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津歐陽和
-
2 # 陳默涵
對於正確對待網路文學,默涵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回答:
第一、堅持以歷史的觀念來看待網路文學。對於華人而言,自倉頡造字,語言由無形的口頭傳播轉向有型的媒介傳播,每一輪新的傳播媒質出現都預示著新一輪文化的發展繁榮。網際網路的產生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是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網路和文學的結合同樣是一個劃時代的歷史變革,必將和正在推動文學的繁榮發展。所以,我們應該運用歷史觀點來看待網路文學,而且認清一個歷史事實,文學是一種社會現象,它必然會有其產生、發展、繁榮、消亡的過程。
第二、堅持以辯證的思維來看待網路文學。網路為當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和無限的可能,它讓每一人都可能成為文學創作者,讓每一個文學作品都可能面向讀者,讓每一讀者都可能成為文學批評者。但是,網路文學對文學創作、生產、傳播、批評等傳統的文學體系疏離甚至反叛,使得文學創作的門檻降低的同時,造成文學作品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同樣是不容忽視。簡單的例子,一部網路文學作品或許讀者和市場都認可,但是它如何走進傳統的文學評審機制,如何在文學史上展露頭角。
第三、堅持以開放的思維來看待網路文學。網路文學已不是新生事物,但是它正處在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階段。當今時代是“讀屏”的時代,人們不再單純的依靠報刊、書籍來欣賞文學作品,而是更多是透過電腦、手機就可以欣賞到經典的、新創作的文學作品。不一樣的時代造就不一樣的文學形式和作品,同樣為網路文學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3 # 職場前沿思維喬春雨
大家好,我是自媒體人喬春雨。1998年,當蔡智恆以痞子蔡的筆名在網上發表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時,對大多數華人來說,網路文學尚是新鮮事物。
隨著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網路文學的領域,無論是職業的或半職業的。他們的途徑也有很多,天涯論壇出了當年明月,盜墓小說出了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等等,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文學世界。
但是據2016年年末,第39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的網路文學使用者規模已達3.33億。與此同時,在文學網站註冊的作者人數早已超過200萬。
但可悲的是文學並沒有產生財富,相反更多的是磨難。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一線作家大約有3000到5000人;而在人數上佔據著網路作家主流的,是年收入在1.5萬元到3萬元之間的人群。這些人是無法養活自己的,特別是中大型城市生活的。
我遇到過一個剪紙界的強人,74歲獲獎無數,但現在最令人頭疼的是後繼無人,原因很簡單剪紙是門手藝,卻不賺錢!
如果說中國依然以消費為主導的文化,那麼很多藝術文學將慢慢消亡,如果說中國慢慢進入體驗式為主導的文化,更多的眼界才會開啟,而不是買個豪車,戴個好表!
就如你半夜開啟收音機聽鬼吹燈那樣,這種體驗可能一生都無法忘懷!體驗遠比消費昂貴!
回覆列表
自從有了網路,各種體裁的文章,便透過網路這個平臺展現在讀者面前,為讀者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閱讀方式,深受讀者的普遍歡迎,提高了閱讀效率。於是便有人撰寫文章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網路文學”,我閱讀了很多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大同小異沒有分出個子醜壬卯出來。其實“網路文學”就是文章從紙面轉換到網路這個平臺而已,內容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更新和突破,純屬於在玩概念。可人民網有一個欄目《夜讀》,每晚發表一篇文章,字數在兩千字以內。關鍵是此欄目體裁新穎,言論體裁的題目,但卻採用了敘事的寫法,夾敘夾議,但以敘為主,而不是像過去傳統的文學寫法那樣以議為主。這種網路文學的新寫法給人的感覺就是實,言中有物,擺事實講道理,沒有空乏的議論。文章的題目以小見大而且非常有哲理,看了之後讓人耳目一新。我每晚都堅持夜讀人民網,這個欄目所刊登的文章,受益非淺,而且還廣泛轉發到微信朋友圈,得到了很多人的點贊。看來這種網路文學體裁的文章,逐漸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和喜愛。在微信這個自媒體全面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時代,微信的影響性將會超出人們的想象。我一直想撰寫一篇文章題為《微信文學悄然映入你的眼簾》,但苦於對“微信文學”這個新概念還沒有研究明白,必定是新事物不敢妄加評論。“微信文學”自然屬於“網路文學”的一部分,如果以後有機會,真想和文學界的朋友們一起進行探索,以便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