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史君

    其實帝王為繼任者掃清障礙是古代王朝中很常見的事。

    朱元璋一開始立的太子其實是朱標,但是後來朱標不幸染上風寒早逝,於是便立它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此時朱允炆才15歲,尚且年輕,政治經驗不足,人脈不夠。

    朱允炆

    而皇室裡的其他人,比如他的長輩即各路郡王,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十年,深諳官場之道,有些人還手握重兵,比如他的叔叔燕王朱棣。還有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眾多開國功臣,也成為年幼的朱允炆繼承皇位的威脅,而朱允炆怕是很難應對。

    朱元璋

    所以朱元璋在在位後期竭力幫助朱允炆掃清障礙,殺了許多功臣,將皇子外調,助他順利登基。

  • 2 # 王朝通史

    01,朱允炆並非目的

    但要明確一點,朱元璋的這些舉動和為朱允炆掃除繼位障礙,並不是對等關係的。換句話說,無論是誰將繼位,朱元璋都會這樣去做,以確保大明王朝的統治秩序穩定下來。起初朱元璋這樣做,是為太子朱標掃除障礙,然掃除障礙之後,朱允炆卻坐收漁利。

    (朱元璋像)

    我們透過分析朱元璋清洗功臣勳貴的時間就能看到,其時一直都是太子朱標在世,朱元璋的一切行動都是為朱標的繼位掃除障礙。透過好幾宗大案,將有自己勢力的功臣勳貴一網打盡,徹底消除“居功自傲、蔑視皇權”的威脅。

    02,皇太孫能力之不足

    朱元璋荼毒功臣,這一點是為其之後繼位的君主掃清障礙的,毋庸置疑,而這位君主也正是朱標。身為太子,朱標也自然清楚朱元璋寧肯揹負罵名也要清洗功臣,是為了給自己鋪路,於是承受不住痛苦而死去。如此以來,朱元璋更狠了,因為對朱標的思念和綜合考量,朱元璋立了皇太孫朱允炆為繼位者。

    (朱標劇照)

    朱允炆相比於朱標,其不管是自身的能力,還是對剩餘功臣勳貴的威懾力,都遠不如原先的繼位者朱標!除此之外,朱元璋分封的各路諸侯,原本還可以由朱標威懾,但朱允炆作為侄子輩,儼然無法達到既定要求。這才是朱元璋為朱允炆繼位掃清障礙的開端!

    03,掃清障礙兼顧百年之效

    同時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即朱元璋某些舉措並不是為了某一位特定的繼位之君而行,而是為了整個大明王朝所有的後世之君而推行的。最典型的有兩點,一點是廢除丞相制度消除皇權障礙,另一點是開國家級特務制度(錦衣衛)之先河為後世之君提供參考。

    (朱允炆劇照)

    歷史證明,朱元璋為朱標掃清障礙的舉措,短期內便宜了朱允炆,長遠來看便宜了朱棣,致使造反期間無人抗衡。而朱元璋為所有後世之君掃除體制障礙的舉措,成就非凡。

  • 3 # 一切都付笑談中

    歷史背景

    朱元璋最開始的繼承人並不是朱允炆,而是他的父親太子朱標,無奈朱標病死, 而且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頭,這時的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帝國未來的繼承人,他 並沒有在其他兒子中挑選,而是選中了皇太孫朱允炆,很明顯,朱元璋的就是要 確定“立嫡以長不以賢”這種繼承製度,希望以此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 紛爭。所以,四子朱棣雖然在很多方面表現優異,尤其他的軍事才能給老皇帝留 下了很深的印象,但為了帝國的利益,他仍然堅持嫡長子不在則應立嫡長子嫡長 孫,而且朱允炆也深得老皇帝的喜愛,十四歲這年朱標病重,朱允炆晝夜不離床 前。第二年太子病死,朱允炆形銷骨立,朱允炆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 璋安慰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朱允炆被確定為皇 太孫。

    掃清障礙

    明太祖朱元璋是開國皇帝,身邊自然有一大批開國功臣,著名的“淮西二十四將 ”,這些功臣大都位高權重,剛開始他們還能遵紀守法,後來一些功臣開始驕奢 淫逸,貪汙腐敗,這已經威脅到了朱明王朝的統治,朱元璋開始不得不做安排, 為後來的繼承者掃除障礙,通常而言,開國皇帝與功臣之間產生矛盾不乏先例, 關鍵是皇帝如何化解這種矛盾,有大殺功臣的漢高祖劉邦,也有和平解除兵權的 ,歷史上享譽的“杯酒釋兵權”,朱元璋選擇了劉邦模式,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早在朱標時代,朱元璋就開始了大開殺戒,據史書記載,太子朱標對他 大開 殺戒不以為然,曾數次勸諫。一次,朱元璋命人找來一根長滿尖刺的荊棘放到朱 標面前 ,讓太子朱標去拿,朱標畏懼不敢伸手。於是朱元璋就對自己大殺文武 功臣進行解釋:“汝 弗能執與,使我潤琢以遺汝,豈不美哉?今所誅者皆天下 之險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 ”意孝陵神功聖德碑思就是說,我殺人就是 像去掉荊棘上的尖刺一樣,這樣你將來才可以安 坐天下。

    朱標死後,太孫朱允炆立為繼承人後,朱允炆是朱標的長子,他和自己父親的性 格十分相似,這也引起了老皇帝的擔憂,朱標做了幾十年的太子深得人心,而朱 允炆既沒有威望也沒有什麼成就,所以很難令大臣們心服,因此朱元璋就開始一 心的為朱允炆鋪平道路,他知道朱允炆壓制不了像藍玉這種桀驁的大將,所以朱 元璋寧願揹負殺功臣的罵名也要殺掉會對朱允炆產生威脅的人,並且朱元璋還狠 狠的打壓了自己的兒子們,讓他們不敢起異心。

    掃清障礙的後遺症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朱允炆順利登位,第二年燕王朱棣打 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被迫應對,尷尬的是,此時的 大明已無大將可用,那些當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開國勳貴們殺的殺,死的死 ,讓朱棣撿了個大便宜,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王爺。

  • 4 # 西瓜帶您遊說天下

    其實歷史是一面鏡子,就像一陰一陽謂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說明誰對誰錯!600多年前的洪武皇帝打出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600年後的孫中山也用上了!一個是反元一個是反清。小明王的死又和宋教仁,黃興的死又何等相似。西施的美人計和貂蟬的又如同一轍。曹操和司馬懿在政治上的操作又驚人的的相同!就像17年的肺典和現在的肺炎一樣需要我們眾之誠誠,共度難關!就像網友道德綁架明星一樣!試問誰願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問責別人的同時,您捐了嗎?這樣你就明白小明王之死了吧!加油中國加油武漢

  • 5 # 小魚影視錄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不過作為一個有主見的帝王,在繼承人問題上他更是從來沒有猶豫過。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吳王,當即立朱標為世子,1368年,朱元璋正式登基稱帝,又當即立13歲的朱標為太子。朱元璋聘請浙江名士宋濂等人為太子的老師,希望將朱標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可是朱標的身體不爭氣,1392年1月,朱標從陝西視察回來後,身上長了個大肉瘤,折磨得寢食難安,異常痛苦。最終,朱標沒能來得及登上皇位就英年早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繼承人。

    在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應天駕崩,死後廟號太祖。老皇帝駕崩自然要擁立新君,當時皇位的競爭人選有兩個,一位是皇長孫朱允炆,一位是皇四子朱棣,朱棣本身的性格老練沉穩更像朱元璋,而且朱元璋對其讚譽有加,為何最後朱元璋卻選擇朱允炆為繼承人呢?

    對於這個問題,一般人認為是朱元璋受到“立嫡立長”思想的影響,一心要傳位給嫡長子,嫡長子去世了,那就乾脆傳位給嫡長孫。但細究歷史會發現,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朱標的嫡長子是常氏所生的朱雄英,只可惜,朱元璋的這個真正的嫡長孫活到9歲時就不幸夭折了。此外,正妃常氏除了夭折的朱雄英還生了一個嫡子,也就是比朱允炆僅僅小一歲的朱允熥。如果朱元璋一心要遵循“立嫡立長”的古制,那麼朱標死後他有兩個選擇——最合理的是在馬皇后所生的其他嫡子中選擇繼承人,其次合理的則是立嫡孫朱允熥為皇太孫。總之,怎麼算也輪不到朱允炆。

    那麼既然不是受到“立嫡立長”思想的影響,為什麼放著有著雄韜武略的朱棣不選擇,而選擇性格純良的的朱允炆作為繼承人呢?作一個白手起家的皇帝,朱元璋不是沒有自己的打算。

    首先. 東宮勢力都是朱元璋為老大準備的,很難說服他們改換門庭投到其他皇子門下,誰都有自己的一套人馬,東宮的人們只會效忠於朱允炆,不會效忠於其他人的。如果突然讓東宮屈服於其他門下,一定會引起內訌,不利於安定團結,於是選擇朱允炆作為繼承人也就成了必然選擇。

    其次,朱標死後,最年長的三個皇子都有戰功和領軍的經歷,與開國重臣的關係相當,和武將聯姻是朱元璋的基本政策,如果擇其中之一為太子,則擺不平其他兩個,將來勢必引起皇子之間的皇位之爭,只有立皇孫才能順利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 天下初定民心未穩,需要仁君來彌合

    朱元璋脾氣暴躁、生性多疑,又喜歡施行嚴刑峻法,在洪武年間製造了“洪武三大慘案”,涉案死傷人員達到數十萬,以至於朝廷和民間人人自危。朱元璋自己也深知由於自己的刑罰嚴峻致使朝中、民間人心不穩,需要一個仁君來彌合傷口,而朱和他父親朱標性格仁柔,心太軟,臉不厚,心不黑,,上臺後必定以“仁”治國,來穩定人心,維護大明的統治。

    第四. 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駐守京畿重地,皇上說話那是一言九鼎金口玉言,如果讓朱棣繼位,首先朱元璋的兒子們肯定會為了皇位而兄弟反目成仇,互相殘殺,其次讓朱棣繼位豈也違背了自己當初的意願。

    因以上原因,朱元璋才會選擇朱允炆作為繼承人。而且立皇太孫的第二年,朱元璋還是擔心朱允炆太文弱,壓不住陣腳,管不住軍隊,於是開始大殺功臣,藍玉、胡惟庸集團先後被清洗。朱元璋的政治清洗給朱允炆掃清了政治障礙,但是卻低估了朱棣的野心,當初朱允炆繼位後採取削藩的策略,導致朱棣謀反,最終經過靖難之役,朱棣趕跑朱允炆當了皇帝。從此大明王朝改換了血統,太子朱標一脈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 6 # 雄風吹不斷的風

    但問題來了,朱允炆太過於仁慈,也缺少治國的經驗,於是與其他開國皇帝一樣,為了自己的後代能夠安穩的做皇帝,晚年的朱元璋開始殺起功臣來。至於朱元璋殺了哪些功臣,那真的數都數不過來,最出名的劉伯溫、徐達、李善長、劉基、胡惟庸、藍玉、葉升、馮勝、宋濂、傅友德等人無一能倖免,全部被殺,僅剩湯和等數人倖免於難!其中很多都死於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於是一大批跟隨他打江山的元老都相繼被殺,這其中有罪有應得的,也有以莫須有的名義被殺害的。

    殺害瞭如此多功臣主要是這些人文治武功太過於出色,朱元璋本身疑心很重,朱允炆又是一位比較仁慈的皇帝,根本無法壓制這些驕兵悍將,但讓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子卻成了孫子皇權最大的阻礙,導致了孫子皇權被奪,不知所終的下場,如果朱元璋留下一些重臣,那麼朱允炆的江山恐怕也不會那麼容易丟失!

  • 7 # 逝水無情0

    朱元璋開國皇帝,手下大臣皆是開國功勳,朱允炆年幼,又偏文,為防朱允炆上位之後,變成傀儡皇帝,故而為其掃清了潛在危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神演義》中,通天教主為何跟元始天尊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