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次疫情,網路輿論中各種歪曲、抹黑、幸災樂禍等三觀扭曲的言論充斥網路,其中不乏高知和網路大V,讓人心寒。文化的缺失可見一斑。 魯迅棄醫從文,是為了喚醒民眾,拯救精神。科技和經濟建設是為文化需求服務,這一切只有建立在文化基座上才能給人類社會創造福祉。君不見,當今社會人們精神蒼白,信仰物質和金錢,人人被裹挾在精神空虛的洪流之中無法自拔。重理輕文的學校教育,對社會精神文明及科技發展的影響,請問你怎麼看?
3
回覆列表
  • 1 # 明貞

    是的,物質的豐富並分配的合理是社會進步的標誌!而在對私性並物慾的偏執下,貧富懸殊等階愈來愈嚴重!這是當代社會面臨的問題!英國當下面對疫情的放縱,就是國家對國家物質並財政資源失控的體現,它們不太可能全國動員起來,共同對抗疫情,不是它們不具備物質能力,而是政府不能掌控物質資源,主動權在個人財團手裡,政府只是在起協調作用!

    理性的本質是趨利避害,而真正的文化是轉化消滅災害!這是文化不同所導致的,在我們的歷史傳說中我們面對大洪水是大禹治水,而西方神話是靠上帝的拯救!所以,重理性輕文化的結果就是,隨它去吧,看看英國的應對疫情模式就明白了!

  • 2 # 青雲之上991

    對於道德的教育在我看來這個社會糟糕透了,國家明文規定不能給學生辦補習班,可學校為了掙學生的錢還在違法辦補習班。工業越發達離道越遠。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應以修心養性主

  • 3 # 老杜大語文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對這個問題深有感悟。

    學校教育重理輕文,有著獨特的歷史原因,建國初期,我們國家急需生產發展,需要大量理工農醫方面的工人;改革開放,中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更是需要大量的理科人才。所以高校在學科專業設定方面就出現了重理輕文的現象。

    高考指揮棒又影響著初高中教育,數理化佔用了孩子絕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文理科時間的分配都達不到二八比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們七零後上中學,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個時候,黨政機關一把手,高校校長書記,基本都是清一色的理科出身。重理輕文字身就是違背教育規律的,但是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方針還是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的,為我們國家趕超發達國家,提升綜合國力打造了良好的教育基礎。

    但是,如今這種教育方針遇到了很大的瓶頸,也開始制約著我們教育的發展和孩子的成長,大一點說就是阻礙了精神文明建設,也阻礙了科技的發展。

    至於怎麼看,我是一名語文老師,在江浙滬魯打拼了二十年。我想從兩個故事,闡述一下看法。

    我曾經教過這樣一個上海的學生,初中就是一個理科學霸,數理化非常強,強到什麼程度呢?門門滿分。文科方面英語也不錯,因為上海非常重視英語,平時考試也接近滿分。就是語文差,但是上海中考向來語文定生死。上海中考的考生,最強的一批高手,除了語文其他科目基本都可以考到接近滿分的分數,語文(上海中考語文滿分150分)100分的也有,120分的也有,高手可以考到140多分。這還都是其他科目達到學霸級別的同學的語文分數,分差非常驚人。換個角度講,如果在上海,你中考語文達不到130分,基本是上不了上海一流的高中。而我的這個學生,在2016年上海中考中,語文考砸了,只有115分,其他科目總分只扣了3分,滿分630,總分考了592,沒有進華師大二附中。後來家長覺得不可思議,語文怎麼會只有115分呢,上海中考語文平均分也得有120分啊。家長打算去核卷,我告訴她機會不大,最多給你重新加一遍分數,重新改卷是不可能的。我就懷疑是孩子的作文跑題或偏題了。那年上海中考作文的題目是《沒想到,真沒想到》,其實這個題目審題是有難度的,但是這個學生並沒有跑題,還是得了很低的分數,原因是什麼呢?孩子仔細回憶了中考作文的內容:暑假,我們一家人去西班牙旅遊,在巴塞羅那買了很多好玩的小飾品,回國後當作禮物給好朋友。結果幾天後,有幾個朋友告訴他,其實這些小飾品都是中中國產的,我起初不相信,就拿著機票告訴他們確實是在西班牙買的,但是朋友們都告訴他,每個小飾品的包裝上,都有西班牙語“產自中國”的說明,他們都笑話我,甚至還有幾個好朋友把禮物還給了我。我就很傷心,沒想到,真沒想到出國玩了一圈,買到的都是中國貨。失望之情溢於言表,但是問題就是出在這裡。我告訴他們審題層面上,這篇作文是沒問題的。但是作文的立意不高,思想性出了點問題。如果結尾能寫出在國外買到中中國產品的喜悅之情,這篇作文就好了。家長直接就和我吵起來了,憑什麼?我們家囡囡表達可是真情實感,誰遇到這樣的事情不鬱悶呢?家長還是上海知名高校畢業生,身價數千萬,但是這般素質,我就不好多說了。

    後來,另外一件事情,引發我對教育的思考。

    我愛人供職於一家世界頂級的評級公司,在陸家嘴上海中心上班,她的很多同事都是美國哈佛,斯坦福,耶魯,杜克的高材生。她就告訴我,其實這些分析師,很多都是文科出身的,即便是一些數學和金融專業的同事,他們的文學素養也都非常高。有一次,他們公司來了一批耶魯大學的實習生,公司按照中國的規矩給他們接風洗塵,外企還是非常人性化的,也很細心。人事統計了幾位實習生的國籍,然後,根據國籍選擇餐廳給他們接風。一個義大利的小夥子,發現大家給他訂的是義大利餐廳,就餐時他的那種驕傲和榮譽感真的溢於言表。席間,他總是滔滔不絕地說一些義大利的奇聞趣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小夥子,遠渡重洋,在美國讀書,然後在遙遠的東方國度,與一群陌生人在他家鄉的餐廳就餐,他感到的是驕傲,是自豪,是一種民族榮譽感。

    而我那個學霸學生,以及她的朋友們,中國教育出來的花朵,未來祖國的精英。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產品的態度,讓人無語,讓人氣憤。但是反過來想想,卻發現錯在我們。

    我們重理輕文,讓孩子只學見效快的數理化;

    我們重理輕文,讓孩子失去了人文精神,失去了民族國家自豪感,才會出現到美國感慨呼吸的空氣都是甜的奴才;

    我們重理輕文,讓孩子不再懂得家國精神,不再懂得廉恥榮辱;

    我們重理輕文,阻礙精神文明建設,也阻礙科技發展。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復興什麼?沒有了文化、文明,只剩一句空殼的口號而已。

  • 4 # 六扇門人jgy

    這不是學校的問題,這是社會的問題,現在都是自謀職業,自謀生路。而學理工科的人容易找到工作,學文科的人不太容易就業,就算是自主創業,文化產業也很難賺錢。人都是很現實的,覺得那個有用就會偏向哪裡,因為生存是第一位的,首先要能養得活自己,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因此產生了重理輕文的現象也很正常,要改變這個現象只有整個社會變富裕了,人們精神需求增加了,不再為生存為錢而學文,而是為了改變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那這種情況才會改觀。

  • 5 # 李言隨筆

    我很認同這句話!

    具體原因如下:

    科技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但是人文教育是孕育偉大科技的溫床

    科技進步很重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進步的源泉,所以我們總喜歡強調科技的重要性而忽視了環境的重要性,環境也是很重要,沒有良好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環境,不可能孕育出強大的科技,那也就無所謂科技為第一生產力,科技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而營造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這些都是人文教育的任務。

    樹立人們正確的觀念和科技發展一樣重要

    沒有正確的觀念,沒有充實的文化生活,科技進步了危害更大,現實生活與人們思想不匹配,容易導致內心空虛,缺乏信仰,迷失自我,從而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危害國家,危害人民,所以人們的思想觀念應該同物質生活相匹配,而且思想觀念應該走在物質生活的前頭,才不會被物質所帶偏。才能正確的駕馭紛雜的物質社會,抵禦住社會中的種種誘惑。

    人文教育的不足必將阻礙科技的發展

    前面分析過了,要人民的思想觀念走在物質生活的前頭才會不至於誤入歧途,當然如果相反,物質生活的發展速度,大大領先於人民的思想觀念,人民就會變得無所適從,人們總是對於未知的事物具有牴觸情緒,因為他們就會偏聽偏信對一些有利於科技進步的事情進行抵制,而當大部分人抱有抵制情緒的時候,科技進步就很難再進一步推進了。

    總結

    因為,我們的教育這種現象是不合理的,必將阻礙科技的進步,我們在重視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應該重視人文教育建設,兩者齊頭並進,人民的思維觀念應該要領先於科技發展,先人文復興,再科技復興,最後在兩者的共同推動下,實現民族復興。

  • 6 # 金童希瑞

    只有像魯迅先生那樣學過礦業,研究過醫學,才能在文學的道路上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中國教育文理分科,已經有了很大的隱患,需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事實上,科研創新能力往往來自交叉學科。

  • 7 # 手機使用者54583714480

    文與理都不可偏廢,這個世界是多元的,知識更是多元的。切不可一時衝動就瞎鼓譟:文學藝術都無用,唯有理科有價值。

  • 8 # 若水12332156789

    文理如同樹苗與土壤關係一般,理是樹苗,文是土壤,缺乏好的土壤,難以長成參天大樹;你不能因喜歡樹苗,就不顧及樹苗成長的土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JOJO的奇妙冒險:黃金之風》這一部的製作,不論是劇情的銜接,和人物的塑造,都遠超過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