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嗝屁鏟屎官
-
2 # 情侶頭像
2、目前小程式是很多APP的一個衍生,功能也沒有APP的強大和豐富,很多使用者更願意用APP
3、還沒有找到小程式的變現方式,畢竟商家是驅利的,小程式沒有粉絲、沒有訂閱、用完即走,還未發掘到其商業價值
-
3 # 尋虎
張小龍一句“好的產品應該是用完即走的”,一棍子掃到一眾人。
我們也知道馬雲有多希望使用者買完阿迪達斯耐克(真假自辨),能留下來聊聊天該多好。
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我們知道廁所是用完就走的,除了看小黃書的騷年。
張小龍如此似是而非的口號,只能糊弄“愛智求真”的小夥伴們。
當然,三巨頭我並不偏愛誰,哪個好使用者就用誰,並不是誰一句葫蘆話,就是可以推動。只是作為商業領軍人物之一,張小龍也好,騰訊也好,說話都要有點風度,特別是釋出新產品的時候。
身為世界一流的網際網路企業,國內三巨頭之一,理應樹立領袖標杆,樹立企業人格範本。都說經商是一生的修為,網閥大佬們切勿忘記初心。
-
4 # 肖申克的舅媽160
(2)從使用者體驗的角度看,小程式無需下載安裝,搜尋或掃碼即可開啟使用;啟動時,可從後臺直接切換到前臺,做到像App一樣區域性渲染。兼具APP、PC、H 5等,功能的同時,又輕便簡潔。
(3)從開發和運營角度,小程式去中心化,排名公正、免費,任何App都可以找到與它共生的點;在微 信開放了社交關係鏈API (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後,4億的日活使用者為小程式提供了快速裂變的可能。
作為騰訊的戰略級產品,寄託了騰訊“名品堂”以希望的小程式,自2017年1月9日釋出已一月有餘。從最初的火爆網際網路到如今的“冷清”,從“熱戀”到“最熟悉的陌生人”,貌似只用了一夜的時間,難道網民們就是這麼喜新厭舊?
可見小程式並不是某些人、某些文章所說的完全沒人用,當有強需求、有場景、而且有提供相應小程式時,還是有人會用的。
先談談小程式的使用者獲取問題。
小程式更多的在強調已有使用者的遷移,新使用者的獲取能力非常弱,使得很多原本就沒有品牌、沒有流量的創業者,對小程式失去的信心。
再談談小程式的變現問題。
小程式作為應用場景的一小部分,且使用者會即用即走,不會黏在上面,這讓小程式自身很難有什麼好得商業模式,比如想透過小程式吸到使用者後做廣告賺錢就很難,使用者用完就走了,想讓他們點廣告確實不易。但是我們可以與現有場景結合,提升原有場景的效率,把盈利模式放在小程式之外。比如O2O、電商等,小程式只是讓人們更高效的消費,而服務和賺錢在小程式之外。
對於很多創業者/開發者來說,只能提供線上的場景和服務,把變現的希望也寄託在線上,這必然遇阻。
當流量獲取和變現成為小程式目前很難解決的問題,很多人暫時選擇了放棄也是正常的。
既然小程式有這麼多問題,那是不是就沒有價值了呢?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過,人們不是要更快的馬,而是要更早的到達目的地,所以他生產了汽車來更好的滿足需求。後來人們又發明了高鐵、飛機、宇宙飛船等交通工具來超越汽車,不過這些其實也都不是人們真正要的,人們的目的還是更早的到達目的地,所以人類的終極交通工具應該是時空穿梭機。
人類誕生以來發明瞭很多工具,幾乎都是為了提升效率的,小程式亦如此。
小程式確實解決了很多線下場景的效率問題,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據說目前的小程式數量不過百萬,其實還是很少的。如果你在適用小程式的場景裡沒有發現可用的小程式,更多是商家沒想到、沒開發,但並不代表小程式沒用。
所以小程式並沒有“遇冷”,只是部分人錯誤理解了小程式,期待值過高,而目前的情況只是迴歸了應有的理性而已。至於小程式未來會不會大規模普及,主要還是看小程式是否能完成誕生的初衷,解決、提升現有場景的效率問題。