家傲》之“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劉過“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柳”諧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早在《詩經》裡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唐代鄭谷之“揚子江頭楊柳新,楊花愁殺渡江人。”李太白之“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月”是美好的,所以又被稱為“嬋娟”,“玉兔”,“玉輪”,“桂魄”等。月常殘而少圓滿,古人用殘月表達離思,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如“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柳永選取最能表達離愁別緒的意象,構築一個悽美的畫面。怪不得古人評價說“一讀一銷魂”。

    此外,該詞還有一妙處,“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話別而無一句話。真是意蘊無窮。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柳永的《雨霖鈴》是中國詩詞史上,婉約派的集大成!

  • 8 # 一往文學

    公元984年,一個嬰兒出生在福建崇安,這個"奉儒守官"的家庭為其取名"三變",出自《論語》的"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希望他走一條官途。

    然而,他卻自稱"白衣卿相""奉旨填詞",成為了北宋第一個致力於詞創作的作家。他就是柳永,柳七郎。

    柳永在科考失利後,寫下了《鶴沖天》,因其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吟低唱"忤逆了仁宗。柳永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伎樂工填詞寫曲。《雨霖鈴》此詞正是寫柳永自汴京南下後與一位戀人惜別的情景。它以悽怨的景物描寫、高超的藝術手法和動人的真情實感,打動了千古以來的讀者。

    一、《雨霖鈴》之景——哀婉悽清空惆悵

    《雨霖鈴》一詞以工筆描繪了詞人離別之際的景色。詞的起首三句,直寫蕭索淒冷的秋景,詞人獨具匠心地從"寒蟬"寫起,寒蟬的鳴叫,悽切哀婉。"寒蟬、驟雨、長亭"以及"煙波暮靄,岸柳殘月" 交融在一起,使人感到沉重壓抑。

    下片詞人與心上人分手後,乘一葉孤舟,形單影隻。縱有良辰美景,也只覺得景如虛設;縱有千種風情,也只是空惹惆悵,無處訴說。"柳""留"諧音,折柳送行早成習俗。《詩經·小雅·采薇》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詞人"楊柳岸"一句,更是虛景實寫,顯出苦悶。

    柳永細細描摹清秋景色,將情感如水般融入哀景之中,敲擊著讀者的心靈。

    二、《雨霖鈴》之情——最是人間耽別離

    離愁別恨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傳統主題之一。《雨霖鈴》描繪了一幅黃昏惜別圖,唱出了離別時的千種纏綿,萬種哀怨,成為宋代吟詠離愁的代表作。

    詞上片之哀景寫離別之宴上,蘭舟聲聲催得緊,離愁沉沉壓心底。離別前的一切景象似乎都醞釀著一場悲慟。而真到人物離別時作者僅僅用"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十一個字來寫別離時人物的情態,更顯得"此時無聲勝有聲"。

    而在離別之後,詞人借酒消愁,酒醒後孤寂和淒涼更是蜂擁而來。依依楊柳枉自多情,昨晚沒有留住分別的腳步,此時卻更人想起送別時的離怨。可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

    三、《雨霖鈴》之法——奇章秀句精巧思

    柳七郎此詞與其他離別詞相比,除了勝在感情,更勝在技法。劉熙載《藝概》中談到:"詞有點,有染"。詞開篇寥寥幾筆,無一"情"字,卻字字含情,句句含情,用極凝練的筆墨,渲染出一種冷落悽清的場景。上闋句句都在言情,卻無一語直接言情,只是在染。

    而下半闕"多情自古傷別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筆鋒一轉,直接點出離別冷落。點染之間無他語相隔。正如《六十一家詞選》中說的那樣:"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此詞極盡慢詞渲染之能事,淋漓盡致地描摹了一對情侶的離別情態。柳詞因有這種精堪的描寫藝術,故使得他的詞能夠雅俗共賞。

    柳永的專力填詞為宋詞的發展開創出了新的局面,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體制始備。無怪乎當時柳永深受大眾的喜愛,達到了"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程度。而《雨霖鈴》一詞正是柳永"變舊聲為新聲"代表作。

    參考文獻:

    [1]姚玉光.別有一番滋味是離情——柳永《雨霖鈴》藝術新解[J].名作欣賞,2010(13):20-22.

    [2]劉永亢.黯然銷魂,離情正苦——賞析柳永《雨霖鈴》 [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09):119.

    [3]陳華.從《雨霖鈴》看柳永對宋詞發展的貢獻[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02):20-22.

  • 9 # 瘋哥哥l

    理解這首名篇,可先了解兩點,一是柳永其人,二是創作背景。

    1.柳永是個官二代,祖、父,家族中為官者眾,有出世之心,也有濟世之能,家資殷實、浪漫瀟灑,但屢試不第,鬱鬱寡歡,流連於風月場所。更鬱悶的是,並非是他能力不行,而是他的文風皇帝不喜歡,而且還被皇帝拉出來當典型進行批判,自然就讓他更難有好心情了。所以才有奉旨填詞柳三變,自己沒有才無所謂了,但是明明自己有才,只是被別人針對,這個針對自己的人還是皇帝老兒,想想要多麼地絕望吧。所以只能流連於風月,聊以自慰,這對於一個有抱負的男人無疑是最大的折磨。

    2.這首詞創作於他第四次落榜的時候,時年40歲。正值壯年,心情可想而知,在哪個時代,四十歲已經是不小的年齡了,人生模式也就基本確定了。所以憤而離京,浪跡天涯去了,和情人蟲娘離別,感傷無限,於是寫下這千古名篇。

    3.此詞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離情別緒;下片著重摹寫想象中別後的悽楚情狀。全詞遣詞造句不著痕跡,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婉約詞的代表作。

    4.拉著親愛的的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兩個深愛的人,只能抹眼淚,兩個人哭,老天爺傷心了,跟著哭。嗨,好可憐啊。恨不得說句:若能愛,請深愛。走吧走吧,以後還是要過日子的啊。我走了,你好好保重,雖然我知道你肯定會和別人好,但是我還是想你只愛我一個人的。我以後喝醉了也沒法和你說話了,你看我多可憐啊。我是多情的,你也要這樣滴愛著我啊。

    5.不得不說,柳永是個情場高手,要是拿個人和他比,謝霆鋒、陳冠希或者周杰倫吧。

  • 10 # 農夫934813

    俗話《雨霖鈴·寒蟬悽切》

    柳詞《雨霖鈴·寒蟬悽切》,其實就寫了幾個字“離愁別緒”。“雨霖鈴”一詞本身就帶著滿腔的哀怨,無盡的相思。相傳為唐明皇所做。馬嵬兵變,貴妃縊死,堂皇幸蜀入斜谷,觸景生情,哀思楊貴妃。

    宋人藉此舊曲入詞,而柳永將其調推至極致。柳詞一出,寫離愁別緒難出其右者。柳詞以淺顯含蓄之妙,層層鋪陳,纏綿婉約,乃詞情合一的典範之作。

    詞或上闕寫景,下闕抒情。然柳詞一切情語皆景語,一切情話似景話。全詞情與景水乳交融,上下點染寫盡了離愁別恨;層層展衍,鋪陳迴環,描摹婉約悽美的離別場景。

    詞人開篇就點明瞭時間地點環境,不經意間,已經離愁別緒渲染其中。寒蟬,長亭,驟雨這些初秋的景物,卻在詞人的心中都籠罩著悽切的愁怨。五里短亭十里長亭,送別之人與被送別之人情意綿綿,怎忍離別,已然到了黃昏,還依依不捨情意纏綿。詞人還振振有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零落清秋節”。這就是我縱情兒女情長的原因。

    借酒澆愁吧,可飲下的還是“無緒”,即使醉了,也澆不滅心中的離愁別恨,所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醒來滿眼依舊的楊柳、曉風、殘月。這不是愁上更愁嗎?景耶情耶?情中有景,景中生情而已。

    留念處,依依難捨,船家不解情人恨,不斷催發催發。這一語還能不觸痛心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雙手緊握,淚眼相望,千愁萬緒凝結在心窩,萬千情話怎能張口。下闕再一點,“此去經年”,天各一方,相思難說,再好的景緻也是枉然,只剩心語綿綿了。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難別,但不得不別。明天你我之間就是“千里煙波了”,你我又該有什麼樣的生活呢?只剩下“暮靄沉沉”了。歲月悠悠,此恨綿綿,從今以後,便縱有千般深情蜜意,去向誰述說呢。

    柳詞滿紙離愁別恨,可謂心緒低落到極致。恨由何來呢。

    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詞特色嫵媚風流,其表現手法鋪敘展衍。詞多慢詞,文人士大夫們認為其詞風格不高,但卻深受下層市井人民的喜愛,其影響深廣,“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然,久負盛名的柳永卻屢第不仕。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參加科舉,眼看就魚躍龍門了,但,宋仁宗一見到柳三變三個字,就硃批曰“且去填詞”。所以就有“白衣卿相”“奉旨填詞”之謂。

    再次落第之後,離京之時,與情人依依惜別,仕途失意的憂憤和與戀人的離別哀怨,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便寫下了千古名篇《雨霖鈴•寒蟬悽切》。

  • 11 # 每天讀宋詞

    可以說,雨霖鈴是柳永最經典的一首詞,看起來平白自然,卻是千古名篇,宋詞代表作。

    三月,正是滿山桃花凋零的時節,山麓緩緩駛來落魄不堪的隊伍,騎著棗紅色高頭大馬的將軍默然注視遠方,身後沉默的金鑾緩慢的搖搖晃晃。霎時,風雨乍起,苦雨淅瀝,雨滴打在金鑾的前懸掛的鈴鐺上,清脆的鈴聲隨著飄搖的雨聲迴盪。獨坐金鑾內的唐玄宗,聽雨聲,聽鈴聲,念起了縊死馬嵬坡的楊玉環,一時之間,往事湧上心頭,百感交集,作《雨淋鈴曲》,遙寄哀思。

    歲月變遷,物換星移,王朝更替,那大唐盛世已經成為昨日煙雨,那前朝的皇帝與貴妃也成為史書上的字眼,而那《雨淋鈴曲》傳到後世,便成為了詞牌名《雨霖鈴》。

    人世間最傷痛的事,莫過於生離,莫過於死別。

    不同於唐玄宗於楊玉環的陰陽相隔,那日的柳永柳三變,經歷的乃是一場天各一方的生離,便有了傳唱千年的《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深秋時節,渡口邊,蕭索的柳樹上,幾隻秋蟬斷斷續續的鳴叫,引來一場纏纏綿綿的秋雨。

    雨落河面,波紋層疊,將要離去的柳永,站在岸邊,一往情深的凝望著將要分別的戀人。緊握著戀人的手掌,感受著熟悉的溫度,千言萬語堵塞胸口,不知從何說起。還想再停留片刻,只是那撐住竹篙的船家,不停的催促,天要黑了,快快走吧。

    秋風蕭瑟,秋雨淒涼,更增添了悲傷的情緒。

    一粒木舟,順水而去。柳永回望著那身影漸漸模糊的戀人,又看向前方霧氣瀰漫的流水,拿起酒杯,痛飲一口,醉倒船頭。

    一覺醒來,又會身在何處呢?

    一次離別,究竟要走多少年呢?

    無人能告知柳永答案,也無人能傾聽柳永心中的離別之苦。

    "離別",當輕描淡寫的講出這兩個字,又是否知曉,這尋常字眼,承載了古往今來多少痴男怨女的歡愉與悲痛?

    那一年,安史之亂過後,天下大勢日趨穩定。戰亂之中,死去了多少將士、官員、百姓……唐玄宗並不知曉,他只知道,自己永遠的失去了那醉酒後仍然千嬌百媚的楊貴妃。這一次離別,終生無緣再見,唯有夜深人靜之時,在夢中追憶那一段相伴的時光。

    今夕一別,一別永年

    百年後,柳永在渡口邊,告別了自己戀人。史書上沒有說明,這一次離別,是否有重聚的那天,更不知曉重聚之日,究竟過了一年、五年、十年……還是一輩子呢?

    若這一次離別,便是這一輩子,最後一面呢?

    每個人都會經歷離別,要大聲的道一聲再見,要滿含熱淚的揮手告別,我們都不知曉,下一次相見,究竟是深夜的夢裡,還是桃花盛開的二月……

  • 12 # 文字的二三事

    柳永,北宋詞人,擅長慢詞,詞作內容多為描寫市井風光,青樓歌妓的生活以及羈旅中的辛酸。《雨霖鈴·寒蟬悽切》作於天聖二年,當時正值柳永第四次科考落第,在他欲離開京師與戀人離別時,創作了這首帶有離別愁緒的詞。

    《雨霖鈴·寒蟬悽切》的全詞如下: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詞的大意是:

    秋蟬的叫聲淒涼急促,長亭離別時,已是午後傍晚,一陣急雨剛過。在國都大門外設帳餞行,竟沒有開懷暢飲的心情,正在我依依不捨的留戀之際,船伕卻催促著出發。緊緊握住彼此的手,淚眼朦朧,此時的千言萬語全部化作了沉寂。想起此次離去,千里迢迢,煙波籠罩,夜霧深沉的楚地天空一望無際。

    古往今來多情之人最傷心的莫過於離別之苦,更何況恰逢這清冷蕭瑟的秋季!今夜酒醒後將身在何處?應該是在那楊柳岸邊,獨自面對淒冷的晨風和日出前的殘月吧。這一去數年之久,縱然Sunny明媚,風景如畫,身旁無你也如同虛設。即使情意滿滿,又能夠與誰訴說呢?

    “雨霖鈴”是詞牌名,據史料記載,唐玄宗在蜀地躲避安史之亂時,於雨天聽到了鈴聲,觸景生情,想起了已故的楊貴妃,故令人作《雨霖鈴》曲。

    詞的上闋寫男女戀人離別時的依依不捨和惆悵之情。“寒蟬悽切”點明瞭離別時的季節,秋天;“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說明了離別時的時間和天氣,即傍晚,雨後。透過描寫離別時的環境要素,從側面渲染烘托了作者的離別之愁。面對與戀人的別離,作者已經是傷心的不要不要的了,再加上外部淒涼的環境氛圍,更是讓作者愁上加愁,愁更愁。“都門帳飲無緒”,作者的戀人在國都外為作者設帳餞行,作者卻對美酒毫無興趣,因為此時的心思全在與戀人的離別上。作者正在與戀人難捨難分之際,沒眼力見的船伕卻催促作者趕緊上船出發。或許是因為時間緊迫,作者把想對戀人說的千言萬語全都化為了眼中的淚水。前方千里的煙波以及深沉的霧靄更加襯托出了作者的離愁別緒。

    詞的下闋以帶有人生哲理的“多情自古傷離別”開端,從個人上升至一般。自古以來,令所有多情之人最傷心的當屬離別時的愁緒了,凡多情之人皆如此。轉而作者又從一般談到具體,更何況“我”的這種離別又發生在蕭瑟肅冷的秋季!心涼也就罷了,沒想到天氣更涼,好像這種天氣是專門為“我”設計的,其實是作者想透過天氣的清冷來襯托離別之苦。今夜酒醒後“我”將在何處呢?是不是在楊柳岸邊,獨自一人面對這曉風殘月呢?此次離去會歷經多年,縱使有良辰美景,但沒有了戀人的陪伴,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心中的情意又應向誰傾訴呢?下闕主要是作者對以後生活的設想,由此間與戀人的離別聯想到了自己的往後餘生,可見作者柳永也是個性情中人。

  • 13 # 好玩的國學

    要理解柳永的詞,必須先了解他的人,甚至是深入到他的靈魂深處,去看他的每一段情感,每一段悲傷。

    柳永為什麼會寫出那麼多感人肺腑的婉約詞,寫出那麼多與歌女們的紅粉故事?

    其實,柳永本不是浪子,本不是馳騁於紅粉世界的人,他有非常正統的思想,他一家子都是進士,就是他一直沒有考取,這給他巨大的打擊。

    命運對柳永開的一個玩笑,影響了他的一生,甚至可以說是影響了宋詞發展的歷史。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科考失敗,柳永竟然公開和體制決裂,“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所謂仕途一切都是浮雲,我不幹了,乾脆青春作伴,遊戲紅塵好了。

    當柳永再次參加科考並進入面試程式的時候,發牢騷的報復來了。

    柳永這種蔑視體制的行為,惹惱了宋仁宗,他還記得柳三變的“暫遺賢”呢,於是御筆一揮,“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淺斟低酌,何要浮名,且填詞去”。皇帝金口玉言,於是柳永的仕途就此戛然而止。反正只要仁宗還活著,柳三變不改名想考上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自此,柳永的人生髮生了劇烈的變化。柳永再次落榜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挫折面前,你不可以牢騷滿腸,因為“牢騷太盛防腸斷”。最終,柳永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創造了別樣的人生。他開拓了宋詞的慢詞形式,把宋詞從原來只適合文人表情達意的工具,改造成普羅大眾喜歡接受的形式,成為宋代婉約派的一代詞宗。他的努力告訴我們,失敗並不可怕,須知“條條道路通羅馬”,“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道理。

    柳永一生流離輾轉,每見官場之黑暗,便牽起自己的一腔悲涼,每見歌女之可愛,就會多幾個紅顏知己。他一直在離別,離別總是傷感的,他一直在彷徨,內心總有很多悲慨。因此,不管是他的離別還是羈旅行役之詞,都能擊中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如《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仕女傷春,壯士悲秋”,秋天總會給人以莫名的惆悵之感。在離別之時,一場大雨不期而至。風住雨停之時,就是我們的離別之期。現代詩人徐志摩在《再別康橋》中深情地寫道,“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同樣是離別,徐志摩是灑脫的,但柳永是傷感的。都門寒帳之外,美女為柳永送行。二人執手相望,淚水橫頤,這是一個風情萬種的時刻。那船老大卻不解風情,大聲催著上船。這場景,像極了現代電影中戀人在火車站話別的橋段。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在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問世間情為何物”?我柳永一腔苦楚向誰訴?

    柳永的生活雖然不堪,時人對他的評價也不高,但他對宋詞的貢獻是誰也不能抹殺的。儘管他一生不合於流,操行為正統士大夫所不齒,但畢竟詞論家們不能睜眼說瞎話。李清照說柳詞,雖“詞語塵下”,但“協音律”,蘇東坡雖然看不起柳永,但讀到《八聲甘州》中“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時,也由衷地讚歎“不減唐人高處”。

    柳永的一生極其坎坷。“三十功名塵與土”,仕途潦倒;“八千里路雲和月”,四海漂泊。以至於最後葬在哪裡,我們都不清楚。有人說是在湖北襄陽,也有人說是江蘇鎮江,反正他不管葬在哪裡,卻實實在在葬在了歷史深處、宋詞的高處。今人楊坤唱得好,“錯與對,再不說得那麼絕對,是與非,再不說我不後悔,破碎就破碎,要什麼完美,放過了自己,我才能高飛,無所謂”,柳永用這種無所謂的態度,讓他丟掉了仕途,卻贏得了宋詞的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據說兩艘052D的造價可以造一艘055,那兩艘052D和一艘055比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