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級科學奶爸

    從古到今,但凡是要拜把子稱義氣,就少不了這句臺詞出場。

    就連我們所熟知的“桃園三結義”中,劉關張在結拜時說的也是“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同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求同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沒錯,皇天后土,是兩個人,確切點說,是兩位神。

    〝皇天〞好理解,我們一般都知道他指的是上天,是古人又將天空人格化為一個神明的形象:天帝,主管上天。

    道教神話中,天帝即皇天上帝、昊天上帝,時常與“后土”並用,合稱天地。

    《左傳·僖公 十五年》有:"君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

    上帝詞乃是原於古的華夏文明,史書中最早出現上帝一詞的記載的書籍是《尚書》和《詩經》,是昊天上帝(尚書)或皇天上帝、蒼天、青天、天爺的總稱,本意為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自古就在中國出現。

    明代瑪竇將天主教傳至中國,為於傳教,將God 翻譯成中文字基準有的上帝。

    據民國學術經典文庫出版的王治心著作的《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稱,在上古神話傳說中,“以昊天(皇天)上帝為最尊,其次則有五方帝:東方蒼帝,主木,其明曰靈威仰;南方赤帝(炎帝),主火,其名曰赤熛;中央黃帝,主土,其明曰樞紐;西方白帝,主金,其名曰白招據;北方黑帝,主水,其明曰葉光紀”。

    由此觀之,上帝只有一個,即“皇天(昊天)上帝”,位最尊。

    其他“帝”則有不少。

    當“帝”字在《詩》、《書》、《易》和鐘鼎、甲骨中單獨使用時,一般均指“上帝”。

    郭沫若說:“上下本來是相對的字,有上帝一定已有下帝”。

    所以,,上帝只有一個,把其他“帝們”稱為“下帝”似乎不算太過分。

    實際上,即使神話傳說中的五方帝,我們都很容在歷史中找到他們做為“類領袖”的影子。

    唯有上帝是絕對的神,是萬帝之帝,萬王之王。

    那〝后土〞呢?這可不是〝厚土〞。

    后土在道教中被為四御之一,與玉皇帝管天上相反,她是主宰大地之神。

    她也是一位神, 被人們稱為"地母",而玉皇大帝就被稱為"天公"。

    根據道家的陰陽思想,由最開始的男性神轉化成為性神,特別是到隋朝(581-618年)以後,逐漸定型。

    在為她建立的神廟,人們把她塑造成一位端莊的性,一般民眾稱她為"后土娘娘"。

    人們相信,該神是農業獲得豐收的保護神,還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為根本的國家,所以,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崇拜該神。

    在中國的歷史上,每都要舉對該神的大型祭祀儀式,許多時候由皇帝親主持。

    華人還認為,后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冥界之主,管理幽都。

    古人說〝人死為鬼〞,而鬼魂要去的地方,就是幽都。

    通俗的說就是陰間。可能你這會滿腦子都是閻羅王的畫面,並不,十殿閻羅這些神靈的出現,其實,是傳統文化接收佛教傳說的產物。

    在中國神話體系中,世間分為三等,天,地,人。

    在諸多的影視劇裡,玉皇大帝是世間的主宰,掌管三界,統領六道,而幽冥地府的掌控者是十殿閻君,管理十八層地獄以及世間鬼魂,甚至是輪迴投胎。

    事實是,地府的主宰者按說應該是后土,是道教神話中的四御之一。

    這四御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玉皇"的四位尊神,分別是 :“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說到三清四御,這三清是道教地位最高的神,而四御是治理三界依順三清的神,在這之前,四御叫做六御,因為要符合道經的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才將玉皇大帝和青華大帝分裂出來,形成了如今的四御。

    四御並不是玉帝的屬下,玉帝只是當了天上老大,管理天界神仙而已。而四御的職責是輔助玉帝統領三界。

    所以,真正土生土長的冥界之神,應該是我們的后土,也叫土伯。

    和對上天的人格化一樣,古人對大地的人格化結果就是大地之神后土的出現。

    后土長什麼樣呢?

    《楚辭.招魂》中說后土的形象是牛身、虎頭、三目,長有尖角,而身體巨大。

    這個形象的產生,很可能是因為他是大地的化身,所以,形象不僅大,而且九曲,有很多彎曲。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

    《國語.魯語上》:〝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

    《山海經·海內經》:"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山海經·大荒西經》:"黎(后土)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同時,后土還有個更為大家熟知的名字:社。

    我們常聽的一個詞叫〝社稷〞,社是大地之神;稷,是穀物之神,后稷。

    大地風調雨順,穀物生長茁壯,這是保證農耕文明繁榮穩定的根本,所以,常在電視劇裡,聽皇帝們大呼:〝江山社稷〞云云。

    傳統習俗裡,經常會有〝社火〞,這就是祭祀大地之神的儀式。

    後來因為道教神話傳說的普及,人們習慣認為一方土地會有一個土地公,而大地方的土地公就是城隍。

    當然,現在人知道后土,更多是指神明後土娘娘,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天為陽,地為陰。

    漸漸將后土的形象人格化為與玉皇大帝相配的女性形象,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

  • 2 # 老頑童99477

    在古時大家結拜都會說“皇天后土”在上的皇天應該指的是天帝,或者天上的皇帝,能夠管理所有天下人世間的各種事物和主持公道的天帝。后土指的是土神,能夠管理人間大小事物的神,總稱天地。這句話起源於周朝在結拜時先秦諸子說的告於皇天后土在上,意思就是請皇天后土做主主持公道共結盟友不可反目的意思。至現今還在結盟時還有說蒼天在上這句話的,其實意思是大同小異的。

  • 3 # 龍五小星

    廣泛流傳的有兩種說辭,一是並非具體提及到底是誰,皇天可以理解為天上的神或者天,后土可理解為地上的仙或者大地,古人認為天地為時間萬物之主宰,以示尊重,二是指天帝和地母兩位上古之神,是古人將天空和大地神格化,需注意這裡的天帝就是民間所說的玉皇帝,而後土則不是王母,而是掌管大地的神。

  • 4 # 一方漫談

    在傳統文學或民間故事中,經常會看到立誓或結拜時,朝天三炷香,一人一碗酒,虔誠一拜,皇天后土在上我兄弟……。那麼皇天后土究竟是誰呢?

    皇天就是天。后土就是地。

    這個詞在春秋時期就有了: 《尚書·武成》:“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於皇天后土。”《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先說皇天,據記載盤古死後,孕育盤古的先天混沌之氣產生了中國古代神話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更常見的叫法是:天帝,也叫太一,皇天等。在楚國,昊天上帝被稱為東皇太一。在古籍中,昊天上帝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天帝。昊天上帝人格不顯,應當是全知全能的神,而非人格神。也有說昊天上帝就是鴻鈞老祖,太一和鴻鈞含義的確相似,領三界眾生。

    再說后土,有關於后土的記載很多,大多都集中在《左傳》、《禮記》、《山海經》、《淮南子》中,文意大致稱后土為共工氏之子,為中央之神。如:《山海經·海內經》:"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山海經·大荒西經》:"黎(后土)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 5 # 玄牛問道

    在道家神話裡皇天是指玉皇大帝,后土是指后土娘娘。結拜時說皇天后土它是指天地:天,乾卦,五行為金為父為天帝;地,坤卦,五行為土為母為后土。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間頂天立地,個個都是大英雄!天地人三才也。

  • 6 # 天河一滴水a

    一說皇天就是天,后土就是地,拜的是天和地。

    也有的說是皇天就是天上的玉皇大帝。后土就是地上的土地神。

  • 7 # 使用者6324985951

    皇天是玉皇大帝,后土是地方土地爺,就是結拜之時,讓玉皇大帝,土地爺作證之意,三尺以外有神靈,也是結拜的誠意!。

    古時國家社會沒有公證處,所以老百姓有事,就只有先懇請玉皇與土地爺二神給作個證了。

  • 8 # 精益女俠

    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靈的總稱。指天地。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亦作“后土皇天”。出處於《周書·武成》曰:“告於皇天后土。”蔡傳:“句龍為后土。”《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

  • 9 # 六扇門人jgy

    皇天就是老天爺玉皇大帝,后土就是四御(紫薇大帝,長生大帝,勾陳大帝,后土大帝)裡的后土大帝,皇天代表著天,后土代表著地,天地都在保佑你們結拜,你們的結拜一定會天長地久,你們的情義一定會永不褪色。

  • 10 # 鴻宇亂剪

    皇天:古代稱天;

    后土:古代稱地。

    皇天后土指天地。

    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

  • 11 # 錯熟

    這是小說和電視劇裡的情節吧。古時候怎麼會有這種臺詞。皇天后土,一個是天,一個是地,並不代表某個神,意思是天地作證。那麼念一是順口,二來挺著有氣勢,能給電視劇或者小說增加看點。

  • 12 # 味哎兒

    結拜說的是:天為證,地為憑,歃血為據,叩頭為儀,香的燃煙凝上四項,而成異姓兄弟的,從而與五服制式相符。

    不用皇天垢土的。

    是這樣的:人及人生以及人群都有一個公識共識的“理”懸於上頭,評判每個人的言行對錯善惡的。這是奉天的緣由。

    真實的現實裡,這個“天理”就是民俗內的禁忌與激勵機制。所以不同民俗有不同的評判準則。

    垢土則是自依憑得生存的土地,文學詞願寫著成家鄉,政治家願說成祖國或國家。即憑土地為生的安身立命之本的源頭詞。

    從而,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此人就無立錐之地者,成漂泊人了。因而民眾願用靠山表述,即依靠。

    有王時段,把民俗理,用“王法律”替代了,但王法是國範圍內的依憑,民俗理仍是具體地方的憑依式,並沒取代。

    王形成後,把原先司掌此土地者封冊成垢土,神話裡把垢土用土地爺表示了。

    有皇帝后,把天理,用神話當成皇天了。

    可見爭奪公識共識的目的性。

    因而,人及人生以及人群擁四大言行法則:

    1.民俗風俗習俗的法則。

    2.家族家庭的法則。

    3.神話神學的法則。

    4.王的王法法則。

    四項摻和起來,構成具體個人及具體人群的言行原則。此式是以四為五的,暗五式。

    明四式的次序固定,不能另排次的,即,首先由民俗發生作用,再由家,再由神,最後由王法的。也就是2.3.4.5由1拓展出來的。

    真實的現實裡,任何人及人做的事,都在奪取公識共識。

    但,頭領者如此,非頭領僅努力去符和公識共識的。

    當整體人共奉同一個公識共識後,崇尚形成,具同一崇尚者,也有同一禁忌,從而人群就凝聚起來成一體了。

    拜把子用誓言通達公識共識的。只不過發誓時古人伴以歃血以明心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有兩千元內拍照好又清晰的手機嗎?有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