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心悟語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行為,給行為命名

    (注意,這不是貼標籤!與貼標籤的區別在於,這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行為,還要幫助孩子停止行為。貼標籤是指說的人這樣認為,但並沒有幫助孩子進步。)

    如跟同學動手動腳、給同學起外號等各種鬧著玩的行為,告訴孩子這叫“調皮”。若同學不高興,不要再一次鬧著玩。給孩子解釋,如果做了同學不喜歡的事,同學表示討厭,再去做就叫“打擾”也叫“侵犯”,打擾或侵犯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是不受大家歡迎的。

    要耐心,沒理解的情況多說幾遍。或者和孩子能理解的其他不禮貌行為進行比較,告知這是同樣的意思,都是不禮貌。這樣的引導可以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再有一次老師反映或者家長看到同樣的問題,家長再做一次對行為的解釋,還要讓孩子自己說岀來這是什麼行為,讓孩子答應媽媽下次不能這樣做。(家長的態度要始終對孩子報以同情、理解,讓孩子感受到你是在幫助他。)

    當孩子打擾或者侵犯同學時,不僅要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行為,還要讓孩子給同學道歉。這種引導可以培養孩子“負責任”及“修復裂痕”的能力,教會孩子學會與人溝通、維護人際關係。

  • 2 # 發狂小靦腆

    俗話說“淘丫頭出巧,淘小子出好”。在很多情況下,“淘氣”是孩子聰明、富於想像力和創造性的表現。作為父母,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淘氣”,賞識孩子的“淘氣”,甚至和孩子一起淘氣,讓孩子在淘氣中學習,在淘氣中進步。

    當孩子特別淘氣的時候,我們要挖掘孩子淘氣的真正原因和淘氣的目的。

    孩子淘氣,多數表明孩子性格好動,求知慾強烈。但在多數父母眼裡,這樣的孩子卻是不聽話、好爭鬥、叫人頭疼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的不聽話恰恰反映他有主見,而所謂好爭鬥恰恰反映他有進取心。雖然主見多帶有主觀和無知的傾向,進取心也有些逞強和虛榮心的成分,但這並不能掩蓋孩子在淘氣中所表現出來的值得父母賞識和鼓勵的閃光點。因此,對於淘氣的孩子,父母要站在賞識的角度上給予正確的引導,可有針對性地帶孩子看電影、逛公園、參觀展覽館,或者學習唱歌及繪畫等。透過多渠道教育,因勢利導,更換興奮點,將他們過剩的精力、體力發揮到適當的活動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孩子好動和求知的心理和需求,而且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其次,要積極引導。為什麼對淘氣不能聽之任之呢?因為孩子缺乏對自我行為的把握能力,不能把自己的行為控制在適當的度上,所以有些淘氣的行為因為缺乏調教而逐漸演變成了不良的行為。例如小孩出於淘氣把東西弄壞了,開始可能是好奇,想看看裡面是怎麼回事,但如果家長任孩子一再地弄壞東西,孩子的行為就可能演變成破壞性行為,既有意識地進行破壞了。所以調教孩子的淘氣行為也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不僅兒童教育很講究方法,早教識字教育也很講究方法,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比如【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採用圖片演化成字型的軟體,讓孩子在好奇快樂中學習漢字,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是一款免費的好軟體。

    【貓,小帥,識漢字】中的圖片演化漢字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讓孩子感知世界同時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法 思維能力 對以後繁重學習任務有重大幫助。

  • 3 # 陪孩子玩是門學問

    孩子調皮是健康活潑好動的表現。常給家人搗亂是他自己沒找到感興趣的事。父母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鍛鍊注意力集中的遊戲專案。比如,拼圖,走迷宮,畫畫,剪紙摺紙,閱讀繪本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稍微靜下來,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如果孩子特別感興趣,他是會自己玩上一段時間的。

    所以,平時生活中多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在發現孩子興趣的同時,也要引導孩子對事物產生興趣然後主動去學去玩。孩子總是長時間調皮搗蛋,也許還有希望家人陪他一起玩的心理訴求。想要讓他們停止調皮,最好的辦法就是幫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玩的,興趣所在的遊戲專案,讓他們在玩中學,玩中養成好習慣。

    父母親人在陪孩子玩的時候一定要多下功夫,小的時候多下功夫,孩子大了才能少操心。孩子小的時候是立規矩養成好習慣最佳時期,錯過了就錯過了。父母家長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時期哦!

  • 4 # 米爸爸說

    寶寶淘氣要慎重對待

    發現用意,不貼標籤

    家長要透過寶寶的形形色色的淘氣行為看到淘氣背後的原因,這樣就不會為寶寶隨意貼上標籤,如脾氣不好、問題寶寶、多動寶寶等。

    不要向寶寶發火

    有時家長遇到寶寶排山倒海般的淘氣行為,如果不滿足,寶寶就會淚崩,情急之中的家長什麼方法都會使用。發火、斥責和打罵可能一時湊點效,但也可能給寶寶做了壞示範,寶寶以後遇到同樣情景時也會模仿成人的這種處理問題方法。

    確定應對原則,選擇正確態度

    寶寶淘氣的時候正是家長幫助寶寶學習規則、發展自我的機會,引導寶寶認識環境、認識自我,瞭解自己與外界的關係,學會剋制,學習交往,養成習慣。家長需要明確的應對原則是在保證寶寶安全、保證不妨礙他人和環境時,儘量滿足寶寶的需求和好奇心。

    如果涉及到公共秩序、他人利益和寶寶自身安全時,家長要有正確的態度,那就是“堅固柔性”,也就是一方面讓寶寶感到大原則你是堅持的,不能養成寶寶一哭鬧,家長就妥協了(寶寶也能吃準家長的反應模式),另一面你要溫和地對待寶寶的要求,想辦法為寶寶創造安全的條件,讓他自己或者帶著他一起探索個夠。

    用寶寶聽得懂的語言說話

    家長也知道寶寶淘氣需要引導和管教,於是就會用填鴨式的說教,反覆嘮叨一些道理。這種方式對大一些的孩子或許直接有效,但是小寶寶是具體形象思維,家長說的道理對寶Bora講比較抽象,他的理解能力還有限。如果家長能轉化一下語言,用講故事或者擬人的語言說給寶寶,那就容易理解了。

  • 5 # 小小思維家

    孩子的性格多半是遺傳父母,想一想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調皮搗蛋?對孩子的調皮搗蛋就會理解了,儘量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這樣絕大多數問題就不會是問題了。

    要從一定程度上管理他們的破壞行為,注意問清原因,探知性的要表揚再教育,故意破壞要批評,做到賞罰分明。

    在孩子的問題上,尤其不能簡單粗暴,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錯了事先是一頓打,這樣的行為不僅不會教育出好孩子,反而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形成逆反心理。

    調皮搗蛋的孩子雖然性格開朗、活潑,但是他們會很容易學習身邊人的言談舉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給孩子健康的有利的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

    對於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的管理要讓孩子感到簡單、寬鬆,而引導要放在細微中,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走向健康的成長路。因為他們的調皮搗蛋根本就是在思考中迸發出的一個個閃光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樹在盛花期澆水過多會引起落花落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