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藝空聯盟

    從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到這個世紀的前10年,我們都曾感受到雞湯給過我們的溫暖。從汪國真的詩歌,到我學生時代的經典讀本《讀者》和《青年文摘》,再到當時各類報紙副刊上大大小小的豆腐塊,雞湯文不僅是溫暖心靈的勵志篇章,雞湯體更是我們寫作的樣板。特別是在八九十年代,如果能用雞湯體玩得一手好深沉,是有才情的表現,是才華的象徵,更是撩妹的利器。

    學生時代的那些剪報、手抄,至今我仍儲存不少。那時候大家都熱衷於蒐集這些東西,作為自己做湯雞的原料。同學們在一起時談論理想,如果不能隨口飆出來幾句雞湯就會自慚形穢,感覺自己很沒品味。“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當你口中吟出這樣的句子,往往伴隨著女生的尖叫和男生的口哨。

    2000年以後,網路逐步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廣大勵志青年終於有了充分展示思想與才情的平臺,紛紛轉型為網路寫手,段子手,拇指文學家等,雞湯文藉助網際網路進行釋出和傳播,一時蔚然成風。時至今日,許多標籤為“深度好文”的連結仍在微信群裡被一些人樂此不疲的轉發。

    但大約從10年前後,對雞湯發牢騷的人越來越多。在現在的很多自媒體平臺上,雞湯文的閱讀量也在大大的下降。曾經的“心靈雞湯”如今被正式的冠以“雞湯文”的稱謂,但卻是帶著欲蓋彌彰的貶意,更有人直指雞湯文為毒雞湯。從80年代到當下,其嬗變的軌跡與“成功學”如出一轍。

    一、雞湯文最初的受眾是80、90年代校園的青少年學生。那個年代資訊不夠發達,課堂也很枯燥。那時的雞湯文相對於課堂上的知識是耳目一新的,並且雞湯文能在課堂之外讓大家展示理想和情懷,從而讓自己顯得卓爾不群。而現在,這批讀著雞湯文長大的青少年已到了中年,曾經的理想正被現實的壓力與苟且包圍著,當初的情懷也漸行漸遠。失落,讓他們對雞湯不再感冒;

    二、上世紀的校園時代,大家對未來很迷茫,並且缺乏現實的參照。用雞湯文包裝出來的勵志人物,全方位都是正面的形象。大家也對努力和成功之間的必然性深信不疑。雖然沒有方向,但用雞湯來動員自己向前對人生確有積極的意義。但人到中年後,人們對成功人物和人物的成功都有了更多的認識。人們越來越發現機遇和社會資源這兩個因素對成功的影響更為關鍵。現實中許多努力但並不成功的人生也不斷的顛覆著人們對雞湯文化的執拗;

    三、雞湯文拋開邏輯去編造故事,得出的常常是自以為是的結論。筆者曾參加過一次商業課程的培訓。講師分別用兩個版本的“鷹和雞”的故事給我們講不同的道理。第一版是說一隻小鷹長期混在雞群,導致其不敢嘗試飛行。後來在老鷹的鼓勵下終於飛了起來,故事“告誡”我們其實都是一隻鷹,有潛能,要志存高遠。第二版是說一隻雞去向鷹學飛行,學了幾年一無所成,“告誡”我們要結合實際進行定位。聽完課後我問講師,一個人在起步階段如何判斷自己是鷹還是雞?講師面紅耳赤的解釋的內容我現在已記不起了。但他那氣短的說辭已大大降低了我對課程的尊重;

    四、與成功學類似,雞湯文大多去動員和鼓勵你往某個方面去努力,只會籠統的給到你關於成功的結果性的案例,但卻從來不能告訴你成功的方法、機率以及你的投入與收穫的比例。打個比方,一個人告訴你往那兒走可以成功,你跟他去了。卻發現一支獨木橫在河上,此岸是黑壓壓的一片人,彼岸只有兩三個過去的人在朝你打著手勢,而河中央卻都是大量的溺水掙扎的人們。然而那個人仍不停的鼓勵你過橋,始終都不能給到你一艘船抑或是一些游泳的方法。雞湯文亦是如此;

    五、還有一個原因要從市場的角度去解釋。雞湯文化也是一種商品,已經被過度消費了,嚴重的供大於求。每個人都能自產自銷的時代導致了這類商品的大幅貶值。就類比真實的雞湯食品來說,現在人已不缺營養,更多的是營養過剩,有的人已偏愛吃素。再喝雞湯他們已索然無味。

    總之,雞湯雖然給到你很多道理,但卻不能建設你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除了給你的理想一些安慰,無法給你充分的人生實踐和現實的幫助。雞湯在很多人眼裡正逐步淪為抽象的假大空的說辭。用雞湯文去談論理想也越來越會讓人覺得幼稚。

    但我們也不應把雞湯文一棍子打死。畢竟那份溫暖我們總該銘記於心,仍要努力抓著雞湯曾給我們點亮的希望。只是不能再寄望幾碗雞湯能會給你健康的人生。我們要拓寬更多的視野,學習更多的方法,擁有握緊機遇的情商,腳踏實地並審時度勢的前行才會更接近成功。

  • 2 # 歷史沉澱的理性

    心靈雞湯是滋潤人精神的補品,對人生和社會是有益的,但現在很多是偽雞湯亦即假貨,當然假貨也可能是有害甚至有毒的。換個比喻,無害的假雞湯就好比下棋,走的既不是妙棋,也不是臭棋,而是廢棋,廢棋看起來無害,可它浪費人的時間呀。

    天地萬物逆旅,光陰百代過客。時光像河流彎彎曲曲流過歲月的峽谷,捲走枯枝敗葉、汙泥濁水,然而,大師們曾經遺失的美好仍如金屑閃爍在記憶的沙灘,燭照人類前行的方向。   

    這彷彿是遠古的事情了,對比起來,讓人心灰意冷、迷茫惆悵。傳媒的宣傳和炒作幾乎成了個人成就的唯一標誌,作家和偽作家們不以為恥,反而為榮,爭相與媒體調情,向粉絲獻媚。偽大師們頻頻在電視、網路、報刊上拋頭露面,胡吹海侃,東拉西扯,指桑罵槐,自彈自唱,炒作賣文,接受粉絲的頂禮膜拜。一些運營商似乎良心也大大的壞了,渾身散發著銅臭氣息,把“思無邪”拋到九天雲外,醉心於傾銷精神鴉片,推銷錯誤的價值觀,展銷非理性的情緒。

    一言以蔽(斃)之,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笨雞洗過澡的湯……吐、吐、吐

  • 3 # 東龍居士

    現在的雞都是吃人工食料長大的速生雞,煨的雞湯沒有油和香味,口感一般,所以現在的人越來越不喜歡雞湯了,想喝鮮美的雞湯,必須自己有眼光,有行動,到偏僻的地方挑到正宗的土雞子,或者自己在綠色的草地上放養雞子,這樣煨出來的雞湯才好喝,也可以給別人喝。

  • 4 # 觀眾路人甲

    因為現在是90後的時代,90後00後不好騙你們拿騙80後70後的東西給90後00後看只會收到一個白眼和一句SB。至於雞湯的內容看都不會看一眼

  • 5 # 空入凡塵度輪迴

    雞湯文屬於高能幻想,它忽略了過程,屬於極端性的正能量,讓你對未知的事情抱有非常高的期待,然而時間久了你會發現這個未知的事還是未知狀態,雞湯文就會告訴你努力的還不夠,你會一直處於一種看山走山越遠的狀態,電影電視裡也經常有這樣的片子道理都一樣全是編的

  • 6 # 沒事侃侃事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覺得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為什麼之前那麼多人喜歡看雞湯文。雞湯文無非是分兩種,一種是正能量雞湯,看完後熱血沸騰,無論自己身處什麼環境或者是困境,在閱讀時候文章能帶給自己精神的力量,促使自己進步。另一種就是毒雞湯,就是看完以後覺得社會或者世界都是灰暗的,自己是沒有能力去改變的,要勇於接受或者是享受被生活“強姦”,在閱讀時增加自我認同感和存在感。但是兩種雞湯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讓適合的讀者在閱讀時感到心理的愉悅。

    我們說雞湯是用來補身的。的確,讀雞湯文有時可以改變自己心理,調節自己的情緒,簡單來說就是補心吧。兩種雞湯都有各自的群體讀者,兩種雞湯都滿足各自己讀者群體的需求。前段時間炒得很火的咪蒙,一篇寒門狀元之死“紅”遍整個網路,其最重要因素就是批判和喜歡她的內容和風格都有一個龐大的群體。

    那麼既然之前有人喜歡看雞湯文,為什麼現在有些人越來越討厭這類文章呢?

    最主要的是雞湯文很多都是虛構的,滿滿的正能量的虛構故事雖然振奮人心,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無法實現,一些讀者讀著讀著也就變得麻木和不屑了,因為這個故事只是他精神快餐的一部分,看完也就算了,對他現實生活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而灰暗煽動情緒的毒雞湯,更是讓有些人覺得一些虛構的故事讓整個社會顯得混亂骯髒,認為讀這些帶有批判性的毒雞湯的不是腦殘就是腦子進水,從而把讀者分類。當自己把自己分類成不是腦殘一類時,自己潛意識也不會去想看這類雞湯的了。

    另外現在的雞湯文也缺新意,要麼就講一些爛大街的故事出來,很多都是從這裡抄到那裡,很多人其實同一篇文章或者是同一個故事已經看了很多遍了,很多雞湯文也沒有從新的角度,新的視覺去看同樣的故事,這也是有些雞湯讀者出現審美疲勞重要因素。

    歸根到底,假和視覺單一是導致有些讀者不再喜歡雞湯文的最主要原因。

  • 7 # 山中小溪8

    心靈雞湯,看起來滿滿的正能量,筆者卻怎麼也待見不起來。主要原因,一是隨著年齡增大,逐漸步入老年,思想和性格已基本定勢,一般情況下,人生觀世界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所以,浩瀚如潮般的心靈雞湯,對自己已經不起太大作用了。二是打自小起,聽慣了太多的說教,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麼做,耳朵都磨成了繭,日久天長,難免就厭煩,難免就排斥。三是喜歡在各種平臺上傳送心靈雞湯的人,一般情況下,都是些吃飽了閒得慌的主兒,在朋友圈經常甚至是大資訊量的群發或連發,有善意警醒別人的意思,也有有意無意之間,抬高自己身價的意味。至於說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的主兒,更是不少見。無論他發的心靈雞湯,文采是多麼的優美,思想是多麼的深刻,正能量是多麼的強大,他本人依然我行我素,雞鳴狗盜的照做不誤,這就是小人的嘴臉了。表面的冠冕堂皇,一肚子壞雜碎,生活裡這樣的人,真的不佔少數。

    提倡正能量,大方向是正確的,應當大力弘揚。但是,過多過濫的心靈雞湯,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也就沒有太大的積極向上的意義了。再者,心靈雞湯是浮躁社會的產物,是一種逐漸流於文字遊戲的符號。作為一個青年人,你在接收現代文明薰陶的前提下,涉足一下國學,其收益可能要遠遠大於這樣或那樣的心靈雞湯。因為我們的歷代先賢們,可能一篇文章,就足以寫盡人間天下。

  • 8 # 修行的驢子

    心靈雞湯往往是隔靴捉癢於事無補,現在毒雞湯更好看一些!一個人對人生的感悟,還需要多讀書,在文化的積累和生活的細緻觀察下,才能出一篇好文章

  • 9 # 設計師文瀟

    雞湯的本身是沒錯的,問題是有很多雞湯的東西自己是吸收不了的,更多的是被某些老總用於底下員工洗腦專用,導致現在大部分人一聽到人家說雞湯就反胃

  • 10 # 柒無奏

    心靈雞湯原本是人生過程中的經驗總結,被人拿出來分享,因為類似的經歷或者相同的境遇而使很多人產生共鳴,一時成為熱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熱議慢慢冷卻,被新型媒體在一些領域替代。比如抖音,讀半天雞湯還不如看幾個影片更讓人接受,加之萬變不離其宗,心靈雞湯千篇一律都是講人生的道理,讀多了也會心生厭倦,這就比如吃肉,雖然好吃但也不能頓頓不少,吃多了就會膩一個道理。總之,心靈雞湯歸根結底是別人的,再有共鳴也解決不了你面臨的問題,可以多讀點書,看書過程中自己悟出來的道理才是屬於你自己的,你總結的心靈雞湯才是你自己的解藥。

  • 11 # 海東清海之東清

    知識過度實用化,有時候讓我感到焦慮,有些東西還是自己悟一下比較好,有時喝點雞湯可以,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我就想為自己定製一款適合自己的套餐,人生就這麼短的幾十年,為何不自己做點雞湯呢

  • 12 # 寶貝旅行成長冊

    雞湯有用沒?有點,不能說肯定沒用,每次受了挫折,看點雞湯還是頂點用的,但是也僅僅是一會兒,該煩惱還是煩惱。再說了,想要不煩惱,有好多搞笑的APP,沒必要雞湯,動態的影片遠比靜態的文字更來的快

  • 13 # 納川瞭然

    雞湯大補,但喝多了照樣上火,是傷身體的。

    剛開始的時候,看完很激動,很振奮,甚至會立即拿出日記本寫出第二天自己應該做的改變,羅列出很多條,幾乎細節到把午睡的時間用來讀一段文學作品。

    大部分人之所以是普通人,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想做就做,想換就換,甚至想都不用想就放棄了。

    但他們從來不去反思,去評估自身。

    後來陸陸續續讀了更多的雞湯文,然後再次親身試法,結果重蹈覆轍,自己還是以前的自己。

    慢慢的,看到雞湯文就會覺得無用了,甚至看到雞湯文會反感自己的無用,那就更煩了。

    這是自然規律,物極必反。

  • 14 # 怪咖電影院

    後來慢慢 十點讀書 夜聽 等各種形式呈現的新媒體都開啟了雞湯文的大時代,從資源緊缺,到處處氾濫。

    可以說,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沒遛。時代發展的當下,所有沒營養的雞湯文早就被過濾掉。留下的是實際的付費產品。能夠學到知識固然最好,但天天讀雞湯文,除了天天常立志外,就剩下沒兩天被打回原形的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容分發會成為下一個主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