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阿拉啦啦啦

    學前要不要先認字,小學老師最有經驗。我們採訪的一些老師,各有各的觀點,我們都呈現出來……

    學前只會100-200字孩子會很痛苦很辛苦

    杭州某教育集團陳老師,教了七年一年級,對於入學前識字多少、對以後學習的影響,她有話說。

    自從2003年改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教材至今,陳老師摸索出新教材的一些特點:注重認讀,認字量大,拼音教學時間縮短。“原來一年級第一學期都用來學拼音,現在縮短到兩個月左右。學完aoeiuü,學到bpm這裡,聲母要跟韻母拼讀,拼音就和識字教學結合起來了。學齡前識字少的孩子,在這裡很容易就卡殼了。”

    一年級的孩子入學後,除了要花精力適應新的環境,還有學習任務,只認識100-200字的孩子,會很痛苦、很辛苦的,陳老師說有時候很心疼這些孩子。

    字母記不牢,拼音拼不好,字也不認識,孩子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會嚴重受挫。在數學方面,識字少的孩子弄不懂題意,得一邊認字一邊做題,解答不出問題,會養成亂猜的壞習慣。語文漏洞還沒補齊,數學的漏洞又出來了,這樣一個惡性迴圈下,孩子慢慢會失去學習興趣,真的會很痛苦很辛苦的,陳老師又重複了一遍這句話。

    陳老師說,識字多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優勢都很明顯:學業負擔輕,自信心強,課堂發言積極,閱讀、理解能力強。在一年級,這種優勢最明顯。一般,識字多的孩子,數學也能領先很多。

    學前識字過千的孩子 並不多

    小學一年級前到底要識多少字?茅以升實驗學校的郭老師說,學齡前沒有識字要求,小學一年級第一學年要求認讀400字,其中100字要會寫。

    教書十四年,郭老師帶過的一年級有七屆。在她的印象裡,上學前識字過千的孩子並不多,大多數還是百餘字的識字量。但是近幾年,社會發展迅速,競爭激烈,家長們越發重視教育,孩子的識字量也跟著長,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識字過千有優勢 識字百餘也跟得上

    識字過千的優勢能保持多久,識字只百餘會不會跟不上?採荷三小的校長助理王老師說,相比識字百餘的孩子,識字過千的孩子開始確實有優勢,閱讀、理解能力都比較強,這不僅體現在語文學科,對其他學科也有幫助。

    而識字較少的孩子也可以放心,按照教學大綱教學,即使孩子基礎薄弱,學起來也不會吃力。按正常的進度學習,在老師預設的情境中生動識字,一步一個腳印打牢基礎後,到了二三年級,孩子間的差距會慢慢縮小。

    識字多的孩子會不會驕傲

    春芽實驗學校的陳老師說,識字百餘的孩子入學後壓力較大,有的會產生逃避、畏難情緒。

    “語文課上,識字少的孩子眼神茫然,不敢直視老師,而識字多的孩子眼神透亮,興奮、有勁頭。這種優勢很多一直保持。”陳老師說。

    有一種常見的觀點:如果孩子發現老師教的自己都會,就不認真聽講,久而久之,養成不認真的學習習慣。陳老師說,確實有這樣的孩子,感覺識字多就不再學習,久而久之浪費了自己的優勢,但這樣的孩子很少。

    “對於這些孩子,教材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他們的語文空間應該更大,這時候,語文老師要給予引導和幫助。”

    漢字的數量

    “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科書上要求,一年級上半年是400個字會認,100個會寫;一年級下半年是550個字會認,250個會寫;這樣一年掌握1300個字,如果學齡前不識字,孩子的壓力肯定重了。”

    小學二年級的識字量 讀報沒問題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十萬個(北京國安諮詢裝置公司漢字字型檔收入有出處漢字91251個),日常所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字處於1988年1月制訂出《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其中常用字是2500個,次常用字是1000個。

    人教版課程標準小學實驗教材中,一年級的認字量(指認識就行)是950個,識字量(不僅認識,還會寫,會用)是440個。二年級的認字量也是950個,識字量略多,為740個。

    小學一、二年級加起來,認字量是1800個,識字量是1180個。也就是說,小學二年級學生,閱讀書報基本上無生字障礙。

    專家觀點 

    學齡前孩子識字 不能當做任務

    “學齡前的孩子,本來就是遊戲的年紀,不需要死記硬背地識字。”杭州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徐麗華院長,不贊成有些家長將“小學教育學前化”。

    她認為,學齡前的孩子識字,要完全按孩子的興趣來,不能當做任務。而且孩子小手的肌肉還沒有發育成熟,識字最好也不要用手寫。該遊戲的年紀就讓孩子去遊戲,如果一定要教孩子,相比較識字,培養孩子的語言感覺和口語能力,則更為重要。

    多認點字也好 不要早早教拼音

    浙江工業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徐雲所長認為,學齡前孩子多認點字也好,但是不要早早教拼音,而最關鍵的是要鼓勵孩子閱讀,增加閱讀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徐所長舉了個例子,比如說“都市快報”這幾個字,孩子只要認讀得出來就可以了,而不要硬教他“dushikuaibao”的拼音拼寫。

    孩子入學前需要做很多準備,識字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怎樣適應新的環境,怎樣和同學相處,生理和心理要做好怎樣的準備,徐所長認為這些是家長們更應該關注的方面。

    學前要不要先認字,小學老師最有經驗。我們採訪的一些老師,各有各的觀點,我們都呈現出來……

    學前只會100-200字孩子會很痛苦很辛苦

    杭州某教育集團陳老師,教了七年一年級,對於入學前識字多少、對以後學習的影響,她有話說。

    自從2003年改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教材至今,陳老師摸索出新教材的一些特點:注重認讀,認字量大,拼音教學時間縮短。“原來一年級第一學期都用來學拼音,現在縮短到兩個月左右。學完aoeiuü,學到bpm這裡,聲母要跟韻母拼讀,拼音就和識字教學結合起來了。學齡前識字少的孩子,在這裡很容易就卡殼了。”

    一年級的孩子入學後,除了要花精力適應新的環境,還有學習任務,只認識100-200字的孩子,會很痛苦、很辛苦的,陳老師說有時候很心疼這些孩子。

    字母記不牢,拼音拼不好,字也不認識,孩子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會嚴重受挫。在數學方面,識字少的孩子弄不懂題意,得一邊認字一邊做題,解答不出問題,會養成亂猜的壞習慣。語文漏洞還沒補齊,數學的漏洞又出來了,這樣一個惡性迴圈下,孩子慢慢會失去學習興趣,真的會很痛苦很辛苦的,陳老師又重複了一遍這句話。

    陳老師說,識字多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優勢都很明顯:學業負擔輕,自信心強,課堂發言積極,閱讀、理解能力強。在一年級,這種優勢最明顯。一般,識字多的孩子,數學也能領先很多。

    學前識字過千的孩子 並不多

    小學一年級前到底要識多少字?茅以升實驗學校的郭老師說,學齡前沒有識字要求,小學一年級第一學年要求認讀400字,其中100字要會寫。

    教書十四年,郭老師帶過的一年級有七屆。在她的印象裡,上學前識字過千的孩子並不多,大多數還是百餘字的識字量。但是近幾年,社會發展迅速,競爭激烈,家長們越發重視教育,孩子的識字量也跟著長,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識字過千有優勢 識字百餘也跟得上

    識字過千的優勢能保持多久,識字只百餘會不會跟不上?採荷三小的校長助理王老師說,相比識字百餘的孩子,識字過千的孩子開始確實有優勢,閱讀、理解能力都比較強,這不僅體現在語文學科,對其他學科也有幫助。

    而識字較少的孩子也可以放心,按照教學大綱教學,即使孩子基礎薄弱,學起來也不會吃力。按正常的進度學習,在老師預設的情境中生動識字,一步一個腳印打牢基礎後,到了二三年級,孩子間的差距會慢慢縮小。

    識字多的孩子會不會驕傲

    春芽實驗學校的陳老師說,識字百餘的孩子入學後壓力較大,有的會產生逃避、畏難情緒。

    “語文課上,識字少的孩子眼神茫然,不敢直視老師,而識字多的孩子眼神透亮,興奮、有勁頭。這種優勢很多一直保持。”陳老師說。

    有一種常見的觀點:如果孩子發現老師教的自己都會,就不認真聽講,久而久之,養成不認真的學習習慣。陳老師說,確實有這樣的孩子,感覺識字多就不再學習,久而久之浪費了自己的優勢,但這樣的孩子很少。

    “對於這些孩子,教材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他們的語文空間應該更大,這時候,語文老師要給予引導和幫助。”

    漢字的數量

    “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科書上要求,一年級上半年是400個字會認,100個會寫;一年級下半年是550個字會認,250個會寫;這樣一年掌握1300個字,如果學齡前不識字,孩子的壓力肯定重了。”

    小學二年級的識字量 讀報沒問題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十萬個(北京國安諮詢裝置公司漢字字型檔收入有出處漢字91251個),日常所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字處於1988年1月制訂出《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其中常用字是2500個,次常用字是1000個。

    人教版課程標準小學實驗教材中,一年級的認字量(指認識就行)是950個,識字量(不僅認識,還會寫,會用)是440個。二年級的認字量也是950個,識字量略多,為740個。

    小學一、二年級加起來,認字量是1800個,識字量是1180個。也就是說,小學二年級學生,閱讀書報基本上無生字障礙。

    專家觀點 

    學齡前孩子識字 不能當做任務

    “學齡前的孩子,本來就是遊戲的年紀,不需要死記硬背地識字。”杭州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徐麗華院長,不贊成有些家長將“小學教育學前化”。

    她認為,學齡前的孩子識字,要完全按孩子的興趣來,不能當做任務。而且孩子小手的肌肉還沒有發育成熟,識字最好也不要用手寫。該遊戲的年紀就讓孩子去遊戲,如果一定要教孩子,相比較識字,培養孩子的語言感覺和口語能力,則更為重要。

    多認點字也好 不要早早教拼音

    浙江工業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徐雲所長認為,學齡前孩子多認點字也好,但是不要早早教拼音,而最關鍵的是要鼓勵孩子閱讀,增加閱讀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徐所長舉了個例子,比如說“都市快報”這幾個字,孩子只要認讀得出來就可以了,而不要硬教他“dushikuaibao”的拼音拼寫。

    孩子入學前需要做很多準備,識字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怎樣適應新的環境,怎樣和同學相處,生理和心理要做好怎樣的準備,徐所長認為這些是家長們更應該關注的方面。

    如果你周圍有學齡前的兒童,可以推薦他們用一下【貓小帥識字】這款識字軟體哦~在手機上下載就能用,裡面有豐富多彩的故事和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學習漢字。

  • 2 # 海棠雨梨花淚

    我覺得幼兒園可以不寫字,但是一定要認字。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現在是知識的社會,很多家長從小就教孩子各種文章知識,其中也包括數數和認字,基本上幼兒園時期,孩子都會很多詞彙和簡單的數學運算,這樣到了小學,孩子各方面就適應很快,學習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原因二,幼兒園就是孩子知識的啟蒙階段,這個時期除了來自家長和老師的教育,還有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各種品德和習慣道理等,這些不僅要從生活中獲得,也要從書本中汲取,孩子簡單的認字對於孩子的閱讀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 3 # 大漠攬月

    幼兒園識字問題,在國外可能沒有那麼過早的進行,他們以為過早去啟蒙這些理性的和語言結構實際上在瓦解兒童的智力。

    第一,可能會影響孩子智力。6歲前的幼兒還不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過早的強迫孩子認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是會刻意的記住了漢字的形狀和代表的十五。就如同飲食不當引起消化不良一樣,長期的被動吸收,不僅給孩子造成壓力,還由於孩子的左右腦未發育完全而被迫幾億,短時間內可能會表現出優勢,但長期下來智力就會受到影響。

    第二,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創造力。

    過早的讓孩子認字,孩子由於長期的被動吸收知識,孩子的大腦就變成了一個儲存資訊的容器,由於資訊不能被幼兒所消化,阻礙了孩子的思考和創造力。由於識字佔據太多時間,孩子沒有時間玩耍和進行探索活動,容易是思維漸漸的被固化,不愛思考、沒有創造慾望、對學習變的提不上興趣。

    所以說,過早對孩子進行識字教育,還是要慎重。當然如果我們的孩子對識字有濃厚的興趣,家長也不要阻止孩子認字,畢竟每個孩子的發展是不同的,因人而異。

    回到幼兒園識字的話題上,就我所處的地域,幾乎所有的幼兒園都會教字,當然開始教字的時間不盡相同。個體小型幼兒園有的在中班就開始教孩子識字,公辦大型幼兒園可能在學前班也就是接近上一年級的前的一年進行教字。

  • 4 # 一壺秋色

    我兒子小時候身體不好,沒上過幼兒園,對數學、數字一竅不通,對認字卻情有獨鍾,拿著書本主動問,你不能不教吧,上小學以前已經可以拿著報紙像模像樣的唸了,我們做家長的就是順其自然,不阻礙孩子的發展,懂得欣賞孩子就行。

    再說說我所在的幼兒園,我們小班主要透過潛課程,微型課程,潛移默化的方式,教孩子兒歌,三字經,弟子規等,開始指讀、後循序到認字。

    還有情境和互動是學習的關鍵,我們把漢字融入到遊戲當中,既增近了師生關係,孩子開心,老師高興,又認了字,我們班現在能力強的寶寶一個星期可以認20個字左右,能力差點的幾個字,何樂而不為呢?

  • 5 # 石榴親子

    當然應該認字,實際上拼音和漢字哪個重要,拼音只是學習漢字的一個輔助工具,不用花費那麼大的氣力,跟著老師就好了,漢字是要爸爸媽媽在課下多下功夫的。

    為什麼要識漢字?

    現實的來說,孩子上完幼兒園要去上小學,我們可以去書店看一下一年級的卷子,題目和很多內容是不加拼音的,那也就意味著識字量太少,可能題目都讀不懂,怎麼做題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數學試卷的最後一道題多半是小的應用題,類似小紅有十個蘋果,吃了兩個,還剩幾個?

    小明跳繩跳了三下,小剛跳了五下,一共幾下?

    這種題沒有拼音只有漢字,所以識字還是很重要的。

    怎麼識字?

    不是一對一你坐那教他,這樣效果也不好,走到哪就學到哪讀到哪,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景都可以教他,而且往往這樣印象更深刻。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孩子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會大量的識字。

    在幼兒園認識的字少,一年級輔導孩子寫作業,肺都能氣炸了。

  • 6 # 遍地薔薇開

    我們是從小班開始教孩子認字,但只是認字,不要求也不提倡寫字。我自己的孩子從一歲就開始識字了,上幼兒園前已經認識100多個字,看到書本就喜歡主動去翻,去尋找他自己認識的字,並且向大人詢問不認識的字什麼意思。大班的孩子如果培養的好,識字量在400左右,一些簡單的故事書都可以獨立閱讀。

    現在有好多識字軟體很有趣,可以引導孩子學習認字,這對於增強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我是用繪本,穿插一些小遊戲、歌曲、故事、舞蹈等,孩子特別感興趣。除此之外,每天要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圖文結合製作字卡,用於遊戲和鞏固,有時可根據學習進度提前準備好。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請孩子幫忙畫圖,家長寫字,共同製作字卡,這樣字卡完成的同時孩子已經掌握了知識。

    不要想著孩子小,就不教他們認字,早教就是要早。但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循序漸進,把握好度和量,可以一天認一個字或詞,也可以幾天認一個。即便開始的晚了,也要耐心的慢慢來。

    教孩子識字一定要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如果孩子不喜歡或排斥,切切不可強迫孩子粗暴、枯燥進行,應該檢討一下自己哪裡出了問題或是那個環節沒有設計準備好。只要把握好時間、強度、難度、趣味性,孩子們會給你一路驚喜。

  • 7 # 耶曉玄

    這個問題,如果不是如今這個你拼我趕的社會,我還是希望幼兒園是一個給孩子提供快樂的地方。

    童年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就算我們這些所謂的大人,每當看到幼兒園的孩子,在玩耍時那種天真燦爛的笑臉的時候,哪個不是發自內心的開心!

    我對幼兒園,已經沒有什麼映像了,想回憶,都憶不到,那些一起幼兒園裡玩耍的朋友了!

    我就記得,那時候我爸媽都算是知識分子,在他們哪個年代讀個大學很不錯了!而我就在這個家庭長大的,從小父母就不斷的教育我,學習學習!

    雖然長大後,我的學業不算好,但感覺自己的童年,沒玩過沙、沒捏過泥!哪個年代能玩的,貌似都與我無關!

    結婚前,我希望孩子的童年是快樂的,但是真到這個時候,依然免不了,教育孩子學這學那!生怕會比別人落後!

    思想是矛盾的!但是幼兒園讓不讓孩子學字,這個問題,我感覺由不得我們這些家長,最重要的還是,這個社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顯示如何驅使這個問題!

  • 8 # 有個小目標9527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教孩子認字的,但不要強求,如果孩子不願意去認字就要適可而止,不可強求,以免造成心理牴觸。其實孩子認字是隨時隨地的,比如我們在給孩子講繪本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用手指著上面的字,孩子對故事感興趣自然也就對認字產生興趣,同時我們也可以鼓勵寶Bora給爸爸媽媽講故事,這樣會對孩子有激勵的作用!另外我們平時帶孩子外出,遇到廣告牌、路標都可以和孩子講是什麼,久而久之孩子就記住了。但我不提倡孩子寫字,我見過寫字握筆早的孩子食指和中指變彎的。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手眼協調還沒有發育好,骨骼較軟,不建議長時間握筆。

  • 9 # 陌上花開緩緩歸j

    幼兒園的孩子該不該學習認字,答案是肯定的啊,不認字,你的孩子如何認識自己的名字?不認字你的孩子如何學習數字?但這種學習,就看是以那種方式來學習啦!

    幼兒園的孩子還小,從小班起,可以教孩子認一些最基礎的漢字,比較形象的,孩子容易記住的,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慢慢的循序漸進的加大加深識字量,並且以遊戲,社會實踐,聽故事,背兒歌,唱歌曲等形式讓孩子學習,但不提倡孩子過早的開始書寫,一是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利,二是過早的書寫,會導致孩子厭學,很多家長經常說,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很愛寫字,怎麼上了一年級反而不喜歡寫字了呢,每次寫作業都得讓人催催催,這就是過早書寫而造成的,所以說,幼兒園的孩子只要求認,而不要求寫!

    當然,有些家長會問了,不是說幼兒園的孩子只讓玩嗎??我的回答是,是的,就是在讓孩子玩啊,遊戲不是玩?社會實踐不是玩?聽故事不屬於娛樂玩??、、、、所以說,不要任何事情都上綱上線,要會變通哦!

  • 10 # 喜寶爸爸

    我的觀點,幼兒園的孩子,不一定需要正式的學認字,但是一定要在生活中培養識字經驗。

    從兒童的發展規律來看,識字實質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呢?

    孩子會先有非正式的識字經驗。

    他們在日常生活裡面會不斷的看到“文字”這種符號,例如路牌、日曆、書本等等;如果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唸到,那麼孩子就會意識到,原來這個符號,是有意義的,和自己的生活是有聯絡的。

    這個就是識字的基礎。那麼兩三歲的孩子,在生活當中看得多了聽的多了,他們就逐步的把聲音和文字對應起來了,這個過程呢,就叫做非正式的識字經驗。

    非正式的識字經驗怎麼積累呢?

    就是在每天日常的生活中,在孩子們看到字的時候,要多說給他們聽。比方說買菜的時候,孩子對這個商品的標籤感興趣,就唸給他們聽,他們就會把這個標籤和真實的物品啊對應起來,會把這個發音和文字對應起來。

    這裡有兩個方法:

    一、有規律的和孩子親子閱讀

    安排一個有規律的環節,每天都有這麼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和他一起閱讀繪本,這個是一個非常好的親子時光,因為在閱讀故事的時候啊你們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情感,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而且孩子發展了理解能力。

    聽到的詞語能運用於什麼樣的情景當中,能把這些話這些單詞和自己的生活聯絡起來,這些能力比單純的去認識一些字要重要!

    你要注意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候,千萬把這個功利心放下,不要覺得我現在跟你一起讀書了,你可一定要認識一些字;如果你只教孩子認識一些字,而沒有去重視這些非正式的識字經驗,很可能會傷害到他們將來的閱讀能力。

    二、在生活場景中多找對應的機會

    比方說我們等車、點菜和買東西的時候,可以對著這些東西,把這個東西的標籤讀出來,只要你不急功近利,往往孩子們都是有興趣的!

    所以父母要儘量多的和孩子用語言去互動,那麼孩子的非正式識字經驗會越來越多,他的語言發展以及將來的讀寫能力也會越好,所以說沒有什麼識字敏感期之前絕對不能教孩子識字的理論,要知道孩子的發展是持續的,他們不會在所謂的識字敏感期突然一下子就開始識字。

    最後,要切記,不要用硬灌的方式、和孩子的生活經歷脫節的方式去教認字,這些急功近利的方式,不會讓孩子多識字,反而會讓孩子未來的語文成績堪憂。

  • 11 # 李雪33456

    幼兒園的孩子當然應該學習認字,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個重要原因是上一年級時課文會比較長,識字量比較大,如果幼兒園時認字比較少的話到一年級時會出現跟不上現象,寫字,閱讀都有困難。

    二是幼兒期正是好奇心較強,認識事物的旺盛時期,正是學習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簡單字的好時機。老師可藉助實物,圖片等教學生認字。

    三是幼兒期正是愛讀圖文並茂故事的時期,認字有助於小孩的閱讀和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海參被稱為現實中的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