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嶽書院
-
2 # 滁州金騰達教育戴老師
考研其實結合自我職業規劃和發展最重要。
所謂的學校、專業或者導師,那只是你確定走專業學術職業方向,再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後選擇專業進修的考研選項。
-
3 # 英語老師Minnie
考研是學校重要還是專業排名重要還是導師重要?這個問題如果非得要排個順序的話,我覺得專業排名第一重要,其次是學校,最後是導師。
考研時,一些學校的熱門專業,報考人數眾多;而一些名牌大學的冷門專業,可能招不滿學生。好的導師在讀研期間,會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並可能在就業時提供很大的幫助,但這樣的導師可遇不可求。
考研會根據自己本科時所學的專業,興趣愛好,職業前景等,綜合考量到底該選擇哪個學校什麼專業。也有一部分人慕名某個導師,專門去考那所學校的研究生。
導師最多指導你三年,而專業和學校會伴隨一生。
當然,有的工作單位,在招聘時,會有一條線,那就是非985或者211學校不看。
我的前同事,專業水平很不錯,自身能力也較強,但由於她的本科和研究生都不是211學校,在找工作的時候,受到了很多限制,否則她現在的發展將會好很多。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現在很多單位對學歷要求可能高於學校的要求。研究生都能進入到面試環節。
如果在專業排名能叫得上的學校學習,將會有更多的資源,資訊和技術傾斜,對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科研有更多的幫助,在就業時機會也會更多。
如果在名氣響噹噹的學校讀研,你周圍聚集的都是優秀人才,學術氛圍更濃,也會有很大的優勢。
一般來說,好的導師,會集中在好的院校。所以,這裡的三個方面,如果都能集中在同一個學校,那就更好了。
考研填報志願時,可能還有其他的指標需要考慮,如,城市,城市影響力,以後是想留學習的城市還是回家鄉發展,等等。
綜合考量,確定要考的學校專業,選擇的導師。更重要的是,早做決定,早備考,畢竟現在考研競爭激烈。
-
4 # 牽牛花牽牛郎
學校專業排名更重要一些。
考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找個好工作,而對找工作幫助最大的,就是學校的專業排名情況。如果是考研之後想再讀博士,導師的情況會重要一些。
一、專業排名好,吸引大量企業來招聘。
專業排名比較好,在社會上就會有一定的影響力呀,會吸引相關行業的企業來學校招聘,對學生的就業有幫助。
我讀本科時候的專業很普通,在當地都沒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找工作的時候非常困難,很多央企等大企業都進不了。
我研究生考到了北京的重點大學,所學專業是國家重點學科,在行業內排名是前3名的。在社會上認可度很高,在行業裡邊也有很多的優秀學長。
到畢業的時候,找工作非常容易,很多行業內的知名企業來學校裡招聘。學校跟世界500強和央企都保持良好的關係,每年都會來學校巡迴校園招聘。我就是因此進入了央企工作, 並拿到了北京戶口。
而考到普通院校一般專業的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還需要費點勁。有很多都考了高校的老師或者公務員事業編,因為他們專業在社會上影響力小一些,很多大的企業都不去招聘。
二、導師不推薦工作,導師排名好有利於讀博。
導師在行業、企業的影響力會弱一些,重點在搞科研和教育上,並且大部分導師不推薦工作,所以專業排名要比導師重要。
(1)讀研內容與工作無關。
我讀研究生的時候,跟著我導師做的是科研專案。實際上,我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就知道,讀研所做的工作與我們畢業之後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聯絡。
所以我們在讀研的時候,爭取去企業實習,增長自己未來工作的能力,也能增加自己的人脈,同時能掙一些生活費。
(2)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
在2009年,國家對碩士的培養進行了改革。將碩士劃分為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
專業型碩士主要就是面向企業的,在校期間搞的是實際工程的研究專案,畢業之後直接去對口的企業工作。學術型碩士面向的是科研機構,搞的是實驗研究專案,畢業之後可以讀博士繼續深造,或者去科研高校機構。
但是,實際上,入學之後劃分的不是那麼明顯。因為不論是專業型碩士和是學術型碩士,都是由同一個導師來帶,學生做什麼研究,是由這個導師在搞什麼研究決定的!
所以如果你想碩士畢業之後直接參加工作,建議在選導師的時候,選一個善於做橫向課題或者是工程專案研究的導師。
如果想繼續深造讀博士的話,導師的重要性要大一些。無論是在科研能力的培育上,還是在讀博之後的工作方面,好的導師都能予以幫助。
甚至好的導師,既是博士生導師,又是碩士生導師。碩士畢業的時候可以直接讀這個老師的博士。
當然,如果有機會,讀國家重點專業的著名導師更好了。如果是2選1,就根據自己的未來發展選擇。
-
5 # 高校專業那些事
考研,考研,考研,人生的第二次可以自我掌握命運的重大關卡。
一個人決定命運四大生死攸關的分叉口:投胎,高考,考研,結婚,其中投胎這個技術活一般人掌握不了,絕大多數人只能投胎到普通人家。
高考,是人掌握命運的第一關,不過這個和投胎密切相關,投胎到北京上海,只要腦子沒問題考個一本綽綽有餘,稍微聰明點考個211易如反掌。如果投胎到河南,那就慘了,在天津能上天大南開的水平,到了河南,只能上鄭州大學,在上海上覆旦交通大學水平,在河南仍然是鄭州大學。
考研是人掌握自己命運的第二次機會,這次不再論出生地了,不管你戶口是北京上海,還是河南山東,全國公平競爭。不再區分地區名額。所以這個考研,山東河南河北的二本考試都把北京上海的985本地生打的落花流水。
那麼考研選擇什麼最重要呢?專業,學校,城市,導師,怎麼排序?
專業,專業,專業最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考研最重要的是專業,不論你是跨專業,還是考本專業,專業選擇都是第一步的。考研和高考不一樣的就是,高考側重學校,考研側重專業。高考是先選擇學校,再選擇專業,而考研是先定專業,再說學校。
更重要的是,考大學,可以說我們自己基本上是無法百分百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尤其是考北大清華的學生,除了狀元能選到心儀的專業,其他絕大部分都得被調劑。
考研,你想考什麼專業就考什麼專業,本科不喜歡的,換!,不掙錢的,換!。
學環化生材的,不想一條道走到黑的,趕緊換,人這一輩子能換專業的機會非常少,而考研是最容易的一個,比大學換專業輕鬆一萬倍。比你參加工作後再換專業輕鬆一千倍。很多環化生材機械等專業都是參加工作後才發現坑真大,業餘再去培訓班學計算機轉行,那個難度很大,時間精力都不夠。
考研,換專業,選專業,這個最重要。
學校專業選完了,就該選高校了。學校比專業排名重要。
你這個專業排名厲害,但是你學校實力不行,那就不要考,比如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個專業是A+,全國第一。
但是兩電的學生考研,都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考研,而這些學校的專業實力都不如兩電。
但是人家學校實力強,同一個崗位,肯定北大清華復旦交大優先,兩電一郵先後邊涼快去。
城市你將來想去那個城市工作,最好就是考那個城市的研究生,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類大城市,本地的名牌高校自然不說,就是普通的高校影響力可能比外地的211甚至985都厲害。
當然北京上海的名牌大學生去其他二線城市就業還容易點,如果是二線城市去北京上海,那就吃大虧了。
北京上海隊本地高校畢業生都有保護性政策,北京優先落戶口,上海本地非211和外地211一樣的落戶打分。
另外高校都是地區影響力,學金融,北京的央財在北京影響力超過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影響力在上海超過北京。其他高校都一個道理。
醫科類院校考研,不要貪圖名校,你想去哪裡就業就考那個省份最牛的醫科大學,就業最容易,也最容易留下 ,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 復旦大學這些名校醫學院畢業生到其他省份不一定乾的地頭蛇。
比如安徽醫科大學畢業生,留安徽比北京大學 協和醫學院留安徽容易的多。
導師其實上面兩個是決定你的前途,但是導師是決定你是否能順利畢業,甚至活著畢業的關鍵,很多導師人品極差,能力極差(所有院校都有這樣的導師,北大清華,蓋莫除外),啥都不會,沒有課題,沒有能力,不會指導,只會罵人,或者不管不問,純放養。這類導師比例,基本上在1/3到1/2之間。
研究生碰上這樣的導師,你的啥專業啥學校都是0。你大機率想退學,想自殺。所以考研前,要對導師進行全面的調查,多和師兄師姐聊聊天,看看實驗室氛圍,否則追悔莫及。
-
6 # 張雪峰老師
在考研當中,擇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需要參考多個因素的,不過咱們可以從幾大類上簡單的說下相對重要的因素。
如果你考的是社會人文學科的話,比如哲學、法學、文學、教育學、歷史學等,那還是比較推薦你選擇學校級別高一點的學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同樣是法律專業,你在人大和一個普通大學學的法條都是一樣的,如果想在招聘過程中快速的分辨出誰優誰劣,那就一般會採取看文憑的方式。
如果你考的是自然科學學科的話,比如工、農、醫類的,那還是比較推薦你選擇這個學校的這個專業在全國排名比較靠前的。因為專業實力越強,相對的硬體設施、科研經費、課題專案就會越多越好,你的提升空間也會越大,以後你在這個圈子裡的認可度也會越高。這裡舉個例子,比如燕山大學的機械,雖然學校不是985、211,但是如果你是這個學校畢業的,在業內還是非常認可的。
如果你考的是特色類專業的話,比如經濟、外國語言文學、藝術類、體育類,你可以優先選擇對應的特色類院校,比如外國語言文學可以選擇外國語類大學或者師範類大學、體育類可以選擇體育類高校和師範類大學。這個時候學校級別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因為一般業內的大牛,都在這種特色類的學校當中。
最後說下,擇校一定是一個綜合性的考量,要根據地域、學校級別、專業方向綜合的選擇,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相對客觀的選擇出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
7 # Forest在路上
學校、專業排名、導師的重要性程度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權衡:
第一、通常情況下,學校無疑最為重要。因為讀研、讀大學,很大程度上讀的是學校的牌子、氛圍、社會認可度。在當前激烈的求職市場,很多知名企業的校招,基本只會去211甚至985大學。不是說讀了985大學就能有多大優勢,但起碼機會要多一些,所以就讀名校的,確實是具有相對優勢的。
第二、對於部分指向性非常確切的專業,選擇專業性很強的大學,也是很好的選擇。主要包括財經、法律、外語、電力、電信等學科,如:上海財大、西南財大、中國政法、西南政法、北外上外廣外川外、華北電力、東北電力、北京郵電、南京郵電、電子科技、西電、杭電等。
第三、其實一個好的導師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對今後有意繼續從事博士研究,走學術路線的學術類碩士。好的導師可以給你好的學術指引,而且有可能之後繼續跟著該導師讀博士,或者在你考博、保博、就業時給你好的建議與推薦,這在體育、音樂、美術、藝術等專業重要性尤其明顯。但對於專業類碩士,比如法律碩士、會計碩士、審計碩士、工程碩士、MBA、MPA、MEM等專業類碩士,由於絕大多數為大班授課,跟著一個導師具體展開專案研究的機會非常少,所以導師的重要性顯得並不那麼重要。
在考研報考中,一般都需要綜合考慮,既考慮到學校的品牌,也考慮到專業學科,以及學校區位與錄取比例,之後再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
8 # 帥小西De
2020年考研預報名已結束一週。
同濟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研究生院已及時釋出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學生資訊,常見問題是未仔細研讀志願大學的碩士招生簡章。比如,部分程式碼的專業不接受非全日制、僅招應屆生、考點只能選本校、學歷證書編號錯誤等。
各位考生及時核對下自己的預報名資訊,是否已經報名成功。在預報名系統中,招生單位、考試方式和報考點關鍵資訊無法更改,但是可以重新報名。這幾天有不少學生和我溝通,查閱一些資訊後,想換學校、專業,卻是擔心專業課複習。
考研志願也需考慮幾個因素:地域、學校層次、專業、導師。和高考填報志願不同的是,新增一個"導師"因素,而且只能填報一個學校。不過,考研透過國家線後,未能順利錄取,還可以選擇"調劑"途徑,找到合適的學校。
小西自己經歷讀研、讀博,畢業後在大學工作,期間有指導自己的研究生,並輔導過本科班的同學(作為班導師)考研。簡單的來分享我對考研幾個因素的看法:
1.地域。
地域因素往往容易被忽視,只有在碩士畢業求職應聘時才會發現"地域"的重要性。
之前,我有認識幾個碩士師妹,都沒有讀博的打算。畢業季時,不想留長沙,想著回老家省會工作,985大學畢業生的她們找份家鄉的工作真心不容易。
為何會這樣呢?
一是碩士生自己家鄉的好單位不一定會來就讀院校招生,尤其是一些好的設計院、研究院。但是,一旦有合適的企業來招生,"老鄉"加分大,能力不差直接籤三方協議。
二是除清北等名校,普通985大學的知名度在本地肯定影響力最大,比如中西部的一些985大學在東北三省影響力不足。
三是導師、校友的影響力更多的是在大學所在省份。比如,我們課題組的不少老師都有給學生推薦過一些工作,平時也會有些不錯的單位找導師要學生。
因此,想清楚自己的職業規劃,比如說在哪個城市工作。比如說,想去上海工作,傷害本地的知名大學畢業生都不一定留的下,其他地方的畢業生想去就更難。
2.學校層次。
碩士求職時,還是比較看重學校層次的。比如說,不少單位福利、待遇都不錯,就是位置有點偏,會優先引進985、211大學的碩士生。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學生可以給單位"撐場面"。我有一個同學回老家的一個私企,收入比我們還高一倍。
另外,學校層次高,意味著個人自己讀研、畢業求職的機會更多。相對來說,學校平臺越好,更有機會有頂尖實驗室平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優質導師、大量課題、高額的助研津貼等。
而且,部分同學高考時未發揮好,期望藉著考研完成自己的名校夢。
在學校選擇上,個人建議同城、省內的985、211大學是比較不錯的選擇,或者是老家所在省份的一些985、211大學同樣可以考慮。前者是少一個"跨度",儘量避開"跨地域、跨學校、跨專業"的高難度"三跨"。後者是便於日後回老家求職工作,就近照顧親人。
3.專業。
專業上,除非是自己非常不喜歡之前的大學專業,原則上不太建議跨專業考研。
比如說,我大學就讀的是被調劑的環境工程專業,之後讀研、讀博,才發現並非是網傳的那樣("生化環材"四大不合適讀),同學、碩士、博士同門畢業後的成就不比所謂熱門專業的差。
但是,在專業選擇上,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專業"的範圍非常廣、泛。讀研已開始做一些研究工作,未來三年將會集中在某個小的研究方向。
比如說,同樣的環境工程專業,部分大學側重水汙染處理、部分是土壤汙染修復、還有的可能是大氣汙染防治。
因此,在專業選擇上,要搞清楚志願大學的該專業,之前到底在從事什麼研究方向,在哪些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或話語權。這個對於學生未來的求職和深造非常重要。比如,我們提到某某大學就會想到,某個專業牛、學生好。
4.導師。
之前,小西發文曾說過,不建議學生"盲考"。如今,考研競爭大,預計2020年可能有330萬人報考,而且已有不低的招生指標被推免生提前佔據,熱門專業留給考研學生的招生計劃不足20%。
和導師的提前溝通,一是便於獲取一些報考院校的考試、複試細節;二是碩士招生中,導師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尤其是可能作為複試的面試考官;三是讀研不是大學時簡單上上課,導師好壞直接決定讀研能否出彩、或者能否順利畢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讀研時,你們會發現一些大牛導師的學生,不管是獎學金評定、測試儀器排隊、求職找工作,都比普通導師的學生要有優勢。同理,每個專業總歸有那麼一兩個導師,不被所有導師、學生喜歡,每年都有碩士生延期畢業。
--結語--考研的選擇不是一日決定的,報考院校區域、院校層次、專業、導師都得經過自己琢磨,量力而行。比如說,常見的本科雙非、碩士211、博士985就是不錯的深造提升。畢竟,所有考慮的核心都是能考上。
在幾個因素的考量中,以我個人而言的話,排序的順序是:導師>學校層次>區域>專業。當然,每個人在幾個因素的選擇中,考慮的重點會有差異。關鍵是找到合適的自己的就好。
你覺得哪個因素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呢?
-
9 # 博士小張
你好,我想排名應該是這樣的:
學校層次 導師 專業排名
現在無論是去企業工作還是考公,起初還是要看學校的影響力的,比如,選調生,只規定了哪些學校可以報名,大部分是985或者211或者雙一流學校,再者是雙一流學科。
為什麼說導師的重要性高於專業排名是因為導師的科研能力、人品將會影響你一生,可能你讀研之後並不一定從事科研,所以專業排名並不是那麼的重要,再者,導師科研能力強和人品好的導師帶出來的學生科研能力和學習成績也不會差。
以上是我的看法僅供參考哈
-
10 # 公考考研就業參謀
我認為要看考研的目的,因人而異。我研究生畢業,談談我的真實經驗和看法。
碩士畢業側重於進體制,學校更重要如果你考研的目的並不是讀博士,只想研究生畢業以後進體制當公務員,或者是進事業單位和到大企業工作,我覺得學校非常重要,尤其是學校是雙一流高校。
最近幾年全國各地都在進行人才引進,而且人才引進規模非常大,幾乎全國每個城市,每個縣城都有。但是這些人才引進並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人才引進只需要參加面試,不需要筆試的,而且很多地方人才引進有安家費和人才政策,相當具有誘惑力。
因此,這些地方人才引進的時候都要求碩士生畢業的學校是211,985高校或者雙一流高校,那麼如果你碩士就讀於普通高校的話,可以說你沒有任何機會。
相信大家都聽過選調生,現在基本上全國各省都有定向選調,定向選調就是定向一些比較好的崗位。這些崗位相對來說都比較吃香。但是定向選調生要求也非常高,基本上每個省都要求雙一流高校研究生。
而且有一些東南地區發達省會,他們會把要求提得更高,僅限制於雙一流A類高校,或者是全國排名前20名的名牌高校。那麼普通的二本高校和雙非高校的研究生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去考去報名這些定向選調生崗位。
今年江蘇省定向選調,江蘇省的各個地市都要求全國排名前20的高校的碩士研究生,而且有一些還限制本科也得是211,985畢業。
讀博士繼續深造,專業排名和導師更重要但是如果你想考上碩士研究生以後繼續讀博深造,或則以後再進科研單位或者是大學工作。那麼我建議你再報考研究生的時候除了考慮學校外,專業排名和導師要更加重要。因為上研究生是要做實驗發論文,那麼你能不能夠順利的讀博深造,將來能不能進科研機構或者是大學當老師和教授,你碩士期間發表的論文質量高不高,直接關係到你能不能考上博士。
要知道現在博士非常吃香,博士是非常難考的。前幾年流行一句話,沒有畢不了業的研究生,沒有考不上的博士。但是,目前博士非常難考,競爭非常激烈!因此如果你上了碩士研究生,還想繼續讀博士,就必須要跟上一個比較好的導師,一個好的導師可以指導你發表高質量的論文,而且在你上博士期間,你的導師可以幫你聯絡其他的博士生導師,幫助你順利的考上博士。
即使在一些知名的985高校,這些高校裡面,每一個學院裡面都有一些老師的水平非常一般,或則有一些水平比較低的導師。所以說如果你選擇知名高校,但是你報了一個學術水平很低的導師,那麼你的學術生涯也不會非常好,這樣的話很可能你的學術生涯就在碩士期間都已經結束了。
因為你跟著水平比較低的導師,即使你在名校就讀,你上碩士期間很難做出一些比較好的研究成果,你的科研成果比較差,那你就很難再考上博士,難以繼續自己的科研生活。
總結如果你上碩士只是為了畢業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或者是考公務員,或者是進事業單位。那麼我建議你首選名牌學校,最好是985高校,這樣的話,在你就業的時候,學校的牌子比較硬,非常佔優勢。很可能你就能更容易找到一份非常不錯的工作。
但是,如果你讀碩士研究生為了將來繼續的讀博深造。自己的職業規劃是要到科研機構或者是大學當老師,那麼我覺得導師非常重要,一定要選擇一個水平比較好的導師。只有這樣你才有更大的機會讀博士,將來出一些比較好的成果順利進入大學當老師。
回覆列表
『勝利者是無需審判的』答案只有一個:名校好專業最好的導師!
譬如:能考北大不心思山大。能上清華不考慮聊大。
至於專業,其實早在本科入學前就定了,畢竟當初是你自己選擇的專業,考研究生時最好還是考本專業的,畢竟換一個你不熟悉的新專業,還得要從頭學起。試想,同樣考研,你們學校外院外系旁的專業的同一級的校友考你一個專業的你們系裡的某博士生導師,他/她全靠自學,能考過你嗎?如果那個博士生導師只要一個,專業第一能考過你嗎?即便僥倖,你考了第二,導師在能要倆的情況下,接下來三五年單靠自學科研潛力能比你高到哪裡?
至於導師,其實學校和專業都定了的情況下,選擇的範圍很窄。就10來個導師,挨個排排隊,從是否領導,資歷年齡、研究方向、科研成果、職稱職務和社會兼職等逐一分析,結合專業方向和你的研究興趣做出最佳選擇。譬如,本專業導師中有校長憑什麼不考慮?
總之,關鍵是先考上,以總成績、專業課和英語或數學第一的身份先弄到錄取通知書,否則,連國家線都沒過,怎麼聯絡導師?
最後,希望你能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