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顆芮什糖
-
2 # 胡七筒
從男人角度來說:
如今這個時代,對於身處中國的年輕人來說,海內外的大小節日均可當做情人節來過。
但凡是個節日都是女生撒嬌要禮物、要浪漫的契機.也是廣大男同胞們勒緊褲腰帶、愁眉不展的時候。
難怪有人唏噓:情人節和清明節十分相像,都要送花送吃送喝,還要說一大堆哄鬼的話。
然,不差錢的公子哥則會慨嘆:其實情人節同春節更相似,皆是炮火味濃重。
天下苦節日久矣。
願女孩子無論婚前婚後都會被寵愛,但不要恃寵而驕。節日的紅包鉅款不如日常生活中的暖語溫存。
-
3 # 獨自成山
個人認為,要麼缺愛,要麼虛榮,亦或者生來如此,再無其他。
先說缺愛。什麼樣的女人不在乎各種節日?答案只有一個:只有被愛滋潤到位的女人,才會在乎那些所謂的節日。
就像情人節,如果你天天都像過情人節一樣,你還會在乎這個節日麼?不不,你壓根不會看在眼裡,因為你不缺。
就像一個天天吃肉的人,會在乎一個能夠吃肉的日子嗎?大機率不會在意的,因為這一天,跟他過去的任何一天沒差別,也就喪失了特殊的意義。
因為少,才金貴,因為缺,才在乎。
再說虛榮。不乏有這一類人,她的自我價值認可,是建立在外物和他人的基礎之上,一旦沒了外物增持,他人關注,她的自信就無從建立,她必須藉助於外物他人,來汲取心理能量。
有時候,會覺得這樣的人很可惡,因為她會拜高踩低,有時候,會覺得這樣的人很可憐,為什麼可憐?說到底,還是因為缺愛。
但凡愛慕虛榮,習慣炫耀的人,都是因為心理上的窮和缺,求而不得,愛而不得,一旦得到,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展示出來,從而獲取自信和滿足感。
說來說去,太在乎節日的女人,如果不是她生來就生活在儀式感裡,那麼就是她的情感和生活需要這種節日,來滿足她的心理需求或者生理需求。
其實,女人是非常容易缺愛的動物,無論何時何地,她都渴望感受到愛的存在,但同時,又是非常容易滿足的動物,一點細節,一句暖心的話,一個尋常的禮物,她就能高興上半天。
聰明的男人,會順勢而為,利用節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男人滴水情意,女人往往會以命相送,這就是女人。
-
4 # 天地知我心
主要還是想多收紅包、禮物等!
(1)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炫耀一下!
(2)得到更多更實在、實惠的東西和所喜!
-
5 # 愛講故事的安冉菇涼
很多時候我對節日的禮物執著,並不是有多麼期待這份禮物,而是希望對方能夠用心維護著這段感情,用心經營著兩人的生活。
作為已婚婦女,開始我也覺得沒必要,可是婚後生活的瑣碎平淡讓我心生警惕。與戀愛時不同,婚後的生活中大多數面對的是日常瑣事。所以,如果我們不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很快就會厭倦彼此。
歸根到底,我是在害怕我們終將走向死寂般的未來。所以,慢慢地我也開始看重各種節日紀念日,這是一種儀式感,更是希望在漫長的人生路上,能增加值得銘記的美好回憶。
節日讓生活充滿樂趣和驚喜,延長了婚姻的保鮮期。面對一成不變的生活,禮物讓婚姻擁有調味品。我相信:“人都是會變得,婚後的生活枯燥無味,如果你的老公不願意在你身上花心思,那他很有可能就會在別的女人身上花心思,與其這樣,還不如時時刻刻地提醒他,讓他記住我們的每一個紀念日,讓他記住我們是歷經多少個重要的節日才走到了今天。”
王小波說“一個人的生活僅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我希望,當我的生活被日復一日的平淡,給慢慢磨掉光芒的時候,節日的儀式感還能提醒我,在柴米油鹽的一片寒意之中,我們的感情很能給我溫暖。 -
6 # 低調的外賣小哥
婚後女人在意的紀念日或特殊的日子。並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希望在這些特殊的日子裡能想到她並與她分享,她也不一定非得要你買禮物給她之類的物質的東西。而是在意你對她的關心夠不夠。還有沒有結婚前的那種浪漫。她是想透過這些特殊的日子“考量”你們之間互相在對方的地位。這是她的一個情意結的表現。很多人婚後,都會有這種概念,反正都已經結婚了,那些婚前的浪漫也被現實的生活衝擊得支離破碎。說實在的,有幾個男人能在婚後三五年還記得具體的訂婚或結婚記念日。更不用說第一次見面的日子了。不是男人沒情調。而是男人更注重的是現實生活。浪漫的日子大多也記得如214,520之類的。因為這兩個普遍性的情人節。會被媒體,網路早早的就宣傳得世人皆知了。當然端午,中秋,春節就些我想都不能劃為她所說的“特殊的日子”了!
-
7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現在的節日太多了,有中國節,外國節,讓人目不暇接,大有應付過來的煩惱。
但是,這麼多的節日、紀念日,為什麼還會對它十分在乎,和看重呢?我想應該出於以下幾個原因吧。
一個是寂寞感。在結婚前,一個姑娘百家問。這家送鮮花,那家請吃飯。應付起來團團轉。現在結婚了,求婚的人沒有了。寂寞孤單,就想著什麼節,該有誰來慰問,什麼節,我該給誰送朵花了。日子雖然很寂寞,但是社會活動卻很紅火。
二是榮譽感。每逢節假日,紀念日,會有人給你送來祝福,獻來花朵。雖然這些都是虛擬的,卻會讓她感到美滋滋的呢。
三是求熱鬧。三個閨女一臺戲,說明女人就是愛湊熱鬧。結婚以後,自己悶在家裡,就會找理由出去。那節假日紀念日就是最好的一個藉口。幾個人湊在一起,圖個快活逍遙而已。
總之,女人透過節日,可以找人湊夥熱鬧一下子,這對於經常圈在鍋臺邊的人來說,也確實就只能找個節假日出去玩玩了。
-
8 # 遊走在筆尖上的舞者
第一,緩解婚後生活帶來的各種壓力 。
隨著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已婚女性,結婚以後生兒育女,身心疲憊 ,有的產後還得了抑鬱症 。
大多數已婚女性白天要上班,晚上回來要給孩子輔導作業,給老人小孩做飯,可以說是生活的重擔壓得女人有時都喘不過氣了來。
為了緩解工作和生活的壓力 ,偶爾過個情人節,520 ,緩解一下各方面的壓力 ,對已婚女性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已婚女性非常看重一年中為數不多的幾個節日 。
第二 ,增加生活小情趣,小情調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結婚後的生活無非就是單位,學校,家庭三點一線 。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到單位忙忙碌碌,回到家裡,緊緊張張又要做飯,又要給孩子輔導作業,真可謂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 。
日子過得波瀾不驚 ,有時真感覺生活枯燥乏味 ,如一杯白開水 。為了讓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既有眼前的苟且 ,又有詩和遠方 。已婚女性對婚後的幾個節日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幾個重要的節日裡,女人才可以盡情的展現自我 ,展現女生溫柔和浪漫的一面 。
第三,營造家庭浪漫和諧的氛圍 。已婚女性婚後,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和年齡的增加 ,夫妻感情由以前的浪漫和逐浙轉化為平淡 。
時間一長柴米油鹽或許會成為家庭生活的主基調 ,為了營造家庭的和諧氛圍 ,增進夫妻感情 。女人會特在意婚後的幾個節日 ,透過舉行一些家庭小聚會,小party ,讓生活充滿儀式感 。
同時可以讓夫妻感情永遠保鮮,永不過期 。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幾個重要的節日裡,女人可以放下柴米油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和自己所愛的人一起看世界 。
同時,女人可以盡情的購物 ,讓男人為自己買單 ,豈不美哉 !
-
9 # 靜待花開成海
對於有的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樣的,每一年也都差不多,所以無所謂節日不節日,紀念日不紀念日。
但是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活著的每一天,都是有意義的,都是值得紀念的,而一年中的那些節日,包括一些紀念日,更是應該慎重對待的,因為這些日子必然是不同的。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有的人喜歡這一份儀式感,而有的人覺得無關重要。喜歡的人未必就是缺愛,或者有什麼其他不可言說的憂傷。就只是一種單純的喜歡這種儀式感裡的感動和喜悅。
我也很喜歡每一個節日,每一個有紀念感的日子,我覺得這些節日就像是繁華點綴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一成不變的日子不一樣的感受,不一樣的過法。如此,日子不會只是日復一日的無聊重複甚至是一潭死水一樣波瀾不驚。
我相信每個女人都渴望生活裡有點驚喜和感動,如果說有人不喜歡,大約是因為怕失望,怕難過所以索性不喜歡了吧。
我覺得如果一個已婚女子還會看重這些節日,才是一件好事。只有期待才會重視,倘若一個人對這些節日沒有絲毫感覺,那才是悲哀呢。
無慾無求並不是清心寡慾,反而有可能是心如死灰。
生活原本枯燥無味,所以需要這些儀式感和節日來調節和潤滑。
很多人說這些節日啊紀念日啊是商家為了促銷而起的噱頭,不可否認,這些商家才是最明智的,知道人的需求在哪裡。
但是你不一定非要消費才算是看重節日啊。
心理學家榮格說: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 一枚鑽戒是儀式感,一句情話也是儀式感;一頓西餐是儀式感,一碗熱粥也是儀式感;一次遠行是儀式感,一個擁抱也是儀式感。
儀式感具體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喜歡以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濃濃的愛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儀式感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既不需要你大費周折,也不需要你浪費錢財,只要用心一點、努力一點,就是最恰當、最合適的心意。
也許,需要的只是一點不一樣的態度和心意。
-
10 # 雅媽亂說一通
如果沒有條件允許下要求儀式感,也許在對方眼裡看來就是矯情了。
什麼?儀式感也需要條件允許?
當然。
身邊有個朋友,她一向比較小資,在外企工作,受到港籍同事影響,她對自己婚姻生活憧憬有儀式感。可她的老公偏又是來自農村的理科男,啥都講究實用。總表示,你要買束花不如買把菜花吃;去外面燭光晚餐浪漫不如自己做的更划算,更衛生;有愛的人天天都是節日,我的都是你的,用得著天天製造各種節日要驚喜要買禮物嘛。
好吧,兩人的觀念簡直是南轅北轍,誰也說服不了誰,為此還鬧過不少矛盾。
朋友表示,自己太難了。
她老公也表示,我真難呢!
為什麼現在有不少已婚女性會那麼看重一年中多得數不過來的節日?我的觀點如下:1.一部分人在不斷地宣傳儀式感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觀念就是不斷地反覆灌輸,傳播中形成的。而絕大多數女人都是很感性的,比較容易影響到一部分人的觀念。
2.很多商家真的是太精明瞭,看準這些商機,也積極創造各種節日氛圍,給各種節日造勢,沒有節日也要造節日,也是影響到很多人的習慣的。
3.現在經濟的發展,有些人已經處於更高階一些的精神生活追求,他們覺得自己生活需要各種形式或儀式去增加相互的感情。
結語如果大家都差不多的精神生活追求,追求生活儀式感確實是會讓雙方感到生活更美好。
但朋友們,不要以別人的方式盲目套用在自己生活中,這並不可取。
因為每對夫妻都有自己的相處方式,生活是自己的,哪樣能讓自己和另一半相處起來感到更舒適才是最重要的。
再說,也許你們相互理解,互相包容對方的細節做法本身也是生活中的一種儀式呢。
-
11 # 影隨風揚
現在不少已婚女性比較看重節日,紀念日無非有以下幾種原因:
現在很多80後,90後都是過年回老家相親之後才慢慢認識,再到結婚生子的!這樣戀愛的過程通常都是比較短,兩人沒有什麼感情基礎,每天都要面對柴米油鹽的生活,男人們都在忙碌的工作著,女人感受不到你對她的關懷和疼愛,很自然的就期待著節假日,紀念日你能陪陪她們咯!
女人是個沒有安全感的動物!一些女人骨子裡就有與生俱來的不安和自卑!她們害怕失去,害怕男人們的愛變得不確定,害怕受傷!所以她需要知道你有多愛她,多在意她,很自然的節假日,紀念日男人們的表現就成了她們衡量感情生活的標準了。
女人比男人更喜歡節假日和紀念日,因為她們需要有許多放縱的理由,購物,聚會,大吃大喝,這些都是女人天生比較喜歡的節目。我老婆也不例外呵!作為男人的我們還是更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她們才是硬道理呵!
-
12 # 大馬哈魚12
答,
女性那麼看重一年中多得數不過來的節日,節日,這些都是,是因為一些女人喜歡炫耀造成傷害啊?!
“羊羔雖美,眾口難調”,同理男人中也不一樣的煙火!有一種男人,整天沒有什麼正經事,就知道一門心思,討女人歡心,美名其曰叫給愛人一個驚喜。到節日送禮物給女人,或紀念日送一束鮮花。
媳婦的不高興,要是我的心情好,還覺得虧欠媳婦的,不客氣要是這兩天工作忙或心情不好,點火就著我,會和妻子吵架。
最可怕的是還有些女人,缺愛的,居然喜歡組團一起過節,彼此炫耀一下什麼叫男人的關懷備至和愛的存在禮物,所以一遇到這種情況下,女人們喜歡,把一些畫面傳到網上,每遇到這種情況,我都知道不好意思了。我告訴老婆,賺錢都交給她了,也想買啥就買啥。
回覆列表
這是一種生活儀式感的體現,並非缺愛。何為“儀式感”呢?《小王子》裡,狐狸是這樣解讀的:“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就好比調味劑,它的意義在於可以讓平淡無常的生活多些滋味,變得豐富,充滿期待。注重儀式感的人往往更熱愛生活,容易感受到幸福。
這個問題強調了女性“已婚”,不得不令我想到另一個爭議已久的話題:結婚後,情人是否就變成了親人?是否就可以理所當然地不重視“紀念日”?其實不然。有句話說得特別好:“最好的婚姻,就是當這婚沒結過”。這個觀點正是對婚姻中伴侶關係的最佳詮釋。婚姻是需要用心經營的。藝人黃磊曾在一段採訪中講到:“我非常反對夫妻變成親人。”所謂“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就是雙方在婚後都不願意為感情再付出心思維護,從而導致矛盾的激化。
幸福而長久的婚姻,是即使面對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各種瑣碎的日常小事,依舊可以將每天都過得意義非凡,保持著熱戀的模樣。那麼,多得數不過來的節日、紀念日不就是最好的“藉口”,讓對方理所當然地表達那份持久不滅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