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事百科
-
2 # 阿虎戶外搞野
袋料香菇泡水後十天,還沒有出香菇的菌棒要採取措施。我們來分析袋料香菇不出菇的原因以及處理方法吧。
首先是袋料香菇菌棒沒有轉色就強制上架催蕾,轉色是菌筒表層逐漸長出一層潔白色絨毛狀的菌絲,接著形成一層薄薄的菌膜,同時開始分泌色素,吐出黃色水珠,菌筒有白色轉為粉紅色,透過人工管理,逐步變成棕褐色,最後形成一層樹皮狀的菌被。這層菌被就是香菇的生長點。而影響轉色主要是溫度太高或者太低造成的,菌棒轉色溫度控制在15-20攝氏度。處理方法:把沒有轉色的香菇菌棒下架,#字型堆放在地上,用塑膠薄膜覆蓋保持袋溫15-20攝氏度溫度。晚上加蓋稻草保溫,中午溫度過高可以通風一到兩個小時。直到出菇後上架。
其次是前期裝袋時,水分過多,導致菌棒溼度大,菌絲生長緩慢,前期俗稱水袋。這種菌棒轉色後很難出菇。我們也叫鐵袋。重量比其它菌棒重。基本年前很難出菇。處理方法:下架這種菌棒,因為本身水分多的原因,所以不要泡水。#字型堆放地面晾曬。用木錘敲打菌棒,直至有破損,裂紋。讓菌絲從新生長,刺激出蕾。
最後是溫度原因造成的,香菇菌棒前期的催蕾和催蕾後香菇生長的溫度是不一樣的,大棚裡大部分香菇已經出菇,就要進行生長管理,影響沒出菇的菌棒催蕾。處理方法:下架沒出菇的菌棒,地上鋪一層稻草,菌棒直立排列在上面,上面蓋一層薄膜,薄膜上再加蓋一層稻草。每天中午溫度最高的時候通風一到兩個小時。其它時間緊密封好,但是要隨時檢查溫度,防止過高燒袋。基本一個星期可以全部出菇。
-
3 # 納百川蘭業丹丹
香菇菌棒不出菇的幾種主要原因分析
香菇不出菇,可能發生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
1、轉色管理不當。有的菌棒因受光較強,空氣過於乾燥或翻動次數過多等方面的影響,往往轉色過深,形成較厚的甲狀菌皮,導致出菇困難。預防方法:轉色期間,菇棚溫度保持18-22℃,相對溼度 55-75%,且維持散射光照,減少翻動次數,不需要翻動時切忌一定不要翻動。菌皮過厚的菌棒出菇時應透過菌棒浸水後蓋膜提溫方式軟化菌皮,再刺激出菇。
2、菌絲積溫不夠。養菌溫度不適,工藝欠佳(有的刺孔增氧促熟),有效菌齡不夠,菌絲積累的營養物質不足,不出菇或出假菇(畸形菇)。防治方法:將菌袋置於20-25℃條件下繼續培養,或把菌筒堆積起來,覆蓋薄膜提高堆溫,促使菌絲髮育。
3、基內水分太多或太少。基內水分太多,基內缺氧;水分太少,菌絲生長沒活力。菌筒的含水量不適,直接影響到原基形成,子實體分化和發育。防治方法:可採取通風補水調節乾溼度來催蕾出菇。
4、溫形不對。品種不對路,高溫品種低溫時期栽培,低溫品種高溫時節使用,難以出菇。防治方法: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栽培季節選用適宜的品種和相應的栽培技術。
5、空氣溼度不夠。出菇期,空氣溼度過低,菌袋錶面乾燥,菌皮變硬,菇蕾難以形成。防治方法:注意補水閉棚。
6、溫差不夠。 一般低溫品種(長菌齡)溫差要求在8℃左右,中溫品種6-10℃,高溫品種4-6℃,溫差過低,不宜出菇。防治方法:調節棚溫拉大溫差。
7、基內PH不適。一般情況菌絲能生長,出菇就應該沒問題,除非菌絲注水或噴水使用水的酸鹼度不適,才會致使不出菇。防治方法:用PH試紙檢查酸鹼度,如偏鹼應該及時換水補水。
-
4 # 初始農人
香菇十天了,是接種十天了?是脫袋十天了?還是轉色期結束十天了,這幾個時期弄明白才能找出每出菇的原因,才能根據原因實施解決辦法。
【1】香菇接種10天,菌袋的狀況。
如果是接種十天,題主就彆著急了,此時的菌袋可能很正常的。
▪接種時10天的菌袋,菌種也就是剛要萌發。
▪正常情況下,接種後培養料中的菌種,最少需要2周才開始萌發。還得是溫在度溼度光照氧氣供應幾個方面,都能調節在最佳狀態。
①溫度。
接種前10天,溫度保持15℃。發現菌絲萌發吃料,溫度調節並保持在22~25℃。
②溼度。
空間相對溼度保持70%。
空間保持黑暗或極弱光狀態。
④氧氣供應。
空間要保持氧氣供應充足。方法是加大通風頻率和通風時長。
在這種狀態下,大概在30天左右,菌絲才能長滿菌袋。
所以,你的接種時間剛過10天,不出菇是正常的。相反,出菇了才是不正常。
【2】脫袋10天菌棒應該處於處於的正常狀態。
香菇脫袋10天,菌棒應該正處於轉色期後期。
▪所謂的轉色期,就是菌絲已長滿菌袋,在溫度溼度光照和氧氣的作用下,在菌絲體表面形成一層黃褐色的菌膜,這層膜具有保溫、保溼、避光、抗雜菌侵入的作用,客觀上,保護了菌棒處於正常狀態。
▪在轉色期,對環境有以下要求:
A,溫度。
▪要保持在15~26℃之間,並在這個溫度區間內,拉大晝夜溫差在10℃左右,用以刺激菌絲,加快菌膜形成
▪溫度低於15℃,或高於26℃,轉色會停止,種植者需謹慎進行溫度調整。
B,溼度。
轉色期空間相對溼度要保持在85~90%,可在這個區間內,微調溼度,用溼度變化刺激菌絲生長,加快菌膜形成,利於快速完成轉色。
C,光照。
香菇轉色期,應把光照調節到散射光充足照射狀態,用光照誘導菌絲加快生長,促進菌膜快速形成。
D,氧氣供應。
香菇轉色期,菌絲的生長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要加強通風,保證場所內,空氣新鮮,增加空間氧氣含量,保證菌絲體需要的氧氣充足,利於菌膜快速形成。
在香菇的轉色期,如達到以上環境條件,脫袋10天,菌膜應該基本形成,且菌膜顏色應該是棕褐色。
在此時,沒出菇,也很正常,菌棒轉色還沒全部完成,但從菌膜顏色應該能預判出,出菇產量和質量。
【3】轉色期結束已經10天,還沒有現蕾、出菇。
如果是這種狀況,那就是一定有問題了,不出菇一般是以下幾種原因引起。
①品種選擇錯誤。
▪香菇按生長溫度劃分,可分為高溫品種、中溫品種和低溫品種。
▪高溫品種,適宜的出菇溫度是15~25℃。中溫品種適宜的出菇溫度是7~20℃。低溫品種適宜的出菇溫度是5~15℃。
▪不管是哪種品種,子實體形成時,需要有10℃左右的溫差刺激。
如果你冬季種植,選擇了高溫品種,或者春季種植選用了低溫品種,都會造成溫度的不適宜,出現不出菇的現象。
▪停止出菇,做好管理,等待季節到來,溫度適宜時出菇。
▪立即安裝增溫或降溫降溫裝置,人為控制溫度,使溫度達
②溼度不適合子實體形成。
溼度既包括菌棒培養料的含水量,也包括種植場所的空間相對溼度。
A,菌棒培養料的含水量。
香菇的出菇期菌棒培養料含水量在45~65%之間。最適宜溼度是60%。
▪菌棒培養料含水量低於45%,菌棒過幹,菌絲體因缺水,活力受到影響,活躍度不夠,生長受阻,原基不能形成,也就不能現蕾,形成子實體,也就不出菇。
▪菌棒培養料含水量高於65%,菌棒溼度過大,等同於菌絲浸泡在水中,養成菌絲生長環境缺氧,呼吸困難,失去充分的活躍度,生長不良,同樣不能形成原基,也不能現蕾,更不能形成子實體,造成不出菇。
▪菌棒過幹,要對菌棒採取浸泡、壓力注水、噴水的辦法。浸泡對菌絲有傷害,噴水效果較慢。提倡壓力注水,注水還可以增加菌棒內溫差,刺激菌絲體的原基形成,利於迅速現蕾、出菇。
▪菌棒過溼,要採取加大通風,增強空氣流通速度,利用蒸騰作用,使菌棒快速失水,達到要求含水量。施行時要注意觀察和檢測,避免菌棒失水過多,再形成幹棒。
B,種植場所的空間相對溼度。
香菇的出菇期,要求空間的相對溼度在85~90%之間,這個溼度最適宜子實體形成和生長。
▪空間相對溼度低於50%時,使菌棒表層菌絲形成幹化層,不能形成原料、現蕾。
▪空間相對溼度高於95%,且持續時間較長,水汽包裹菌棒,菌棒表層菌絲缺氧,呼吸不暢,也不能形成原基,更不能形成子實體,從而不出菇。
▪空間相對溼度過低,對空間噴水加溼,同時在保證空間氧氣含量的同時,減少通風,保持空間溼度達到要求。
▪空間相對溼度過高,應採取強制通風方法,使空間失水,達到要求。
▪香菇喜歡在酸性的基質上生長。
▪香菇的發育過程中,菌絲體在培養料PH值3~7之間均能生長,最適宜的PH值區間是4~6,PH值超過8,菌絲停止生長。
▪子實體形成的PH值是3.5~5,最適宜的PH值是4.5。PH值超過5,原基就不能形成,子實體當然也形成不了,就談不上出菇。
檢測菌棒培養料的PH值,如果PH值高於5,就得給菌棒補充酸液,一般採取浸泡或壓力注射辦法,枸櫞酸水溶液效果最好。
④配方不合理,培養料中含氮元素過量。
培養料中的氮元素,主要為菌絲體提供生長的營養,如果培養料中的氮含量過多,就會造成菌絲體生長過快,形成徒長現象。菌絲徒長造成營養生長不能快速轉化為生殖生長,所以不出菇。
用振動刺激的辦法,促進菌絲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手拍、細棍敲打菌棒都可以。總之,就是讓菌棒受到振動,刺激菌絲,就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⑤光照強度不夠。
香菇的轉色期結束,必須增強光照強度,場所由黑暗或極弱光狀態,轉換成漫射光狀態,除直射外的增強光照強度,延長光照時間,用Sunny誘導菌絲體,儘快現出原基,並現蕾出菇。如果光照強度不夠,就會造成菌絲被弱光環境抑制,生長孱弱,不能形成子實體。
增強光照強度,增加光照時長,由弱光轉化為強光時,應漸進調整,最後達到菌絲生長,形成原基的要求。突然進行,會造成菌絲不適應,影響生長。
⑥空間氧氣供應不足。
空間通風不良,空間內空氣新鮮度不夠,就會造成含氧量低,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菌絲呼吸所消耗的氧氣就會供應不足,致使菌絲因缺氧受到抑制,從而不能形成原基,不能現蕾出菇。
加強空間通風換氣,增加通風強度時長,保持空間空氣新鮮,增加空間氧氣含量,保證菌絲體呼吸所用氧氣充分。
⑦轉色期轉色不良。
香菇在轉色期,管理不善或不當,轉色過程中,菌棒表面氣生菌絲過多並倒伏,結成的菌膜過厚,呈鐵鏽色,阻礙原基形成,不能出菇。
用振動刺激菌絲,使菌絲恢復生長。手拍棍敲或擠壓菌棒均可達到效果。
菌棒受到雜菌侵染,雜菌消耗菌棒營養,致菌絲營養缺乏,不能正常生長,菌絲生長太弱,並受到雜菌抑制,進而不能出菇。
把染菌菌棒搬離出菇場所,染菌嚴重的廢棄。染菌程度較輕的菌棒,去除染菌部分,菌棒缺料出噴塗多菌靈,集中所有受侵害菌棒,集中放置其他地點,進行出菇管理。
回覆列表
檢查溼度和雜菌看看是否溼度不夠或者有雜菌汙染導致不出菇,只要不出菇多半有雜菌汙染或者溼度太大,你檢查一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