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文史學長

    太史公的《史記》在文史界的地位毋庸置疑,但還是存在一下不準確的地方。舉幾個例子:

    1、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國40萬實為有誤。

    下面咱們分析一下:

    “趙降卒者數十萬,詐而盡坑之”《史記》如此記載。

    其一, 40 萬壯丁戰俘皆是坑殺, 我認為這不符合常規。因為大規模的屠殺必然是多種手段並用。

    其二, 殺降卒殺了多久? 40 萬人不是一兩天甚至一兩週殺得盡的。當時又沒有現代化的大規模的屠殺工具, 諸如德國法西斯的機槍、毒氣室、噴火器、焚屍爐、炸藥包等。南京大屠殺日本法西斯殺了中國兵士與和平居民30 多萬, 但它持續了六週。

    其三, 趙軍因被圍箭盡糧絕而繳械投降, 但也絕不會束手就斃引頸受戮。投降是為了活命, 但如果降後要被坑殺, 那趙軍降卒勢必奮起反抗。雖說手無寸鐵, 可對方也只有刀矛弓箭等冷兵器, 而且古今中外大批投降的降卒戰俘是不被捆縛的, 要捆綁也無那麼多的繩子, 史書也沒記趙降卒被捆縛。但史書並未說有趙降卒反抗之事, 白起說自己使了“詐” , 但 40 萬人怎麼詐法才能“盡坑之”而不引起反抗? 史書闕載, 令人不能不困惑, 進而懷疑。

    中國古代也有人曾對秦軍坑殺 40 萬趙降卒事表示懷疑, 朱熹就指出:“長平坑殺四十萬人, 史遷(太史公司馬遷)言不足信。敗則有之, 若謂之盡坑四十萬人, 將幾多所在! 又趙卒都是百戰之士, 豈有四十萬人肯束手就死? 決不可信。又謂秦十五年不敢出兵窺山(關)東之類, 何嘗有(此)等事? 皆史之溢言。當疑四十萬人死, 恐(只)司馬遷作文如此。未必能盡坑得許多人。” (《歷代一》)胡三省在給《資治通鑑》做注時再次質疑道:“此言秦兵自挫廉頗至大破趙括, 前後所斬首虜之數耳。兵非大敗, 四十萬人肯束手而死邪!”

    質疑歸質疑, 沒有證據便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應找出更加有力的證據來。經過一番鉤沉輯佚, 爬羅剔抉, 終於發現一個關鍵所在, 即趙降卒根本沒有40 萬。

    秦軍在增兵阻趙援前當有45 -55 萬之數。長平會戰秦軍要想吃掉龐大的趙軍, 它投入的兵力應當遠遠超過 50 萬。秦軍既然“死者過半” , 則陣亡的當有25 萬左右。

    這樣, 按常規、情理、規律、邏輯,趙軍在投降前也應戰死、陣亡過半, 也應損失二十幾萬, 甚至更多。倘趙軍不是兵力受到很大損失, 恐怕不會輕易向秦軍投降。

    2、《竹書紀年》這本比《史記》早幾百年的書,記載的夏商周及其後的一段歷史事件和史記中記載大相徑庭。

    第一件事就是對於舜繼位這件事的描述,它寫到,舜並不是堯主動讓賢,而事實是堯年老後開始變得昏庸,不斷做錯誤的決定,這使得舜大感不妥,於是帶著自己的人,將堯抓住囚禁起來,然後自己主動繼位,這與《史記》裡理想化的描述差距很大,但也更令人信服。

    第二件事是關於伊尹這個人的歷史定位,我們都知道《史記》裡將他描述為一位賢相,輔佐商湯成就霸業,之後又輔佐外丙、仲壬、太甲幾位,為商朝奉獻幾代,為人所稱頌,然而到了《竹書紀年》裡,他的形象大變,不僅私自關押太甲,還自己掌控朝政,知道後來太甲逃出將他殺死才重新登上王位。

    第三件事是商朝的滅亡時間,《史記》裡寫的是七百七十三年,在遷都之後,而《竹書紀年》則是二百七十三年,中間相差五百餘年,實在令人費解,後來考古發現商朝的滅亡時間大概是二百多年。可以說,這本書的發現,完全推翻了之前的一些史實,讓人一時間難以接受,甚至說他是邪說,但事實就是事實,即便再爭辯,也是改變不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彩鉛畫得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