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保安阿威
-
2 # 丫頭片兒666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每當二月二到來,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人們吃炸年糕,比作挑龍頭
-
3 # 鳳姐教你做蛋糕
大家好,我是鳳姐
關於二月初二為什麼吃炸糕
我來分享一個風俗習慣,
第一:二月初二龍抬頭
天子耕地臣趕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
當朝大臣把種丟
春耕夏耕率天下
我老媽會做艾餈吃,也會燒香拜菩薩祈福保佑一年五穀豐收,就是這意思吧
-
4 # qiuge00
吃炸糕一點都不奇怪呀,二月二不就是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和龍抬頭的日子嗎,傳說中這個日子不能浪費糧食,吃什麼都可以的呀,家裡的大人要是因為這個罵你的話,也不要往心裡去,畢竟他們可能會覺得這個是垃圾食品,就像他們對辣條的看法一樣。
-
5 # 延大美84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中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的民諺。“二月二”又稱“春農節”、“農頭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農諺曰:“二月二,農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依據氣候規律,“二月二”之時,中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
-
6 # 美妝LILI
二月二是中國傳統節日“龍抬頭”。代表著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二月二的飲食習俗可不少,這天要吃有“龍”字的食品來沾“龍氣”。具體二月二吃什麼?
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燻床炕,曰,燻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還祈望龍抬頭出來鎮住毒蟲。清潘龍陛《帝京歲時記勝》:“二日為龍抬頭日,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都人用棗糕、麥米等油煎為食,曰薰蟲。”《掌故大詞典》。
-
7 # 清心可66
在中國一些地方會在二月二龍抬頭吃炸糕,特別的是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這些地方就有在春龍節(二月二)這天吃這個美味的油炸糕的習俗,人把它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表面色澤金黃,所以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而具體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然後把黃米磨成面之後,即成所謂黃米麵了,在放入鍋中油炸。
-
8 # 旅風麻辣
謝謝提問。民間傳說:二月二龍抬頭。龍是主管雲雨的吉祥神物,是農民風調雨順的期盼。所以這一天就會有與龍有關的文化習俗。比如,在飲食上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會按照習俗吃春餅,吃餃子,吃油炸糕。吃餃子叫食“龍耳”。吃春餅叫咬“龍鱗”。而吃油炸糕就叫食“龍膽”。
這都是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飲食習俗。我們這裡說法是:“二月二龍抬頭,家家戶戶炒黃豆。”當然還有炸面旗子。另外大人小孩可以在這一天去理髮,圖個好彩頭。
油炸糕是北京、天津地區的習俗。做法是把黃小米碾成面,然後再做成糕。油炸之後,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
也有些地方習俗是二月二吃豬頭,吃涼粉,吃龍鬚麵。寓意是順順溜溜,也是圖個好彩頭。
-
9 # 溫暖爐火
我給油炸糕取一個別名_家的味道。一聽到炸糕,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姥姥,每年一大家子人在二月二這天都會去姥姥家炸糕。
那時的自己就只當做是一頓簡單的飯,對於所謂節日特色也完全不知。
長大了才知道原來炸糕還有傳統:在我的家鄉每年二月二這天是剪掉頭髮的最好時機,寓意龍抬頭,辭舊迎新!
當然除了剪頭髮,另外就是炸糕!因為二月二屬於驚蟄前後,百蟲蠕動,百姓們希望龍抬頭可以幫助他們壓制住毒蟲,避免災禍發生!
據說他們用棗糕,麥米等油煎為食,這就是後來的炸糕。
現在的生活真的是想吃什麼就能吃到什麼,所以在我家這邊的超市,每天都會看到主食區裡面擺放著黃米麵和糯米麵炸糕!
而我們都會提前買一些放在冰箱裡面作為糧食儲備,米飯包子之類吃膩了的話,用蒸鍋蒸幾個炸糕換換口味也是很不錯的!
自制炸糕食材: 豆沙餡兒和江米麵。
操作步驟:
1. 在麵粉裡面倒入少量的酵母粉,然後溫水和麵,之後蓋上保鮮膜,室溫下醒發;
2. 手上抹少許油之後,從醒發好的麵糰中取出一塊兒小的麵糰,揉扁之後中間放入豆沙餡兒包好;
3. 鍋中放油,等油熱了之後,將炸糕放入其中炸制,兩面金黃,就可以撈出來吃了,一口咬下去,酥脆酥脆的!
小貼士:
1. 包好餡兒的炸糕需要輕輕壓實,靜置一會兒,之後再放入油鍋裡面炸;
2. 吃油炸食品請適可而止!
-
10 # 佳佳貝愛手工
二月二為什麼吃炸糕
二月二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二月初二的時候,龍抬頭又被叫做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這個“龍”就是指二十八宿中的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所謂的“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所以稱為“龍抬頭”。一些地方的習俗是會在這一天吃炸糕,並且把這稱之為“食龍膽”。
用料:
黃米麵200克,開水70克,豆沙餡200克
做法:
1、把食材備好,倒上開水把面拌成麵疙瘩。
2、將拌好的麵疙瘩捏成一個個麵糰放到開水鍋裡蒸熟(大約20分鐘)。
3、蒸熟後手感不燙手時蘸點食用油,把麵糰摔打揉光,多摔打幾次口感才好。
4、把豆沙分成小份,麵糰也分成小份抱上豆沙餡。
5、將包好的炸糕胚放到熱油鍋裡中火炸成金黃色就可以啦。
6、炸好的外皮滿是泡泡非常酥脆,裡面軟軟的趁熱吃特別香。
回覆列表
愛問知識人

文化/藝術
首頁 > 文化/藝術 >民俗傳統
二月二,人們為什麼要吃油炸糕?有什麼故事?
 肩上蝶2008-03-09 10:21:48 舉報
好評回答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中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的民諺。“二月二”又稱“春農節”、“農頭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農諺曰:“二月二,農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依據氣候規律,“二月二”之時,中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
每當春龍節到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
裡便點燈、燒香、上供。 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 ”明人於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燻床炕,曰燻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龍在華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之所以在中國北方稱二月二為“春龍節”,是因為民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殍遍地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裡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第二種說法:“二月二,龍抬頭,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靂一聲驚天地,怎知龍王心裡愁。”在這泥土氣息濃郁的童謠裡,也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想,要是再有個公主,兒女雙全,那該有多好啊!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就給龍母吃了一料仙丹,不久,龍母就懷孕了。
第二年二月二,龍母果然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對龍宮的生活厭倦了,渴望到人間去尋找真正的幸福。龍母知道女兒的心,她勸公主說:“孩子,龍宮裡無憂無慮,要什麼有什麼,為什麼要到人間去呢?”龍女說:“龍子龍孫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我一定要到人間去,尋找真正有樂趣的生活。
”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悄悄地把她送出龍宮,還給她帶了一個錦囊。龍女依依不捨地告別母親,飛過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裡望了望,只見遠遠地都乾裂著嘴巴,莊稼都低垂著頭,太陽正火辣辣地烤著大地,不遠處,一個青年在田裡吃力地勞動,公主走過去,問道:“這麼旱的天,你種地會有收穫嗎?”農夫苦笑著說:“有什麼辦法呢?家裡的老母親還靠我養活呢!”龍女很同情他,從錦囊中取出幾粒紅豆,向地裡一撒,一會兒,田裡就升起厚厚的濃霧,乾枯的禾苗泛出了綠色。
農夫一看趕忙向她行了個禮,說:“仙姑,這兒方圓幾百裡都遭了大旱,還請仙姑救一救窮困的百姓。”龍女非常感動,她想,他真是個好人,一心想著別人。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她從錦囊裡抓了一把紅豆拋上天,頓時電閃雷鳴,一場大雨酣暢地下了下來。
雨過天晴,山青了,莊稼綠了,人們臉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小夥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謝,公主臉上飛起了紅雲,說:“不用謝我,只求我倆百年合好。”小夥子聽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領回家。
再說公主離宮出走的事被龍王知道後,龍王非常惱怒,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龍母天天想念女兒,每年陰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頭來向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 她的哭聲變成了雷聲,她的眼淚化作了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